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最新范文1
一、导语:人生在世,人们夸赞的最多的是母爱,人们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颂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又可爱的父亲吧!--《爸爸的花儿落了》
欣赏音乐《送别》(《城南旧事》插曲)。
送别
《城南旧事》插曲
李叔同词J.P.奥德韦曲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二、走近作者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曾任记者、编辑、后从事文艺创作。她的创作丰富,代表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
三、创作缘由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场面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四、检查预习
五、初读课文解题
1、看了文章后,你对题目有什么样的理解?
题目含义--一语“双关”
“爸爸的花儿落了”既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败落,也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和被爸爸关爱的女儿被迫长大。
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2、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花”?有什么作用?
“花”在全文中多次出现,它结构中起怎样的作用?
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中间还写了爸爸的爱花,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3、贯穿全文的线索“花”以外,还有什么呢?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前
一、(1-12)爸爸没有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想起昨天在医院看望爸爸的情景。
二、(13-31)“我”想起爸爸逼“我”上学的事
三、(32-34)“我”想起院里的花今年都没有上肥,而爸爸平时最喜爱花。
毕业典礼中
四、(35-53)毕业典礼上“我”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想起过去爸爸让单独去汇钱的事
毕业典礼后
五、(54-68)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长大了
毕业典礼这条线对情节发展有什么推动作用?引出回忆,运用了插叙的方法。
典礼前--对子女的教育:不让我上学迟到(严);坐车、送衣、给(爱)
典礼中--银行存款(学会生存)
典礼后--爸爸辞世(镇定、安静)
1、以“花”为线索贯穿始末
2、以“毕业典礼”为线索
文章两条线索并行: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
五、合作探究
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指爸爸种的夹竹桃凋谢了,另一方面则点出了爸爸的离开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同学们可以围绕这个话题再深入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力求对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样引出的?
文章开篇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这时,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还没有想完,韩主任已经讲话了,我们也唱起了骊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长大,进而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郊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的经过;最后毕业典礼回来,看着满院零落的花儿,听到老高的话,她清醒地意识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经长大了。
别致生动的穿插,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有眼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眼前衣襟上的夹竹桃礼堂钟声响了,韩主任讲话,毕业典礼回来,看见零落的花儿
爸爸不能来,我们唱骊歌
不能料理花儿
回忆医院探望爸爸爱花的情景爸爸要她闯练,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
叫她到银行汇款给
日本的陈叔叔
探病时的话
插叙
六年前赖床受罚
作用:别致生动的穿插,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有眼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作业1:思考“研讨与练习”二
2:做百练部分
第二课时
一、重点赏析
上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文章的重点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使自己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可就下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1、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2、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3、“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2、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了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都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3、“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合作探究
1、从全文看,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2、文章表达了爸爸对女儿怎样的感情?
3、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请找出这些伏笔。
4、简单归纳一下“我”成长的历程。
1、从全文看,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1)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2).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3).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2、文章表达了爸爸对女儿怎样的感情?
重点表达了爸爸对女儿的深情和盼望女儿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含而不露。
简单归纳一下“我”成长的历程:
“我”在爸爸的管教下克服了懒惰的毛病,在爸爸的鼓励下有了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爸爸话语的激励下最终以成人的姿态镇定地面对爸爸去世的噩耗。
3、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请找出这些伏笔。
“我”去医院看望爸爸,爸爸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咙肿胀着,声音是低哑的”。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回到家,见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伏笔:处处有伏笔,事事有照应,沉郁的氛围和丧父的伤痛一直笼罩着全文。
4、简单归纳一下“我”成长的历程:
“我”在爸爸的管教下克服了懒惰的毛病,在爸爸的鼓励下有了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爸爸话语的激励下最终以成人的姿态镇定地面对爸爸去世的噩耗。
三、体验与反思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父爱如山,让我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
请你仿照此句,用比喻的方式写出你对父爱的感觉。
父爱如大海,让我领略了它的浩瀚与深邃。
父爱如阳光,让我沐浴了它的温暖与恩泽。
父爱如清风,让我享受了它的温柔与细腻。
父爱如春雨,让我品味了它的甘甜与圣洁。
四、作业
以《世上还有爸爸好》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最新范文2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体会了文章的结构美,这节课我们来分析文章塑造的人物形象————爸爸。
二、 体会爸爸的形象。
1、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部分,说说这件事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这件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爸爸对“我”的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2、 结合全文说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并说说你的依据。
严厉而又不失爱心,善于教子,鼓励孩子要坚强勇敢很重感情,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就急得吐血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是浇花
三、 在爸爸的关怀下,英子长大了,阅读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部分,说说“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明确:“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体验与反思
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讨论“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教师应给学生自由说话的机会,使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明确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烦恼,但只要正确对待就一定会解除烦恼,迎接新的挑战。
进一步提问:
1、课文中还有什么情节会引起你的阅读兴趣?谈谈体会。
2、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
五、 拓展延伸。
有首歌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今天的文章让大家重新认识了父亲,那深沉的爱,那感人的爱,让我们说真话,诉真情,用自己的心声说说,“世上还有爸爸好”。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的文章和同学们的发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爱的乐章,让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在本子上,印在脑海里,留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长河中。
四、作业
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最新范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
2、整体把握文章的情感,体味父亲的形象
3、体会学习插叙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性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知文章深沉的父爱,体味父爱之伟大
2、领悟成长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叙述线索,体味父亲的形象
2、体会学习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批文入情,体味父爱,体味成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们夸赞最多的是母爱,最不能忘怀的也是母爱,可是今天我们要为我们的父辈唱一首赞歌,他们同样让我们难以忘怀,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夸赞。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一位可敬可亲的父亲吧!
板书课题作者:爸爸的花儿落了 林海音
二、走近作者 、知人论事
林海音,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回到台湾,当时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在北京
长大,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8月同丈夫回到台湾任报社编辑。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20年代末北京城南的事情。
三、初读课文 ,理清文脉。
1、初读课文,用简要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明确: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回忆父亲教育自己的往事,毕业典礼结束后,父亲已经去世,此时英子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
2、且读且思,理清文脉 。
(1)文章写了一些事情,其中哪些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忆的事?回忆的事是怎样引出的?写眼前事是什么顺序?写回忆的事是什么叙述手法?有什么好处?
现实 (时间顺序) 回忆(插叙手法)
毕业典礼前 昨天去医院探望爸爸
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惩罚
毕业典礼的钟声、韩主任 爸爸爱花
讲话、骊歌 爸爸让我给陈叔叔寄钱
毕业典礼后,爸爸去世,我长大了
明确:插叙手法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有致,不仅丰富文章内容,增强可读性,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一语双关:a爸爸种的花儿凋谢了;b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
(3)“花”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与文章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中间写爸爸爱花,结尾写到夹竹桃零落,可见“花”是全文的线索,贯穿文章始末。
(4)还有什么也是贯穿文章始末的,你认为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双线结构:毕业典礼、花
3、再读课文,品味行文手法。
(1)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有暗示,请找出这些地方。
明确: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至于写他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2)完成练习一,体会行文中的照应。
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最新范文4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
二、简介作者: 亚历山大?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不仅是“俄罗斯文学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学也享有盛誉 。
三、写作背景 :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划分朗读节拍。 3、自由朗读。 4、学生集体朗读 。
五、品读诗歌,合作探究: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特指在生活中应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性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4、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都是一笔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5、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没有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说明道理。而一般的诗歌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
六、背诵诗歌,拓展延伸。
1、学生朗读诗歌。 2、背诵这首诗。 3、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生活,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仿写下面的诗句。假如-------,不要------,不要------
七、小结: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了这首诗后,也能拥有诗人那样博大的胸怀,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尤其是在遇到挫折与困境的时候,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成为生活的真正强者。
篇三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同学们能说说他们的名字吗?(譬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科夫斯其、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学生自由回答
三、简介作者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四、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四、听、读诗篇1、听课文录音。2、划分朗读节拍。3、自由朗读。由教师范读,再由学生读
五、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明确:见教参。
3、问:诗歌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诗,想想原因何在?学生讨论
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持己见。这首诗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这里。学生自由回答,联系实际
六、迁移积累
1、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不要!。
2、背诵全诗
七、拓展提高: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作为作业完成
第二课时
《未选择的路》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学生交流
二、导入新课: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绍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朗读诗篇四、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2、全诗共5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四、感悟哲理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明确: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可以讲一讲苏格拉底有关麦穗的事例。学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的意义。明确: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出示两首诗,让学生判断这哪一首诗用了象征,哪一首诗用了比喻?“我靠长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玛洛酒,我将这酒饮尽,然后倚靠着这支长矛。”——阿尔基洛斯科《诗人之矛》象一颗山上的风信子,被牧人用脚踏了又踏,却在地上开出紫花。——萨福《新娘》本诗的美正体现象征的运用上,诗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打动了读者的心扉。首先明确概念,再由教师阐述两者区别
六、积累联想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
七、综合性训练:出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教后记: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教会学生去怎么做。
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最新范文5
设计思想:
一、融课后练习于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课后练习的导向、资源和凭借功能,推动课堂教学顺利有序地展开。以课后练习为一抓手,教师课前备课后练习,学生预习时思考课后练习、预习课文,为课堂上合作探究做好准备。以此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二、遵循诗歌鉴赏之路
所谓“诗言志、诗缘情”,一指诗人借此抒发个人“志向”,二指诗作乃诗人有感而发,此情此景、不吐不快。大凡诗歌鉴赏,应入乎诗人之心,感诗人所感;进而体己细察,获普遍意义之思考。就诗歌教学而言,亦在于激学生学诗之趣,循诗歌鉴赏之路,使学生体情明理,兼得学诗之法。最后说学诗之法,诵读为第一。入情而读、读中想象、读中思维、读中品位、读中领悟,直至熟读成诵,诗中意象、意境、语言、哲理,在诵读中释然,学生认知(智力)得到发展、情感得到熏陶、知识得到积累,可谓一举多得。
教学要求
1.诵读诗歌,背诵诗歌,积累名篇。
2.了解普希金,有阅读普希金作品的兴趣。
3.能从诗作的写作背景去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生活体验领悟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4.仿写诗句。
教学重点
1. 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情感,在情感酝酿中诵读。
2. 体悟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1. 诵读体验
2. 感悟交流
教学准备
1.学生在预习时,查阅有关普希金的资料。
2.自学生词,熟读诗句。
3.对课后练习有初步的思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好一只丑小鸭,积极乐观的它有着美好的向往,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虽历经磨难,最终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也就是安徒生,以“丑小鸭”自喻,叙写经历、借以言志,成就名作,扬名天下。无独有偶,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外国诗人的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身处逆境、有感而发,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走进作品、聆听教诲、思考人生。
大屏幕显示课文标题——《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设计意图:言语直观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累,创设相似情境)
二、作者简介
大屏幕显示
普希金(1799-1837,俄国 ) :
评价: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小说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他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俄国文学之父”。
思想倾向:一生倾向革命,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
主要作品:
诗歌,《皇村回忆》、《给利锡尼》、《窗》 、《高加索的俘虏》 、《拿破仑》、《渔夫和金鱼的事》等;
小说,《黑桃皇后》、《上尉的女儿》、《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逝世:沙皇驯服不了普希金,最后竟卑鄙地假借“决斗”的名义把普希金谋杀了。当时,普希金才三十八岁。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为学生走进作者情感和解读全诗奠定基础和打开门户,诵读体验的必要铺垫;引起学生对普希金的关注)
三、诵读、体验
(一) 诵读
1.听读提示:听朗读录音,感受诗歌的语气、语调、节奏。
2.播放录音
3.师生总结朗读本诗的要点。
提示:诗人虽身处逆境,但他非常乐观,反而坦言劝告、叮咛我们
大屏幕显示
语气:平等、娓娓而谈
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
节奏:平和、舒缓
4.重放配音(第一节),学生听读。
5.学生齐读(第一节),教师点评诵读效果。
6.点名诵读第二节,师生共同评价。
7.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二)体验
教师提示:学生自由诵读、涵咏,同时展开联想、想象。
大屏幕显示:
① 生活中一次令我伤心的往事是什么?
② 当时的感受怎样?
③ 如何渡过伤心的日子?
④ 之后有何领悟?
(设计意图:在诵读中学习诵读,在诵读中联想想象,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熟读成诵、丰富积累,完成课后练习)
四、感悟、交流
1.大屏幕显示
①“生活的欺骗”怎样理解?
② 假如你受生活欺骗,诗人是如何劝告的?
③ 诗句中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人生态度?
④ 你喜欢这首诗吗?说说理由。
2.自读全诗,读中领悟。
3.小组交流
4.教师总结
① ⅰ生活中常遇困境和挫折 ⅱ付出却没有相应回报
②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苦恼之时要忍耐,一切都会过去,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经历苦难后回忆往事会感觉亲切美好
③ 积极乐观
④ ⅰ给我人生启示 ⅱ语句清新流畅,有人情味和哲理味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领会诗意,感悟诗歌蕴涵哲理,融入课后练习,合作探究交流)
五、迁移、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