小升初语文衔接教案2021范文1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朗读---鉴赏---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学过的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李贺:《雁门太行》(黑云压城城欲摧):“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少有才华,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被贬。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诗人,他能诗能画,精通音律。受音乐、书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词句秀丽,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点。尤其是避世隐居之时,所作的诗歌大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闲适的情怀。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后人称他“诗佛”。 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三、了解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王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并留作军队判官。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庭。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四、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读一读
1、 从诗体上来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共8句,分为四联,大家回忆一下,是哪四联呢?(首、颔、颈、尾)
2、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1、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3、学生个读 4、学生齐读
品一品
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
1、本诗中哪个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问边)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孤寂、激愤、抑郁) 赏析: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而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自己过了居延这个地方,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天空。诗人以“蓬”、“雁”自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3、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苍茫辽阔、浩瀚无边)
4、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想到自己被排挤出朝庭之外时——激愤抑郁 看到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时——赞叹敬幕) 尾联:诗了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
悟一悟;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1、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 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历来为人称道,你能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吗? “直”和“圆”两字用得逼真、传神。准确地描写了沙漠广阔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孤寂的感受。大漠无边,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青烟直上云霄,“直”字荒凉孤独中透出挺拔雄伟视野所及,黄河杳无尽头,“长河”之上,是一轮圆圆的落日,“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五、小结
这首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 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六、作业布置
吟诵《使至塞上》
小升初语文衔接教案2021范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重要字词。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朗读---鉴赏---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由书法作品《使至塞上》导入。教师配乐朗读。
二、作者介绍
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著《王右丞集》。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诗人。王维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大屏展示)
三、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解一解
了解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
读一读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1. 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4.学生个读 5.学生齐读
释义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品一品:
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
1.本诗中哪些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孤寂、愤懑)
3.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苍茫辽阔、浩瀚无边)
4.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悟一悟: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1.诗中有画
2.炼字精妙
3.诗的留白
(大屏展示)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明确: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在何处
(大屏展示)
构图美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扩大
线条美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明确: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五、教师总结
(大屏展示)
《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传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
六、作业布置
在周记本上把本诗改编成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并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在周基本上。
小升初语文衔接教案2021范文3
教学目标:
1.熟读诗歌,使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中注意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所创设的情境中,从而达到正确、流利、深情地诵读全诗。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进入诗歌创设的情境中,能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雷锋图像、多媒体课件、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等。
学生准备
课前搜集关于雷锋的资料、故事,并观看教育片《雷锋》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走近雷锋
1.设疑、煽情: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解放军”,他的家在“中国”,他做好事从来不留姓名,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他就是“雷锋”,一个深深印在我们脑海里的名字!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吧!
2.交流、揭题:雷锋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请大家说说雷锋生前做过的好事,说过的话,写过的日记。(交流)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家魏钢焰一起走近雷锋。(揭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头是课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呼唤雷锋的名字,渲染气氛煽情,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也许因年代的久远而感到陌生,引导他们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汇报,加深了解,激起对雷锋的敬佩之情,为课文的学习作好情感铺垫。
二、品读感悟,赞颂雷锋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扣词质疑,直入中心。⑴诗歌中哪个词最能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唱”——赞美、歌颂)⑵学到这里,你产生了什么疑问?(预设:为什么要赞颂雷锋?怎样赞颂)
3.自读感悟,解决疑问。请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在体会最深的地方写下批注,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读懂了什么。(生自学,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
4.全班交流,理解内涵。
⑴为什么赞颂雷锋?(1~3小节)
①点拨:抓住“诗文、如此、小小、渗透”等关键字词引导点拨,让学生明白作者感叹平凡而又年轻的雷锋是值得歌颂的。②指导朗读。
⑵怎样赞颂雷锋?(4~6小节)
① 作者把雷锋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A.点拨:抓住诗歌中“一滴水、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等事物相机引导学生理解。B.展开:你从 “刚”“才”这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C.小结:把雷锋比作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是因为雷锋的年轻,他才22岁,但他并未因年轻而浅薄,思想和行动上都展示出惊人的力量和内涵。我们一起来深情地赞一赞他吧!(师生合作读第4小节)②课文还把雷锋比作什么?A.你又从这些事物中体会到什么?B.小结:这些事物表明雷锋的价值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平凡的劳动中,看起来那么微小,却又那么生动。C.赛读第6小节。互评后齐读。D.诗歌中连续四个“不为自己”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师生评价,谈体会,指名读)③学到这里,你读懂了雷锋精神究竟是什么吗?
⑶多媒体出示:青春!永生!壮丽!(生齐读)
①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连用三个感叹号?②你还读懂了什么?(抓住“列兵雷锋、无穷世纪”等词语体会雷锋精神代代相传)③谁来读读这一小节?(指名读、评价、齐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从质疑入手,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产生疑问,在合作中解决问题,在自主学习、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再通过对词语、标点的体会,充分让学生品读,拨动心弦,激发情感,感受语文味,读出语文的诗意美,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三、拓展延伸,怀念雷锋
1.联系生活,汇报交流。在神州大地上,一代又一代的“活雷锋”涌现出来,他们如同璀璨的群星交相辉映,放射光芒。那么,*的“活雷锋”,你知道有哪些呢?
2.展示图片,延伸内涵。这些以平凡而见伟大的英雄,延续着雷锋的精神,用他们朴实无华的人生谱写出壮丽的篇章。此时此刻,你对“一滴水”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3.配乐朗读,再颂雷锋。用我们的朗读再次表达对雷锋叔叔的敬意与怀念吧!
4.齐读名言,怀念雷锋。(多媒体出示雷锋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今天,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我们也要——(生齐读名言)我们怀念雷锋,更要发扬雷锋精神,让我们以雷锋为榜样,时刻铭记雷锋叔叔说过的话,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对文本内涵拓展延伸,所呈现的朴实而又壮丽的“活雷锋”事迹,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涤荡,让学生明白,不管是哪个时代,都涌现出像雷锋一样平凡的英雄,都呼唤着像雷锋这样平凡的英雄;补充雷锋的名言,教育学生发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小升初语文衔接教案2021范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读诗歌,使学生感受到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引领学生进入诗中创设情境,能够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进入诗中创设情境,能够正确、流利、深情的诵读全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
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有关雷锋的故事。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法: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方法得当,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去读中感悟,以读促思,做到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依此,本课教学我采用了“直奔重点,由点及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读促悟,悟中生情,情中诵读,动之以情而晓之以理。”
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为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我引导学生通过 “找一找,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看一看”的学习方法完成本课的学习。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找”即从文中找到关键词句;“写”即写下自己的体会;“读”即读文中句子;“说”即交流感受、谈理解;“看”即利用多媒体展示课程资源,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引导拓展延伸,做到小课堂连着大世界,为学习文本作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出示图片)
师:谁来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杨利伟——航天英雄;杨浩——抗震小英雄。
师:如果要你给这三张图片取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会取什么?——英雄。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头是课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前教师先通过课件认识一些英雄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拜,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一、揭题导入,走近雷锋
1、揭题:师:英雄是我们第六单元的主题,作出惊天动地业绩的是英雄,为寻求真理献出生命的是英雄,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事迹的也是英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位平凡岗位上的英雄,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板书课题《你,浪花的一滴水》)
2、学生齐读课题,说说课题中“你”指的是谁?在课题中你还知道了什么?(生答,师贴雷锋图片)
师:他就是“雷锋”,一个深深印在我们脑海里的名字!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吧!
3、交流:雷锋的故事你知道多少呢?(交流)
【设计意图】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呼唤雷锋的名字,渲染气氛,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也许因年代的久远而感到陌生,引导他们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汇报,加深了解,激起对雷锋的敬佩之情,为课文的学习作好情感铺垫。
二、品读感悟,赞颂雷锋
1、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你最最享受的方式听老师读课文,在听的过程中感受一下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配乐朗读课文。(赞美)
2、扣词质疑,直入中心。师:第一节中哪个字最能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唱”——赞美、歌颂)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3、自读感悟,解决疑问。怀着赞美之情大声地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要赞颂雷锋?怎样赞颂?
4、全班交流,理解内涵。
⑴第几小节是写为什么赞颂雷锋?(1~3小节)
出示第二小节:女生读;
对于这一节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是哪个?:抓住“平凡,年青,小小的春雨,渗透”等关键词句引导点拨。
指名读,学生评价读得好不好,好里读得好。
全班齐读
师过渡语:本小节把雷锋比作一滴春雨,写出了雷锋的平凡与年青微小,但产生的作用很大,像春雨一样,平凡而又年青的雷锋是值得歌颂的。
⑵怎样赞颂雷锋?(4~6小节)
1、出示4和6小节,男生读。
2、读着读着,你发现雷锋变成了什么?“一滴水、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音符,纤维,花瓣,水滴”;引导学生通过比喻句理解雷锋的平凡。
3、展开:你从“刚”“才”这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年青
4、读读你最喜欢的一个比喻句,指名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个。
5、你觉得作者仅仅写雷锋的平凡与年青吗?(伟大)
6、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赞扬)请同学们的火眼金睛再看看第4小节与第6小节的人称一样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不一样,由“他”变成了“你”,情感更深)。
7、指导情感朗读。(注意读出人称的变化后和排比的气势,结尾的语气要上扬一些。)
8、小结:雷锋年轻,他才22岁,但他并未因年轻而浅薄,思想和行动上都展示出惊人的力量和内涵。我们一起来深情地赞一赞他吧!(师生合作读第46小节)
9、师:请你用一件事物来赞美雷锋,请把你想到的事物写在本子上。生交流
10、师:听了同学们的赞美,我也情不自禁地想赞美一下雷锋,我想用文中的话来赞美,
出示结构上的特点:诗歌中连续四个“不为自己”
11、这一节如果让你改编,使其意思不变,你会怎么写?(呵,雷锋/你只为别人编歌曲/你只为别人织罗衣/你只为别人梳羽毛/你只为别人流眼泪。)
12、读了原诗和改编的诗,你体会到了什么?(雷锋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大公无私的品质。)
13、此时此刻,你对“一滴水”有了哪些新的理解?
一滴水意味着雷锋平凡微小而年轻,但就是这一滴鲜活的水,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雷锋精神在于小中见大,在于在伟大的*建设事业中,用朴实的行为,平凡的人生诠释伟大的真正内涵。
(3)过渡: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就是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就是这样短暂的一生,却把自己的光华都奉献给了别人。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雷锋22年的生命如同一颗流星,虽转瞬即逝,却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留下了无比美丽动人的光辉,作者用哪六个字作了高度赞美?(师板书:青春、永生、壮丽)
a、这六个字怎样理解,这三个叹号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叹号分别强调这六个字的含义:雷锋年轻有为所以青春,雷锋精神不朽所以永生,雷锋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所以壮丽)。
谁来读读这一小节?(指名读、评价、齐读)
b、师:我们再来看一篇精美的小诗,看看他写了什么。出示诗歌《怀念雷锋》,师配乐朗读。
c、我们在这*呼唤雷锋,呼唤雷锋精神。雷锋他会回来吗?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教师的范读,朗读诗歌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情感,感受语文味,并且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在朗读中中解决问题,通过对关键词句的体会,充分让学生品读,读出语文的诗意美,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三、拓展延伸,怀念雷锋
1、联系生活,汇报交流。
师:在神州大地上,一代又一代的“活雷锋”涌现出来,他们如同璀璨的群星交相辉映,放射光芒。
出示图片,师解说
a、汶川地震时,那些抢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的解放军叔叔;
b、抗洪抢险时舍自己救他人的无名英雄们;
c、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
d、为敬老院老人理发的阿姨
e、为社区打扫卫生的同学们
f、为灾区捐款的老师。
g、为灾区献爱心的同学。
2、看到这些活雷锋,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的?
3、配乐朗读,再颂雷锋。同学们,此时此刻,我想只有用我们的声音才能的表达对雷锋叔叔的敬意与怀念!那么,让我们将情感之弦释放,将思念之心提起,用我们的朗读再次表达对雷锋叔叔的敬意与怀念吧!课题和结尾优老师朗诵,1234节分别由1234组读,56节你们齐读,准备好了
4、齐读名言,怀念雷锋。师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雷锋没有死!正像他的战友乔安山说的一样,雷锋永远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我们要永远记着他,让他的精神长存!他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出示)朗读训练;
———翻阅雷锋日记,曾经得到雷锋帮助的大嫂(深沉地)说
———翻阅雷锋日记,曾经与他朝夕相处的战友为有雷锋这样的同志(自豪地)说
———翻阅雷锋日记,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我们(充满信心地)说
我们怀念雷锋,更要发扬雷锋精神,让我们以雷锋为榜样,时刻铭记雷锋叔叔说过的话,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全体起立!向雷锋叔叔敬礼!宣誓
我们向雷锋叔叔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今后“对待同学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学习要像夏天般热情,对待自身的缺点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让雷锋精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落实体现。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对文本内涵拓展延伸,所呈现 “活雷锋”事迹,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涤荡,让学生明白,不管是哪个时代,都涌现出像雷锋一样平凡的英雄,都呼唤着像雷锋这样平凡的英雄;通过朗读雷锋的名言,宣誓活动教育学生发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小升初语文衔接教案2021范文5
教学目的:
1、品味诗歌的语言、意境与情感之美,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能深情的朗读全诗,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综合水平。
2、感悟雷锋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历程,从而真正理解雷锋精神的实质内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具准备:
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学生收集资料:雷锋同志日记、雷锋事迹简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通过查资料,互相交流,了解了雷锋的生平以及有关他的动人故事,他的每一个故事都深深的感动着我们。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献出了他22岁生命。(出示题词)1963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广泛开展习雷锋的群众活动,他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魏刚焰写给雷锋的赞美诗—
齐读课题:《你,浪花里的一滴水》
1、师提问:“你”指谁?《出示雷锋图像》为什么说他是“浪花里的一滴水”?
板书:雷锋
学生:是因为雷锋心灵纯净、像一滴水;他是亿万人民中很平凡的一员,像海洋中的一滴水。
2、播放ppt,听录音学生小声诗歌,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师提问:请说说作者在诗歌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首诗歌通过对雷锋平凡事迹和简朴生活的描写,既歌颂了雷锋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所做出的不朽贡献,又抒发了作者对雷锋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二、 分析重点语句,理解全诗深刻的思想内容
1、学生齐读诗歌后,老师,上节课我们知道诗歌七个小节,可分为几部分?(三部分)哪三部分?主要讲什么?老师板书出来。
学习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1-3小节 设疑
2、诗人歌颂的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立了“无数功勋”是个士兵,写了不“不朽诗文”是个普通人,又“年青”却渗透“亿万人的心”,这里突出了雷锋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平凡、伟大
3、你从哪里读出了雷锋的平凡和伟大?
板书:
一滴水
4、你怎样理解“渗透”一词?(比喻某种事物逐渐进入其他事物中,联系句子的意思说说。)
5、老师小结:这一部分,作者先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6、学生齐读第一部分感受雷锋的平凡与伟大。
学习第二部分:
1、 抽学生分小节又感情朗读诗歌,看谁读得
2、 分小组讨论:诗人将雷锋比喻成什么?(进行勾画,批注。)
学生回报:诗人将雷锋比喻成反映太阳光辉的:“一滴水”,向党飞的“展翅的鸟”不浪费光“点亮的灯”成雷的“敲响的鼓”。
3、 作者为什么要把雷锋比喻成“一滴水”、“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
4、 学生:因为雷锋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战士,所以作者把雷锋比作人们熟知的“水”、“鸟”、“灯”、“鼓”,再次点明了雷锋短暂、平凡却伟大的一生。
5、 从他做的哪些事列可以说明这一些问题?(用自己手机的资料中的事列说明)
6、 师:诗里的“一滴”“刚”“才”强调了什么?
(他的年轻,他的生活才刚刚开始,表达出了作者对雷锋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
7、 老师小结:第四小节又了四句话,层层递进,气势恢弘,颂扬了雷锋的英雄事迹。
学习第五小节:
1、 读第五小节,教师指导:诗歌中第一次出现称谓,掷地有声,转换为第二人称“你”,语气要读得亲切,感情更加真挚。
2、 诗歌中“编歌曲,织罗衣,梳羽衣,流一滴泪”分别指些什么人?说明雷锋是怎样的人?
3、 学生:指那些为名为利,只想着自己的人,说明雷锋是公而忘私、不图名利、无私奉献的人。
感情朗读第六小节:
1、 指导学生亲切而生动地朗读这一节。
2、 文中“一个音符,一根纤维,红花一瓣,最清的一滴”是在赞颂什么?
3、 学生:赞颂雷锋虽然平凡,但他却是党的队伍中最杰出的一员,具有秀的品质。
4、 师:这节作者再次抒怀,感叹这个名字在我们心中的分量,再次证明雷锋的价值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平凡的劳动中,看起来那么微小,却又那么生动。雷锋22岁的生命如同一颗流星,虽转瞬即逝,却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留下了无比美丽动人光辉。
学习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7小节)咏汉,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1、 师:请用铿锵坚定、自信蓬勃的语调读最后一节。(抽学生读一读)
2、 师问:作者用“青春”“永生”“壮丽”三个词和三个叹号,在赞扬什么?
3、 学生:赞扬雷锋年轻有为,精神不朽,事业壮丽。他的足迹则暗示着我中国广大青年中,必将涌现出更多的雷锋式的英雄人物。
4、 “列兵”是指什么?(军衔,服现役第一年的新兵授予列兵军衔)。
5、 学生一起有感情育读最后一节。
三、品读赏诗
1、媒体出示画面,赏诗:增强对诗歌的理解,边听边品味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老师小结:作者以饱蘸情感的笔墨,讴歌了雷锋平凡的事迹,咏叹了雷锋为祖、为人民,为*建设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表达了作者对雷锋英年早逝的遗憾,抒发了作者对雷锋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诗句清新优美,含蓄精练,没有华丽的语言,却句句敲击着我们的心灵。
四、体会写法
1、师:诗歌写的这麽生动、感人,作者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2、分小组讨论、交流、勾画、批注。
3、反馈学习情况
(1)比喻:他如此平凡,如此年轻,像一滴小小的春雨……
(2)设问:为什麽呵为什麽……,都念着这个二十岁士兵的姓名?
(3)排比:呵,雷锋!你不为自己编歌曲,你不为自己织罗衣;你不为自己梳羽毛……
(4)反复:呵,雷锋!……呵,雷锋!
4、说说用上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
生:是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五、拓展延伸
(小黑板出示)当今社会中曾经有过以下谈论,你能否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雷锋出国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中国已经没有活雷锋,中国没有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雷锋到外国过去了,国外有许多助人为乐的现象,有许多助人为乐的人)
2、“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了”。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因为每年的3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社会上会掀起一股学雷锋的热潮,可是这种良好的风气不能长久的保持下去,很快就消失了)
3、老师:同学们,你们同意这两个观点吗?
学生:不同意,虽然这两句话都点明了一些社会现象,但是,这只不过是极少数的现象,不能代表全国人民的观点。我们这个国家,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事列也是不胜枚举的,像“希望工程”,“5·12”地震等,就能够很有力的说明这点。
4、师:说得好,一个雷锋倒下了,千千万万个 “ 雷锋” 在成长!我们一定要向雷锋学习,向雷锋致敬!
5、师:让我们时刻牢记的话,做一个雷锋一样的人!
(小黑板出示)雷锋日记:1、2、3则,读读记记。
六、作业设计
1、看ppt试着背诵诗歌,增强记忆。
2、看ppt找一找。像下面这样的诗句,诗中还有哪几组?
3、读了这首诗,你对“一滴水”有哪些新的理解?(学生先谈,再写一写。)
4、摘录雷锋日记。(见小黑板)
七、课堂作业设计
1、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他如此平凡,如此年青,像一滴小小的春雨,却渗透——亿万人的心!
(2)青春!永生!壮丽!
2、 如:他如此平凡,如此年青,像一滴小小的春雨,却渗透——亿万人的心!
(1)
(2)
3、学完这首诗,你对“一滴水”有哪些新的理解?
八、板书设计
你,浪花的一滴水
魏钢焰
平凡: 一滴水
雷锋
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