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溪诗序人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莉落

《愚溪诗序》教案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教法设计:

1、以朗读带动理解,“三读”贯穿课堂;

2、师生共同质疑,自由分组讨论解疑;

教学理念:

1、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讨论时间,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

2、体现教师适时点拨和对学生肯定鼓励的积极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借助旧知,激情导入

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却遭奸臣毁谤,被楚王疏远,进而流放,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借香草美人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质,抒发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悲愤之情。历史何其相似。唐代散文家柳宗元才华卓著,忠直耿介,因参与政治革新而遭权贵排挤,被贬为永州司马,长达十年。柳宗元受排挤,遭屈辱,被埋没,才华不得施展,心情悲愤,写了《八愚诗》 (已失传),并为之写下序文《愚溪诗序》,借愚溪景致以言心志。《愚溪诗序》就是一篇表现作者不幸遭遇和悲愤之情的“骚人”之作。

二、 利用投影,展示课题

愚溪诗序 柳宗元

三、 利用投影,展示学习任务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四、一读课文,熟悉内容

点名朗读全文,共同熟悉课文内容(投影展示优美的风景画面)

五、利用投影展示课文纲目,点名概括课文基本内容,要求语言简明扼要(教师注意纠正学生失误)

六、简介作者,质疑课文,引出主导性问题(投影展示)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永济)人,故有柳河东之称。

唐代散文,成就斐然者,当推韩柳;而才华卓著,人生坎坷者,该属柳宗元。韩愈说:“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柳子厚墓志铭》)

他20岁中进士,调蓝田尉,25岁授集贤殿正字,30岁任监察御史里行,32岁顺宗永贞元年,参加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入朝主政,任礼部员外郎。改革失败,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长达十年。后被贬为柳州刺史,柳州比永州更加僻远,柳宗元郁悒不得志,终年仅46岁。

质疑思考:

柳宗元是位正直而有才华的士大夫,偏说自己“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并且把自己安家的溪水称为愚溪,这种贬损与自我贬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二读课文,思考讨论

学生自由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给学生足够的课堂时间讨论。

1、开篇介绍愚溪地理位置,有何用意?

2、“愚溪八景”“皆山水之奇者”,作者却“咸以愚辱焉”,公平吗?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第三段说愚溪“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是作者的真心话吗?

4、第四段引用典故,说明古代贤士之“愚”并非真愚,有何用意?

5、第五段作者笔锋一转,感情色彩有何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和愿望?

八、教师指导点拨,师生共同探讨课文的思想内容(以下仅为要点提示)

1、 开篇交代愚溪位置,绝非闲笔,意在表明愚溪处于荒远偏僻之地,正与作者的贬谪遭遇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写溪水地处荒僻,是写自己被贬黜的处境。

2、不公平。悲愤之极,抗议不公正的社会。

3、并非真心话。正话反说,表达作者遭贬黜,受屈辱,才华卓著而不得施展的悲愤之情。

4、意在说明自己也跟他们一样并非真愚,正话反说,表达了对朝廷黑暗政治的否定,对自己遭遇不平的悲愤和无可奈何的自嘲。

5、感情色彩有贬损转为欣赏,表达了愤世嫉俗的不平之情和超脱尘世融入自然的愿望。

九、三读课文,随堂小结

本文以“愚”字贯穿始终,时写愚溪之景,时抒愚人之情。愚溪景色秀美,却地处荒远,“无以利世”,无人赏识,正如作者空有济世才能,但受排挤,终遭贬黜,“以文墨自慰”。柳宗元明写愚溪,实写自身,愚溪美景就是作者高洁品格的象征,“愚溪八景”就是作者不幸遭际的化身。作者以“愚”自称,以“愚”称溪,正话反说,在自嘲中反映了自己被统治者排挤、抱负不能施展而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十、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古人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悲愤心情。

《愚溪诗序》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悖谬(b60 睿智(ru) 幽邃(Su) 宁武子(n汛g)

B.坻石(Cm) 不屑(刘60) 眷慕(m凸) 塞其隘(s副)

C.漱涤(d) 潇水(X旧0) 鸿蒙(m6ng) 清莹秀澈(ch6)

D.谪居(zh6) 屈曲(qD) 触罪(ch0) 锵鸣金石(剖6ng)

2.下列各组词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负土累石(累,堆积) 善鉴万类(万类,万物)

B.牢笼百态(牢笼,包罗) 锵鸣金石(锵,锣鼓发出的声音)

C.适类于予(适,正,恰好) 混希夷(希夷,虚寂玄妙的境界)

D.邦无道则愚(邦,国家) 嘉木异石错置(错置,杂乱地陈列着)

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 B.合流屈曲而南

C.邦无道则愚 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灌水之阳有溪焉 ②皆山水之奇者

B,①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②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C.①灌水之阳有溪焉 ②予得专而名焉

D.①寂寥而莫我知也 ②则天下莫能争是溪

5.下列各句中的“然”字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一项的是( )

A.土之居者犹断断然 B.则茫然而不违

C.昏然而伺归 D.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

6.下列各句中“于”字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适类于予 B.溪虽莫利于世

C.纪于溪石上 D.予虽不合于俗

7.对下列各句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水,智者乐也 ②莫我知也

③莫我若也 ④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④相同②③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8.翻译句子。(8分)

①得泉焉,又买居之。

②夫水,智者乐也。

③寂寥而莫我知也。

④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阅读下文,完成9一13题。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9.就上文而言,选用文中的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古今对照:①宁武子:

颜子:

②予:

10.宁武子“邦无道则愚”语出《论语·公冶长》,颜子“终日不违如愚”语出《论语·为政》,文中用此二典的作用是什么?

11.本文内容上“名愚实智”,试从“溪”和“予”两个角度找出句子表现这一点。

12.下列各句中“愚”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故更之为愚溪 B.智而为愚者也 C.睿而为愚者也 D.邦无道则愚

13.对这两段文字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段中引《论语》中宁武子“智而为愚”、颜子“睿而为愚”,来衬托我的“愚”。正话反说,词兼褒贬,自有一番深意,嘲尽愚溪,又自嘲不已。

B.第二段中用“溪虽莫利于世……乐而不能去也”,与前文“无利于世”抑扬对照,代溪解嘲;以“予虽不合于俗……而无所避之”,与“违于理,悖于事”抑扬对照,自为解嘲。

C.第二段中“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达到了形神俱忘的化境,抒发了一种超然物外四大皆空清静无为的理想。

D.作者把愚溪的纯洁秀美和自己的高尚情操文学才能联系起来写,并融合了愚溪不能有益于世的惋惜与对自己抱负不得施展的抑郁情绪,实乃抒发了一种愤激不平之情。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一19题。

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其书诸策而传之人,大体归然而已。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云者,徒谓“辞之可以已也”,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

自孔子之死久,韩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独子厚名与韩并。子厚非韩比也。然其文卒配韩以传,亦豪杰可畏者也。韩子尝语人文矣,曰云云,子厚亦曰云云。疑二子者,徒语人认其辞耳,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孟子曰:“君子欲其自得之①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独谓孟子之云耳,非直施于文而已,然亦可托以为作文本意。

且所谓文者,各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不适用非所以为器也不为之容其亦若是乎否也然容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始欲书之策而传之人,其试于事者,则有待矣。其为是非邪,未能自定也。执事正人也——不阿其所好者;书杂文十篇献左右,愿赐之教,使之是非有定焉。

(《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七)

[注]①自得:自己有所得,即心得。之:指儒家的学问——道。

14.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

诚 使 巧 且 华 不 必 适 用 诚 使 适 用 亦 不 必 巧 且

华 要 之 以 适 用 为 本 以 刻 镂 绘 画 为 之 容 而 已

不 适 用 非 所 以 为 器 也 不 为 之 容 其 亦 若 是 乎 否

也 然 容 亦 未 可 已 也 勿 先 之 其 可 也。

15.在括号里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A.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

B.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C.非圣人作文之本意也

n.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

16.给下面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韩子作

A.发生 B,做 C.写作 D,兴起

②独子厚名与韩并

A.一起 B.并且 C并列 D.吞并

③居之安,则资之深

A.资产,资本 B。资助,供给 C.凭借,掌握 D.积蓄,准备

④以刻镂绘画为之容而已

A.容器 B.外貌,形式 C.容许 D.容易

17.指出下列各句加点的词指代的内容。

A.疑二子者,徒语人认其辞耳 。

B.作文之本意,不如是其已也 。

C.某学文久,数挟此说以自治 。

18.选择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恰当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尝谓文者,礼教治政云尔( )

②而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云者( )

③子厚亦曰云云( )

④独谓孟子云耳 ( )

A.如此,女呲 B这几句话 C而已,罢了 D……的说法

19.在这篇短文里,作者阐明了他对文学的见解和主张,请依题意填空(引用原句并写出大意)。

① 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他认为:

②在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上,他认为:

③在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他认为:

《愚溪诗序》测试

1.下列读音不当的一项是( )

A.故更(gēng)之为愚溪 谪(zhé)潇水上

B.遂负土累(lěi)石 塞(sāi)其隘(ài)

C.又峻急多坻(chí)石 夫水,智者乐(yào)也

D.漱(shòu)涤万物 悖(bèi)于事

2.下列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①嘉木(奇特) ②漱涤(洗涤) ③乐水(爱好)

④买居之(居住) ⑤睿智(明智) ⑥灌水之阳(南)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④⑤② D.①④⑥

3.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灌水之阳有溪焉 阳:北岸

B.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牢笼:包罗

C.得泉焉,又买居之 居:居住

D.睿而为愚者 睿:明智:通达

4.与例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例:予得专而名焉

A.得其尤绝者家焉 B.沛公军霸上

C.然则虽辱而愚之 D.族秦者,秦也

5.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名之以其能。 B.得其尤绝者家焉

C.合流屈曲而南 D.不能兴云南

6.对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这句话从字面看表达出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歉疚之情,暗含对自身所受屈辱的愤懑不平之意)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是虽辱而愚之,可也”(终于找出溪水命名为“愚溪”而不为冤屈的理由,作者内心得以平衡,甚为舒畅。)

C.“今予遭有道而违天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这句话是说自己在清明政治下做了错事,是天下最愚蠢的人。这是正话反说,词兼褒贬,既嘲尽愚溪,又自嘲不已。)

D.“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这句话体现出作者置身大自然,返璞归真,自得其乐的思想,不是在宣扬与世无争的出世思想,而仍然是在抒发内心深处的愤世嫉俗的不平之情。)

7.文章说有三种愚人,一种像宁武子那样,“ ”;一种像颜回那样,“ ”。宁武子是“ ”,颜回是“ ”。所以他们“皆不得为真愚”——他们都不是真的愚笨。(4分)

8.《愚溪诗序》通篇写了一个“愚”字。试简析文章如何将作者之愚与溪水之愚结合在一起的。(4分)

答:

能力素质提高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自余为 人,居是州,恒惴栗。其 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集》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②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③悠悠乎与颢气俱。

④游于是乎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其他项的用法不同的是( )

A.入深林,穷回溪。 B.复前行,欲穷其林。

C.穷山之高而止。 D.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矣。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其他项的词性不同的是( )

A.日与其徒上高山。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但段政府就有令,说他们是!

D.徒属皆曰:“敬受命。”

4.对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说明作者每日都和朋友到山野游玩。

B.“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运用排比短语,说明去西山辟路而游的艰辛。

C.“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从所见之广阔,暗示出西山的高耸。

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寄托了作者不与庸官俗吏为伍的品格。

综合实践创新

你如何理解课文中的“愚”字?

参考答案

23 愚溪诗序

基础知识运用

1.D 2.B 3.C 4.C 5.D 6.B

7.邦无道则愚;终日不违如愚;智而为愚者也;睿而为愚者也。

8.明明是风景极佳的地方,可是,“予家是溪”,我由于住在这溪水边,便不能不把愚字强加在溪的头上。明明是“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因为我的缘故也不能不把愚字强加在丘、泉、沟、池、堂、亭、岛的头上。就这样,作者把自己的愚和溪、丘、泉、沟、池、堂、亭、岛等的愚融为一体。

综合迁移训练

1.C 2.D 3.B 4.A

拓展探究学习

这个“愚”字意味很复杂,不能简单地视为反语“愚”的反面是“智”。作者总结教训,痛感斗不过恶势力而自责己“愚”。所以,自责“愚”,也是在痛斥对方的坏。

另一方面,作者坚信自己参与革新,是光明正大的,坚信自己的人格是正直纯洁的,这只要看他所写的愚溪怎样的清莹透澈,景色奇绝,就可知道了。愚溪正是柳宗元的写照。

《愚溪诗序》

一、文学常识:

柳宗元,字---------,----------人故世人又称其为---------,--------代

著名---------。

二、通假字:

1、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三、词类活用:

1、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2、名之者谁 ,左守自谓也。

3、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4、此后名之曰褒禅。

5、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6、予得专而名焉。

7、得其尤绝者家焉。

8、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

9、合流屈曲而南。

10、夫以利世。

11、虽辱而愚之。

12、咸以愚辱之。

13、东流入于潇水。

14、盖上出也。

15、怒发上冲冠。

16、故姓是溪为冉溪。

17、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18、以愚辞歌愚溪。

19、今愚家是溪。

四、一词多义:

居:冉氏尝居也。

得泉焉,又买居之。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居十日,扁鹊望桓公而还走。

违:颜子“终日不违如愚”。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

违强凌弱。

名:名之,以其能。

而名莫能定。

负:负土累石。

苍山负雪。

负荆请罪。

夸娥氏负二山。

五、文言句式:

1、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徒见欺。

4、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5、寂寥,而莫我知也。

6、无以利世。

7、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8、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六、注音:

冉氏( )、谪( )、隘( )、智者乐也( )、睿( )、

坻石( )、不屑( )、铿锵( 、 )、秀澈( )、

漱涤( 、 )、齗( )、

七、古今异义:

1、嘉木异石错置。

2、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3、昏然而同归。

八、背诵:

大勇-------------,大智-----------------。

九、解释加点词 :

灌水之阳: 或曰:

智者乐也: 幽邃浅狭:

负土累石: 善鉴万类:

乐而不能去也: 牢笼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