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点之浮力三篇

阿林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浮力知识点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

竖直向上的力 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 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ρ液<ρ物>ρ物 ρ液 >ρ物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 2 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ρ液 <ρ物;v排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 t 由排水量m 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 m g 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

(1)、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

计算浮力方法:

①称量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⑤根据浮沉条件比较浮力(知道物体质量时常用)

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点归纳

浮力

1、浮力的定义:

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

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3)说明:

① 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 = G 则:ρ液V排g =ρ物Vg

ρ物=( V排/V)·ρ液=2/3ρ液

③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 F浮 = G

不同:悬浮 ρ液 =ρ物 ;V排=V物

漂浮 ρ液 >ρ物;V排<v物< p="">

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 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

⑤ 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 Gρ/ (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 =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物理浮力练习题

课本上以水举例,说装满水的杯子 将物块放入其中 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v排。这个例子其实有点难理解 总感觉有些地方有疑问?其实换种方式来解释v排 会更好理解些,新解释“v排=物块浸入到液体中的体积v浸‘,物块浸入液体中 -浸入部分占据了整个液体相应体积的空间-相应会有等体积的液体被排斥出来-整个液体水位线升高(实际是物块浸入体积+原本液体体积),而 物块浸入体积看似很好理解,实际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需要分情况讨论,当完全浸入时 v浸=物块外部轮廓所包含的体积,当不完全浸入 即漂浮时v浸=从水位线开始到浸入底端的物块轮廓包含的体积。

例题1:一个v=10的实心铁球放入足以淹没铁球的水中,其v排多少?

答:实心铁球会沉入水中,v排=铁球外部轮廓包含体积=10.

例题2:一个v=10的空心铁球 其有一半漂浮在水面上,求v排?

答:一半浸入水中,根据漂浮情况下 v排=v浸=从水位线开始到浸入底端的物块轮廓包含的体积=10/2=5.

例题3:有一个圆柱体空心开口铁盒,其封盖时外部轮廓体积10 铁材料部分体积1,其漂浮时有4/5体积露出水面,此时排水多少?要是将铁盒按人水中 其沉在水底 ,此时排水多少?

答:漂浮情况:v排=v浸=从水位线开始到浸入底端的物块轮廓包含的体积=10乘1/5=2;沉底 情况:v排=v浸=物块外部轮廓所包含的体积=由于是开口铁盒,所以实际是铁材料部分的体积=1.

物块漂浮 悬浮 沉底?

假设在3种状况下 物体都只受重力G 浮力f浮 底部支持力f支,且物块是实心的:

漂浮条件:G=f浮=P物gv物=p液gv排,此时v排p物;

悬浮条件:G=f浮=P物gv物=p液gv排,此时v排=v物 p液=p物;

沉底条件:G=f浮+f支=P物gv物=p液gv排+f支,此时v排=v物 p液<p物;< p="">

上述是在物块实心时,空心时p物取的是平均密度,当然空心情况通常是要分对象一一分析求解的,但最终都离不开”向下力-向上力“这个判定物块位置的根本方法。

空心物块可算作非均匀密度的复合物块的一种,所谓复合物块指的是多个不同密度物块构成的整体,这类复合物块判定时是不可以通过密度与液体密度大小比较 来直接判定的,因为其密度不均匀,但仍然可以用通用的”向下力-向上力“来判定。

具体方法是“想象物块开始接触液体,复合物块开始肯定要下沉,如果在物块完全浸入之前能够找到一个位置 让复合物块重力(即全部物块重力之和)等于浮力(p液gv排)--合力为0,那么此物块会处于漂浮状态;如果在物块完全浸没之前找不到漂浮合力为0,则物块会浸没,此时若是物块悬浮状态能够合力为0 则物块会悬浮,而若是浸没时合力依然向下 则物块会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