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从字面上不难看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首先是自学,即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学习。这里的“自学”也是多样性的,并不是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与教材中,;第二个环节是合作学习,也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习。这个阶段以讨论为主,老师把握课堂的走向和气氛,调节刺激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需求。学生则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说出自己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问及不解之处,在与同学与老师的交流讨论中获得答案。最后是探究学习,即老师在学生此时学习的基础上延伸发散,引导学生把思维扩散开,以便实现更高一点的教学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三个环节,即有承接关系,又有递进关系。能最大限度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理念,在学生的交流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语言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素质与临场应变能力。在此期间,不仅需要教师的现场调控和指挥,也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如果学生没有主动学习思考,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就发挥不出它的优势。
2 、情境教学
高中小说有其独特的体裁特点,即它的篇幅相对较长、人物多而复杂、情节冲突大,所描绘的社会环境广阔。只有契合小说的体裁特点而来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而情境教学应用于小说教学中,更能凸显小说独特的情感魅力。情境教学所针对的是现如今比较突出的小说教学现状,如小说教学中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情感能力的培养;重结构的解读而忽视审美的欣赏;重细节技术的锻炼而忽视整体的感知。情境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导入和创造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并激发学生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方法与小说的体裁相互结合,具有很高的教学效率。情感是小说情境教学的关键。在教师创设的具体情境里,让学生感知文学作品里的所表现出的或激烈,或柔和,或婉约,或豪放的感情,在了解品味这些情感的同时,领悟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样为人处世。同时,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所创设情境的适度性和延伸性。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维度设计合适的教学过程。另外,体验小说的情感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走出文本,把所学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能把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技巧
启发式课堂教学考虑到了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于开和发中掌握学习的重点,达到课堂教学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启发式课堂教学也具有显明的时代背景,它要求培养有创造性的优秀人才,合乎素质教育的目标,那麼,怎样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来进行启发式课堂教学呢?
一、探究课本,找寻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有的老师把启发式课堂教学简单地理解为采取提问的方法灌入知识给学生,而学生仅仅是机械地答复老师的提问,不发挥自己的能力去了解所学的知识。这关键是老师忽略了课本的探究、找寻课堂教学的突破口这个关键步骤。老师在备课时,除开要了解课文内容的内容与要求外,也要知道自己的学生,将教学任务生成几个知识要点,并辅之以适当、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想几个问题来提示学生注意。比如散文《荷塘月光》、《故都的秋》等的课堂教学,要偏重其特征与情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与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文章的内涵。而在议论文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对于初中生好动、爱狡辩的特征,设计一些争辩性的问题,在议论中掌握文章的需求,感受文章蕴藏的思维情感。在老师的引领下,使学生讨论逐步深层次,最后形成了对文章的了解。在课堂教学《失街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街亭失守是马稷之过吗?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发布了不一样的观点,课堂成了一场标新立异的辩论会。此外,老师还可采用情境教育的方法,使学生根据想像,构想在一个指定的时间、地址、场所自己能做些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情感,随后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再和课文内容相对比,感受文章的特征,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爱好。也可根据学生琢磨课文内容之后,老师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使学生圆满地理解和把握课文中的难题、重点问题。
二、用心构想,设计适当问题
教学策略包含老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层次,教学策略因其课堂教学思维在不断变化、充足,启发式课堂教学亦是这般。例如:提问-答复是启发式课堂教学的常用方式。老师应依据不一样的体裁、班级、年纪,设定适当的问题与提问的方法。设计的问题该是具有提示性、隐蔽性、可创造性大的,而回答也不用统一。所谓提示性,是老师的提问要符合课本的需求,具有可感、直观的特征;问题的隐蔽性,是要使学生根据阅读、思考给出回答;问题的回答要具备可创造性,能启发创建逻辑思维,使学生能跳出来课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上发觉新的视点。
三、拓展思路,輔助多种多样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除开给学生设计与提问题,还应辅之以多种多样而有用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阿Q正传》时,老师可使学生收看影片《阿Q正传》;上《〈呐喊〉自序》时,老师可先让学生于因特网上查阅鲁迅的平生、思维与著作;上《雷雨》、《罗密欧和朱丽叶》时,使学生编演其中的一些片段。这样既扩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又起到了寓教于乐的实际效果。
启发式课堂教学的过程是逐步深层次的,犹如剥笋般将文章的内涵、事物蕴藏的大道理展现在学生跟前。它不仅仅是老师的教学策略,亦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把握了这类从现象分析实质的方式,就能触类旁通,实现有用自学,特别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逻辑思维。现行的高中语文科目课本中,有好多自读书目,这个是学生应用启发式学习方式进行自学的“实验田”。
常言道:“课堂教学有法,但是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老师应该恰本地选择,并创造性地应用这些教学策略,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获得成效。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1.导语、导语艺术概念的界定及相关原理
1.1概念的界定。"导语"即新课的导入。它在课堂教学中是新课的导言,是新课进行的开端。导语之所以被称作一门艺术,是因为它有着与其他艺术一样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审美性、形象性、情感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构成了导语艺术的特点,形成了导语艺术的魅力。
1.2导语艺术蕴含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根据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所接受新异事物刺激时,大脑皮层会出现优势兴奋中心,这时大脑会出现紧张而愉快的状态,利用学生的好奇的"奇"引"趣",由"趣"而生"喜欢",这是学习的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导语艺术的心理任务在于激发形成并保持或发展学生对所讲的内容的兴趣及学生对主题的注意力。有关研究表明:一堂45分钟的课,学生的思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10分钟,学生的思维呈逐渐集中状态;从第11分钟至第30分钟学生的思维处于放松沉思状态,也就是我们所知的放松警觉状态,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而在最后15分钟内思维状态呈下降趋势。而我们今天的一堂高中语文课为40分钟,则最后这段放松下降状态时间相对缩短,而前两个阶段应该说是基本不变的。所以,在导课时就要将讲课的内容组织好,一开始就让学生得到包括美的享受在内的心理满足。
2.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化
2.1生动形象、富于直观的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语文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的语言,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就能使语言充满魅力、富有启发性;就能启迪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动脑去思考、动眼去观察、动口去表述,学会写作,从中获得知识。
2.2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的语文教学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表达,因此语文教学语言必须要做到规范和准确。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语文教师讲课时发音要正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用普通话;要求围绕中心,句句紧扣,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要求遵循规律,论证严密,立论有据,不以偏盖全。语文教学语言的准确,要求语文教师选字用词要科学无误,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和准确,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规范准确、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之,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或障碍,妨碍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剔除颠三倒四的罗嗦话、无关紧要的两可话、牵强附会的题外话、不着实际的空洞话、不合语法的半截子话。
3.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教师可以把自己定位为课堂的"导演"和"主持人",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不是过去课堂的"主演",一讲到底。央视《实话实说》崔永元的连珠妙语,《艺术人生》朱军的微笑和真情,都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教师的语言需要具有启发性,富有智慧,最好有点幽默,"一石激起千层浪",像主持人一样,一句话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有一股说的欲望或冲动。作为"主持人",要给学生思考提供条件。教师要为学生"备知识",充分占有资料,备"知识的呈现形式"。这里的知识不能是孤立静态的知识,新课程标准"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课本中关于《左传》的背景及有关"文学常识"自然要备,但还可以涉及"春秋无义战""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等内容,谈写作手法、"皮里春秋"、处事方式、言语技巧等等。教师的丰厚底蕴以及备课深入挖掘,可以让学生有开阔的视野。这种辐射式甚至有点漫谈式的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聚焦式教学。长期的发散性思维必然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提高语文课的品位,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让学生们在求学的欲望中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去创新、去实践,教师要做好课堂"主持人"。
4.要把基础教学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需求。一节有效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内容,也不在于课上得有多热闹,而在于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了多少语文知识,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把课的知识含量放在第一位,例如在文言文教学中"掌握重要的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掌握特殊的句式和特殊的用法"就必须作为重点内容在备课时予以考虑。
教学工具的选择也必须要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如今教学设备多种多样,多媒体,投影仪等等在教学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我慢慢发现,有的时候,有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有的时候它们对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有限制作用。比如PPT形式的教学,有时候,当幻灯片一张张放过的时候,很多学生不会跟随老师的讲解边听讲边记录,觉得自己都懂了,都可以记住,而记忆有一个遗忘的过程,过了一两周再去回顾学过的知识,很多学生只记得讲过,但是说不清楚,再去翻看教材和笔记,才发现什么都没有记。而传统的教具--黑板,在这个时候就奏效得多,因为学生都知道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比较重要,他们往往会边听边记,这样就留下了可供复习的宝贵资料,而不会像幻灯片那样使知识成为"过眼云烟"。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检验知识、巩固基础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教师要大胆地利用课后作业来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于学生薄弱的环节要早发现,早补救。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是,想要"乐之、好之"必先"知之",而且,我们老师也可以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来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 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