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光阴似箭,高中三年一晃而过。我还记得三年前报到时那个树影婆娑的日子。
我们满怀期待和喜悦,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信息表上,从操场走到新教室。我们无法想象三年后我们会多么感激和不情愿地离开。
我们也不认为,当我们踏上这片被岁月冲刷褪色的青石板时,我们的生命已经融入了这所学校古老的根系,永远无法分离。
高中三年,一部分青春,青春的一部分。
还记得我们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吗?“一中校园的那些树”。是那篇文章带我领略了校园的美丽。
漂亮的丁香在四月溢满迷离的芳香;五月的樱花悄然绽放,却滋润了这一方的土地;六月的石榴花仿佛染上了我们青春的色彩,艳丽而豪放,生趣盎然;那里有许多花草树木,在不经意的一瞥中,留给我惊鸿的美丽。
而其中的美,不仅在那篇文章中,那些像松树一样坚毅而卓然傲立的老师,那些像翠竹一样正直而坚忍不拔的老师,他们给了我最原始的生活感触,给我的生活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他们的努力,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坚持,甚至他们的叹息和微笑,都与我们有关系,而老师和我们,早已通过师生这一千百年来最为纯粹和温暖的词语紧紧相连,密不可分。
高考期间,当我每考完一门课后走出考场,我看到老师们站在那个熟悉的地方向我们挥手微笑,我感到:爱,不用说;存在就是爱的证明。
谢谢——亲爱的老师,您一直在我们身边,陪伴我们走过人生最充实最精彩的时期,教会我们奋斗、生活和成长。
随之而来的就是伟大的宿命。一路上,我们一起度过了三年。三年,足以使一个年轻人成为一个成熟的青年。
三年,足以使一个懵懂的孩子明白理想;三年的时间足够我们建立共同的信仰。三年留下的太多了,其中的山海文化在我们的精神中留下了一个共同的品牌。
公德、诚信、勤奋、恒心,不再是单调的校训,而是为我们的生活准则;教育救国不再是那牵强附会的口号,而是成为学生努力和奉献的见证。
也许走出校园后,我们会忘记所学的公式和定义,但这种博大精深的学习方式将永远滋养我们的精神家园,给我们的心灵一个宁静的港湾。
在这石榴花开的六月里,我们就要离开了。回忆过去总是像一场梦,各自都觉得更难过。
也许我们很快就会走到天涯海角,也许我们无法重温那些青春的梦想,但一中始终是我们关系和力量的源泉,走出一中只是成长的起点。
没有必要害怕离别,没有必要泪沾衣襟,也许在未来某个宁静的夜晚,一朵石榴花会静静地入梦,不要惊讶于它的华丽和优雅,因为那是思念的微笑,是我们永远不会远离彼此的证明!
谢谢大家!
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我们为在座的一千多名同学隆重举行20x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几年的清华学习,让大家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开阔了视野、增强了信心。值此各位同学即将告别清华之际,请允许我首先代表学校,向同学们顺利完成学业、踏上人生新的旅程,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向为你们的成长付出辛劳的各位老师,向关心清华建设发展、支持大家勤奋读书的家长和亲属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回顾过去的几年,你们曾经为了一个实验而连续工作甚至彻夜不眠,曾经为了一篇论文而几易其稿直至面目全非,曾经为了一个观点而激烈争论以至面红耳赤;你们曾经与仰慕已久的学者在校园里不期而遇,曾经与导师一起并肩进行科研攻关,或者,还曾经跟同学朋友一起熬夜“三国杀”……在多姿多彩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你们提升了自身的素质,也为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大批同学在学期间担任助教、助研、助管工作,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占全校SCI论文的60%,70%的博士生参研两项以上的国家重要科研项目。最近,我校两项成果同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两项成果同时入选全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这当中也有研究生们的宝贵贡献。借此机会,我也代表学校,向同学们为清华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毕业的同学,与暑期的毕业生有所不同,专业学位的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很多同学在进入清华前,已经有过相当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虽然大家的成长路径不尽相同,但这几年的清华时光都将是你们终生难忘的。在同学们毕业之际,有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是弘扬清华精神。一所大学之所以屹立不倒、之所以人才辈出,不仅是因为它有杰出的教师、优秀的学生以及举世瞩目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她具有优良而独特的精神传统。近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以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追求,成为清华的宝贵财富。希望大家离开清华园步入社会之后,继续发扬百年清华的优良传统,让“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清华精神在同学们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在大家一生的不懈追求中发扬光大。
二是坚持终身学习。告别学校,绝不意味着学习的终止,而是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新阶段。希望大家始终保持追求新知的兴趣与热情,一方面坚持理论学习,在繁忙的实际工作中继续好读书、读好书,善于学习新事物、新知识,从书本中不断汲取人类智慧的丰富营养;另一方面更要读好“无字之书”,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在学习中注重思考和创新,使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在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中不断提高。
三是勇担社会责任。今天毕业的同学是清华第一个百年的最后一批毕业生。在百年风雨历程中,清华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人类的发展密切相关,清华人始终将个人的前途与祖国的命运、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联,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征程中,更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这种“承担”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要体现在自己所从事的实际工作中。不久前我参加我校经管学院的顾问委员会,在谈到金融危机的教训时,多位世界知名的企业家不约而同地指出,对一名商业精英来讲,具有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是何等的重要!所以,无论从事任何工作,在追求自身价值和经济利益的同时,都绝不能忘记自己对社会所负有的责任。
谈到以上的三点希望,我又想起十天前访问重庆时与选调生们座谈的情景。当时有位同学讲,要扎根当地工作,须做到“两去”:一是去清华意识,二是去书生意气。我想,这两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但又都是不完整的。去清华意识,是要去清华的“光环”意识,但绝不能失去清华的“责任”意识;去书生意气,是要去孤寡清高、不务实事的书生之气,却绝不能失去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书生本色!
再过不到一百天,就是清华百年华诞,那是全球清华人的共同节日。在百年校庆前夕,大家告别母校,我们依依不舍。一段清华路,一生清华情。念,或者不念,母校就在那里,不来不去;见,或者不见,我们的心永在一起,不分不离。相信大家一定能不负母校的期望与重托,衷心祝愿每一位同学健康、快乐、成功!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因为太过珍惜,所以不忍心吵醒记忆。当生命注定给我们自由的权利,让我们静静回首,回忆过往点滴,那些穿越灵魂直达内心的厚重,关于母校、关于x。
三年前,我们因共同的梦想相聚于此。这跨越百年沧桑的古老学府便如一粒种在我们心中的种子,生根、发芽,我们在汗水与爱的浇灌下长成了一棵大树,母校亦成为莘莘学子心灵的港湾,守护着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青春便在这片圣地肆意挥洒,绽放最美的光华。
记得吗?球场里的跃动,挥汗如雨,阳光透过白杨洒下琥珀色的光芒;记得吗?轰轰烈烈的《雷雨》拉开剧场,时光凝成涂满油彩的画作,青春的张扬如泉水流入心底叮当作响;记得吗?《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倾情合唱,社团巡礼,交响乐的欢乐激昂……如尘的记忆碎片悄然拼凑,融入些许的沧桑。
记得的,在无数测验中年华的成长,曾经的幼稚癫狂化为懂事稳重;记得的,全神贯注的课堂,宁静的自习课只听到手中的笔沙沙作响;记得的,百天前的丰年瑞雪照亮会师时蓬勃梦想、远大志向……我们记得与师长一起携手走过的岁月荣光,母校的那些人那些事是定格的太阳,高悬在学子的生命线上,我们背离前行,但她永远照映我们的心灵。
日日夜夜,我们的青春在成长;岁岁年年,一些人的青春却在老去。老师,老师,敬爱的老师,请我们用热切的声音呼唤着你,表达最真挚的感恩最真实的感激吧!老师,感恩你,是你让学生懂得在苦难中坚强,在打击中成长;让我们明白,何时何地都可以大胆前行,因为身后一直有你的热切目光与殷切希望;老师,感激你,是你一次又一次原谅学生们的无知莽撞,撇下心血点点、不顾寒来暑往。那温暖明亮的眼眸,几缕微白的发丝是你们无私奉献的见证。不久我们就要离行,而你依旧重复着批阅与辛劳,就这么着你青丝成了华发;平凡下你哺育了多少芬芳桃李,遍布了世界的每个枝桠。
每个人都颠簸在人生的河流里,划着船儿迎着汹涌的浪头前行,但我们不怕,因为老师您是我们的人生航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目标;告诉我们学会欣赏每一朵浪花。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其师”。老师,这场高考,你一定比我们还紧张吧?在此,学生请老师们放心,我们郑重宣誓,定会乐战高考,赢取硕果,以报师恩。
时光如白驹过隙,三年如藤花落无声悄离。明天的明天,我们就要奔赴生命里的第一场战役。有过迷茫,有过伤心,也有过犹疑。但此刻的我们勇敢平静,因为曾经付出,而问心无愧,所以无所畏惧;因为拥有鼓励,并彼此相依,所以定会所向披靡;因为志存高远,且梦想美丽,所以坚信x学子王者无敌!
即使多年以后,当我们遍布东西南北,但仍会记得多彩的青春年华曾在x绽放,绚丽恣意;母校的精魂与品质早已刻穿岁月融入心灵。我们可以永远自豪地说:“走到哪儿都是x人!”
谢谢!
教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这天,我们在那里相聚一堂,举行xx年302班的毕业座谈会,这也就意味着你们即将_完成高中学业,意味着你们将在新的起跑线上,跨入人生的另一段精彩赛程。在此,我想代表302班的全体教师,向大家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完美的祝愿!
回首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一起走过。尽管我与你们相处仅有两年,做班主任仅有一年,可是很怀念和大家在一齐的时光。尽管有的学生经常违纪,惹去生气,但你们毕竟是我的学生,毕竟我们师生一场。毕竟我们认真过,毕竟我们努力过,毕竟我们用心地付出过。
学校里,寝室里,操场上,花园旁,到处都留下了你们的脚步和身影,此时此刻,我们:
难忘夏日炎炎,大家坐在教室刻苦学习的时光;
难忘运动会上那矫健的身姿划出的青春飞扬;
难忘辩论会上语言和智慧碰撞出的火花;
难忘艺术节上,我们一齐放声歌唱;
难忘元旦晚会,几个女生淋漓尽致表演出的相亲相爱;
难忘准备宣传栏时,我们一齐忙忙碌碌的身影;
难忘批评你时,你委屈得要哭出来的样貌;
难忘考试失利时,你脸上充满了失望与惆怅;
难忘教室里紧皱的眉头和沉静的身影雕刻出来的求索和拼搏;
难忘我生气时你安慰我鼓励我令我再次饱怀期望;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尤其是我们相处的高三的一年的时光,我们有成功时的欢呼雀跃,也有失利时的泪洒考场。我们师生为了共同的梦想,风雨无阻,日夜兼程,活力燃烧的岁月。
多少完美与感动,多少艰辛与拼搏,汇成一支难以忘怀的青春之歌,它,意蕴久远,荡气回肠。
回首往日,晨昏交替,寒暑易节,师生情,同学情,朋友情,情思万缕,织成高中生活的斑斓锦缎;求学心,成才心,感恩心,心事浩茫,写就青春书卷的动人篇章。
同学们,祝贺你们顺利完成了成长道路上一次艰难的跋涉和穿越;祝贺你们即将踏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追逐和实现梦想的舞台;祝贺你们将自我执着的精神和不懈的追求演绎成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永远地定格在了阳光高中20xx年的历!
这段时间,看着你们的留言、合影;看着你们一个个准备打起行囊…我明白我们分别的时刻就要来临!你们已走过了烂漫如花的高一,欢快如歌的高二,活力似火的高三,一路欢笑一路汗水。在三年的磨炼中,你们付出了辛劳,播种了期望;在三年的成长中,你们的目光变得更为坚定,步伐变得更加稳健,以前青涩莽撞的少年已变成这天踌躇满志的青年。作为教师,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在同学们即将奔赴新的征程之际,教师有几句话想送给你们:
1、“不要抛弃学问”。这是1929年学者胡适在中国公学18年级毕业典礼上说的一句话。高考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结,走进大学也不意味着到达知识的顶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造出一个词汇“知识爆炸”,那已是让人目不暇接了;时至今日,大学毕业生知识的半衰期更已缩短为五年,用“日新月异”也丝毫不为过了。所以,仅有坚持不懈地更新知识,充实自我,脚踏实地,与时俱进的人才能够成为真正的精英。要做到,哪怕“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2、正确认识自我,学会给自我定位。要明白,人生的大河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生活的道路必须有荆棘和鲜花相伴左右,成功时要想到“三人行,必有我师”,记得持续一份谦逊;失意时也别忘了“天生我才必有用”,永远不要自弃。仅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使迈向成功的脚步更为坚实。同时,要对自我的状况了如指掌,明白自我的优点是什么,明白自我的不足在哪里,明白自我适合做什么,然后去努力,这样,你才不会迷失方向。
3、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事,不要过于抱怨。我在黑板上贴的这句话: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对大家永远都管用。你们要学会从小事做起,要学会从我做起,哪怕是点滴的机会,都要学会去有力的把握。遇事要学会沉住气,不要过于抱怨,因为抱怨根本于事无补,只会起反作用。
4、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学会理解,持续善意。没有宽容的胸怀,怎能期盼别人的肯定没有宽广的胸襟,又怎能拥有更广阔的天地要学会严于律已,宽于待人。
最终想说的一句话是:常回母校看看,同时毕业后能够持续联系!祝愿大家好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教官、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xx大学的一名学生,今天,站在这里作为新生代表发言,我的心情无比激动。
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无数的殷殷期望。我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知撒下了多少艰辛的汗水,但是我们不曾后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只有真正努力过,才会有所收获,只有奋力拼搏过,才能获得成功,只有真正付出过,才能坦然地说不悔。
今天,我们怀揣着未来的梦想,承载着亲人的希望,带着朋友的祝福,跨进了大学的校门。在这里,我们播下希望的种子,向着未来的方向扬帆起航。
xx大学——我们人生新的驿站、新的起点。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总会有许多的磕磕碰碰;在遨游学海的旅途中,会有难以预料的风浪。但是,我们坚信:只要怀揣梦想、满怀希望,在每一个痛并快乐的日子里,我们就会笑得更灿烂,走得更坚强。
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这里更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这里,我们会尽快适应新的生活,计划好每一天,一如既往地勤学善问,积极向上,不断创造人生的精彩;在这里,我们将秉承“厚德、精技、乐学、善教”的校训。严格自律,刻苦创新,不负领导、老师和父母的厚望。
同学们,在未来的三年里,我们将一起奋斗,一起微笑,一起面对,一起去赢得成功。我相信,三年后,当我们离开这片热土,回眸这段难忘的岁月,我们会扪心无愧地说:我来了、我无悔。
最后,祝愿各位领导、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欢乐,祝愿各位同学学业有成,前程似锦,心想事成。
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经管学院20xx届本科毕业生杨真,很高兴有机会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在经管学院的四年感受。
还记得四年前刚入院子,让我掉下眼泪的,还不是现在西门的酒,也不是搬走的小桥烧烤,而是经济学原理考试里猜不透的张顺李逵的经济游戏,还有生平第一次的“3000米长跑考试”。
四年间,用一个词概况我在清华经管最大的收益那就是多元“选择”。我在经管的课堂上,可以听彭凯平老师传递积极心理学带来的生活“正能量”,也可以一个人扮演六个哲学家在批判性思维的世界里玩一场狼人杀。在通识教育的环境下,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想了解的领域和多元的观点。
大学四年,我享受着这样充沛的“选择”,然而我不会忘记这样多样的选择并不是平等地存在于我铭家每个角落。我在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冷湖小镇长大,在我小时候,我的小镇还是一个无人区的空地上刚盖起平房、没有自来水和暖气的这样一个地区。大二,我回到青海,在一所更加边远的小学支教的时候,我发现那里的孩子仍然大部分不会使用互联网、没有见过投影仪、电子图书。来到清华经管学院的我,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清华经管学院能在通识教育中有多样选择,很大程度是由于在信息的时代,我们接收到了多样的信息,并且受到了多个领域的教育。”然而这个时代的信息和教育,并不是平等地在各处分布、增长和的。想到这一点后,我决定将教育和我们信息时代的设备传递给边缘的村庄。
回来以后,我写下了我在小学的见闻和当地学校需要的教学设备与人力,把小学的信息放到了网上的公益平台,号召全国的公益者帮助,现在已经有满足教学需求的电脑和投影仪捐赠到小学里。诚然,他们依然没有像经管学院在座的我们一样多的选择。青海的孩子们面临更多的问题,比如每年十三万公顷的土地沙漠化和每年三百六十万吨的土地肥料流失,这可能让他们没有选择地离开自己长期居住的土地。但是,平等的教育、以及平等的信息获取是当地人可以在当代社会更好地自主解决问题的基础。收集同学的旧电脑、将自己小镇和村庄宣传给更多的人吸引更多志愿者进行支教,都能让他们享受信息社会中我们已经习惯了的发展。
在今天的毕业典礼,每个在座的同学都会回顾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我自然地想到我家乡的小镇。在经管学院的多元“选择”的氛围中,我思考了怎么样去将信息时代的充沛“选择”带给那些边缘的地方,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让他们拥有不曾想过的“选择”。
在经管学院,这里每个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梦想与责任。梦想的起航,我们早已开始,从这一刻起,我会带着清华经管给予的精神支持,心中有梦,经世济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xxx,是04级计算机班的学生。能作为学生代表在这个毕业庆典上发言,我深感荣幸。
青春是短暂的美梦,四年的大学时光,不知不觉早已消逝无踪。
以往是多么的盼望着早些离开学校、离开宿舍、离开课堂、离开书本……离开学生的称呼……,但到了真正不得不离开的那一刹那,才明白,自我对这片热土是多么的留念。才明白师生情,同学情是多么的伟大,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落下眼泪。
有人说,丰富多彩的大学学校是一个熔炉,燃烧出每个人与众不一样的精彩人生。我们经历大一的纯真年代,走过大二的轻舞飞扬,告别大三的紧张与忙碌,来到今日大四的依依别离。大学四年,我们曾为考试、过级紧张过,奋斗过;大学四年,团体活动中留下了我们忙碌和欢乐的身影;大学四年,我们在书本知识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大学四年,青青学校有过我们的欢笑与泪水。大学四年,我们得到了系领导和教师的关心与厚爱。这既漫长又短暂的大学时光已化作无形的胶片,将最完美的回忆永远珍藏在我们的脑海中。
四年前很多很多的事牵引着我们的心,我们恋恋地,拖着岁月的摇篮,享受星光的灿烂,伴着春风,摇着树影,追着桂花,以绚丽的色彩点缀着生活。
从今以后,我们将踏上人生的另一段征程。我们当中有人工作,有人创业,有人等待,但我们永远不会舍弃在大学的点点滴滴,我们不会忘了在迷茫彷徨时教师的悉心指点,不会忘了悲痛难过时同学的真切问候。我们不会忘了求学途上,同学携手一齐攻关险滩沼泽。我们更不会忘了教师们无私的爱,同学们真挚的情。
应对母校,我们要献上一颗颗感恩的心。感激系领导和教师四年来对我们的关心和教育,是你们的关爱,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是你们的谆谆教诲,让我们的大学四年没有虚度;是你们的辛劳,让我们拥有今日的成绩;是你们的鼓励,让我们在社会的风浪中勇敢前行。
应对恩师,我们想说:一日为师,终生不忘。
应对同窗,我们想说:一朝同窗,一世朋友。
无论多美的语言,都表达不完我们对母校的谢意;无论多么动听的声音,都诉说不尽我们对领导和教师的感恩!在我们即将分别、奔赴各自的崭新天地之时,应对母校,应对恩师,我们立下誓言:我们决不辜负您的培养,我们会时刻铭记您的教诲,以优秀的业绩大显风采。
再次感激给予我们春风的母校,感激给予我们关心的领导,感激给予我们启迪的恩师。春风沐我,师恩不忘,同学情深!多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来宾、各位教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6万余名师生员工,向今日的主角——届全体毕业生同学和你们的亲友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对在座的每个人来说,今日是一个值得异常铭记和永久珍藏的日子。前面各位代表的发言饱含深情,言辞恳切,让我十分感动。刚才受到表彰的各位毕业生同学,你们真的很棒,我为你们点赞!并且我要说,山东大学届的每一位同学都是优秀的,我要为你们所有人的“不负青春”点赞!
大学是生命的馈赠。亚里士多德以往说过,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在今日这个品尝甜蜜果实的特殊时刻,我们不能忘记为同学们的成长付出过辛劳和汗水的人们。我提议,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辛勤养育你们、永远关爱你们的父母,送给对你们言传身教、为你们授业解惑的教师们!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三年前我来到山大的那一天仿佛还在昨日,转眼间就到了为届的同学们送行的日子。开场时播放的毕业视频十分精彩,一个个画面记录下你们山大岁月的点点滴滴,同学们专注的表情、会心的微笑、湿润的眼眶、热烈的掌声让我动容。我清楚地记得,你们给校长信箱的来信、在校长在线的留言以及在“山大日记”抒发的感悟。我也明白,学校的生活不全是完美——你们吐槽校区间的交流有些“山高路远”、住宿的条件让人“黯然神伤”、舌尖上的山大“盛名难副”,自习室经常“一座难求”。作为校长,我感到亏欠你们很多,在那里我要代表学校向你们真诚地表达歉意!对你们几年来的信任、理解、包容和支持表示由衷的感激!
同学们,虽然学校目前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我们追求卓越、创立一流的意志是坚定的。在你们的见证和参与下,学校这几年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去年8月,我们成功举办了素有“史学奥林匹克”之称的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这是大会成立1来首次走进亚非拉国家,大会增设“国际历史学会—山东大学青年历史学家奖”为常设奖项,在这一顶级学术论坛上留下了永久的山大印记。在此也感激届的许多同学作为志愿者参加了这次盛会,为大会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前不久,在荷兰莱顿大学cwts发布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山大排在中国大陆高校的第9位。根据上个月刚刚更新的数据,学校有15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贡献本事进入到esi世界排行前1%,名列国内高校第八位。其中,我们的化学学科进入esi前1‰,数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进入esi前1。5‰,物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环境与生态学、免疫学、动植物科学、社会科学综合、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农业科学等进入esi前1%。经过4年多的建设,我们的青岛校区由一纸蓝图变成了美丽现实,将于今年9月正式启用,由此构成我们新的办学格局。这些成绩,是在社会各界帮忙支持下,我们全体山大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为今日的庆典进献的一份特殊贺礼!
今日的典礼具有双重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你们完成大学学业的一个标志,也是学校兑现承诺的一种仪式。早在19立校之时,山大就确立了“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1来,这个庄严的承诺一向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从未偏离,从未动摇,从未改变!今日的典礼昭示着,在经过了知识的洗礼、智慧的启迪、文化的浸润、人格的熏陶之后,你们已成人成才,山大再一次用行动兑现了为天下培养造就人才的诺言。典礼之后,你们将从那里出发,奔赴各地,走向世界,倾你们所学、用你们所长、尽你们所能,去报效国家、服务社会、贡献人类!
苏格拉底以往说过,“最有期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同学们,我们正处在一个呼唤创新、倡导创新、崇尚创新的伟大时代。从“互联网+”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工业4.0”到“中国制造2025”,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每一个口号和行动,都充分说明“创新”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命题。刚才李卫学长和王小舒教师向大家阐述了对创新的深刻理解,借这个机会,我也想与同学们聊一聊关于“创新”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首先,创新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巨大潜能。创新是人类的天性,是提高的动力,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史其实就是一部日新月异的创新史。在人类的起源和礼貌的发展过程中,真正让我们摆脱饥寒交迫的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资源,更有深藏在我们体内的创新意识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本事。创新能够分为很多层次,也体现为很多形式,创造新产品是一种创新,创发新技术是一种创新,创立新理论是一种创新,创立新制度也是一种创新,甚至用新的视角观察事物、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等等,也都是必须意义上的创新。创新并非高不可攀,只要用心观察、深入思考、不断实践,每个人都有创新的可能,每个人都可释放创新的潜能。前不久,火爆微信朋友圈的山大毕业生航拍照,你们摆的一个个pose、喊的每一句口号,还有那些为你们拍照的无人机,不都是你们创新潜能的发挥吗?
其次,创新是民族生生不息的深沉禀赋。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在绵延500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许许多多闻名于世的礼貌成果,不仅仅在农、医、天、算等方面构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还取得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大批发明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异常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整体本事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两弹一星”、人类基因组测序、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等,都是其中的代表性成果。莫言教师、屠呦呦女士陆续获得诺贝尔奖,更是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创新本事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第三,创新是山大百年传承的优秀基因。大学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山东大学的诞生是顺应时代、求变求新的结果。建校1来,她不断地创造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从“童鱼”到“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从“彭一般原理”到参与阿尔法磁谱仪、atlas强子对撞机等项目为暗物质研究和“上帝粒子”发现作出卓越贡献,一项又一项的杰出成就,积淀构成了山大特色的创新基因。前不久,5名90后小伙子研究制造了一台机械臂,它能够写龙飞凤舞的毛笔、写深情款款的情书,甚至还能够穿针引线。更不可思议的是,竟然还能够用语音、肢体语言或者意念来控制它。它的出现引起了轰动,而它的5名设计者中,有4位是山东大学的毕业生!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届届像你们一样的莘莘学子,才是山大这片创新沃土上培育出来的最灿烂、最活跃、最珍贵的创新成果!在你们每一个人身上,都闪耀着山大标识的创新dna!
同学们,创新的时代成就创新的事业,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命运之神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2300多年前,也是在这一方热土上,我们的山东先贤、亚圣孟子说过:“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而你们,作为当代山东这片土地上最有活力的创新群体,理应继承和弘扬孟子这种“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勇敢地担承起时代赋予的创新使命,书写出绚丽多彩的人生华章!
——期望你们始终坚守求善的品格。创新不是盲目地标新立异,创新的目标在于求善,创新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完美。从云计算、大数据到打车软件、网上商城,创新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提升着人们的幸福指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创新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这方面,我校88岁高龄的王文兴院士为大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为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坚持与雾霾斗争10余年,成为我国pm2。5治理的先行者和大气环境化学的奠基人。他告诫年轻人,“搞科研就像进庙修行一样,不要想着发财,因为这不是发财的工作”。这就是品格,一种践行校训“气有浩然”的高尚品格!我们应当以他为榜样,坚持有为有守,在创新的大潮中把握住正确的航向!
——期望你们大力弘扬求是的精神。创新的基础在于求是。任何创新的实现,都是建立在对真理的探求、对规律的认识基础之上的。爱因斯坦认为,“对真理的追求要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刚才李卫校友的精彩发言,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求是的真谛。那里,我还要异常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因为,求是的基础在于学习。华罗庚告诉我们:“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这既是一个不断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同学们毕业走向社会,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结,而应当是新的学习阶段的开始。期望你们谨记校训中“学无止境”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在学习中获新知、求真理、创业绩。
——期望你们进取提升求变的本事。求变是创新的途径,而创新本身也是一种变化。20世纪最有创造性和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大师毕加索,由于艺术手法不断变化,被世人称为“艺术变色龙”。与我们合作发起成立“2025创新创业联盟”的海尔集团,其成功之道也在于不断地求变创新。在“求变”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一种求异的思维品质,也就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逆向思维。历史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体现“求异”思维的例子。这种逆向的“求异”思维,是我们在“求变”中实现“创新”的关键所在。因为,创新需要的是跳出框框去观察与思考问题,需要人们扬弃老路去开辟新路,如果没有“求异”就很难做到“求变”,更谈不上“求新”。同学们应当进取用“求异”的思维去提升“求变”的本事,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质疑传统、乐于打破陈规、善于实现创新。
同学们,以上三者,“求善”指引方向,“求是”供给动力,“求变”开辟路径,是我们实现创新的三个核心要素。有人说,“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那就让我们用“求善、求是、求变”的火种,一齐来点亮“创新”这盏明灯,让她的光芒指引着你们去开创完美的未来!
母校永远为你们祝福!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清华大学软件学院毕业生彭艺。非常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此时此刻的感受。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xx届本科毕业生,向母校的领导、老师、辅导员,向所有关心我们成长的教职员工道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四年前,当我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心中充满了兴奋和激动,而更令我震撼的则是通知书上那九个铿锵有力的.大字——“清华,是你一生的骄傲”。
四年时光悄然而逝,“清华”已经从一个抽象的符号变成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是如此的亲切而熟悉;桃李、紫荆,东操、西体成为挂在我们嘴边的常用语;师长们传道授业,引领我们走入知识的殿堂;同学们相识相知,彼此学习为人治学的道理。而今铅华褪尽,我们对于“清华”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记忆。
最真切的记忆是清华人的严谨求实。食堂里那一块“扇形锐角饼”,是理性思维的魅力,更是生活的调剂;室友们反复推敲、通宵达旦,为的就是那一个未知的德尔塔;老师们挑灯夜战到11点,将作业中的每一个标点符号和错别字都认真标记。这就是清华人追求卓越的缩影,这就是清华人严谨勤奋的回忆!
最动人的记忆是清华人的团结协作。系馆里,我们为了大作业激烈讨论,第一次感受到团队的奋斗和战友的情义。马拉松赛场上,我们不分彼此的“清华,加油!”,是引以为豪的体育精神,更是清华不分你我的团队意义。
最豪迈的记忆是清华人的爱国奉献。吕冀蜀老师的《精确制导武器》是军人的梦想,更是清华人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无数校友放弃安乐的生活选择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们朴实的话语和崇高的选择,一次次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20x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六字班的我们是主力,炎炎夏日里志愿者的微笑成为我们的习惯;祖国华诞,在清华的“同方阵”里,我貌同体会国家意识与青年责任;汶川地震后,紫荆C楼前排起了长长的献血队伍直到凌晨二点仍不肯离去,那是祖国的伤痛,更是清华人割不断的骨肉亲情。我们与华夏同冷暖,我们与祖国共奋进!
明天的我们,也许将进入国企成为未来的兴业之将,走向基层成为未来的治国英才,或者在高校和研究所成为下一代的学术大师。但我们都将背负着清华人的重任,勇敢地飞向心里的梦想,成就报国之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们用四年时间去领略清华精神的,我们更将用一生的时间践行母校的嘱托。
明年,清华即将迎来百岁生日。那时的我们虽已天各一方,但我们对母校的牵挂与祝福,将穿越时间与空间,洒满清华园。
同学们,告别不是结束,而是崭新的开始。“清华”二字将成为大家心中的旗帜:仰望它时我们的理想会更加坚定,抚摸它时我们的内心会更加明亮,我们将追寻它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谢谢大家!
今天,又是南山、象山和张江的喜庆日子。无论烈日骄阳,还是时风夏雨,这个日子总以它特殊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记忆。下午,我们在云间竹棚下、校训刻石旁,留下集体的合影;此刻,我们又全体盛装,共赴20xx年的毕业典礼。
曾记否,20xx年,或者更早的那个秋季,我们走进这个校园,走进这片山水的望境,朝与乎共游,暮与乎同朋,饮食其间,偃息其间。渐渐地,我们与这片山水有着共同的记忆,共同的气息,我们由此进入了一个人的山水化进程。
今天,这个现场的灯光、音响和影像让我们如沐山水,如沐某种凝在心中的水泉。这晶莹而又澎湃的水泉,带着我们重温这个缓慢的、山水化的过程,带着我们去感怀大学生涯中无数个让我们记忆、让我们感动的时刻。
大学的生涯究竟带给我们什么?美院的生涯不仅带给我们某种艺术门类的技艺和知识,更带给我们通过这种技艺来打开蔽藏在身体中的能量和创力。刚刚过去的毕业季,正是这种能量和创力的演示。南山、象山、张江的校园成了学科专业连环的展场,从造型到造物,从影像到建筑,从个人的情味到社会的需求,我们的青春能量和艺术创力,第一次以艺匠的群体方式,面朝社会,向阳花开。
美院的生涯还不仅带给我们青春学习的冬秋春夏,更带给我们“目既往返,心亦吐纳”的大学望境。这个望境是与我们的成长相伴的现场。我们朝朝暮暮的远望如若飞矢,在这山水校园里,往还驰骋,射向远方,又从远方返回,回到眼中,回到心里,我们的心也随之收发吐纳。这种循环反复的观照让我们理解生命成长的内涵。“情往似赠,兴来如答。”一往情深的观看从自然那里得到回馈,与群山相应,仿佛是一场天人之间的精神唱答。望境所赋予我们的是山水化的持久往复的心灵方式,这个方式将成为我们从这里带走的真正的馈赠。
美院的生涯还不仅带给我们一个班级、一个工作室的同学、老师,更带给我们“国美”这个中国艺术教育的庄严而光荣的谱系。这个88年的精神血脉,联系着中国艺术精神的根系,凝聚着现当代文化振兴的高度和使命,跬积着一代代名师国手的追求和奋斗。我们与众多大师虽然未曾谋面,但我们呼吸着他们的传统,濡染着他们的精神理想,成长在他们的学术高度之上。我们的同学,我们的师长,绵延着国美的气息和品性,编结成一个共抱共生的学术族体。这样一个学术族体,带给我们独特的滋养和塑造,一种谱系相承的责任和自我担当,最令我们珍视。
同学们,上述的青春的能量与创力的培养,大学望境的濡养,精神谱系的滋养,是美院生涯真正改变了我们的陶养的因素。在今天这样的场所和情景中,我们将抱以格外的感怀。我们因四年学习生涯的结束而感怀曾经的时时刻刻,我们因毕业后的各奔南北而感怀青春相聚的日日夜夜,我们因自己的成长与收获而感怀学谊斑驳、师恩点滴,我们因今天的云间竹棚、灿烂涌泉而感怀国美学脉的深长与博大。此刻,这样的感怀涌动着一种豪情与敬意。我们心存感恩。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早在《诗经》中就有这样的循环往复、一唱三叹的诗句:赠给我一个木桃,抑或一个木瓜、一个木李,我用美玉来回报,不是仅仅为了回报,而要永和她相好终老。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不求回报,而是殷殷的期许,缘发永远的相爱相好。超离物之贵贱的判断,超越了报答的意愿,投报的核心是永结同好的期约。这是华夏民族心心相报的至清意象,又是千古以还、心约誓盟的高尚境界。
在我们的生活周遭中,有太多牵动人心的感恩。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美国职业篮球赛NBA的明星感恩。20xx年的常规赛mVP杜兰特的答谢辞便是动人的一例。杜兰特在答辞中首先感谢了篮球,因为篮球是集体的项目,让他懂得了团队的力量。正是这个团队,每天都推动着他成为最好的球员。于是杜兰特逐个感谢他团队中的每一员,用孩子般的亲熟,让每个人共享他的荣耀。
最后,杜兰特真挚地感谢了他的母亲:一个21岁的单亲妈妈,带着两个孩子。无数次搬家,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环境;一个人打几份工,是为了让孩子不至流落街头;晚上早早上床,是为了把食物给孩子,自己得饿着睡觉。杜兰特哽咽地呼喊:“妈妈,为了我,你牺牲太多,你才是真正的mVP!”
杜兰特的答谢辞已成经典,但我们的生活中却不断地滋生和重现着这种感恩。就在我们的学校,有一位前年硕士毕业的同学,两年来辗转南北,总把身患重病的妈妈带在身边。今年他考上博士研究生,每天下午,他都要赶回家为患病的母亲做饭。在我的书桌上,至今还放着他硕士毕业时制作的石膏小孩。那裸露身躯的孩童,戴着绒线帽,仰望前方。当我了解了他的情况之后,我深深地被这赤子的远望打动。那绒帽的温暖,恰是他的渴望。坐在后排的父母亲友们,你们是最能理解这种渴望的。
感恩不是一种馈赠,不是一份回报,而是一种素质。秉着这种素质,我们居以敬心,善待所有的亲人,所有的师者,所有的同行,并把他们作为自己学习和景仰的对象,善于从他们身上汲取知识之外的能量和优长。秉着这种素质,我们细细体察,在所有的细末处感受爱,收获感动,让自我人生成为良师,并学会担负起一种责任,一份投桃报李的命运的誓盟。
同学们的硕士和博士论文,无论多么洋洋洒洒,最后大多有一页致谢。有些同学写得勉强,有些同学视为“弹幕”式的开心玩笑,大部分同学都真诚地向导师致以谢意。今年有一位同学,在她博士论文的最后,满含深情地写下了对包括导师在内的多位校内外专家的感谢,写下了对她论文写作给予帮助的同行者的感谢,写下了对父母爱人的感谢,最后向她五个月大的孩子致谢,因为这篇论文与这孩子一道孕育成长,她们争夺着她的时间和精力,却共同酿造了她的收获与欢乐。
同学们,感恩原是某种相互间的情感回应,在这个回应过程中,个人的出发点会十分不同,但每个人都有责任站出来揭示其中的缘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现实情景中的珍贵相助是无以相报的,感恩只是一种深切的提醒。无论是成功者,或一般的亲历者,都应以这样的方式确认彼此心灵的相约,确认某种命运的勾联。这正是我们不能忽略感恩、并深自感动的地方。
同学们,壁上的滴水与甘泉在不断地喷涌,它聚而为云、化而为雨,它不断地提醒着我们相投相报的因缘,那教与被教、爱与被爱的深切的期许。此刻我们身着国美的毕业典服,本科同学是绿襟,如木在林;硕士同学是紫襟,如水在渊;博士同学是红襟,如火在野;教授是黄襟,厚德载物;学术委员会的老师们和我的是金银色的围襟,象征自强不息。这样一个盛装的意义系统,氤氲着国美谱系的传承和担当。在我们的胸前,有一缕流苏绣穗,留在前胸,我们呵护;掷于后背,共赴担当。同学们,让我们全体起立,迎接这青春成长的庄严一掷吧!
老师们,同学们,此刻涓滴如注,云雨灿烂;我们激情满怀,感恩无尽。我们的时代是一个生机无限、变化万千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鼓舞创新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丰沛的条件,又为我们的成长报以殷切的邀约。我们涌泉以赴,以感恩的素质,体察人生,品味亲情,领认理想的担当,以生命创造的云雨,塑造一代人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