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的人生哲理
丈夫总是责备妻子,两个人闹到离婚的地步。
万般无奈,他不得不求助于朋友。
“你为什么老是责备她?”
朋友问。
“因为她从来不知道奉献。”
他回答。
“何以见得?”
“下班回家,她不好好做家务,还等着我做。”
“那你为什么不做?”
“我忙,我累。”
“难道她就不忙不累了吗?你工作为家庭奉献了你的劳动,难道她没上班就没有奉献吗?”
“可是她奉献的不如我奉献得多。”
“就算她什么也没有为你奉献,这也不能构成指责她的理由。
奉献是心甘情愿的事情,你为她奉献,是你的自愿;她不为你奉献,那也是她的自愿。
如果硬要勉强她为你做出同等的奉献,那就跟强买强卖没什么区别了。
苛求别人奉献的时候,应该多多想想,你自己奉献了什么,奉献了多少?”
谁都知道,人脉对于生意业务、工作升迁的重要性,不少书都告诉我们,人脉等于钱脉,人脉是最重要的资产,一定要想尽办法累积厚实的人脉。
社会科学界更提出六维理论(透过六个人的介绍,你可以结识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与弱连带理论(A认识B,B认识C,A可透过B的介绍认识C,AB、BC是强连带,AC是弱连带)实际说明了人脉对于人求职工作获利的重要性。简单说,人脉就像杠杆,使我们认识很多陌生人,帮助完成我们的工作目的。
拥有人脉的好处真的很多,问题是,不少人都误解了“人脉”的定义以及正确累积人脉,使人脉能够发会效益的方法。
光是认识一个人,或者说光是两个人彼此认识,并不能称得上人脉。好比说A和B是中学同班同学,私交也很好。然而,两个人的专长和工作领域完全不同,平常互动也仅止于私人场合的聚会,并不触及工作方面。这样的两个人,就不能算是人脉。
人脉的基础不是“你认识谁”,精准的定义应该是,“你能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给对方,让对方在需要那个有价值的东西时,第一个想起的人是你。”这才是人脉。举例来说,有个汽车业务员对于汽车的专业知识非常了解,不只自家车款,就连其他同业的车款也都很了解,且能公允客观的给予评价。这位汽车业务以这个专长作为开拓人脉的卖点,让人在想到汽车相关的事情时,第一个想到要找的人就是他。
像上述没有工作交集的同学,顶多只能说是“私人情谊”领域的“人脉”,未必能用到工作领域,未必能对你的工作有帮助。这也是为何许多从自己亲朋好友下手推销产品的新人业务,通常都称不过半年就阵亡退出的原因。需要高度仰赖人脉的业务员,错把认识的人际关系当人脉,结果当有限的'人际关系被洗过一次之后,又无法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建立人脉,最后只好转换跑道,离开业务工作。
相信每个人都有接到刚成为业务的老同学/朋友的推销电话的时候吧?!是不是觉得很尴尬并且不想购买其所推销的产品?因为,对你来说,此人只是你“私人情谊”领域的人脉,而非其所推销之产品的“人脉”。纵然“有认识”提供了一个机会销售产品,但最后成交的关键还是在产品本身与推销者的专业,而非“认识”。
对职场工作有用的人脉,需要以你的专业素养来建立。立足点不是“我认识谁”,而是“对方对你(的专业)是否感兴趣?”、“我能为对方做什么?”、“你对别人有什么用?”当别人想到你所贩卖的商品/服务时,会不会觉得你很有用,对他有帮助而来找你,甚至因为服务很好留下好印象而愿意在他的朋友问起这件产品/服务时推荐你。也就是说,建立人脉的核心在“奉献付出”,“为他人着想”,而不是只想着自己的业绩。抱着只想着要卖掉自己手中的产品去建立的,不是人脉,而是人人避之而后快的讨厌人际关系。
因此,想建立有用的人脉,绝对不是靠多参加活动、讲习、派对,多交换名片(绝对不是说这些不重要,靠参加活动聚会多认识人很重要,只是认识的人数再多,没有好的连结点,也无法成为有用的人脉),多认识人就能建立,还必须在和对方认识、交流互动的时候,明确的让对方了解你对某个领域的熟悉/专业/热忱,给对方可信任感。这项产品/服务就算对方当下不用,也许将来会用,而将来用得到时,第一个就会想起你。
要想让对方能够第一个想起你,除了在认识时给对方留下明确的第一印象,日后还要多互动、联络感情,将关系维持住(但并不是以酒肉朋友吃喝玩乐的方式维持,而是以不断给予相关产品/服务专业资讯的方式来维系)。时间一久,对方对你的专业印象深刻且有相关的事情就主动来寻问你,而你总能给予满意的答案时,才是真正建立了这条“人脉”。
所以,为了厚实“人脉”,需要的不光只是一般的交际应酬,而是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累积,让自己成为自己所销售的产品/服务的超级专家,所说的话都能让人信任。了解对方的需求,认识自己的能力/专长,知道自己对对方有用之处,以此做为建立人脉关系的基石,关系建立起来后不断以自己的专业能力强化巩固,使对方成为你牢不可破的人脉。
只想着自己,绝对得不到任何好处;真心为他人着想,好处迟早会回报到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