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拓展教案五篇

刘莉莉

四年级语文教案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 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

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

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只看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

三、熟读背诵

请你把自己当作诗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

四、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游山西村》)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概意思。教师补充小结。

2、自由吟读。

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诗句的节奏。

二、试讲诗意

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解,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

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致意思说清楚)

3、理解“莫笑、足”的意思。

三、深入体会

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什么地方?他当时有什么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

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

这时诗人是在哪里?他当时遇到了什么景象?

诗人可能正走在山间小道上,眼见前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簇簇,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

四、品味对偶的表现手法

1、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诗句。

2、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3、美读,读出节奏、音律美。

五、体会名句的引用

提供下列句子,供学生阅读。

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

2、李叔叔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实验进行不下去了。因此失去了信心。后来在一位教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获得了成功。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老师在指导我们作文时,常常用宋朝诗人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人家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

读后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能恰当地引用这些语句,使自己的作文变得更精彩。

六、布置作业

1、抄第5课生字组三词

2、背诵第5课

四年级语文教案2

《秋天向我们微笑》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嚷”等词的意思。

2?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悟“微笑”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图片、课件或实物等。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秋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文题目

1?情景激趣。出示反映秋天的图片或反映秋景的课件,配以轻音乐伴奏下的画外音,初步感知秋景,激发孩子对秋天的热爱。

2?揭示课文题目。

(1) 板书课文题目:秋天向我们微笑。

(2) 齐读课文题目两遍。

(3) 谈谈你读了课文题目后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识情况,多种形式识记,鼓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注意区别:袄——妖缨——樱街——衔恼——脑梁——粱“恼”读“nǎo”

3?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上下文理解新词,注意以下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烦恼酿造音符觅食珍藏

4?指名读诗,分组读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思考: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诗句体会到的?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示出来。

2?想一想:课文哪些诗节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象与丰收的喜悦?课文剩下的内容主要写了什么?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重点诗句,欣赏秋天的美丽

1?默读1~5小节,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注意思考或旁批出自己喜欢的原因,试着有感情地读读。

2?小组交流、补充。

3?全班交流,鼓励补充、争辩,师适时点拨。

如:

(1) 喜欢“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轻轻地把它们涂掉”,从这里体会到秋天里桂花开放,给我们带来香气,从“轻轻地”、“抓”、“涂掉”体会到秋风轻柔的特点。

(2) 第2、3节诗:喜欢秋天丰收的景象,从对苹果、葡萄、玉米、高粱的描写中体会到秋天里这些水果和粮食成熟了,尤其欣赏作者拟人手法的运用,把事物的特点表达得十分生动形象:“嚷”、“穿红袄”、“披紫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苹果、葡萄急着成熟的情态;动词“举着……乐,红着……笑”不仅形象地写出了玉米、高粱的成熟,而且表达了作者沉浸在秋天的丰收里的由衷的喜悦。品析“烦恼”、“酿造”。思考:夏天里,玉米可能遇到哪些烦心的事?高粱成熟后可做什么?(联系工具书。)

(3) 第4节诗:喜欢第2、3、4行诗。从“快活的音符”体会到鸟儿们一路欢歌,反应了作者欢乐的心情。从“觅食的小蚂蚁……蚁巢”可体会到蚂蚁在秋天里忙着觅食准备过冬的勤劳。在这里,注意渗透道德教育。

(4) 第5节诗:喜欢满树的黄叶,从诗句对黄叶的描写中可以联想到黄叶飘落时纷纷扬扬的美景,从“明年春天……长满树梢”可以体会到春天里,落光叶子的树木又会重新长出充满生机的新叶。

(5) 齐读第1~5节诗。课文题目说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你认为“微笑”是什么意思?她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6) 拓展:除了诗中介绍的礼物外,你还知道哪些礼物也是秋天送来的?(鼓励尽量说。)能把文中引起你想象的景物画下来,再给画取个名字吗?

(7) 有感情地品读第1~5节诗。注意读出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可采取试读——抽生读——点评——再试读——齐读的方式读。

4?过渡:你喜欢秋天,我喜欢秋天,他喜欢秋天,我们都喜欢这硕果累累、金风送爽的秋天。这不,一群喜欢秋天的孩子走到了披满黄叶的大树下。请读第6节诗,说说你的感受或想法,谈谈你对“悄悄珍藏”的体会。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欣赏诗句的美、秋天的美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诵课文。

六、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找找描写秋景的文章,然后读一读。

2?推荐《秋色赋》。

七、作业

1?指导书写生字,注意扩词。

2?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注意启发学生给画取个名字。

3?背诵课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3

《蟋蟀的住宅》

【学习目标】

1、认识“蔽、搜”等7个生字。会写“掘、抛、倾”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随遇而安、慎重、骤雨”等词语。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养成对劳动,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利用各6种途径搜集有关蟋蚌生活习性,特点等图片文字资料。

2、每生准备橡皮泥一盒,白纸一张。

3、课外准备《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题,设疑铺展

1、有个小家伙,小名“蛐蛐/旷大名“蟋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居然有人称它是昆虫王国的建筑工程师。不信,我们到蟋蚌的住宅里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看看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

2、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

3、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买票进宅”

1、生自由试读课文。

2、开动“知识快车”检查自学情况:用知识竞赛的形式让学生“买票进宅”。如认读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难读句子、小节。

三、默读课文,“看宅划说”

1、这小蟋蚌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用“——”划出有关句子。

2、反馈交流讨论。

3、理解体会重点句子,指导感情朗读。

a、蟋蚌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b.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c、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带着这种心情朗读第二、五、六自然段。

四、研读课文,“橡皮泥捏宅”

1、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课文说‘‘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语言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四人小组合作打造这项“伟大的工程”。

3、生拿出橡皮泥,捏造蟋蟀的住宅。

五、角色转换,“广告创意”

1、现在,你就是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第一届住宅设计大赛,请工程师为自己的住宅设计广告词。

2、语言转换,能利用课文中的语言设计广告。

4、 交流汇报,评选创意广告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广告链接 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学生的精彩广告词,感情朗读。

a、舒适的平台,温暖的阳光,绿色家园,这就是我们蟋蟀的住宅。

b、蟋蚌的住宅,给你一个清洁宽敞的环境,让你拥有一生的幸福。

c、精心打造,享受生活,一流的建筑。

2、读到这儿,老师情不自禁地想大声地说上一句:

一流的住宅来自一流的建筑工程师,没有建筑师的精心打造,辛勤劳作,哪有这么温暖舒适的住宅。

二、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1、在昆虫王国里,如此一流的住宅,这位建筑工程师是如何挖掘的呢?

2、研读第七、八、九自然段。

a、哪一处使你感触最深?

b、划出蟋蚌挖掘动作的词。

3、汇报交流。

4、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三、升华课文,谱写歌词

1、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还知道了它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蟋蟀爱唱歌,蟋蟀的歌声也很动听,现在,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

2、师生用课文展示《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蟋蟀和蝉都是歌唱家,现在请同学们模仿《蜗牛与黄鹂鸟》,创作一首《蟋蟀和蝉》的歌词好吗?

四、生创作交流

师生伴着《蜗牛与黄鹂鸟》旋律,齐唱改写歌词《蟋蟀和蝉》。(附歌词)

啊门啊前一只小蟋蟀,啊造啊造啊造住宅。

工具柔弱又简单,一点一点往下挖。

啊树啊上有两只蝉,,阿嘻嘻哈哈在笑它。

洞穴随处可以找啊,何必辛苦整天挖。

啊蝉啊蝉啊不要笑,自己造住宅才舒服。

五、布置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蚌的声音)。

2、选做题。

a、《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

b.用以下几个小动物编个故事

蚂蚁 蜜蜂 蟋蟀 蝉 蝗虫 螳螂

四年级语文教案4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学习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

【教学重、难点】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设疑

板书课题,读题。

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3、指名分节朗读。

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

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

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

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

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

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

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1、同步阅读

四年级语文教案5

《生命 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深刻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2.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二、预习探究

预习提纲

1.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抢读生字,读的好的学生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考考你

1.看拼音写词语:

yù wàng zhuózhuàng chénwěn

(  ) (  ) (  )

Zhèn hàn duǎn zàn zhēnxī

(  ) (  ) (  )

2.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听诊(zhěn zhēn)器 糟蹋(tā tà)

动弹(tán dàn)   外壳(ké qiào)

3.按课文原意填空:

虽然生命_________,但是,我们却可以让_________的生命体现出_________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__________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2.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对三个事例概括,并进行板书,共同进行评点。

3.小组交流,畅谈自己的体会,师巡视指导。

4.指名读学生自己选择的段落,联系实际谈感受。

四、品读体验

1.生命是什么(生命的存在),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通过读文,我们知道课文讲了与生命有关的几个事例?(三个)默读2.3.4自然段,看看分别讲了什么事例?

3.读后交流:

〈1〉第一件事主要讲了什么?为什么我会忍不住放了飞蛾?(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到飞蛾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我的震撼。)

〈2〉第二件事主要讲了什么?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怎样?你认为这是一粒怎样的香瓜子?(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谈感受、朗读,体会到香瓜子顽强的生命力。)

〈3〉第三件事主要讲了作者从哪里感受到了生命呢?

4.从课文的三个事例中,你感悟到生命是什么了吗?

5.让我们走进生活,看你能从画面中哪些事物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抽生答)

6.小结并过渡:从课文的三个事例中,从这些画面上,我们认识了生命,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而作者在一次静听自己心跳的时候竟被自己生命的伟大力量震撼了,她也由此产生了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

7.这三个事例引发了作者哪些思考呢?默读4.5自然段,勾出相关语句。

8.抽生答。再齐读。

9.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生命光彩有力

(出示: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这句话写出了对待生命的两种态度,用了两个关键词,你能找出来吗?

①怎样叫“白白地糟蹋”?(不珍惜生命,白白浪费时光……)

②怎样叫“好好使用生命”呢?我们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学生由文中事例及第5自然段内容理解)

③通过举例子的方法深入理解:你知道哪些人是好好使用自己生命的?(生举例子)

④刚才我们抓住这两个关键词、再通过联系上下文和举例子的方法理解了这个句子。再读读这句话,看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⑤通过课外资料了解作者的思想转变,从而深入领会该句。(引入课外资料)

⑥明白了生命的真谛后,杏林子作出了这样的选择──齐读5自然段。

⑦出示:杏林子简介。杏林子就是这样用行动给自己的生命加上了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10.回归课题,拓展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想你对生命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相互说一说。

五、巩固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