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基础学习方法梳理

马振华

高中政治基础学习方法梳理1

一、怎么学

1、训练能力

考试试卷中所有试题的情景材料都属于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热门话题,让大家所了解。只不过在编制高考试题时,有了新角度、新问题和新要求,已经不是我们在这本或那本辅导资料中见过的具体形式和要求,不能照搬照抄。

那么在高考总复习时是一个在老师指导下艰苦的自我学习过程,要养成习惯,拿到题目,不要马上动笔,仔细阅读题目。

一是因为具体地分析情景材料,拿面地领会并把握住它的基本内容;

二是因为注意把握试题的基本意图和设问指向,使自己能够在答题前迅速整理出思路,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而一部分同学若在答题时有创意,还可能酌情加分。

2、回归课本

高考试题年年变,但考察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直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按照《考试手册》中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框架整理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同学盲目地做一套又一套的复习卷,又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答案”甚至是猜题押题式的背诵现成的复习题及其答案去对付高考,这个希望必定是要落空的。

二、怎么练题

整理错误

把过去所做的试卷认真整理,检视出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思维方式上的偏差,解题规范上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进行训练,以警示自己在高考中不犯同样的错误。

三、练什么题

慎选试卷

在最后复习冲刺阶段,一定要正确处理 高考试卷 与 模拟试卷 的关系:前者科学忤强难易适中,规范性强:设问角度巧妙,设问间联系密切;答案紧扣题意。而后者相对来说科学性较差成过难或过易,设问常常过于直白,设问间联系欠紧密。正处于高三阶段同学建议一定要选用经过有关专家审阅的模拟试卷,最重要的要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以明确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各项能力哪些欠缺。

高中政治的复习需要同学们作到统筹把握,整理资源,建议要多了解一下时事内容,高考试卷是很可能会出现相关时事的考题,这些都是同学们需要掌握的知识。  政治作为高考文综三大科中大题写字最多的科目,同学们在写政治大题时简直是写断了手。但是还是有很多高三的同学也不知道怎么对待这些题,做题也是发蒙,甚至不知道怎么在题干中寻找问题所要的答案。那么现在就针对高中政治到底应该怎么学,怎么练题,练什么题做一个解答。

高中政治基础学习方法梳理2

循环往复,不断重复,加深理解与记忆的一种复习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固定的内容的复习,也适用于累加知识的复习。循环复习法在功效上优于及时复习法,可以弥补其零散、不系统的缺陷,加强知识的内在逻辑性、系统性。

不过,循环复习法又具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从概念、原理的掌握,到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每增加一次复习,对于能力培养和知识掌握就是一个提高。循环复习的目的在于熟练。通常,识记材料的性质、学习的程度和学习的方法是影响遗忘的因素。一般说来,熟练的动作,遗忘最慢;学习程度越高,遗忘就越慢;形象的材料比较容易长久保持。政治课的概念、原理,多数是抽象的理性知识,缺乏形象直观性,不易被学生所接受。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学习强度。据研究,过度学习50%,记忆效果最佳。学习程度提高还会促进学生运用知识的熟练性、准确性和灵活性。

综合,是在认识让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的过程。它与分析是两种相反的思维过程,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综合以分析为前提,没有分析,认识就无法深入;分析后又必须综合,没有综合,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整体。综合同样是政治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通过比较、分析,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这些异同点,对事物加以分类、综合,最后得出事物普遍特征的方法就是综合归类与概括提炼法。

综合归类与概括提炼法在政治课复习中的主要作用是:①系统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②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的水平;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③从众多的感性材料中,抽象、概括出理性结论,锻炼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利于理性结论的掌握。

高中政治基础学习方法梳理3

课本是学生学习、阅读的根本,是高考题目答案的依据。“学生的智力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课本阅读能力,不仅对学生当前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利,对学生的高考有利,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也很有利。学生应该充分使用好政治课本这个“本本”,在政治课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阅读政治课本的能力,学会阅读、理解政治课本知识的策略和方法。

1.划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像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例如,对于高一政治第一课第一框中的重点名词“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运用句子成分划分的办法,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

(1)主干成分:“商品是劳动产品”。简单地说,商品就是劳动产品。这种“化繁为简”的办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商品”这个经济学名词概念的要义。(2)第一修饰词:“交换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也就是说,商品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只有那些“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这样,我们就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商品”这个哲学名词概念的内涵。

2.区分易混词──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这些年高考的选择题和辨析题,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

例如,随着我国信用卡使用的快速增加,信用卡领域的违法犯罪也随之增多。我国信用卡使用快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2008年江苏学业水平考试考题)

A.使用信用卡能够节省交易费用 B、信用卡的功能全面,收款手续简便

C、个人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加强 D、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

这是一道十分简单的单项选择题,正确答案是D.但是,据当时的统计,仍然有32%的学生做错。其做错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区分清楚“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之间的关系。

比如我们书上还有诸如: “决定”与“影响”、“根据”与“条件”、“主要”与“全部”、“原则”与“政策”等,他们都属于易混词。课本在知识叙述上,常使用这些词把知识点准确地加以界定。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时常注意课本上的这些易混词,区分易混词、准确地把握知识点。

3.抓住近义词──培养信息转换能力

信息转换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一些材料题,要求阅读后完成一定的题目。这种题就属于检测信息转换能力的题目。在这种题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词语,其实就对应着我们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课本中的名词概念。重点、中心、关键、首要,这四个名词与“主要矛盾”就是“近义词”;主流、大局、方向,这三个名词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义词”……在教学中,对于这些近义词,我们可以在课本上做好旁批,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对于上述题目,运用“咬文嚼字”的办法,把材料中的词句转换成“政治术语”,就能比较好地作答。材料中,①“成为了”→“发展”→发展的观点;②“艰难”→ “曲折”→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观点;③“最”→“主要”→抓主要矛盾的观点;④“也”→“联系”→联系的观点;“只能”→“特殊”→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⑤“双赢” →“共存” →对立统一的观点。⑥“利、弊”→“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的观点;⑦“利大于弊”→两点之中有重点的观点。

4.注意对应词──学得灵活

“主要”对应“次要”、“现象”对应“本质”、“物质”对应“意识”、“主观”对应“客观”、“正确”对应“错误”……我们首先就应该充分注意教材在表述中的对应词,在课本上做好批注。这样,就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运用的目的。

例如,高一政治课本第二课写到:“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依市场调节实现的”。因为“主要”对应“次要”,所以,课本上那句话的言下之意是,市场调剂不是资源配置的唯一实现方式。那么,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思考:另外还有什么其它的实现方式呢?──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样,就初步地、灵活地把握了市场调剂和宏观调控的辩证关系。

5.重读关键词──抓住知识重点

所谓“关键词”,就是指课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的一些词语。最、首要、前提、基础、基本、关键、核心、主要、主导、实质、本质、根本、根源、标志、目标、目的、原则、源泉、决定、第一,等等,就属于“关键词” 。

教材中的关键词是很多的,它们在课文中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在学习中,我们可以采用在课本上对关键词划上点、线、圈、勾等着重号,或用彩色把关键词加以突出。

6.寻找反义词──正确理解知识点

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学会从对立面去观察事物,能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专家在编写教材时,为了对概念、观点、原理等进行准确的表达,一般都是使用一些精确的词语。我们在阅读时,应该使用反义词的方法,准确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观点和原理,进而培养辩证思维。

例如,“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这是一句黑体字,是重点知识,是一个重要观点。在这句话中,是“一种”,不是“唯一”。优化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除了“市场调节”外,那还有“宏观调控”。是“有效”,不是“无效”,是“优化”,不是“劣化”。通过这样的分析,对“资源配置”就有了一个全面的映像、对“市场调节”就有了一个准确的理解。

7.重视“引言”──注意前后两课之间的联系

现行政治必修教材,每一课都有一个引言。这个引言,既概括了该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也言简意赅地点拨了该课与前一个课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引言,能帮助我们在宏观上把握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例如,高一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课本第五课的引言。这个引言的第二和第三句话是:“了解不同企业的不同形式,尤其是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中最具有影响的公司制。”这也就向我们讲述了三层意思:第一,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细胞;第二,企业的分类──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第三,作为企业该如何经营和发展。因此,我们不要忽视每一课的引言。

8.21、易混归类──培养辨别能力

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往往就是考点,这些知识点往往在选择题和辨析题中出现。这种题目的难度较大,只有对课本知识掌握得十分扎实,才不容易做错。例如,关于价值的表现形式的问题,高一课本有两处,是分别出现的。一处是“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另一处是:“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记得上海市在单独命题高考时,就在价值的表现形式这个问题上曾经考过一道选择题,结果,得分率很低。

比如高中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中有:“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四种说法,虽然都是“代表大会”,但却是最容易混淆的。再比如:“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三种说法,分别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虽然都是“政治制度”,但也是容易混淆的。

在学习中,对类似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归纳、辨别,并进行练习。在新课学习时,要对前面的旧知识与刚学的新知识进行对比,找出其区别。学完一册后,应该对全本书中与同一个词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如关于“表现”、关于“基础”、关于“条件”、关于“制度”等等)。这样,不但能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