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教师必备语文课件五篇

孙小飞

三年级教师必备语文课件1

《海滨小城》

情感目标:从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感受到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知识目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学习本课按地点转换的顺序记叙的方法。

能力目标:进一步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叙述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的词句;学习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叙述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海滨风光的图片及有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投影、挂图。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1、交流课前收集的海滨风光的图片及有关资料,并表扬认真收集的同学。

2、激趣:同学们,从我们刚才收集到的资料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海滨很美、景美……)

3、现在,大家想不想去欣赏更美的海滨小城?

(想)那老师带大家去。(板书课题)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阅读的欲 望,也可以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二、欣赏画面,激发探究欲 望。

1、放录相欣赏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2、过渡:同学们被海滨小城的美给迷住了,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跃然于纸上呢?

(想给静态的学习内容注入生命,让其变得鲜活,让学生在欣赏鲜活的景物中生成初步的表象,自觉形成乐学、会学的学习习惯。)

三、欣赏语言,感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1、个性朗读,自主欣赏,感悟质疑。

(1)读第一遍,把课文读通,并思考:文中描写了哪几处景物,把点明这几处景物的词语画下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并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读第二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注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

(3)读第三遍,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2、合作欣赏,感悟语言的表现力。

把你刚才读的收获在小组中交流,把不懂的问题在小组中再讨论,组长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不用紧张,待会儿我们就会读懂的。

(我注意用自己的语言感情去感染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尝到自主学生的甜头,乐此不疲)

3、读细赏,再现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1)各小组汇报读、思、议的结果。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如画画,朗诵或以小导游的身份。

(2)抓住重点词、句、落实语言训练点,点拨学习方法。

结合语境,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全班讨论、交流。

(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进行全班讨论交流,取长补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消除了妨碍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因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学习也更主动、积极、畅所欲言。)

a、“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镀”来感悟。课件出示相应的景物感受其美。

b、“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红云中。”

引导学生抓住“热闹”“笼罩”来理解。

请同学们想象这情景怎样,请学生描述,出示课件感受。

c、“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指导朗读,感悟。

(3)指导读课文。

a、师范读一段。

b、指名读,分男女读,小组赛读。

(鼓励读得不太好的同学再读读,如“你愿意再读吗?老师相信你行的。”对读得好的同学加以肯定、表扬,如“你真棒,让大家感受到了小城的美丽、整洁,谢谢你。”我相信这些关切的话语定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和期待,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使三维教学融为一体,有机渗透。)

过渡:海滨小城这么美丽、整洁,谁带大家再去游一游?

四、欣赏技巧再造想象,拓展延伸。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以小导游的形式带大家游,愿意当游客的同学跟在导游后面。

(创设激趣的情景,这样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并进一步拓展延伸,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体现了语文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要求,“选择你喜欢的……”能让学生的自主性、自信心得到很好的张扬,内心的情感得到自由放飞。)

五、总结全文,巩固方法。

1、同学们,刚才真了不起啊!未来秀的导游会在我们同学中产生,你们真有悟性啊!很快就会用文中作者的方法,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空间的变换顺序记叙。

2、同学们,汕头也是一座海滨小城,如何把我们的家乡汕头建设得更美呢?(自由发言)

(鼓励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巩固了本课的重点,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结合教材特点,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和爱美的情感。)

六、作业。

把这篇课文美美地读给你的家里人听。

三年级教师必备语文课件2

《圆圆的沙粒》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领悟“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道理,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的积极态度。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领悟“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愿望”的道理。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文字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检查预习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不平凡的朋友,他就是圆圆的沙粒!板书课题

2、课文中圆圆的沙粒最后变成什么了?

二、利用反差,提炼主问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段落告诉你:他终于变成了珍珠呢?

2、齐读课文的10-12自然段读一读。读了过后,看看你们会想到什么!(齐读10-12)反馈。

三、细读课文,探究原因

1、自由认真地读一读1-9自然段,利用手中的小铅笔勾画出这颗沙粒变珍珠的原因。

2、反馈、交流

(1)“十分真诚”:指导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出“十分真诚”的语气

过渡:说了,那么做了吗?哪里看出来?

(2)“下定决心,坦然钻进”:

★指名读第2自然段。理解“异想天开”和“坦然”。是呀,对于圆圆的沙粒的想法,同伴们并不支持,可他还是做了!可见他真的是“十分真诚”的!

过渡:说了、做了,够不够?那,还有原因吗?

(3)不动摇:(指名读第5自然段)

★创设情景理解“议论纷纷”。

★听到了这么多的议论,如果你就是圆圆的沙粒,你会怎么想呢?

(4)“遗忘”:

★老师语言过渡6-8自然段那,齐读6-8自然段,体会圆圆的沙粒这时候的感受!

★同学们,这里又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搁在这里,表示什么呢?

3、情景创设:一天,蚌壳被打开了(课件创设情景:一只蚌壳慢慢地打开,出现一颗晶莹璀璨、光彩夺目的珍珠)。齐读课文的10-12自然段!用我们读书声为这颗成功的、不平凡的沙粒喝彩!(齐读10-12)

四、感悟寓意,总结道理

五、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沙粒变珍珠的科学道理。

三年级教师必备语文课件3

《网上呼救》

一、激趣导入,课题质疑

1、你喜欢上网吗?你上网一般做什么?

2、板书课题,质疑。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

2、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3、默读课文,认真进行圈点批画,边读边将自己的收获批注在课文的旁边。

4、交流感悟,初步感受一个美国孩子竟让远在芬兰的女孩及时获救的神奇。

(1)为什么苏娜在网上呼救?

(2)桑恩看到呼救时是如何想的?

(3)桑恩为苏娜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三、研读课文,潜心感悟

一个美国男孩桑恩竟让远在芬兰的女孩苏娜及时获救,太神奇了!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苏娜最终能获救的原因是什么?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一)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并将体会写下来。

(二)小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汇报。让学生明白苏娜最终获救是大家共同协作的结果。原因有四:

1、科学的发达,网络的快捷。

(1)桑恩在美国,苏娜远在芬兰,他们相隔万里,没有互联网,苏娜不可能发出求救信号,桑恩也不可能收到求救信号。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查找美国和芬兰的位置,体会科学的发达、网络的快捷。

(2)找出描写时间的词语,体会科学的发达、网络的快捷。将近6点,桑恩发现求救信号;6点14分,桑恩将苏娜的情况告诉了紧急救援中心的艾眉;6点24分,艾眉接通了芬兰方面的电话;不久,苏娜获救。

2、桑恩富有同情心。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

(1)“你能帮助我吗?”桑恩按键打出:“出了什么事?”(桑恩发现求救信号,立刻关切地询问。)

(2)“桑恩凝视着苏娜刚刚发出的信息……最后决定立即打电话给紧急救援中心。”

①读这段话,引导学生抓住“凝视”、“赶紧”、“连忙”、“立即”体会桑恩富有同情心。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挺住!”桑恩用粗体大字打出,“我们已经打了电话去求助。”

她好久才回答:“痛。痛得更厉害了。”

桑恩两眼盯着电脑屏幕,他叫苏娜说出她所在的地址。

①“挺住!”一句中感叹号有什么作用?(表示语气坚定。)

②桑恩为什么用粗体大字打出信息?(因为苏娜感到眩晕,桑恩担心她因看不见而失去信心。)

③从“两眼盯着”中你体会到什么?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美国紧急救援中心的艾眉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

(1)出示句子:“天哪!她为什么不干脆自己打电话?”体会艾眉的惊讶,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2)出示句子:“艾眉立即吩咐桑恩叫苏娜把当地紧急救援中心的电话号码传过来。”“10分钟以后,艾眉接通了芬兰方面的电话。”体会艾眉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

4、当地的紧急救援人员的及时救助。

出示句子:“不久,当地的紧急救援人员赶到了那所学校,救出了苏娜。”想象救援人员遇到的困难,体会救助的及时。

四、拓展延伸

1、讨论交流: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感受?

2、网络还给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三年级教师必备语文课件4

《美丽的槐乡》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写出和“白茫茫、美滋滋等词语结构相似的重叠词语。

4、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五月槐乡的美丽所在。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五月槐乡的美丽以及槐乡孩子的纯朴可爱。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槐花的情境图,观看了这些图片后,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啊?

2、是啊,这就是美丽的槐乡,相机板书课题:3、美丽的槐乡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的槐乡是什么样的,是否和图片上的槐乡一样美丽请大家自读课文。

边读边划出生字,要读准生字的字音。

2、出示生字、词,自由的读生字,指名读。

3、去掉拼音,指名读。

4、请小老师带读。

5、把这些词语放入课文中,再读课文,想想从那些段落的描写中你可以感受到槐乡的美丽呢?

三、品读第1自然段段课文。

我们来细细的品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句子中能感受到槐乡的美丽呢,边读还可以边用自己的符号做出标记。

1、同桌之间谈谈你是怎么从这些词语和句子中体会到槐乡的美丽的呢?

2、全班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背诵。

3、说出那句,课件出示那句,请大家看这句话,一起来读一读,你能从那些词语中感受到槐乡的美丽呢?

槐乡的山洼里,坡岗上,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指导朗读

说到那一句,读到那一句后出示图片课件,直观感知槐花的白、多、形态多姿。再指名读。引读第一段。

四、品读第2段课文,体会重点字词

1、用刚才我们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紧紧抓住“美丽”二字,看看这一段里,从哪些词语、句子中你也能感受到槐乡的美丽呢,边读还是边用自己的符号做做标记。

2、同桌之间交流体会。

3、全班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背诵

3、相机出示句子:

(1)五月的槐乡,连风儿打的旋涡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

(2)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小朋友只要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美滋滋地卧在花丛中。

请大家看这句话,一起来读一读,你能从那些词语中感受到槐乡的美丽呢?

4、过渡:朋友都被这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怎么也不肯回家呢,热情好客的小主人们又是怎样招待他们的朋友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后面的内容。

5、反馈交流,指导朗读。

6、总结全文:

槐花的美丽芬芳,槐乡的孩子的热情好客,成为了槐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槐乡的景美人更美。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槐乡,继续体会槐乡的芬芳与美丽。

五、作业“超市”:

抄写生字词

三年级教师必备语文课件5

《黄山奇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出示投影,听音乐,谈话导入

师:我们曾经领略过桂林的山水,感受它山奇水秀的特点;我们也曾到过大兴安岭,来感受到“目及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特点。今天,我带你们来到黄山,欣赏这里的奇松。你们将又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评析:首先利用各种教学设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如电脑上播放黄山的风光,播放优美的旋律,再加上老师深情并茂的进行对比——把黄山奇松与桂林、大兴安岭进行对比,学生在观赏黄山风光的同时便会迫不及待地想,到底黄山奇松“奇”在哪里呢?在不知不觉中已被教师紧紧地抓住了思考兴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的音、形、义。

(评析:在本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并交流各组的学习心得,即如何才能更好地记住生字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并充分肯定了合作精神,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知课文(谈悟得,提疑问)

师:同学们,请你们听着音乐来谈一谈,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评析: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这仪环节中,教师完全防开以往的你教我学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音乐中去读,去学,去感悟,去质疑。)

生:我知道了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生:我知道了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生:我知道黄山松中有三大名松,分别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生:黄山松千姿百态,神奇秀美。

(评析:学生畅谈他们通过自己读课文所明白的课文内容,其发言的欲 望被激发的淋漓尽致。训练了他们表达自己意思的能力,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3、提出疑问:游人为什么把“陪客松”比作“天然盆景”?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

“迎客”、“陪客”、“送客”为什么被称为三大名松?

黄山松“奇”在哪里?

(评析:由于班里的气氛强调学生为主体,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也大胆地提出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而此时教师也在软片上写出这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并表扬学生问题提得好,有利于学生在以后阅读中能大胆地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强化读的训练,领略黄山奇松的美丽风光。

1、质疑导入

师:刚才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迎客、陪客、送客”为什么被称为三大名松?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黄山游览一番,亲自体验一回。

2、带着问题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出示软片——学生提出的自学感悟)

(评析:以上两个环节中,教师用简单的一个问题,把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了。——这在照顾中、后进生有一定的作用。这样有利于教师全体性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发现问题,再带着问题再次细读,从而感悟文章更深层的意义。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一如《新大纲》里所要求的,教师只是起着引导作用,具体任务落实到了学生身上。)

3、汇报交流自读自悟情况

4、自主解决问题,引导理解难点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诶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难点,并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再次观赏三大名松的不同特点,慢慢引导理解。这里教师利用了各种教学设备,充分准备,创设情境,让学生于身临其境中化解了难点。)

5、教师范读第二段

6、练习朗读,熟读成诵

7、尽量运用文中的词语介绍黄山的三大奇松。

(评析: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位、揣摩、积累并逐步学会欣赏。而在以上环节中,教师通过多样的朗读方式,来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最后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要求:背诵。)

四、抒发情感,让趣延伸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黄山奇松的喜爱之情。如唱唱歌、画幅画、写首诗

(评析:教师已在整节课中创设了自由学习的情境,电化教学的应用,让学生流连于黄山的奇松,因此这一环节的安排是水到渠成的。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愉快之情。)

五、小结

师:我们一起游览了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真不愧是三大名松啊!黄山奇松的“奇”远不止这些,它们千姿百态,神奇秀美!让我们下节课一起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