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范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能用"竭力"造句。
3、朗读课文,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4、结合课外资料和同学交流世界上还有哪些奇妙的植物。
教学重点:
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思考,知道它们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3、用"竭力"造句。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难点:
用"竭力"造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世界上的生物千奇百怪,会吃虫的植物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就来见一见会吃虫的植物。板书:
二、初读课文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检查自己的预习成果,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订正字音。
认读词语,相机理解:
(1)茅膏菜,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吃虫的植物?
(2)黏液,想一想黏液的样子。
(3)粘住,读准字音,粘住谁了认读苍蝇。
(4)跌进,半截,腐烂。
(5)本课还有两个多音字,出示"扎","盛",说说这两个字的不同读音,分别组词语。
(6)竭力是什么意思?读句子"一条蜈蚣跌进猪笼草的袋子里,半截身体露在袋外,正竭力挣扎着想爬出袋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蜈蚣竭力往外爬的情景,进一步理解"竭力"。
(7)你能用"竭力"说句子吗?
自学生字,反馈练习。
(1)加偏旁成本课生字并组词。
矛,高,夜,占,失
(2)比一比,组词语。
蝇( ) 截( ) 竭( )
绳( ) 裁( ) 喝( )
三、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都写了什么?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归纳:写了茅膏菜和猪笼草的样子,以及它们是怎样吃虫的
四、理清层次
根据刚才我们归纳的内容,你能给课文分段吗
学生分段,订正结果。(1—2自然段是第一段,3—4自然段是第二段)
自己默读第一段,想一想在介绍茅膏菜是先介绍什么,再说什么,
又是怎样介绍猪笼草的?
了解课文在介绍这两种吃虫的植物时,都是先介绍它们的样子和怎样吃虫的,再举例说明。
五、小结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两种吃虫的植物,茅膏菜和猪笼草,我们根据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那么它们又是怎样吃虫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了解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3、结合课外资料和同学交流世界上还有哪些奇妙的植物,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思考,知道它们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默读第一段,思考:茅膏菜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吃虫的?它为什么能吃到虫子?可以用不同的符号画一画。
学生按要求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填表:
植物名称
外形特点
怎样吃虫
能吃到虫子的原因
茅膏菜
(师生共填)
叶子是半月形的,又嫩又绿。叶子上长满柔毛,还带着黏液。
粘住小虫,叶子紧紧地卷起来。
半月形的叶子更容易卷起,嫩绿的颜色吸引小虫,柔毛和黏液可以粘住小虫。
猪笼草
(小组合作)
全身红红绿绿,叶子长,宽大,挂着一个袋子,细毛上有蜜汁袋口和内壁很滑,袋底有“积水”,虫子掉进袋子后被“积水”腐蚀。
颜色和蜜汁吸引虫子,袋口和内壁很滑使虫子容易掉进袋子不能逃脱,消化液的腐蚀作用很强。
(学生在填写过程中,只用简单的词语即可)
(1)说茅膏菜的样子时,播放课件,直观了解茅膏菜的样子。知道“积水”是什么(消化液)
(2)边读文边说茅膏菜这样的外形特点对捉虫有怎样的作用。
(3)完成表格。
(4)茅膏菜的叶片紧紧卷起,小虫怎么也逃脱不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给我们讲的事例。
(5)补充资料,茅膏菜并不大,直径长约1厘米,最后把苍蝇消化得只剩下两片翅膀和六条细腿,真是吃虫的能手。
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
学习第二段"猪笼草".
小组学习第二段内容,按要求填表。
投影学生自学成果,规范语言。
课件出示,直观了解猪笼草的外形。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半截身体露在袋外,正竭力挣扎着想爬出袋子,可是那袋里的半截身体,已经腐烂的不成样子了。"说说感受,感受猪笼草真是吃虫的能手。
小结:正因为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使它们成了自然界的吃虫能手。
课外阅读:
1、在世界上的众多植物中还有许多像茅膏菜和猪笼草这样的吃虫高手,你还知道有谁吗
2、结合课外阅读说一说:例如"捕蝇草""瓶子草""毛毡苔"
3、除了这些吃虫的奇特植物,你还知道哪些神奇植物和它们的奇特本领,可以仿照书上的方法,先说说它们的样子,能举个例子。
小结:在我们的世界上有许多奇妙的植物,动物和事情,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
有一种吃虫的植物叫猪笼草。它的枝条上有一个“瓶子”。猪笼草上面有蜜,虫子飞来吃蜜就马上掉进“瓶子”里,一会儿就化了。我自从知道了猪笼草,我就不尽地赞叹:大自然真神奇!
思维拓展:
通过课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吃虫的植物是怎样吃虫的,那么你还知道有哪些有趣又奇妙的植物呢?
总结:
今天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吃虫的植物
茅膏菜 猪笼草 先画一画句子
再找一找联系
最后想一想作用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范文2
教学目标:
1、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发对植物的探究兴趣。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举例说明方法的作用。
3、能够尝试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两种植物在写作方法上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学 习作者的表达顺序,为仿写做铺垫。
教学重点:
1、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界的神奇,激发对植物的探究兴趣。
2、能够尝试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两种植物在写作方法上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学 习作者的表达顺序,为仿写做铺垫。
教学难点:
1、了解吃虫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举例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9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大自然中的两种植物,大家还记得它们是谁吗?——(板书:茅膏菜 猪笼草)
2、平时我们看到的大都是虫子吃植物,而这两种植物却是?此时你有什么问题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先来看看茅膏菜为什么能够吃掉虫子。
二、引导学习“茅膏菜”部分
理解茅膏菜为什么能够吃到小虫子?
1.抓住“柔毛、黏液”,联系“马上被它粘住”,体会黏液粘性很强,并联系资料知道黏液还能消化小虫。 (依据学生发言出示句子)
预设:
学生能抓住“柔毛、粘液”并联系下文“要是小虫落在上面,马上就会被它粘住”,知道茅膏菜是靠粘液粘住小虫子的。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关注“马上”,体会柔毛上的粘液粘性很强,所以粘小虫子的速度很快,让小虫子跑不了。
2.出示资料,知道黏液还能消化小虫,感受神奇。 茅膏菜的叶子上长满了感觉灵敏的、像露珠一样的柔毛,上面布满腺体, 能分泌消化酶。当昆虫飞过来来取食时,叶子卷起,最终把小虫消化掉。 自己读一读,谁来说说你又体会到什么?
过渡:你们发现了吗?就是因为这位同学把茅膏菜的外形上有粘液和它粘住小虫子联系起来思考,就知道茅膏菜为什么能吃虫了。
(出示表格,提示学生联系思考)
这样的粘液,让你有什么感受?(神奇)那你们想不想看看这神奇的粘液啊!(出示图片)
3.抓住“又嫩又绿”,知道茅膏菜还用颜色和新鲜吸引小虫,体会美丽、神奇。 过渡:茅膏菜除了有黏液粘住和消化小虫子,还有什么原因能让茅膏菜吃到小虫子?
预设:学生能关注到“又嫩又绿”,结合生活实际,叶子对吃虫有什么作用? 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茅膏菜的叶子除了绿,还很嫩,自己要是小虫子,也肯定想
飞过去咬一口。进而使学生体会到叶子的吸引作用。
4.播放视频,使学生知道半月形叶片能够紧紧卷住小虫的作用。
过渡:还有什么原因让茅膏菜吃到虫子?与后边吃虫哪有联系?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先播放视频)
看完视频,如果你就是那个小虫子,你浑身什么感觉?
预设:学生能通过看视频,发现半月形的叶子能够紧紧地卷住,使小虫难以逃脱,非常神奇。让学生带着观看视频的感觉再来读这句话。学生能够抓住句子中的“紧紧地卷、怎么”读出茅膏菜的叶子把小虫卷得很紧。
5、总结原因,再次深化神奇的感受
我们看,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是把茅膏菜的样子和怎么吃虫联系起来想,知道了它为什么能吃到虫子。你能看着表格把茅膏菜为什么能吃到虫子总结一下吗?
自己说说,指名说
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茅膏菜是捕虫能手,感受吃虫植物的神奇。
过渡:第一自然段学到这里,你知道茅膏菜为什么能够吃掉小虫子了吗?如果让你给它起一个名字,你会起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吃虫的能手”,“吃虫的专家”等等
过渡;一种不能移动的植物,却能成为吃虫的能手,你有什么感觉?(神奇) 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比较第一部分中描写吃虫部分的异同,体会举例子对于表现事物特点的作用。
1.描写吃虫部分比同,引导学生认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过渡:通过课文第一自然段,特别是后两句对茅膏菜是怎样吃掉虫子的描写,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吃虫植物的神奇。那在课文第一部分里,还有没有写茅膏菜吃虫的内容呢?(第2自然段)
既然都是写吃虫的内容,那么第1自然段的最后两句和第2自然段会不会有什么相同之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这两部分内容,找一找它们的相同之处。 预设:学生浏览相关部分后,能够抓住“粘、卷”发现,这两部分在写茅膏菜吃虫的经过,特别是主要的吃虫动作时都是相同的。
2.两部分内容比异,体会举例子能够生动表现事物特点的作用。
过渡:既然茅膏菜吃虫的过程都是一样的,课文为什么还要写第2自然段的呢?它们会不会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请大家再来读读这两部分内容,比一比,这两部分内容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出示两部分内容)
预设:学生能够发现,在第二自然段里,课文不仅写茅膏菜是怎样捉虫的,还描写了苍蝇被捉时的声音、动作。
3.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或短语朗读这一段,感受画面的生动。
有感情的读一读,抓住描写不同的语句中你感受到什么?
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闭眼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举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
预设:学生能在朗读中逐步感受到,有了这些内容,能让自己想象出苍蝇被吃时的画面,更加感到茅膏菜是吃虫的能手,非常神奇。如果学生说出“生动”有困难,教师可在引导的基础上点明。
总结:这也就是举例子对表现茅膏菜这种事物特点的作用!也正是因为课文举了
●花花绿绿能吸引小虫子
●长长的,又宽又大的叶子,这是因为上面挂着捕虫袋。
●细毛上有蜜汁能够更好地吸引小虫
●袋口和内壁很滑让小虫难以逃脱
●袋底有“积水”小虫被腐蚀
情境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事物特点更真实。
1.以读代讲,进一步体会猪笼草是吃虫的能手。
过渡:课文还有哪儿能看出猪笼草是吃虫能手?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把最能表现它是吃虫能手的词语突出出来。
(出示第4自然段)
有一次,一位植物学家看见一条蜈蚣跌进猪笼草的袋子里,半截身体露在袋外,正竭力挣扎想爬出袋子。可是那袋里的半段身体,已经腐烂得不成样子了。
评读:我听出来了,你突出“竭力”,为什么这样读?其他同学你怎么读? 学生抓住“竭力挣扎、已经、不成样子”等词,体会出猪笼草吃虫本领强,真是吃虫的能手。
小结:这个猪笼草吃蜈蚣的例子与茅高菜的例子一样,具有真实、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很生动。
四、仿照课文对两种吃虫植物的描写,介绍捕蝇草。
过渡;在自然界中除了茅膏菜和猪笼草以外还有许多吃虫植物,你还知道其他的吃虫植物吗?
老师这里也有一种吃虫的植物---捕蝇草,请你模仿课文描写两种吃虫的植物的段落,介绍捕蝇草。
介绍步骤:
1、看视频,知道捕蝇草是怎样捉虫的。
边看边思考:捕蝇草怎么捕虫的?把你看到的说说。
教师告知学生哪里是捕虫夹、刺毛。
预设:刚才茅膏菜主要是通过“粘、卷”这两个动作写出吃虫子的过程,那捕蝇草是主要通过合上捕虫夹,交叉刺毛吃虫的。
2、出示文字资料,
自己读读,说说选哪个资料?理由是什么?
预设:通过文中两种植物的学习,学生能够发现要选与吃虫有关的内容进行介绍。
请你把这几处连起来,说成一小段话。
自己说说,指名说,其他人听帮忙修改
作业:
完成仿写。
阅读其他吃虫植物的资料,可以试着像课文那样,完整的介绍一种吃虫的植物。
板书:
吃虫的植物
样子
茅膏菜
吃虫专家 怎样吃虫
猪笼草
举例说明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范文3
一、课题
8、海底世界
二、目标:
(一)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二)能按照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两个方面给课文分成两段。
(三)理解课文的第一段,会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好像……”说话,能背诵第二自然段。
三、准备:
朗读磁带,小黑板
四、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分段;理解第一段;背诵第二自然段。
五、观点:
分段中的过渡段;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
六、关键:
关于过渡段的划分,老师作适当的点拨;关于理解海底景色的奇异,可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语句会体会。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悬念:这篇课文写了海底世界的哪两方面内容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讲授“
1、听录音读课文,用“﹋﹋”划出能概括全文意思的一句话。
2、指名说说:哪一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3、出示小黑板,齐读: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4、师述: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课文写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你能按照这两个方面给课文分在两段吗?请在书上用“‖”标出。
5、交流分段:课文哪几节写了景色奇异?哪几节写了物产丰富?其中第三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划到哪里好?为什么?
6、理解第一段:
①师述:为什么说海底的景色奇异的呢?有人曾经这样说过:闹中有静,静中有声;亮中有暗,暗中有光。(出示小黑板)这话究竟说得对不对呢?请自由朗读1、2自然段,去细细体会一下。
②谈读后感:你能体会到“闹中有静,静中有声。”这句话吗?请找出有关语句来。那么,你对“亮中有暗,暗中有光。”这句话又是怎么体会的呢?也请找出有关语句来,说一说。
③小结:从这两节课文中,我们体会到,海底世界的景色真的好奇异,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它的奇异。(男、女对读,各读一句完整句。)
7、欣赏其写作特色:这两节课文在写法上有怎样的共同特点?
8、指导背诵:这两节课文你最喜欢哪一节?想把它背下来吗?出示下面的提示小黑板,让学生自背后,再抽背,齐背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有的还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句式训练:在这段语的背诵中,你学到了哪个句式?你能模仿这个句式说一段话吗?出示小黑板,自由说后抽讲、互讲等:(任选一题讲)
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白云: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春天到了,公园百花盛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还像……
10、巩固字词:(出示小黑板)
①抽读后,齐读。
②提醒最容易写错的几个字:湃、窃、贼、藏、梭、藻。
③哪个词意思不懂提出来,开展互相帮助。
(三)、小结。(略)
(四)、作业:《作业本》1、2、3、4(2)题。
八、板书:(采用挂小黑板)
(一)出示过渡句小黑板。
(二)出示景色奇异的小黑板。
(三)出示背诵提示的小黑板。
(四)出示句式训练的小黑板。
(五)出示巩固词语的小黑板。
(六)出示课题的小黑板。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范文4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介绍科普知识的说明文,讲述了人类探究海底世界的历程,介绍了丰富美丽的海底世界。
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兴趣与欲望。
3. 认识生字、自选积累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重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海底世界的奇异和美丽。
教具:课件。
一、 谈话导入
(1)、让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海洋世界。
(2) 、抓住重点词探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进行探索感知课文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读中认识生字
3.对故事的内容进行简要概述。
三. 潜水工具。
1.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
2. 想象海洋的美
四、通过课件,紧扣探索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3.积累内化
〔1〕认读课文中的生字
(2)文中的语词和句子
4.探究活动
开展一次探究海底世界的活动
5.作业:书写认字
板书:
探究海底世界
1. 探究历程
2. 海底生物丰富,景色美丽
3. 激发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范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能正确读写“依然、普通、免费”等;理解“窃窃私语、依然”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3、了解海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看见过大海吗?大海一望无际,波澜壮阔。这一切都令人感到神奇,感到壮观,你可曾想过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海底旅行,让我们来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奥秘吧!
二、范读课文,边听边想海底世界的样子。
三、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生字,并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文,纠正字音。
“波涛”应读bō ,不要读成“pō”。
“澎湃”应读“péng pài”,不要读成“pēng bài”
“闪烁”应读“shuò”,不要读成“yào”。
“啾啾”应读“jiū”,不要读成“qiū”。
“海参”应读“shēn”不要读成“sēn”。
2、分析字形,规范书写。
“否”上边的最后一笔是“丶”,不要写成“ ”
“窃”左下解是“ ”,不要写成“土”。
“普”不要把上边的“丷”丢掉。
“类”“米”字最后一笔是“丶”。
“免”不要在“ ”处多加一点。
“途”右上角最后一笔是“丶”。
“属”下边“ ”,不要写成“厶”。
“异”上“巳”,不要写成“已”。
3、难以确定的部首
“否”应查“口”
“异”应查“巳”或“廾”。
“类”应查“米”。
“免”应查“ ”
“普”应查“丷”或“日”。
4、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私( ) 免( ) 肌( ) 异( )
和( ) 兔( ) 饥( ) 导( )
5、轻声读文,找出不懂的词语。
波涛澎湃: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波涛澎湃形容波浪很大。
依然:依旧。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是否:表是“是不是”的意思。
伸缩:伸展和收缩。
末燃气:一种埋藏在地下可以燃烧的气体。
窃窃私语:原指人们偷偷地小声说话,本文是把海底动物发出的轻微声音比作人在“窃窃私语”显得生动。
物产丰富:物产: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丰富,(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种类多或数量大。即: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种类繁多,数量大。
五、读课文,巩固字词。
六、作业
生字,词,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质奖励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1、教师一边点击神奇的海底世界的录相,一边播放配乐朗读录音。
(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瞪大了双眼,盯着画面,寻找着自己知道和不知道名的,见过和没见过的景物,好奇心油然而生,求知欲在这种引发的过程中转向于课文内容的学习。)
2、看完录相,听完朗读,你能说说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吗?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侧重写海底景色奇异,哪几个自然段侧重写海底物产丰富?
板书: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课文最后一句。)
(2)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景色奇异?(2、3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物产丰富?(4-6自然段。)
(3)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采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引出了下文,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出示投影:(采用复盖片,由海面向海底逐步演示。)着意表现海洋的光线,显现出深海里有许许多多闪烁着有光点的深水鱼在游动。(如果能配有各种动物声音更好。)
(2)默读2、3小节,边读边结合投影概括一下海底有什么特点?(画批)
板书:黑中有亮 静中有声
(3)谁能把这一特点读出来?
(一人读,大家评。)
(4)“依然”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仍旧、照旧)
你还可以把这两个自然段中的哪个词换一换,使得意思不变?
(波涛澎湃——波涛汹涌—— 是否——是不是)
(5)为什么海面上波涛澎湃而海底却依然很宁静呢?
(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回答。)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7)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谁能补充省略号的内容?
(8)小组交流,班上汇报。
(有的像小猫一样喵喵;有的像小老鼠一样吱吱;有的像小鸡一样叽叽;有的像喜鹊一样喳喳;有的像绵着一样咩咩;有的像老牛一样哞哞;……)
(9)谁能补充“……的时候……”
(鸭子或大雁玩耍的时候发出嘎嘎的声音;小猪休息的时候发出哼哼的声音;鸽子消谴的时候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10)练习朗读或试着背诵。
三、自读课文,迁移运用。
1、默读课文4-6自然段,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海底物产丰富?(采用画批的方式学习。)
2、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概括得准不准。
3、班上汇报交流。
板书:动物 植物 矿物
4、描写动物的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围绕一、二句话写的。)
(1)出示投影
①出现动物的群像,体现“多”和“各式各样的方式”,从整体上给学生以总的表象;
②接着依次出现“海参”,“梭子鱼”、“乌贼”和“章鱼”等,给学生以个体有表象。
(2)总结方法: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数字举例、拟人、比喻、对比、修辞手法;总分段式。)
(3)你可以用上述方法或其它方法介绍投影中或你自己知道的动物活动情况。
(……)
5、出示投影:主要表现海底地形与矿藏。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6、合理地添画景物,为画配词。
“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是本文的虚处或者说是空白处,给学生无限的遐想空间,有助于他们研读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总结课文,激励拓展。
1、指名对照板书说说课文哪些地方说明了海底景色奇异,哪些地名说明了海底物产丰富。
2、说说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好。
3、鼓励学生看书,查资料,了解探究海底更多深入的知识。
五、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查资料丰富海洋知识;
4、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