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极光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孙小飞

《神奇的极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极光的知识,培养学生了解和关注自然的兴趣,丰富知识储备。

2、了解科普小品文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信息筛选的能力,促使其逐步形成合理的思维步骤。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2、了解科普作品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教学方法: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设想:

在学生对筛选信息的方法及要求已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遵循科学的认知规律、独立筛选有关信息,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明确如何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来搜集、处理信息资料。

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极光的神奇壮观,让学生根据图片以“神奇的极光”为题,描绘极光;然后,指导学生速读全文,筛选主要信息。这是本课的主要环节,重在“学生自己读书,自行研讨”,教师的任务是按照确认范围、辩析选择、重新结合、语言加工等过程给予适时点拨,和学生平等地交流意见,不简单地指明正误。

完成课文信息筛选整合后,进行迁移训练,分组研讨,进行特定条件下有效信息的筛选和写作,旨在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阅读筛选所需的相关信息的能力及说明文写作的能力。

《神奇的极光》自学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令人 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

②可以说,即使有 也难述说极光的神采、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

③无怪乎在许许多多的极区探险者和旅行家的笔记中,描写极光时往往显得 ,只好说些“无法以言语形容”之类的话作为 。

A.玄妙莫测       生花妙笔   语竭词穷   托词

B.叹为观止       如簧巧舌   理屈词穷   遁词

C.叹为观止       生花妙笔   语竭词穷   遁词

D.莫名其妙       如簧巧舌   理屈词穷   托词

《神奇的极光》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释义。

摇曳不定 晨曦 极光一瞥 覆手为雨 遁词

2. 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上相应的实词,恰当的一项是( )

(1)直到20世纪60年代,将地面     结果与卫星和火箭    到的资料结合起来研究,才逐步形成了极光的物理性描述。

(2)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太阳系其他行星,如木星和水星,它们的周围,也会产生极光,这也被实际   的事实所证明。

(3)其时,环的亮度    增强,宛如皓月悬挂当空,向大地泻下一片淡银色的光华,映亮了整个原野。

A. 观察  观测  探测  激剧    B. 观测  探测  观察  急剧

C. 探测  观察  观测  激剧    D. 观察  探测  观测  急剧

3. 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上相应的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

(1)    有生花妙笔    难述说出极光的神采、气质、秉性脾气于万一。

(2)在中低纬地区,    是近赤道区域,很少出现极光,但不是说压根儿观测不到极光。

(3)在强极光出现时,地面上物体的轮廓都能被照见,    会照出物体的影子来。

(4)极光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还直接影响到无线电通信,长电缆通信,    长的管道和电力传送线等许多实用工程项目。

A. 即使 也 尤其 甚至 以及  B. 虽然 但 甚至 尤其 以及

C. 虽然 但 尤其 甚至 甚至  D. 即使 也 甚至 尤其 甚至

4. 下列说法符合课文意思的一项 (   )

A. 黄帝的母亲见极光感而受孕的故事,是世界上关于极光的最古老的神话传说之一。

B. 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

C. 在极光区内差不多每天都会发生极光活动。

D. 在极盖区内,极光出现的机会反而要比纬度较高的极光区来得少。

5. 对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 《山海经》中关于极光的记载,虽不能科学地解释极光,但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B. 作者用分类别的方法,说明极光的极光弧、极光片、极光带、极光幔、极光芒五种,是为了说明极光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

C. 作者引用“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这句话,是为了说明事物变化得快这个道理。

D. 用电视成像原理来说明极光成因,增加了形象性,将复杂而深奥的科学道理说得通俗易懂。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四周,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为了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 )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        ,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一种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料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

6.文中括号内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进 B.射 C.打 D.照

7.此段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A.下定义 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B.下定义 分类别 列数字 作比较

C.打比方 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D.下定义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8.文中划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

B.大气中的分子会激发原子。

C.大气中的原子会激发分子。

D.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会被激发。

(二)

几个月前,来自一些地方的研究人员演示了使光以每秒17米的缓慢速度通过一堆冰冷的钠原子的过程。但是把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需要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

德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韦尔奇博士意识到,在冰冷的钠原子中使光速降低的基本原理在热的物原子中也同样适用。用热的铷原子做实验要简单得多,它包括把一个装有固体铷金属的特殊透明容器(称为“小室”)加热到大约100摄氏度,然后把两束经过细微调节、波长略微不同的激光射入小室。

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先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

降低光速能获得诸如非线性等其他一些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的行为是线性的:把入射到玻璃上的光的强度增加一倍,穿过玻璃的光的强度也会增加一倍。但是,非线性意味着入射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透射光的巨大改变。正是这种性质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已。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人们在通过光缆传送光脉冲时,常常需要把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作对比的信号延迟一段时间。目前的做法是把其中一个脉冲沿着为此目的而专门建造的很多光纤发送出去,而采用一个大小为1升、装满高温铷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

韦尔奇小组的成员卡什说,装满铷气的小室在改变激光束以产生难以获得的波长方面极其有效。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

9.文中画线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   )

A.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

B.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

C.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

D.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

10.下列不属于韦尔奇所做实验的内容的一项是(   )

A.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

B.使铷原子处于不会吸收光的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C.使波长略微不同的两束光互相作用而产生慢光。

D.制造谦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

1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温度接近于绝对零度的钠原子可以把光速降低为17米/秒。

B.在高温中的铷原子处在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C.利用热的铷原子传送光脉冲可以比种用光缆更加有效。

D.缓慢通过高温铷气的入射光具有非线性效应。

12.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利用纳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要小于利用铷气。

B.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其传播的速度也会降低。

C.紫外线的波长短,所以传播的速度比较慢。

D.目前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

参考答案:

一、1.(略) 2.B 3.A 4.C 5.B

二、(一)6.C 7.D 8.A

(二)9.A 10.D 11.C 1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