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孙小飞

《变色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变色龙”的表面意思和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3、情感目标: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2、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其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

二、资料助读

1、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社会,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的现实。

2、背景简介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三、朗读课文,理清情节

1、积累词语

2、自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小说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3、根据本文的情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巡逻时发现了一桩案子——“狗咬人’案件。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6—27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这是案件的发展和高潮。

第三部分(第28、29段):案件处理结果:小狗被人带走,受伤者反遭到恐吓。这是故事的结局。

四、分析人物形象

1、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态度有几次变化?

明确:六次变化形成强烈的对比。

第一次:不知狗的主人是谁。

宣判:弄死狗,狗的主人要罚款。

第二次: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宣判:狗无辜,赫留金讹诈。

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里的狗。

宣判:狗是下贱胚子,赫留金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

第四次:巡警说说不定是将军家的狗。

宣判:狗是娇贵动物,赫留金受斥责。

第五次:将军家的厨师说没有这样的狗。

宣判:“野狗”“弄死”。

第六次: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

宣判:小狗“怪伶俐”,赫留金遭辱骂。

——奥楚蔑洛夫的态度是围绕什么而变化的?

明确: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

2、奥楚蔑洛夫的“新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小说中共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小说开头。新的军大衣是奥楚蔑洛夫身份和地位的标志。

第二次:听说“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借口天气热,脱大衣,以“脱大衣”掩盖自己的狼狈。

第三次:听到人群中有人肯定是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为自己的言语的冒犯而恐惧不已,吓得浑身发抖。因而又要巡警给他穿上大衣。

第四次:小说结尾。“裹紧大衣”。奥楚蔑洛夫担心丢掉官职,因此他不寒而栗,情不自禁地要“裹紧大衣”。

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将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

3、你认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专横的沙皇警察,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他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4、小说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

明确: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变色,都是通过他与大家的几次对话来表现的,而他见风使舵、谄上欺下的性格特点,正反映在他的话语里。如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时,他先问“你拿得准吗?”听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他赶紧表态“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而当厨师证实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好一条小狗……”其嘴脸变化之快,真令人瞠目。而他无耻之极的奴性性格也由此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运用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几次脱大衣、穿大衣的动作,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为下面态度的转变做铺垫。再如“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了眉头”,“咳”“拧”等动作,都形象地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在百姓面前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丑态。而当得知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立刻“整个脸上洋溢着动情的笑容”,真是媚态百出。这些动作和神态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性格。

五、布置作业 抄写生词和解释

《变色龙》整体把握

契诃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尤其擅长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高超的讽刺和幽默手法,创造出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艺术形象。《变色龙》就是其中颇有代表性的一篇。

小说的构思非常巧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街上巡视,恰逢首饰匠赫留金被狗咬伤。随着狗主人的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经历了五次变化:最初,他故意摆出一副威严的态度,表示要惩办狗的主人,教训教训那些不遵守法令的老爷们,并把这条狗马上弄死。可这时人群中突然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这使奥楚蔑洛夫很尴尬,于是他装着抱怨天气太热,要叶尔德林帮着他把大衣脱下来,借这个插曲,他顺势把话题转开,态度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它怎么会咬着你?它那么小怎么够得着你的手指头?一定是你自己耍赖,想要一笔赔偿费!把责任完全推到了赫留金身上。然而就在这时,一直跟着他的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因为将军家全是大猎狗。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因此发生了第二次转变,这狗“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因此一定要为赫留金讨回个公道。但是巡警对自己的判断也怀疑起来,“说不定就是将军家的狗……”于是奥楚蔑洛夫第三次变色,声色俱厉地训斥赫留金是混蛋,“怪你自己不好!”随着将军家的厨师的到来,故事也进一步达到了高潮。厨师先是直截了当地表示“瞎猜!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这使奥楚蔑洛夫心中有了底,因此他第四次变色,断然决定“弄死它算了”。然而富有戏剧性的是,厨师接着说道:“这不是我们的狗,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这句话最终判定了狗的身份,因此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发生了第五次转变,脸上立即堆起笑容,对着小狗一阵猛夸。厨师把小狗带走,故事告一段落。

作者运用夸张手法,不厌其烦地描写了奥楚蔑洛夫态度的五次变化,通过他的不断变色,自我表演,自我暴露,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灵魂,一个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跃然纸上。对此作者没有一句主观的评判,而是将自己的好恶隐含在客观的描写里,通过人物自己的言行,通过他的前后矛盾、丑态百出,尖锐地讽刺了这样一种奴性人格。

《变色龙》问题研究

1.小说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

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变色,都是通过他与大家的几次对话来表现的,而他见风使舵、谄上欺下的性格特点,正反映在他的话语里。如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时,他先问“你拿得准吗?”听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他赶紧表态“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而当厨师证实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好一条小狗……”其嘴脸变化之快,真令人瞠目。而他无耻之极的奴性性格也由此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运用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几次脱大衣、穿大衣的动作,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为下面态度的转变做铺垫。再如“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了眉头”,“咳”“拧”等动作,都形象地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在百姓面前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丑态。而当得知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立刻“整个脸上洋溢着动情的笑容”,真是媚态百出。这些动作和神态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性格。

2.作为一篇讽刺小说,它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哪里?

夸张。讽刺小说往往离不开夸张,本文也是如此。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色。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的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