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形象思维、想象增加诗词积累,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
2. 以读带讲,以讲促读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重难点:明确“赋、比、兴”在诗中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导入课题:这首《在水一方》是琼瑶根据《诗经》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成的。他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首诗大家知道吗?(蒹葭)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蒹葭》。
二、介绍有关《诗经》的知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又分《小雅》和《大雅》;共105篇。《大雅》31篇,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小雅》共有74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共有40篇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三、朗读
1、师配乐朗读《蒹葭》。
2、学生自由朗读《蒹葭》,要求借助注释,读准字音。
3、低声播放背景音乐钢琴曲《在水一方》,在背景音乐中,单独叫学生读,体会意境。
四、诗情画意译读《蒹葭》
1、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疏通文意,理解诗歌的内容。有难点,可以互相讨论。
①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思念的心上人呀,就在河的那一边。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追寻她,她好像站在水中的沙洲上。
②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还没有干。我所思念的心上人呀,她就站在河那边。逆流而上去寻访,道路崎岖难攀登。顺流而下去寻访,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高地上。
③芦苇茫茫连成片,清晨露水还未干。我所思念的心上人呀,她就站在河那边。逆流而上去寻访,道路崎岖又回旋。顺流而下去寻访,她好像站在水中的陆地上。
同学们讲得不错。既然诗意理解了,我们就应该把它读得更好。注意,不管是朗读诗歌还是朗读散文,一般起句要平一些。该强调的就要重读,随着情感的变化要读出不同的语调。如“道阻且长”的“阻”字就要加重。“长”稍微拉长。(师示范。)再如“宛在水中央”的“宛”,也是需要强调的一个字。到诗的最后一节,男子不断变换地点,不断寻求伊人,但结果渺茫,所以应该读的声音低沉一些,读出悲伤,惆怅之感。
来,同学们再来读一下。开始读——
2、所以用一句话来说,这首诗写了一个追求者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所爱之人的情景。吟读诗歌入情先入境,如果把这首诗当成是一个剧本,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你会拍摄几个场景来反映这首诗歌?
白露秋霜图——舒缓、平正(美好,生机,岁月静好)----PPT图片展示
秋水伊人图——美好、爱慕
艰难困阻图——急切、执着
寻而不得图——失望、惆怅
3、除了画面美之外,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同学们看我投影的诗,只看左半部分。(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
每段除了首句变化了两个字,剩余部分都一样,这种写法叫什么呢?(复沓)
用在整首诗的各个章节,我们叫重章叠句。
我们再来看诗的右半部分。也有一样的地方,如“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三节诗歌结构都非常相似。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韵律感,这就是重章叠句的魅力。好,现在,我们再读一遍这首诗。
4、既然是写一个热恋者对心中爱人的追求,那么文章开头是不是直接写了追求的过程呢?(不是,首句写的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为什么不直接写?蒹葭和热恋者所要追求的爱人又有什么关系?
提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写雎鸠鸟是为什么?
对,这就是“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茂盛的蒹葭,洁白的晨露,盈盈秋水,共同渲染了凄美深远、萧瑟、朦胧迷离、凄凉哀婉的氛围。凄清的景色与追求者寻访未果的惆怅的心情浑然一体,也就是说萧瑟的秋景正是主人公怅惘心情的外化。
5、诗中除了追求者还有一位人物——伊人。
第一小组①伊人在哪,给追求者的感觉如何?
第二小组②追求者在哪?追求者是怎样追寻伊人的?
第三小组③追求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
①伊人在哪,给追求者的感觉如何?用诗歌回答;用自己的话回答。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 在水之湄。宛在水中坻。在水之涘。宛在水中沚。
美若天仙,可望难即,若隐若现,若有若无,若即若离,
影影绰绰,依稀可见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倾国倾城……
②追求者在哪?追求者是怎样追寻伊人的?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道路非常崎岖,可见求者非常艰辛。请我们读出这种追寻的艰辛,带上忧伤的表情。
夜有所思,日有所为,追求者夜里辗转难眠,天未亮就徘徊在秋水河畔。
逆流而上去寻,道路崎岖遥远;顺流而下去找,幻象迷离。
③追求者追寻了多少次?
无数次地追寻,无数次的伫立遥望,等过了生命里无数的斑斓与斑驳,伊人宛在,但却觅之无踪。
④你感觉追求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向往爱情,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对于伊人,追求者欲寻不得,欲罢不能,宁愿为伊消得人憔悴,绝不言弃。
⑤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执着、坚韧。
师:追求的结果可能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可能是“相忘于江湖”,让这些随缘吧,重要的是追求者追寻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执著无悔。
6、学到这,我们来小结一下这首诗的朦胧美。
(1)景:朦胧(梦幻 惆怅)
(2)人:朦胧(缥缈 迷离 可望而不可及) 伊人
(3)情:朦胧 (剪不断 理还乱) 追求者
总之,整首诗歌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7、此刻,同学们头脑中一定有一幅朦胧的山水人物画,请大家看一段视频。看视频中的图和你想象的哪个更美。(视频朗读)
8、谁来挑战名家的朗读,请一同学有感情地朗读(配乐)这首诗。
读得情真意切,意味深长。
五、百家争鸣悟《蒹葭》
请思考:追求者炽热追寻的“伊人”仅仅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吗,还能不能有其他的理解?
“伊人”到底是谁,而一千个人心中就会有一千个伊人——是她?是他?是知音?是恋人?是贤者?是隐士?是理想、功业、前途等,不一而足。可见,《蒹葭》不仅是一首爱情恋曲,更是一阙追求者的颂歌。
结束语:同学们,我们心中的伊人,我们心中的理想,也处在在水一方。尽管路漫漫,我们仍要上下求索,尽管目标处在千里之外,我们仍需无声黑白。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行走在求索的路上,去书写我们无悔的青春。
《蒹葭》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 题。(6 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
(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 题。(6 分)
10、(2 分)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12、(共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
《蒹葭》中考练习题
9.(2010四川省眉山市,11,3分)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
【答案】(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
(2)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
19.(2012·贵州省安顺市)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 题。(6 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
10、(2 分)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12、(共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