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教案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领会歌词的抒情特点和表达方式,仿写歌词。
②过程与方法:开展欣赏、朗诵、创作歌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作者的情感,激发爱国、爱家乡之情。
教学重点:领会两首歌词不同的特点,提高鉴赏水平。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了解歌词的几种表达方式并能学习运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鉴赏两首歌,与音乐课不同的是,我们主要是鉴赏歌词的特点。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同学们读诗歌、品诗歌的悟性和能力能有所提高。
演示课题:鉴赏歌词两首
二、听赏第一首歌《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学生欣赏歌曲和Powerpiont图片,可以跟着唱。
(1)老师:这首歌听过吗?喜欢吗?这歌在80年代很流行,是我们这代人爱听爱唱的歌。它的旋律很优美,作曲作词的都是黄霑,可惜他在上个月去世,但他留给我们许多绝唱。
(学生说说自行搜集的信息——黄霑主要的音乐作品《上海滩》《我的中国心》《男儿当自强》《沧海一声笑》……,然后彼此交流有关黄霑的资料。)
(2)老师:我最欣赏黄霑的是——三点,哪三点?一是六十岁还去读书,并拿到博士学位;二是在十几年里就创作了二千多首歌;三是他写的歌都有“四气”。哪“四气”呢?
(学生利用手头资料去说。“侠气”、“豪气”、“正气”、“民族之气”)
(3)学生诵读歌词。
幻灯:歌词
(4)小组讨论:①这首歌主要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情感?表达了作者什么 情感?
②歌词使用了什么修辞格?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③歌词最后一节呼唤的是一种什么精神?
a)老师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特点。
b)幻灯:歌词鉴赏法——①倾听歌曲,体会歌曲情调。
②了解作者及作品风格。
③诵读歌词,讨论问题。
三、运用此学法学习第二首歌词。
(1)听赏《那就是我》
(2)按学法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
(3)说一说。对《那就是我》这首歌词可以从多个角度去体会:有人认为这首歌词抒发的是游子思念母亲的情怀,有人认为抒发的是海外赤子思念祖国的深情,还有人认为抒发的是异乡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好?为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
四、幻灯:好歌词的特点——词句优美、琅琅上口
意思清晰明白、意象内涵丰富
情感表达或真挚、或深沉、或轻快,与乐曲旋律配合。
(容易激起唱者和听者的共鸣,实际上,与诗歌差不多,只是歌词要浅白一些、节奏强一些。))
五、学以致用。
(1)学生选一首喜欢的歌词进行仿写。
(2)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作品,老师参与并挑选几篇,让学生读一读,评一评。
六、欣赏黄霑另一首歌——《我的中国心》
七、作业:请小组合作创作一首歌词,选用喜欢的旋律配唱。准备在“表达与交流”的“少年情怀总是诗”的活动课上表演。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1 、教育部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课程做了明确的诠释: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高中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
2 、广东版高中语文教材在此基础上将必修二整本书的主题设置为“体验情感”,用一本书四个单元让学生感受情感。所以在本册书的教学中我以“体验情感”为教学重点。在本册书中,除了让学生体验情感外,还有一个语言知识上的教学重点,就是在必修二的教参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能力”,这是重点也是难点。
3 、今天所说的《歌词四首》属于必修二第二单元的扩展阅读,是为学生扩充知识面而设置的。而我将它做为一节课来讲是因为可以让学生在学了前面多首诗歌后做一个总结归纳和休息。因为本课的诗歌是做为歌词这种形式出现的,所以本课可以做为一节欣赏课来处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让学生在上课的同时达到一种享受诗歌的境界,而不是学习诗歌,从而喜欢诗歌。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为课后创作诗歌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体验情感:体会激昂自豪的爱国情感。
(2)修辞手法的综合应用
(3)让学生初步学习写作较简单的自由诗
(三)重点、难点
1 、重点:本课有四首歌词,分别是《长江之歌》、《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那就是我》和《弯弯的月亮》。前两首的主题是热爱祖国的情感,后两首是思乡的情怀。那么,在选取上,我突出强调了爱国主义教育,所以这节课就讲《长江之歌》和〈〈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着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2 、难点: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认识往往流于表面(例如他们还有人不清楚比拟是什么,不了解比拟和比喻有什么区别),本课通过对这两首歌词修辞手法的分析做一个本单元学习修辞手法的总结性的归纳。
二、说教法
(一)教学方法以及设计依据
1 、教学方法:通过欣赏——朗诵——思考——提问——启发——讨论——评价——创作的步骤学习课文。
2 、设计依据:作为单元的扩展阅读,并不属于基础阅读,不需要教师讲解太多,大部分的课堂活动还是要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要体现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课堂活动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鉴于本篇课文属于特殊性的歌词(第一次语文教材中出现歌词),让学生在音乐中自己领悟、自己体会,完成感情的自我升华,显然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歌词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深刻的多。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引导作用,本课教学主要采取提问式的教学方法,通过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将学生一步一步地领入课文中,然后通过讨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教学情境
1 、本课的〈〈长江之歌〉〉是1984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记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此片当年创下了非常高的至今仍无法打破的40%的收视率,以此我本课的切入点,配上此片当年主持人陈铎和虹云极富激情的解说辞以及精美的画面,给学生营造一种激昂的气氛。以此激发他们进而想听〈〈长江之歌〉〉的欲望。
2 、〈〈长江之歌〉〉精心选取了一个视频MTV,将长江的惊涛骇浪以及奔腾气势展现在学生面前,给予他们视觉上的感知,宏厚的男声给予他们听觉上的感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 、听完雄壮激昂的〈〈长江之歌〉〉,再听〈〈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张名敏的声音将学生带入了自豪的中国情节中,再配以精心制作的画面,将学生的情感调到最高处。
通过这些情境的设置,让学生真正陶醉在其中,感受激昂自豪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说学法
在学法设计上,主要采用朗诵、思考、讨论和欣赏的形式。本课主要是通过学生欣赏和朗诵歌词来感受歌词中的情感,通过讨论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通过思考来完成歌词中修辞手法运用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课件展示)
本课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学习与创作,其中学习部分分为听、诵、赏、评四个小部分,创作部分做为课后作业是自由诗的写作。
(一)学习部分
1 、听
(1)导入:由记录片〈〈话说长江〉〉导入
本课的〈〈长江之歌〉〉是1984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记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此片当年创下了非常高的至今仍无法打破的40%的收视率,以此我本课的切入点,配上此片当年主持人陈铎和虹云极富激情的解说辞以及精美的画面,给学生营造一种激昂的气氛。以此激发他们进而想听〈〈长江之歌〉〉的欲望。
(2)欣赏歌曲
〈〈长江之歌〉〉精心选取了一个视频MTV,将长江的惊涛骇浪以及奔腾气势展现在学生面前,给予他们视觉上的感知,宏厚的男声给予他们听觉上的感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听完雄壮激昂的〈〈长江之歌〉〉,再听〈〈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张名敏的声音将学生带入了自豪的中国情节中,再配以精心制作的画面,将学生的情感调到最高处。
2 、诵
在听的基础上,由学生朗诵体会其中激昂自豪的情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感情和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以及中国情节。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体验情感。
3 、赏
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做为本单元的终结课,要完成修辞手法的归纳和总结,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基本已经熟悉和了解,这里主要是针对一些难点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讲解,例如〈〈长江之歌〉〉中“花的国土”这里是暗喻的变体,表修饰关系。这个知识点学生可能很多都不知道的,就要详细地讲解一下。最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这同时也加强他们的归纳能力。
4 、评
这是整堂课上最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能言之成理就可以了,教师只要给予肯定就行了。他们之间也可以互相展开讨论,各持论据,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这样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创作部分
本课所属的单元是诗歌单元,教参上也明确指出,学生学完了本单元后,要尝试学简单自由诗歌的创作。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此部分就是按照这一要求设置的,考虑到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此部分就做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外完成。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原文阅读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提醒你,提醒我,/我们拥有个名字叫中国!
再大的风雨我们都见过,/再苦的逆境我们同熬过。/就是民族的气节,/就是泱泱的气节,/从来没变过!
手牵手,什么也别说,/哪怕沉默都是歌/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