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在相对固定的高温作业场所,配备必要的通风或降温设备设施。
2.为高温作业劳动者提供足够的、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以及防暑降温所需要的清凉饮料及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3.组织高温作业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及时调整作业岗位。
4.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的,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
5.达到35℃以上、40℃以下的,应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适当增加高温作业劳动者的休息时间,严禁延长高温作业时间和违规加班加点
6.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时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者降低职工工资。
7.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从事高温作业或者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作业的,应当向职工发放高温津贴。
目前除我省外,全国已有部分省份制定并实施高温津贴制度。像气温与我省相近的辽宁,7-9月会为高温作业人员发放200元/月。
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含33℃)的劳动者。
发放标准:
从高温津贴发放时间来看,各地也因气候条件差异有所区别,不少省市都以6月作为高温津贴开始发放的时间节点。这其中就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西、山东、广东、广西、湖北等。
从高温津贴的发放时长来看,在明确规定高温津贴发放时间的省份中,多数省份是在6月至8月或9月之间。其中海南省的发放时间最长,为4月~10月,时间跨度长达7个月。
高温津贴是工资
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225元;非高温作业工人每人每月180元;一般工作人员每人每月145元。发放时间为4个月(6月、7月、8月、9月)。企业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当时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印发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
同时,第十七条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其中包括防暑降温费等。
因此,从上述条例可知,防暑降温费属于职工福利,而高温津贴是用人单位为高温作业职工支付的特殊津贴,纳入工资总额。
防暑降温费无特别要求
高温津贴只适用于在露天气温大于35℃、室内气温不低于33℃环境下工作的职工。
防暑降温费对工作环境是否高温无特别要求。领取了防暑降温费的职工若符合高温津贴领取的条件,仍可领取高温津贴。
温津贴必须现金支付
防暑降温费可发放物品
高温津贴只能是现金支付。此外,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也就是说高温津贴不得以福利支出抵扣。
防暑降温费可以是现金支付,也可以是发放物品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