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作文汇编十篇

刘莉莉

人生哲理作文 篇1

  人是地球在一定时期一种自然环境的一种状态,地球则是宇宙在一定时期一定宇宙环境下的一种状态,那么人之于宇宙则为宇宙在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下的一种状态,那么反思是否有外星人,是否有其它物种在其它星球上演化。没有科学的根据,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外星人或许有或许没有,或许有但不在我们这个时空,或许在这个时空但因为离我们太过遥远而无法被我们所感知。现在来探索一下这个问题,地球有几个阶段,没有人能真正的探究明白,地球产生于宇宙大爆炸这是用种说法,地球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之后才适合生命的繁衍,地球的环境有两种,一种是其自然环境,是可以人为改变的,另一种是其宇宙环境是不受人力影响的,宇宙是物质变动的,地球的宇宙环境的跟着变化,只不过是对于时空来说宇宙的很短的时间对于人种来说就很长,因此地球之于宇宙的变动不为我们所知。人种的生存时期只不过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个微小片段,人类有历史才5000年,现代文明的发展才200年。这只与地球的发展是非常微小的。地球上存在人口是地球发展到一种自然环境后的一种自然现象,人类生存的条件是苛刻的,必须要多个条件同时满足才可能有生命的演化,生命演化到一定时期才可能有人种的出现,人种通过不断的探索才可能发展导像我们现在的社会文明。人类出现的可能之于宇宙是非常渺小的,可能会有一个空间拥有像我们地球一样的环境,但是其上面可能还很原始,可能处于恐龙时期,或者已经过了人种时期,所以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是极低的,就算真的有外星人存在,其在我们探测的范围之外,那么对于我们地球人来说其是无意义的。地球是太空物质的一部分,人是借助于地球的物质而存在的,所以认识宇宙的一部分,生命的更替,宇宙的变化,物质永存,所以人的物质形式是长生的,我们能够改变的是让我们现行的空间更加适合我们生存,不断使其文明,使其适合地球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适合社会和谐的发展规律,用制度规范人类的行为,这样社会会越来越文明,那么我们可以舒适的在地球人种期生存,人种和谐的最大生命化。就算人种真的灭亡了,那么到那时我们还存在,我们的物质形势可能变化成另一种形式去演化另一种文明。

人生哲理作文 篇2

  一天,伴随着电闪雷鸣,兄弟三人降落到人间。

  这是云妈妈的三个儿子,因想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而下降人间。三人共同落到了地面,他们来到了一个小水沟,其中一滴水说:“我就在这里安家了,这里的环境蛮好的。”于是其他的两滴水离开了它,继续往前走,因为他们想到一个比这更好的地方去。终于,它们走到了一个小河,于是其中一滴水说:“这里长着花草树木,溪流清澈见底,空中还有飞翔的鸟儿在歌唱,是一个难得的好地方,我就在这里安家了。”另一滴水什么也没有说,迈开大步继续向前走,因为它知道前面还有更广阔更美丽的地方在等着它,这已不是遥不可及了。它不敢歇息,勇往直前的独自向前走——它想早日到达它梦寐以求的人间仙境。终于它到了,它来到浩瀚无边的大海,雪白的浪花彼此激荡着,它呼喊着,奔跑着,激动地拥进了大海中。从此,它在大海中畅游着,毫无遗憾。

  看吧,一滴水都懂得有上进心,而我们人类呢?是抱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态度,还是像这滴水一样顽强拼搏呢?相信聪明的你会做出理智的判断。

  是一只雄鹰就应该在天空中翱翔;是一匹骏马就应在草原上奔腾;是一个勇者无畏的人就应在生活中冲向人生的海洋!聪明的你,与我们携手共进吧!

人生哲理作文 篇3

  人生短短数载,在忙碌,奋斗中我们细细回想真正闲暇下来有欣赏过几个日出夕落呢?

  风雨中我们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却早已忘记了我们总是风雨兼程,从未想过停下乏力的双脚去感受上天送来的一席甘露,等我们马不停蹄的赶到了终点,却才浑然知晓我们的双脚,我们的身体已经承受的不能负荷的压力.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人来到世界,不是享福的,而是来受罪的”,虽然它并不是什么至理名言,但确实经历世代的考验,这句“理论”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实践来证明它是个“真理”.

  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哭声就伴随着她的生命一起降临,很奇怪,总是不解为何新诞生的婴儿要以哭泣来迎接这“美好”世界,他送给我们的第一份礼物就是他悦耳的哭声.于是大胆猜想,也许他根本就不愿意来到这个世上去承担他们无力承受的喜怒哀乐,但是,天命难违,既然不能够违背,就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示他们的抗议.

  当他们成为知人事,懂人情,辨世故时,才真正开始他们还债的遥途.成功了,带走一分欢喜,留下万世传奇.失败了,就在原来的债务上再添一笔,本被压得瘦小的身体,可怜的脊身又被迫添置超负荷的债务,留下的只有无奈的眼泪和掉价的汗水.也许能东山再起,也许从此一蹶不振,与昏乱的世间一起颓废消沉.

  面对这些选择,起初的我们如无头苍蝇,瞎飞乱撞,幸运了找到出口从此见得光明,倒霉的,直至头破血流也只能同黑暗与凄凉一起埋葬.

  人不但要会选择,同时要懂得放弃,也许面对选择时,我们有数个入口,可最终只有一个出口能够让我们见到光明,我们没有三头六臂,更者人又非“神仙”,我们不能同时驾驭多个航船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中平稳前行,如果非要迫力航行,我想到达对岸也将只是天方夜谭.

  所以,此时我们不得不请出我们最好的选择“放弃”.放弃不代表懦弱,不代表脆弱,不是失骨气的的表现,不代表胆怯的态度,而是开启自己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有时,我们对事事都抓得太紧太牢,在每件事上都欲做到完美无瑕,但凡有丝毫瑕疵就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对择业更是令人匪夷所思,总是盲目的为无所知之的未来偏离了本身奋斗的轨道,理由就是多一种选择多一次机会,可是,机会是有了,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社会是现实,是残酷,但是我想与其去为那不可能涉足的选择做出无为的努力,何不着眼现在,为自己想去选择的行船做出有价值的奋斗呢?既然选择任何一方都要付出异同的代价,也许未必达到想要的结果,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对待感情,更要会选择,懂得放弃,感情带给我们腾云驾雾快乐,同时也会有让我们朝夕之间由云霄跌入谷底的痛苦、失落与心碎,既然这段感情如此让人神伤让人心碎;既然明知对方不曾珍惜,甚至狠心践踏自己苦心经营的感情,又何必降自尊去乞讨一段失意变质的爱情;如果明知道没有结果还苦苦独自经营一分虚幻的爱情,也只是自欺欺人,俗语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呢,既然无缘,何不潇洒转身,就算要哭要闹也要在转身之后.上帝为我们关上一扇门,定会为我们开启另一扇窗,放弃只是丢掉无意的回忆.

  其实,我想人这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便能创造不匪的价值,只要能将这一件事做到就算别人是鸡蛋里挑骨头也捡不出一粒废渣的程度,那么所有的放弃都是值得的.我们断不能小看这一件事,想象一下,这与人几十年的时间也只是沧海中的一粒不起眼的珍珠,但是,如果加上同等的时间,不竭的默默奋斗与努力,经历数次风涛浪打,终有一天会夺水而出,耀眼的光芒会穿透千层海浪,当成为最闪眼夺目的那一颗珍珠,可曾想过昔日的沉默,那时虽不言不语,却心欲动,始终做着一件事,细心的雕琢自己,最终,可喜可贺还好没有功败垂成.

  自己的志言就是让自己永远记住“没有人做不到,完不成的事情”就是这句话,始终引导自己,走对前面的路,会选择,懂放弃,努力做好一件事情.

人生哲理作文 篇4

  14岁生日的午宴上,身为哲学系教授的姑父送给我一枚铜钱作为生日礼物,在众多色彩斑斓、形式各异的礼物当中,我独独欣赏这枚铜钱,并将它珍藏在抽屉里。

  当我一天天地长大,蓦然发现,一枚铜钱寄寓了太多的人生哲理。

  铜钱,内方外圆,正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人刚来到世上,是纯洁的,是方方正正、一尘不染的,像极了铜钱的内方。从出生到成长,时光流逝将人生铜钱-圈圈地打磨,在此过程中,你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失意和无奈,为了不落人后,出人头地,你一次次爬起来,回头总结教训,抬头向着前方。无论你是弱者抑或强者都要经历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打磨。终于,你变得圆滑了,像铜钱的外圆,渐渐地,你总结出了世俗的处世哲学,开始在生活中崭露头角。在此期间,也总有一部分没打磨好的,你四处碰壁,伤心失意。于是你抱怨人心不古。

  厌恶钩心斗角,摒弃圆滑世故,大声疾呼扳倒这个世俗的世界!这样做有用吗?世界不由你说了算,地球也不围着你转,你摆脱困境的唯一一办法就是将自己打磨成器。我并非为“圆滑”作伥,而只是认为,成长是人生的必经过程,扎实生活,生活必将回报你真诚的付出。引诗一首聊以表达难表之情:没有不下台的演员,也没有不散场的观众,鼓掌--百零一次,还是有一百零二次的落幕,走吧,雨总在无声飘落,泥土并不是它的墓园,只有长长的路是真实的,快乐地,热情地,认真地走吧。

  不知你是否看到过这些景象:夕阳下老人深邃的目光,白发苍苍的老者讲述他年轻时传奇般的经历,一对年近古稀的夫妇相扶而行。对他们来说,铜钱已滑下了人生舞台。但他们也终于以其丰富的阅历和对人生的感悟,变得成熟、稳健。-颗饱经风霜的心能包容天地万物,他们的人生也因此进人稳定状态。这时他们就像一一个个三角形,静立着,用平静的目光俯视着一切,回忆着自己的方正和圆滑。当天国里又一-颗星陨落时,三角形微笑着倒下了。另一个角又立起来一生命仍在延续。一个方,一个圆,一个三角形,成长在继级,生活在继续。一个纯洁的人生,一个圆滑的人生,个稳重的人生,一个完美的人生逐。

  渐被创造出来。

人生哲理作文 篇5

  人生哲理也是一则小小的素材中的一篇。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短小的故事,是一个迷宫设计者,设计了一个迷宫,迷宫中央放了一根金条,用于奖励能进入并顺利走出来的得胜者。设计者每月举行一次比赛;慕名而来的参赛者络绎不绝。

  第一次的比赛,一个小伙子在两小时之后获得金条走了出来,得到了冠军和“破迷王”的称号。第二次比赛,这个小伙子又来参加了,当大多数人都空手在1小时后出来了,那小伙子同样用了两小时后出来了,之后人们期待他能向上次一样那着金条出来,可是他出来了,两手竟然也是空空的,很显然,这次不成功。第三次,他依旧来参加,可着次情况似忽更坏,金条被另一个人拿到了。

  后来设计者就给他说了几句话,并让他在参加一次,这第四次,他听从设计者的话,果然又赢得了冠军.

  设计者到底给他说了什么呢?他就说了第一次你全神贯注,信心十足。第二次有“杂念”怕失冠军丢面子。第三次患得患失没有了信心。其实小伙子做的第四次就是清除了所有的杂念,超越了自己,所以又夺回了冠军。

  最后,文章告诉我们,如果一个毫无“杂念”的执著者永远能像第一次那么投入,那么人生中就没有什么不可超越的。

  一世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心态非常重要。如果沉溺在过去的成绩中而不能自拔;那么他的事业很快就会终止,因为他无法超越自己。永远像第一次那样投入,正如世界球王贝利所言—“最精彩的进球永远是下一个”,那么成功也就离自己不会远了。贝利是这样,那世界杯’奥运会上的运动员们其实也是如此,他们要想打败对手,首先要超越自己,要超越自己。首先心态就要非常好,否则哪里会那么多夺冠的选手呢?那么哪有三连’五连冠的运动员呢?一个人善对人生,人生才会善对你,你若玩弄人生,人生也必将玩弄你。

  这又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是一个商人去找一个僧人求教,请他为自己指点迷津。那个僧人并没有教他,而且让他先和自己下盘棋。他们越走越激烈,眼看商人要赢了僧人,哪知突然僧人一反,一棋落纸,却反败为进,直逼商人,最后,出人意料,他并没有直接赢商人,而是和商人和了棋,最后,僧人指着棋对商人说,人生就像这盘棋,只有和和气气,才是最完美的人生。要懂得该放下的就得放下,该放弃的就要舍弃。只有一种这种平和的心态,才是一中成功的人生,才能有一番成功的事业。否则,必会败的惨重。

  是的,人生就是这样。要想成功,要像超越自己,心态非常重要,只有心态平稳,无杂念,执着的投入,必然就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人生是这样,何况人呢?

人生哲理作文 篇6

  在南非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叫蜜獾的动物,它居住在自己挖掘的洞穴里。与此同时,洞穴的旁边也生活着一种叫指蜜鸟的小鸟。早先的时候,指蜜鸟把巢安在树上,但由于不断受到天敌的攻击,后来它就索性把巢安在离它不远处的蜜獾的洞穴里。起初,蜜獾并不甘心自己的地盘被占,双方也展开了一些斗争。可斗来斗去,指蜜鸟最终还是入住在了蜜獾的地下洞穴,蜜獾也就只好忍气退让。

  不过,在蜜獾万分不愿容忍这个霸道的房客入住时,它们却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蜜獾喜欢吃的'是野蜂和蜂蜜,遗憾的是它发现蜂巢的本领欠佳,而指蜜鸟喜欢吃的是组成蜂房的蜂蜡和野蜂幼虫,它虽然很容易发现蜂巢,但是,指蜜鸟必须把蜂巢弄碎后才能吃到它要吃的东西,而要把蜂巢弄碎,它的力气不够。于是,指蜜鸟和蜜獾这一对飞禽走兽开始搭档起来,它们相互依赖、取长补短。当指蜜鸟发现树上的蜂巢后,就会立即飞到蜜獾身边,蜜獾得到“情报”后,就会随指蜜鸟来到筑有蜂巢的树下。然后爬上去将蜂巢咬碎,美美地吃上一顿蜂蜜大餐。指蜜鸟则不慌不忙地待在旁边的树上,看着它的搭档狼吞虎咽。待蜜獾饱餐离去后,它就飞过去,独享被蜜獾咬碎的蜂蜡和野蜂幼虫。

  两个弱小的动物本来是一对冤家,可由于生存的需要,它们选择了互惠共生的方式,并各得其所,它们之间没有采取竞争的方式,却都取得了胜利。想想看,人类也是如此。有时候,不一定非要竞争,换个方式,合作能使各种技能成功结合,进而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各自优势,再利用优势取得胜利。因为,共生也是一种共赢。

人生哲理作文 篇7

  一个小县城的一所中学开家长会,来了几十位家长。

  几个女同学负责接待。可有些孩子,根本不懂接待是什么意思,她们只是把家长们迎进来,让座、倒茶。

  空下来的时候,就开始窃窃私语。交头接耳的女孩子们把眼光集中在了一个人身上。那是转学来的一位同学的母亲,来自北京。她的容貌并不漂亮,衣着和发式也并不显得很时髦,可是女孩子们用她们仅有的词汇得出了一个一致的结论:她最有风度。

  其中的一个女孩子去给那位母亲倒水,回来时,脸颊红红的。她迫不及待地对自己的同学们说:“你们猜,我倒水时她对我说什么了?”不等同学们猜,她就说了出来:“她说,谢谢。”

  女孩子们面面相觑。在她们这样的年纪,在她们这么偏远的小县城里,没有谁用过、听过“谢谢”这两个字。这是一个多么新鲜、温暖的词汇啊。

  女孩子们开始争先恐后地去倒水,然后一个个脸红红地回来。轮到去倒水的女生甚至会有点儿心跳,她们总是害羞地走到那位“最有风度”的母亲面前,轻轻的加满水,红着脸听人家说一声“谢谢”。那个时候的她们,还不会说“不客气”。

  那次家长会后,那个转学来的同学成为所有同学羡慕的对象。大家都认为,她拥有一个最最幸福的家庭。从那次家长会后,那些窃窃私语的女孩子们学会了一个极温暖的词汇:谢谢。

  在人和人之间,最容易建立起亲近感觉的方法就是礼貌。

  当我们每个人都开始使用那最最简单但也最最温暖的词汇时,我们就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

人生哲理作文 篇8

  正如毕达哥拉斯所说:“数学统治着宇宙。”其实,那道道数学题中正蕴含着种种人生哲理。

  同一平面内的平行线,好像两个世界,间隔了一道无限的沟壑,又恍如魔方的两面,魔法般永不相接。那会是光明与阴影还是善良与邪恶?总之构成了两个绝对对立的存在。不知为何,倘若又斜生出一条细长的线,便构成了三线八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等等。两两相对,承接了某种奇妙的关系。让我不禁联想到我与我的学习伙伴——分明是竞争对手,却拥有超越—切的友谊……

  每个人在世界的范围内都近似于—个小小的点,但几个细微的点就可以扩充为—个几何体,增大数倍的体积与能量。无论你身处何方,都要手握—条条线,将自己与他人连成—个整体,立足于这个世界之中。“个人如果单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之外,如果置身于团结民众的思想范围之外,就会—无所用。”高尔基这样告诉我们。我相信,小小的点掌握了几何体的位置关系,就可以拥有它的力量。世界是—个大的整体,就看你向哪里进发。

  茫茫世界,人的一生好比一个坐标系。无论是点、面、线、体,都在其中。每个点总有自己的有序对数,它代表了你的唯一。人的目标是什么?就是寻找专属于自己的有序对数,去开拓自己的精彩!

  数学的人生,人生的数学,我尽情体验其中的奥秘与美丽!

人生哲理作文 篇9

  18世纪末期,英国政府把犯了罪的英国人统统发配去开发澳洲。一些私人船主承包了运输工作。起初,英国政府实行的办法是以上船的人数支付船主的费用,至于到了澳洲上岸的时候还有多少人活着就与船主无关了。船主为了牟取暴利,尽可能地多装人,又把生活标准降到最低限度。一旦船只离了岸,船主按人数拿到了政府的钱,对于这些人能否活着远涉重洋到达澳洲就不管不问了。事情过去三年之后,英国政府发现了这个问题,三年间从英国到澳洲运送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到 12%,其中死亡最严重的一艘船上424个犯人死了158个,死亡率高达37%。英国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每一艘船上都派一名政府官员监督,再派一名医生负责犯人的医疗卫生,并对犯人在船上的生活标准做了硬性规定,还把船主召集起来进行教育培训。但是情况依然没有好转,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一位英国议员提出假如倒过来,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为准计算报酬呢?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这个措施一实行,船主主动请医生跟船,在船上准备药品,改善生活,尽可能地让每一个上船的人都健康地到达澳洲。

  过去看来令人头痛的问题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英国摄影师巴尔特,特别擅长拍团体照,他与别的摄影师一样,在准备拍照前都是喊“一、二、三”,所不同的是:别的摄影师要求大家先做好准备,拍出来的效果却不能让人满意,因为上百人之中,难免有人忍不住眨了眼睛;而巴尔特在未拍照前却要求大家先闭上眼睛,待喊过“1、2、3”后再睁开眼睛,结果拍出来的照片个个目光炯炯。

  这个逆向思维的创新简单又奇妙。但在生活中许多人想不到,原因就是受惯性思维的束缚,因而窒息了创造力。

  解决难题的办法,有时候就像瓶底的水,当你喝不到够不着的时候,只要倒过来就能喝上了。

人生哲理作文 篇10

  丝瓜藤蔓与肉豆茎须长在了一起,小孩执意要将它们分开,而大人阻止了小孩的行为说菜是为了吃的。对于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的小孩来说分辨丝瓜与肉豆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想还事情一个真相。而对于只重结果的大人来说,能吃到瓜与豆才是最重要的。此处并非是想要讨论大人与小孩的问题,只是想借而表达大人与小孩思维的差别。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若视前者为形式而后者则可以视作是内涵。反复思索这个关于形式与内涵的问题之后,又回到“分辨”与“吃”的问题上来。若将这个问题放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之中来说,我们便会由此想到其实形式并不重要,内涵才是一切的本源。

  上世纪20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与林徽因陪同,当时的报纸报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尔仙风道骨,长袍长须,加上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瘦竹春梅三友图,成绝世佳品。但是,细细品味之后,会发现,我们的社会中越来越缺少这种“三友”。

  “三友”是什么?“三友”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义;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超凡脱俗;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儒雅修养。人失去“三友”,即便拾人牙慧,附庸风雅,也便不免落入俗套,成为俗人,因为这是流于形式的矫揉造作。

  现今社会中,美人层出不穷,而样貌却越来越同一化,回眸一笑,未曾千娇百媚;影视作品泛滥成灾,而主题却越来越趋向亚文化,回忆青春,未曾涤荡人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小时代》,泛滥的青春文艺片充斥我们的荧屏,仿佛青春只能是失去梦想。这种文艺片给青少年带去了什么?无非是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及躁动不安。

  我们总是在反思这个社会究竟失去了什么,为什么青春总是缺乏奋斗色彩?其实,正是人缺少了涤荡与砥砺心灵的精神食粮,一味地追寻形式与数量,造成了社会诸多方面的同一化,亚文化泛滥。

  泰戈尔,徐志摩,林徽因,三人所专不同,性格南辕北辙,但其感人之处却是一致的:精神气象让人爽朗。“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越来越执着于“业”,而忽视了“道”,而结果是,一个人即使是头戴金丝八宝攒珠髻,项戴璎珞圈,裙系豆绿宫绦,也掩盖不了身上的“铜臭味”。

  正如国学大师饶宗颐所说:“人的生命如同蜡烛,烧得红红旺旺的,却很快熄灭,倒不如用青青的火苗,更长久地燃烧,来得经济。”我们的生活一旦被形式主义所左右,那么整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即将失控。

  丝瓜与肉豆,何必执着于将其分开,只要内涵没有走偏,又何必纠结于无关紧要的形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