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1
《松鼠》
教学目标:
1、了解松鼠的讨人喜欢的特点。
2、体会本文准确而生动的说明语言。
3、激发学生关心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本文准确而生动的说明语言,学会抓住特征生动形象地描写小动物。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动物世界吗?见过小松鼠没有?能把你了解的松鼠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介绍)
今天我们将随着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丰一起走进他的《松鼠》,具体全面地了解松鼠这种动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个别读
2、其他学生纠正字词音,同时体验你对松鼠的初步感受?用“我————松鼠的句式。”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那作者为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特征呢?
2、哪些语句体现了松鼠的漂亮。(齐读)哪位同学能摸拟松鼠的语气向大家介绍它漂亮 的外貌,老师给出以下词语提示:
面容 眼睛 身体 四肢 尾巴 体态 吃相 清秀 闪闪有光 矫健 轻快 美丽 坐着 用前爪送
3、漂亮的松鼠真讨人喜欢,那么作者又如何体现它驯良的习性呢?(学生讨论,交流)
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
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
主要食物:杏仁、榛子(不伤害人畜)
4、除此这外,松鼠还有哪些讨人喜欢的地方?文中是如何说明小松鼠乖巧的?
过水方法 用尾巴当帆和舵
警觉性强 跑 躲 逃
跑跳敏捷 善于爬树
四、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1、如果我们在生物课上面来学习认识松鼠,你还会喜欢吗?为什么? 对了,正是由于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尤其是把松鼠拟人化了。你能否找出这些句子或词语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呢?
学生看书、思考、交流。
2、本文正是有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让我们对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深为喜爱。但作为说明文来说,它主要是用来向人们介绍某种事物的,这就要求说明要有分寸,所以对说明语言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准确。本文的语言也符合这一基本要求,你能从文中找出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句子吗?
学生思考、交流。
五、小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2
《假如没有灰尘》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忽而、面临、庞然大物”等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及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个人备课
一、预习探究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走进教室,连续地咳嗽,手在空气中扇着,然后说;“屋里有土可太不舒服,我猜大家一定和我一样都讨厌灰尘。那假如没有灰尘是不是很好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假如没有灰尘》”板书课题。
2、初读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读完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边读边画出生字词,读一读体会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合作交流
1.出示生字词指名带读。
2.读完课文,说说没有灰尘行不行?
三、品读体验
1.出示自学提示:
学案:默读课文,看看灰尘有什么特点?用“──”画出来。灰尘有什么作用?用“﹏﹏”画出来。
2.与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教师巡回指导,要及时表扬合作很好的小组。
灰尘的特点
灰尘的作用
使用的说明方法
4.全班交流汇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3
《牛郎织女》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4.观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相关的投影片,影音文件;
2.生字词小黑板;
3.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民间故事的资料;
4.一张夏夜星空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着重强调“酿”的读音;“妻”的书写笔顺;知道“挨”是多音字并分别组词。
四、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结束):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织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五、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六、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试着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说说牛郎是怎样与老牛相处的。
2.说说牛郎跟织女是如何认识的。
二、指导精读,复述故事。
1.师: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谁愿意来做故事大王,还可以带上你的图片呢!
2.指名上台讲故事。
3.补充提示:他讲出了这个民间故事的特点了吗?谁来给他补充。
4.阅读相关小节,出示思考题:
(1)牛郎有什么特点?
(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勾画出来。
(3)该用什么语气来表述?
5.请小导游出示图片和影音文件,请同学们感受这些特点。
6.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7.指导说话:现在,谁愿意做个故事大王,来为我们有条有理地介绍一下这个情节。
三、出示要求,丰富情节。
1.师:课文有些情节比较简略,你能把它们说得具体点吗?
2.出示句子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3.问:想一想,牛郎会把什么事情告诉老牛呢?
(引导学生想象牛郎的心里话,从中体会牛郎和老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4.出示句子2:仙女们商量着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5.问:仙女们会怎样商量呢?(引导学生想象仙女们的话,从中感悟仙女们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6.在交流的基础上,把想象到的内容演一演。
四、拓展练习,体会民间故事的创作方法。
课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比如,老牛突然说话了,他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你在课外读到哪些民间故事也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情节,与同学交流。
结合交流的内容,老师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出示课件):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4
《迟到》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3.用已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后分的写法。
教学重点: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重点检查字音。同位互相进行评价。
2.汇报读书情况。教师对易错的个别字进行检查指导。
3.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可引导学生从
①主要内容
②所写事情,
③文中人物——?我?和?父亲?等不同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 教师注意评价: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等。
4.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5.评价,并引导归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三、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
2、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情诱趣
1、 利用上课之前的这段时间咱们来背上几首诗词。
2、 评价。过渡:其实,我国古代的著作中有很多名句很富有哲理,也值得大家诵读。《左传》中就有这样一句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的意思是说什么? 是的,谁都会犯错,怎么样?你有过犯错的经历吗?敢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说说吗?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人都会犯错,这并不稀奇,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经常犯这样一个错——迟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相信能带给你启发。
二、细读探究,解疑品读
师过渡: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在讲一件什么事?(作者小时候因为迟到发生在她和父亲之间的一个小故事。)
1.细读解疑。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一些问题尚待解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答案吧! (父亲为什么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父亲是否爱我?……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在阅读时可以做些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要求组长组织学习,并做好记录,推选出发言代表。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注意引导理解、讨论问题:父亲为什么要狠狠地打我?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得打得狠?(随机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①打的动作:从?抄起?、?倒转?、?一抡?等词语可体会出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狠。
② 打的声音:?咻咻?。
③打的过程:?从床头打到床尾?、?哭号?等可以看出打得厉害。
④作者的伤痕:?那一条条鼓起的鞭痕,红肿的,而且发着热?。从?一条条?、?鞭痕?、 ?红肿?、?发着热?,可看出本次打得的确狠,出乎人的预料。
2.体验品读:谁最能体会作者挨打时的心情?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她会在这时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挨打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5
《迟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4.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难点:
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
三、精读,理解感悟。
学习第1自然段。
1.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
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
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②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
2.指名回答。
学习第3-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
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
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3.总结全文,熏陶情感。
教学重点:
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到我挨打后,还是去上了学。然而,在韩老师要我们静默时,我听着,听着却鼻子不禁抽搭起来,想要哭。我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
2.学生静思后,指名回答。(体会我在韩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到父亲打自己,是关心自己良好品质的形成,对自己的严厉是一种真正的爱。)
二、继续学习。
学习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父亲又是怎样疼我的?(引导学生抓父亲的动作体会)
2.联系前文,说说你对父亲爱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
( )是我的父亲很疼我,( )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 )是他对我深沉的爱。
学习第16自然段。
1.是啊!无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还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都是他对我深沉的爱。(板书:深沉的爱)
2.能享受这么深沉的爱,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决定怎么做呢?(指名说)
3.带着你刚才的想法和感受读最后一自然段。
4.指导感情朗读。(轻松、愉悦、充满感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观,都源于——(父亲深沉的爱),带着这种体会再读第一自然段。
2.在头脑里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让她感动的生活经历的?(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叙述,前后对比来突出重点;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有让自己感动的生活经历,学着作者那样说一说、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深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