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人类的“老师”》课文
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可以说,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人类自古就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人类才从蜻蜓那里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四年级下册语文《人类的“老师”》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说话:大家一定知道许多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立远大志向”的格言,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2、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种种生物(板书)
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三、精读课文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师:怎样?有收获吗?可能也有疑问吧!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当然,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讨论,行吗?
好,畅所欲言吧!
2、学生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
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3、集体交流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4、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看出来的?“......”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6、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奇思妙想
1、平时你一定观察过许多动物,从它们身上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吗?
2、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五、课外迁移
作业超市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四年级下册语文《人类的“老师”》教学反思
《人类的“老师”》这一课,应该说是苏教版四年级下第二单元总结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列举的创造都是学生随处可见的,而这一课,不像前两篇就一个问题来谈,这一课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特别强的文章,如果我们还是按照前两篇的课文方法来学,其编写意图肯定难以体现。所以,笔者认为这一课,应该教成综合,教学之后应该能引导学生更理性地去阅读大量的发明故事。
这一课如何教?首先这一课的课题非常有意思,即出现了每个同学都熟知的词——老师,这个“老师”是有双引号的,这个引号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读完课文,他们就能够明白。但我个人认为,这只是对这篇文章“老师”的理解,我们最好别忘记“老师”的本意,因为本意也是重要的。“老师”的职能就是教育启发学生努力学习,人类的“老师”给予我们的同样是启发,但这种启发不是告诉,而是人类在遇到问题之后的进一步研究,这位“老师”把好东西早就放在那里,但因为人们没有重视它,所以发现不到,当遇到困难后,才想起来,这是教训给予人的再创造。当然这也是人类一步步走向科学、文明的必走的路。我们这样认识,就可以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理解这一切。所以“老师”一词应该让学生明白。
这一课难以理解的东西非常多,甚至好多东西我们老师也讲不透,甚至说不知道。我个人认为,这非常正常,我们千万不要用教学参考书提供的资料让学生知道,那些资料太少了,那些资料只是帮助我们,并非帮助学生,因为孩子需要的是启发,是自己阅读后的启发。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是需要他们自己努力学习才能够明白的。我们只是小学语文老师,我们不可能知道那么多的东西,我们没有多少实践,也是读来的。如果我们在这时能给学生提供一些书引导他们阅读,他们会感受到世界原来如此奇妙,我知道的东西太少。
笔者曾在一篇拙作谈过,不要给予学生太多的优秀,在一些测试中应该给予学生一些良。事实上,这篇文章就是让学生不能获得优秀的文章。学生读这篇文章,就会知道自己的'优秀其实是暂时的,前面要学的东西太多。这好像是这篇文章的题外话。但我们思考到这里,其实就明确了这篇文章引领作用是多么的明显。
世界万物的存在都有着他们存在的理由,我们学会利用他们的优势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人类的伟大发明其实好多学是运用了万物的优势。科学家利用了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利用了鸟儿能飞、蜻蜓非常稳的飞行、鲸的流线体、鸡蛋的薄壳结构、袋鼠的跳跃、贝壳的外壳坚固……许多人不是讨论这个动物,就是讨厌那个鸟类,就是杀害生灵,我们应该改变,应该热爱万物,人类应该允许他们存在,因为他们一旦从这个世界离开,我们在创造美好世界上一定会留下缺陷。
万物都是人类的“老师”,这是一种和谐。人类在地球上只所以有着这么多的创造,其实是因为这些“老师”给予的,我们应该感受到这种快乐,应该感谢这些“老师”。
人类的“老师”很多,引导大家行动起来,这种感谢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