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教案1
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珍视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明确权利边界,树立法治观念
能力目标:正确对待权益纠纷,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学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知识目标:知道行使权利的界限,懂得依法行使权利;了解维护公民权利的方式,知道如何正确维护权利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海市静安区公布对巨鹿路888号优秀历史建筑被业主违法拆除事件的调查结果,决定对违法行为人王某罚款人民币3050万元,责令其在10个月内恢复建筑原状。同时,对相关政府责任部门及10名责任人员严肃问责。的确,老洋房是业主花8000万元买下来的,公民的“财产权”应该得到保护。但是,公民行使财产权也是受到法律约束的,不能够“无法无天”。
思考:王某是在依法行使财产权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提示:不是。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行使权利有界限
活动一:角色扮演
江苏徐州的一位大妈火了。因为她闯红灯和横穿马路,被交警拦下,被告知需要“站岗”后,多次爆出惊人话语:“我有心脏病,如果犯病你要赔我钱;不差钱,明天继续闯;我就教育孙子去偷,去闯红灯;我50多,不,我60多了。”一时间,网友热议不断。“闯红灯大妈”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诸多层面的问题。闯了红灯拒不接受处罚,态度还如此蛮横……
1.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这一情景。
2.对这位大妈的言行,你是怎么看的?
提示:这是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不懂法律,不依法行使权利。
3.如果你是现场的交警,会对她讲哪些道理?
提示:闯红灯是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等。
活动二:情景再现——足球比赛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时,要懂得规范自身言行,明确权利边界,自觉维护公共利益。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认识球迷的错误行为,并思考其危害性,思考公安机关对这些球迷进行惩罚的必要性。
3.甲队球迷的行为可能造成哪些危害?
提示:他们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也损害了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教师归纳:引导学生认识超越边界的危害,懂得超越边界就意味着要承担相应责任,从而引导学生规范自身言行,自觉维护公共利益。
知识拓展:我国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
(1)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3)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4)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目标导学二:维护权利守程序
活动三:探讨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好处
在北京飞往上海的某航空公司航班上,因一名四岁儿童在未购票的情况下登机,致该航班的全体乘客不得不重新安检,原计划6点55分起飞的飞机延误至11点59分起飞。航空公司对于此次航班长时间延误而耽误旅客的行程深表歉意,并表示,针对当日航班旅客的补偿工作已经启动。
思考:假如你是这次航班的乘客你会主动维权吗?维护权利时需要遵守程序吗?为什么?
提示:会(或不会)。需要。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活动四:经济纠纷求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解决纠纷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所采用方式的优缺点进行全面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学会采用适当的方式化解纠纷。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织学生依据情境材料和生活经验,围绕两个设问展开讨论。
(1)张某与村民、厂家的纠纷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
提示: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2)你认为哪种解决方式较为合适?
提示:协商。当事人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依据法律,直接对话,分清责任,达成协议,解决纠纷。
3.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相关的解决纠纷的方式、方法。
归纳总结:
维护权利守程序
原因: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
方式:
协商是当事人之间自行解决纠纷的方式
调解是通过调解组织解决纠纷的方式
仲裁是通过仲裁机构解决纠纷的方式
诉讼是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方式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依法行使权利。了解了行使权利有界限,知道了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为代价的道理,知道了维护权利守程序的原因和方式,明白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方式来维权。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不多,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探讨如何依法行使权利。第一个问题比较抽象,学生不易于理解。行使权利的界限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来认识,特别是结合宪法对公民行使权利作出的限制性规定来认识,这些限制性的要求就是权利的界限;第二个问题比较容易理解,结合例子容易当堂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教案2
公民基本义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公民在参与公共生活中对他人、社会和国家应承担的责任;体味履行公民义务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价值
能力目标:体会基本义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义务观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义务,懂得履行这些义务的意义;了解公民义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难点:遵守宪法法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视剧《守卫者·浮出水面》是一部都市谍战剧,该剧讲述了三岛市潜艇基地正在总装一艘新型号潜艇,这个消息让D国情报机构打探到了。
D国情报机构了解到,正在总装的新型号潜艇采用高尖端技术,威慑力大,噪声低,于是D国情报机构企图通过网络和人力窃取机密,中国潜艇基地面临新危机。期间洪少秋和叶焓组成专案小组,几经波折,洪少秋把侦破视角转移到了301研究所,并且抓出了内鬼,获得了叶焓的信任。
历尽艰险,最终二人带领队友铲除了以高一天为首的犯罪团伙,“海螺号”潜艇下水成功。他们二人及其他队友很好地维护了国家安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遵守宪法法律
活动一:解读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照片呈现人们在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感知公民在不同领域应尽的义务,体会履行这些义务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导入本框内容的学习。
1.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中的图片。
2.学生自主思考并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分享,让学生相互补充,在讨论中归纳提升,形成对公民义务的认知。
提示:受教育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
3.拓展:我们还有哪些义务?你认为义务是什么?
活动二:案例再现
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原副主任王某受贿、贪污、玩忽职守案,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思考:王某事件给我们带来什么警示?
提示: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归纳总结:
遵守宪法法律
含义:遵守宪法就是要忠于宪法,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原因: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是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职责
表现: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做法: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程序规定,同时,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
目标导学二:维护国家利益
活动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举出你所了解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例。(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提示:郑成功收复台湾;左宗棠收复新疆等。
活动四:“2018-雷霆”专项行动破获百余起台湾间谍案
国家安全机关组织开展“2018—雷霆”专项行动,先后破获百余起台湾间谍案件,抓获一批台湾间谍及运用人员,及时切断台湾间谍情报机关针对祖国大陆布建的间谍情报网络,有力打击了台湾间谍情报机关嚣张气焰,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利益。
近一个时期以来,台湾间谍情报机关罔顾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以祖国大陆为目标,大肆开展间谍情报活动。他们采取金钱收买、感情腐蚀和网络勾连等多种方式,极力向祖国大陆渗透,大肆策反发展人员,布建间谍情报网络,严重损害两岸和平发展大局,严重危及国家安全和利益。
台湾间谍情报机关特别瞄准大陆赴台青年学生群体,利用两岸扩大交流交往的有利条件,组织安插大批间谍情报人员在岛内高校活动,以各种掩护名义哄骗利诱我赴台学生,利用学生从事间谍情报活动,性质极为恶劣。
思考:材料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你准备怎样做?
提示: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标导学三:依法服兵役
活动五:王凯的梦想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王凯“当兵光荣”的青春信念,体悟依法服兵役的重要意义。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思考公民依法服兵役的意义。
2.学生在全班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当兵光荣”的信念,增强依法履行服兵役义务的意识。
3.教师组织学生回顾我国军人在和平时期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参与抢险救灾等方面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谈感想,向军人表达崇敬之情。
活动六:逃避兵役做不得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你认为兵役机关和当地政府的做法是否合理?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合理。依法服兵役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不履行义务是违法行为,应该受到相应的处罚。
归纳总结:
依法服兵役
原因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项义务
做法现役军人必须遵守军队的条令和条例,忠于职守,随时为保卫祖国而战斗。预备役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军事训练,随时准备参军参战,保卫祖国
目标导学四:依法纳税
活动七:材料再现
随着扶贫攻坚战的不断推进,一车车仔猪仔羊、雏鸡牛犊被送到了贫困户家门口。在大家“喜摘帽”、住新楼的同时,也有不少人产生了疑惑:扶贫资金是怎么来的?2017年2月27日海南省财政厅厅长为大家解疑释惑。他说,扶贫资金主要来源是税收,也包括公检法机关办案、惩治贪官污吏缴获的赃款等。
思考:“扶贫资金主要来源是税收”,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活动八:探究不纳税的危害
设计意图:通过李某拒不申报纳税受处罚的事例,让学生感知税收的强制性,知道不履行依法纳税义务就会受到制裁,同时引发学生对税收的意义进行初步思考,树立纳税光荣的观念,增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意识。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李某不申报纳税的行为有什么危害?
提示:不申报纳税的行为会使国家财政收入受到损失,构成违法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活动九:观点辨析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提示:赞同女孩的观点。税收用于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为提高人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服务;用于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西部地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的生活服务;用于社会救济、社会保险,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税收还用于公安、司法和国防,保证国家有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有安定的生活环境;等等。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的基本义务有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明白了基本义务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提高了对义务的认识,在社会生活中要自觉履行义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为单一,知识并不复杂,但法律概念较为抽象,不太容易理解。结合宪法的规定和具体的事例认真领会这些义务,把对履行义务的认识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义务必须履行,不履行义务是违法行为,要受到相应的处罚。通过学习提高对基本义务重要性的认识,树立起正确的义务观。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教案3
依法履行义务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义务意识,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能力目标: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正确对待公民的义务,增强履行义务的能力;提升公民素养,自觉承担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知识目标: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理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知道违反义务应承担的责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难点:法定义务须履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考:他们的做法对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提示:不对。他们没有正确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权利义务相统一
活动一:有权利也有义务
设计意图:通过对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具体行为进行剖析,聚焦“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引导学生感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会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引领学生对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进行思考。
1.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栏目。
2.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主思考,通过具体情境初步感知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围绕自己所享有的权利展开讨论,另一组围绕自己所承担的义务进行探究。
4.列举一项你所享有的权利,说说这一权利的实现需要他人付出怎样的努力。
5.列举一项你所承担的义务,说说履行这一义务对自己和他人具有什么意义。
活动二:辨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学生观点的碰撞,引发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加深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理解,澄清错误认识,树立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男生:权利与义务如影随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女生: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我享受了多少权利,就应履行多少义务。
2.请两位同学进行现场模拟,一位同学扮演“权利”,另一位同学扮演“义务”,通过二者之间的冲突与协调,感受正确处理二者关系的重要性。
3.如何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就以上两种观点说明你的看法。
提示:男生的观点是正确的。这是因为:首先,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其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再次,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女生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割,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绝对化。认为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割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
活动三:如何挑“担子”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的漫画呈现出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待权利与义务的两种不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结果;将两种情形加以对比,引发学生对于生活中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的思考,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图示表明,如果找准了自身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点,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能在人生之路上大踏步前进。否则,只重视权利而轻视义务,人生之路就会磕磕绊绊。
3.结合两幅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与同学一起交流应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
提示: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4.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就某一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展开交流,避免泛泛而谈。
归纳总结:
权利义务相统一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目标导学二:法定义务须履行
活动四:归还拾物索要报酬该不该
设计意图:力求设计开放的情境,围绕“归还拾物索要报酬该不该”的认知冲突,采用网上跟帖的形式,引发思想碰撞,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学生对三位网友的观点进行自主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3.指导学生围绕“归还拾物索要报酬该不该”展开课堂小辩论。
提示: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也是良好社会风气的一个方面;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都是捡到失物要归还,否则丢失东西的人该多么着急呀!捡到失物及时归还原主是一种法律义务,不归还有可能构成违法犯罪。
知识链接: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做出的行为还有:爱护公共财产;已被确诊为恶性传染病患者的,应接受隔离、及时就医;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必须保守国家秘密;公民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公民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活动五:抢劫财物做不得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小斌等人因触犯刑法身陷牢狱,我们从中得到怎样的警示?
提示: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止公民实施某些行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案例分析:2017年6月2日,依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的若干问题的意见》(简称《意见》),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人民法院作出裁决:支持申请人蚌埠市救助管理站的申请,撤销湖南省道县村民何某、李某夫妇对女儿妞妞的监护权,这也是全国首例异地撤销监护权的案例。为何异地撤销亲生父母的监护权?原来,被发现时年仅8岁的未成年人妞妞被亲生父母以每年5万元的租金“出租”给某盗窃团伙,被犯罪嫌疑人何某带往全国各地行窃。
思考:湖南省道县村民何某、李某夫妇对女儿妞妞的监护权为什么被撤销?
提示: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目标导学三:违反义务须担责
活动六:百善孝为先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关于赡养纠纷的案例,从法律上对不赡养老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其违法性;在价值观上进行引领,增强学生对孝敬、赡养老人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认同,引导学生自觉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
1.阅读教材“阅读感悟”栏目。
2.学生体会周女士抚养子女的艰辛,认识其两个子女不赡养周女士的错误,思考自己该如何对待自己的长辈。
3.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在全班分享交流自己的感悟。
4.拓展:围绕“孝敬、赡养老人,我该做什么”这一话题,教师引导学生将赡养老人的义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知识链接: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条规定,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活动七:违反法律要担责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思考:小成的爸爸承担的是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金某应依法承担什么性质的法律责任?
提示: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要依法履行义务。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权利义务相统一、法定义务须履行和违反义务须担责。其中以权利义务相统一为重点,要真正弄明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树立起正确的权利观和正确的义务观,真正做到依法履行义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探讨依法履行义务。大多数问题都较为抽象,不易于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内容较多,要结合经典例子弄明白这一道理;法定义务须履行和违反义务须担责的侧重点不同,不要混淆,主要意思就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教案4
学习目标:
1、懂得孝敬父母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2、学会与父母一起分担家庭的责任。
学习重点:
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学习难点:
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知识链接:
洪战辉,河南省西华县人。湖南怀化学院03级学生,中南大学在读大学生。因带着捡来的妹妹艰难求学12年,2005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成为时代偶像。
1994年,洪战辉的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造成妻子受伤骨折,女儿意外死亡,家里欠下巨债。随后,父亲又捡来了一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婴。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母亲离家出走了。年仅13岁的洪战辉,默默地挑起了伺候患病父亲、照顾年幼弟弟、抚养捡来妹妹的家庭重担。这副重担,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不易,何况一个10多岁的孩子!但洪战辉没有退缩,一挑就是12年。为了挣钱养家,他像大人一样,做小生意,打零工,拾荒,种地。他利用课余时间卖笔、书、磁带、鞋袜,在学校附近的餐馆做杂工,周末赶回家浇灌8亩麦地。在兼顾学业和谋生之时,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为了带好捡来的妹妹,洪战辉费尽心血。每天晚上,他都让妹妹睡在内侧,以防父亲突然发病伤及妹妹。妹妹经常尿湿床单、被子,他就睡在尿湿的地方,用体温把湿处暖干。从高中到大学,他将妹妹一直带在身边,每天都保证妹妹有一瓶牛奶和一个鸡蛋,自己却常常啃方便面。在怀化念大学的日子里,他安排妹妹上了小学,每天不管学习多忙,都坚持接送妹妹,辅导妹妹功课。
预习导航:
1、作为父母,他们并不求回报;作为子女,我们也无以为报,只求与他们、。
2、生活顺利的时候,我们一起分享、和;生活困难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一起。
3、做子女的不仅要和父母一起过顺畅的日子,有时还要分担家庭的
,与父母共同面对风浪。
学习过程:
激活思维
一小口
一道美味的食品,有人只尝一小口,就给另一个人吃;有人吃到只剩下一小口,才给另一个吃----前者是母亲与孩子,后者是孩子与母亲。母亲只尝一小口,是为了知道食物是否烫嘴,是否变味,才放心让孩子吃。孩子想到与母亲分享的时候,常常是因为自己不愿意吃或吃不了。也只有母亲才会愉快地接受这“一小口”。无论是留给自己的还是孩子给予的,母亲得到的总是一小口,但母亲却心满意足。
活动过程。
活动一:你对导语中这“一小口”是怎样认识的?
活动二:阅读教材第10页《勇敢的人》,回答问题。
1、请你想象一下,那些来听音乐会的人听到罗军的那声“妈妈”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可从表情、言语等角度来回答)
2、你怎样看待嘲笑别人父母的人?你会嘲笑别人的父母吗?
活动三:看教材第11页漫画《邻居》,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行为?
活动四:交流反思
搜集一些有关孩子与父母一起面对家庭困难的事件,互相进行交流。并想一下自己以后该怎样做。(搜集资料可课前准备)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说明()
①这是大自然现象②有志者不嫌家贫,明理者不嫌父母丑③我们与父母之间的亲情关系是不可改变的④正确面对“家贫”“母丑”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母亲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她辛辛苦苦地抚养我们长大,默默地奉献着无私的爱,温暖着我们的心,教我们如何做人,学会生活。每年5月的第2个星期天是母亲节。作为子女,我们应该为母亲
准备些什么?对下面两幅漫画分析正确的有()
①孝敬父母就要尊敬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②孝敬父母应该落实在具体行动上③两幅漫画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现④孝敬父母要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毛泽东同志在革命胜利后,返回故里,特意在父母的坟上献上一束松枝,深深地鞠躬,轻声说道:“前人的辛苦,后人的幸福。”陈毅元帅亲自为瘫痪在床的母亲洗尿裤。革命领导人在为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操劳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请你谈谈作为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去爱父母。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教案5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们知道,辩证法和唯物论一起构筑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巍峨大厦。唯物论是这座大厦的基础部分,辩证法是这座大厦的主体部分。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外乎三个方面:联系、发展和全面。其中,前边第二课已经学习了“联系”的知识,第三课学习了“全面”的知识,这里的第四课学习的是辩证法的最后一个观点---------发展的观点。它是第二课和第三课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也是整个辩证法知识的最后总结,因此,从理论上讲,该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另外,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学生正确地对待人生和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从现实角度讲,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
国家---颁布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把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定性为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即知识、能力和觉悟。根据这一精神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两个基本概念:内因、外因。
理解一条基本原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掌握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问题。
2、能力目标:
通过基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即“懂”和“信”;
通过方法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会”和“用”。
3、觉悟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多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身实际,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 比如,学生成长中的内外因问题,主观努力与外部环境问题,顺境逆境问题,等等。
三、教学重点
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之所以把它确立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因为它既是这一节课中所学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培养学生觉悟的出发点,放在整个的哲学中,它也是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原理之一,所以必须作为重点来处理。
四、教学难点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之所以确立它为难点,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问题确实非常抽象,人们不易把握,另一方面是因为高二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低,学习起来难度很大。
五、教材处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的这套政治教材,内容上更具可读性,材料上更具新颖性,版式上更加活泼,更贴近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实际,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教材在学习中的作用。
对于本节课而言,要做到:
分析教材提供的经典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精读教材中的黑体字,培养学生缜密思维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处理教材中的“想一想”、“议一议”等小栏目,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知识向能力延伸。
我说课的第二个内容是说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多处涉及到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事例,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事例。对这些事例,学生能“知其然”,但从哲学角度讲,肯定不能“知其所以然”。
为了激发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准备采用“读—议—讲—练”的方法。即让学生先读书,自学,充分讨论,然后由老师予以点拨,最后习题巩固。这种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学生与老师两方面的作用。
我说课的第三个内容是说程序
1、用巧妙的导语帮助学生突破概念关。
巧妙的导语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为此,我教学设计的第一个板块是导语入境——分析“鸡蛋变成小鸡”这个经典事例。在学生分析这个事例时,导出内因、外因两个概念。
2、用精辟的分析帮助学生突破原理关。
内外因的关系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习后边的知识的基础。学习这一知识,主要依靠在分析大量事例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阐述,籍此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用适当的教学延伸帮助学生突破应用关。
我本人要与学生一起探究课本上的“想一想”、“议一议”等小栏目,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事例,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我说课的第四个内容是说教学手段
鉴于目前的教学装备已大大改善,多媒体教学已经日益普及。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出了一套CAI教学软件,运用声光电等先进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习的效率。
以上是对这节课的几个设想,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