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之那些年误解的意思三篇

李盛

不同的断句,大相径庭的意思。以后万不可断章取义啊!

语文常识:这些常识词汇,你可能都用错了

有些语文基础知识,你常用,但事实上,你可能并不知道这些知识的渊源,甚至有可能你一直都在错误的使用着这些常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下那些你曾经可能用错的常识:

“冠冕”并不皆“堂皇”

“冠冕堂皇”是一个成语,比喻外表很体面然而实际并不如此。但在古代,“冠”和“冕”二者的词义所指并不太一样。

帽子古代称首服,“冠”在古汉语里第一个意思就是首服的通称。古时,人的社会身份不一样,“冠”也就不一样:庶人戴的为缁布冠。缁为深黑色,缁布冠就是深黑色的布所制的帽子。而大夫和士戴的是玄冠,用黑缯制成。玄也是一种颜色,是浅黑色。冠的第二个意思是冠礼。冠礼是男子的成人礼,士二十而冠。

与冠相比,冕的地位要高得多,冕为首服之最尊者。冕的大致规格如下:上面是木板,木板外包麻布,上面是黑色,下面是红色。一般来说,只有天子、诸侯、卿大夫才有资格戴冕。

因此“冠冕”虽然连用,但二者却有严格的区分,冠和冕内部又有很多差别,所以冠冕并不皆堂皇。

“此致”乃到此结束

几乎所有识字的中国人都写过信,几乎所有写过信的人都会用“此致”、“敬礼”作为结束语。“敬礼”的意思比较明白,“此致”到底什么意思,“此致”和后面的“敬礼”到底是什么关系,却是众说纷纭的问题。

先看一个例子,此例出于《鲁迅手稿全集·书信第六册》,在《1935年4月1日致徐懋庸》的结尾,鲁迅先生这样写道:“此致,即请道安。”在《1935年8月3日致李霁野》的结尾,鲁迅先生写道:“此致,即颂暑祺。”鲁迅先生这样的用法,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此”者不是指后面的“道安”、“暑祺”,因为在“道安”和“暑祺”前还有“即请”、“即颂”一类的词来引领。既然如此,“此致”和后面的“暑祺”就不可能再有动宾关系。同理,“此致”和“敬礼”之间的关系也不可能是动宾关系,或者说,二者在词义上不存在任何直接关系。那么,“此致”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从古文传承下来的一种用法。这里的“此”,其作用在于概指前文,而“致”字在这里的意思是“尽”、“结束”,“此”、“致”连用,表达的意思是“我要说的事情到这里已经说完了”。

理解了“此致”的意思,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下发通知的公文末尾要用“此通知”,发布命令的公文时末尾要用“此令”……所有这些,其实都是煞尾语。

所以,从惯例上讲,信件的结尾,“此致”和“敬礼”都必须单独成行。

“笑纳”并非笑着纳

中国自古就号称礼仪之邦,说话讲究一个“礼”字。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远离了繁文缛节,一些文明礼貌用语也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隐去,但偶尔看到和听到的却常常是误用。

比如“笑纳”一词,“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哂笑”之意。“笑纳”的意思是说,自己送给对方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对方笑话了。所以应是“自己送礼物请对方笑纳”。而有人把“笑”错误地理解为“高兴”,是因为高兴而笑,所以会说对方送的礼物自己笑纳了。

“笑纳”被用错的情况还有另外一种。在某地曾见到道路上悬挂着这样一条横幅:“做好东道主,笑纳远方客。”客人可以“笑纳”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笑纳”一词本义来看,它是有专指范围的,只能纳物,不能纳人。“笑纳远方客”,从字面上解释,即要对方把“远方客”作为礼物收入。这不成了笑料了吗?把人作为礼品请对方“笑纳”,这多少有点不人道了吧!相信这是误解了“笑纳”一词的真正意思,如把“笑纳”改为“笑迎”,应当是正确的。

用错这类谦辞的原因首先是不理解词义,其次是赶时髦。有人一看见别人用,便连忙跟着上,似乎用上几个敬辞谦辞就显得文雅了。这种思想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即使运用对象没错,也未必可以处处运用。在一般场合,还是运用大众化的礼貌用语为宜,它更有一种亲切感。

“蓬荜生辉”是谦辞

一位朋友刚把新房装修好,就叫上几个哥们儿去参观。参观时,其中一位看得很认真,边看边问装修的材料,并用羡慕的语气说:“你们家用的材料真不错,设计得很合理,装修后真是蓬荜生辉啊!”他刚说完,大家就在旁边笑,弄得他很不好意思,一个劲儿地问原因。

“蓬荜生辉”又可说成“蓬荜增辉”、“蓬荜生光”、“蓬闾生辉”,其中,“蓬”是“蓬草”;“荜”通“筚”,即用荆条、竹子等编制成的篱笆等物。“蓬荜”连用,是“蓬门荜户”的略语,比喻穷人住的房子。如杜甫在《客至》中写道:“花径未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虽然只是诗歌中的比喻,但也说明他当时的生活很贫苦。

用错这个词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种。第一种为不了解该词的意思,如北国网的北国体坛栏目曾经有一篇题为“葡英大战:任意球蓬荜生辉,英格兰险复仇葡萄牙”的报道,显然是错误的。任意球踢得再好,也不能够“蓬荜生辉”,更何况是在足球场上。还有人声称“让我的2006年蓬荜生辉”,也许他本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可别人就有些发懵了。

第二种是不知道“蓬荜生辉”是个谦辞,表示的是“简陋的房屋也发出了光辉。是谦词,多用于对他人来访或题赠诗人字画等表示感谢”的意思。所以,这个词只能出于自己之口,不能出自他人之口,否则就有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意思。例如,“在您的房间内种些花草,一定会蓬荜生辉的。”还有人会说:“用灯饰装扮你的家,让你的家蓬荜生辉。”诸如此类的错句子,很多场合都可以见到听到。上文中那位朋友,就是错在这里了。

“五服”并非五件衣

“五服”这个词在现代汉语里出现的频率虽然不算太高,但在传统文化里,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词。

“五服”本身又是一个词义十分复杂的词。它可以作为计量单位。作为计量单位用的时候,王畿之外,每五百里为一服。由近及远,分别称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同时,五服也可以指礼仪中的“吉服”和“凶服”。吉服之五服,指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等之服装样式。而凶服之“五服”是丧服的五种依亲疏差等分出来的五等服装。

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需要服丧。亲者丧服重,疏者丧服轻。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就是所谓的五服:1,斩衰,用极粗生麻布为丧服,不缝衣旁及下边。2,齐衰,用次等粗生麻布,缝衣旁及下边。3,大功,用粗熟布为丧服。4,小功,用稍粗熟布为丧服。5,缌麻,用稍细熟布为丧服。缌麻是最轻的服,表示边缘亲属。“五服”之外,基本上就不用再穿丧服了。因此,“五服”在实际上也代表了血缘的亲疏远近。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农村的很多地方,依然保留着“五服”这种说法,只是这种说法更偏重于指家族血缘关系的远近。譬如,有时人们说自己和另外一个人的关系时,往往这样说,我们两家已经出了“五服”。这意思也就是说,他们拥有共同的祖先至少已经是五代之前了。

中考语文30个容易用错的成语

不胫而走

没有腿而能够跑。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就能到处流传。

提示:胫,小腿;走,跑。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稗官野史

泛指记载不见经传的逸闻琐事的著作。

提示:稗官,古代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写的史书。并非指低俗的读物。

筚路蓝缕

驾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后用以形容创业的艰难与辛苦。

提示:筚路,柴车。蓝缕,破旧的衣服。并非指衣衫不整。

别无长物

指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多余的物品。多形容生活清苦或俭朴。

提示:长物,多余的物品。不能理解为没有什么特长。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辈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提示:不可用于向比自己高明的人提问。

不瘟不火

指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用来形容戏曲、表演等。

提示:易被误用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误写作“不温不火”。

不孚众望

不能使众人信服。

提示:孚,使人信服。贬义,区别于“不负众望”。

差强人意

还能振奋人们的意志,现多用来表示大致上还能够令人满意。

提示:差,略微。容易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大而化之

原意为光大道德以化育万民,也指对精神、学说等发扬光大;现指做事粗放、宽容或草率、马马虎虎。

提示:不是指把大的化成小的。

翻云覆雨

比喻玩弄权术或反复无常。

提示: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分庭抗礼

主人与客人分立庭中两侧,以平等的礼节相见。指彼此地位或势力相当,平起平坐或互相抗衡。

提示:抗,对等。不可理解为“对抗”。

鬼斧神工

形容建筑、雕塑、绘画等技艺高超精妙。

提示: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沆瀣一气

泛指气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提示:沆瀣,夜间的水气,又指唐代的崔流、崔靡两个人的名字。用作贬义。

好整以暇

形容在纷乱繁忙中显得既严整又从容。

提示:暇,空闲、从容。不能误用作贬义。

狗尾续貂

比喻以次品接续在珍品之后,前后不相称。多用于指文艺作品的续作不如原来的好。

提示:一般作贬义,用于自称时含谦义。

屡试不爽

多次试验都没有出现差错。

提示:爽,差错。不能将词义理解反了。

美轮美奂

形容房屋高大华美而众多。

提示:轮,高大;奂,众多。凡形容美好事物用此语,不准确。

汗牛充栋

书多得堆满屋子,用车运时,牛马累得出汗。形容藏书极多。

提示:只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其他事物。

罄竹难书

用尽了竹子也写不完,形容事实极多,难以写尽(多指罪恶)。

提示:罄,用尽。贬义。

人满为患

人太多而造成麻烦。

提示: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

如坐春风

形容同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相处,受到熏陶。

提示:容易错误理解为自然风光的美好。

石破天惊

形容文章、议论不同凡响或事态发展出人意外。

提示:指惊人消息,属误用。

始作俑者

开始制作殉葬的土木偶的人。后用来泛指某种坏事或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提示:滥用于一切倡导人,使用时注意褒贬色彩。

首当其冲

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提示: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望其项背

能够看到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有能力赶得上或比得上。

提示:多用于否定句。“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是错误用法。

文过饰非

指以各种理由或借口掩饰过失、错误。

提示:文,掩饰。不可理解为“文章”。

无所不至

没有什么不去做,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含贬义; 又可形容所到的范围广;也形容极其周到、完备。

提示: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学而不厌

咬文嚼字

对语言文字刻意推敲,字斟句酌。多用来指只注意文字的表达,死抠字眼儿。也形容故意卖弄自己的学识。

提示:一般用于贬义,除非贬词褒用。

苦心孤诣

尽心竭力钻研,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了达到目的而费尽心思。

提示:苦心,费尽心思。常误作“苦口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