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和高效记忆法大全
初中历史6大学习方法
其一,“连缀成篇”法
就是把时空跨越大, 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知识点归纳联结成篇进行记忆。如中国古代历史中所出现的所有朝代, 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单纯记忆就不是那么容易,若把它们编成顺口溜的形式连缀成篇, 既朗朗上口, 又增加知识点趣味性。学生既愿背诵又容易掌握, 自然会收到时半功倍的效果。
试看以下知识点的连缀:炎黄尧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统天下刘建汉/ 东汉建朝为刘秀/ 三国争雄风云起/ 两晋南北朝对峙/ 杨坚起兵隋朝立/李渊反叛登唐基/ 五代十国山河破/ 宋辽西夏战乱多/ 金元两朝不太平/ 明灭之后立清国。
其二,“分进合击”法
此法如同作战采用的战略战术, 将每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化整为零, 分头进行学习记忆, 然后再进行整合记忆。
如复习“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 可实行记忆三步走: 第一步, 掌握起义的背景; 第二步, 掌握起义的经过; 第三步, 掌握事件的历史意义。在分别掌握的基础上, 再根据事件的内在联系, 进行整体把握, 综合记忆, 切忌瞒天过海。
其三,“联想拓展”法
即在复习掌握有关知识时, 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扩充, 将同类问题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做的好处, 往往能收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如在复习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丑条约》这个内容时, 你可联想到《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这三个条约的共性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 其影响一个比一个严重。第一个是使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个是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 第三个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家国家。这种联想拓展, 复习掌握这三个条约时, 既生动又省力, 更不至于将三个条约中的有关问题张冠李戴, 混为一谈。
其四,“异同比较”法
就是将两个历史问题进行比较, 找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然后进行复习掌握。
如在复习“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两部分内容时, 在比较的基础上,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其相同点是: ①原因相同, 都是在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爆发的。②领导阶级基本相同, 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③革命动力相同, 人民群众在革命中起了推动作用。④影响相同, 革命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其他国家的革命有很大的影响。其不同点是: ①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 英国新贵族也起了领导的作用。②特点不同。英国革命经历了反复、曲折的过程,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法国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最典型的革命。③意义不同。英国革命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法国革命扫荡了国内外的封建势力, 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
其五, 结构梳理法
此法如同用梳子梳理散乱的头发一般, 就是将看似散乱的知识进行梳理, 使其有一定的头绪。即抓住每个专题的历史知识提纲挈领的进行高度归纳概括, 使其在对本部分内容系统学习掌握之前, 在头脑中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知识结构轮廓, 给人一种一目了然之感, 这样以来, 就会在学习时抓住根本, 同时也会消除畏难发愁的心理。然后只要本着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进行学习,所有具体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如: 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中的第20 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知识结构可以这样梳理:俄国废除农奴制:俄国盛行农奴制,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农奴暴动频繁,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农奴在获得“解放”时, 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但必须出锭赎买。是一次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为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其六, 集中归类法
此种方法就是将性质类型相同或相近的有关历史知识, 按照一定的顺序、规律进行有机的分门别类的集中归纳后, 进行各个击破式的分类学习记忆。
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变法时, 可把所有改革变法方面的历史知识, 按照先后朝代及年代的历史发展顺序, 列成表格形式进行集中归类。此表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朝代、时间、人物、改革或变法内容、影响及意义等。
学习初中历史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加上端正的学习态度,历史成绩一定不成问题,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初中生必须掌握的20个历史学习方法,如果能把这20个方法全部掌握,并灵活运用,相信能够轻松击破初中历史的各个考点。
初中历史20个高效记忆法
1、朗读记忆法(口腔肌肉法):
利用晚读时间,反复朗读课文,强化记忆,争取做到让历史知识脱口而出。
2、感官协同记忆法:
记忆时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共同参与记忆过程,高度重视眼看、耳听、口念、手写、脑思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
3、设身处地法(联想法):
想象历史场景,与历史人物对话,让自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从而易于记忆。
如复习到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可以想象自己是维新派中的一员,正与顽固派展开关于要不要变法的激烈论战,最后你取得了胜利!
再如民主革命思想家陈天华有两部著作——《猛回头》和《警世钟》,可一边记为“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猛回头,撞了警世钟”,一边想象一个人转头并做撞钟的动作。
4、反复记忆法(循环记忆法):
学历史不必花太多、太长时间,只需要反复利用较少时间,如每天就花几个十分钟来看课本,这样对于熟悉课本有很大用处。总的来说,记不记得住关键是看重复的够不够。所以记忆历史要有恒心和耐心。
5、睡前记忆法:
每天利用睡前十分钟看(或回忆)一遍需要记忆的知识,这样你的历史会很棒的。
注:对于像考试、比赛等情况的短时记忆,你可以利用此法达到最理想效果。当人从睡梦中醒来时,大脑记忆状态所受的干扰最少,你所能回忆的事比你平时清醒状态下多的多。遗忘在睡眠时速度最慢、白天活动时速度最快。
6、顺藤摸瓜法:
以时间为线索(藤),回顾历史事件(瓜)。回忆时,按时间顺序,回想历史事件及与该事件相关的发生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
7、观察法:
从表面上看某些历史事件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平时善于观察、探究,找出其中的奥妙,就可以为记忆服务。
如:东西南北翼五个王中,名字笔画最少的王是冯云山(12画),名字笔画最多的王是萧朝贵(32画)。
8、交叉记忆法:
先按老师上课的思路进行记忆,将每一课的思路整理清楚,再沿着思路看课文,看到同种性质或类别的历史事件时,联想到另一历史事件,进行交叉记忆。
9、问答式记忆法:
经常与同学相互提问,找到自己听课看书的不足,及时回头“补救”。(不要以为是在浪费时间,提问的过程也是复习的过程,不仅被提问的同学,提问的同学,也能通过提问,了解自己复习的不足。)
10、浓缩记忆法:
将每篇长长的课文浓缩、简化,形成知识链条,着重记忆重点知识。(可增加大脑对知识信息的容量,减轻记忆负担,但要注意浓缩的部分应该是最精华的部分。)
11、归纳、拓展法:
先把繁杂的历史知识归纳为几个字,并写到稿纸上,然后看着归纳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联想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如《南京条约》的内容可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四个小点,然后再拓展具体割占的地名、赔款额……
12、各个击破法:
坚持每天复习一个要点,日积月累来积累历史知识。
13、谐音记忆法:
(1)1785年,日本人所绘的地图证实钓鱼岛属中国领土(该时间可谐音为“一起跳八舞”)
(2)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该时间可谐音为“医师救儿”)
(3)1519年麦哲伦开始著名的环球航行;同年著名绘画大师达?芬奇病逝(该时间可谐音为“医无医救”)
14、口诀、顺口溜记忆法:
如果把某些历史知识编成口诀或顺口溜,读起来琅琅上口,就会在短时间内记住它并保持长久不忘。
(1)清朝的皇帝:(奴尔哈赤、皇太极)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2)《南京条约》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厦、福、宁、上。
(3)《天津条约》中的通商口岸可记为:汉口、九江,南加镇;沿海营,烟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
(4)中国各朝代的顺序: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东西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15、课堂记忆法:
利用上课短暂的40分钟,尽量把老师所讲的知识当场记下来,不应让40分钟白白流逝,以减轻课后复习的负担。而课后复习重点看那些没记下的就可以了。
16、笔记记忆法:
记笔记很重要,把每一次的笔记总结起来,就组成了一个知识网络,学习就容易多了。
17、错题本记忆法:
准备一个错题本,将考试、练习中做错的或不清楚的题抄下来,每周将答案盖住重做一遍,避免以后再错。(出错的地方往往是不熟悉课本,或对某个知识点不理解造成的,通过错题可以了解自己复习的不足。)
18、纸片记忆法:
将历史课本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整理到小纸片上,随身携带,一有空旧拿出来扫描一下,加深记忆。
19、“蔑视”记忆法:
对于一些很重要的知识,如果产生一种“一定要背下来”的想法,将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读来读去都记不住。我们应看轻它,并联系实际,认真读,这样便可以很快记下来了。(这才是最佳的心理战术!)
20、临时抱佛脚法:
临到考试猛看几天。(对于平时不注意复习的同学,这一方法也许比较适用,起码说明你还是比较看重你的历史成绩的,但学习哥要提醒这部分同学,注意上课做好笔记,否则临到考试你连佛脚都没的抱!)
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找出适合自己的若干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历史知识的学习中。
初中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人物学习方法
对于杰出历史人物应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把握:
第一,要知道他们的社会身份和属于哪一历史时代。
第二,要掌握他们的主要活动和业绩。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和业绩在教科书中往往是分散的,高考可以选择特定角度;要求应试者对此进行连贯的阐述。如孙中山“致力于革命四十年”,其历史活动贯穿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分别记述于不同章节,可以选择特定角度将这些相对分散的记述连贯阐述。
初中历史事件学习方法
所谓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而所谓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对于历史事件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把握:
第一,时间或背景。对于大部分历史事件并不需要记住其发生的年、月、日等具体的时间,但须知道它们发生的历史时期,或它们发生的时代背景。如对于“公车上书”,应知道它发生于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时。不过对少数重大的历史事件(尤其是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中的事件),须掌握它们发生的具体时间。
第二,简单经过或内容。如对于“公车上书”,应知道其主要内容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上书光绪皇帝,反对签订《马关条约》,要求变法。
第三,结果或影响。如对于“公车上书”,应知道它虽然没能上达,但却标志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初中历史期末复习方法
学习历史除了要夯实基础之外,考生还要学会整合知识框架结构,学会纵向横向的学习技巧,面对繁杂的知识,要边概括边总结,远近相融,中外贯通。比如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问题,在考纲中是分布在不同的朝代中叙述的,那么我们在复习中可以自我进行整合:临淄、邯郸等城市的形成;隋唐时期的城市发展;明清时期南京、北京、苏州、杭州,以及江浙地区市镇等特点。
最后的冲刺期是一个强化、飞跃的阶段。对于基础知识弱的同学,要“三本必读”,读目录、读大事年表、读课文,每天掌握一些,再加上复习过程中各个题目的训练,自然而然就会掌握于心。同时根据考纲的变化,妙用、巧用、活用历年真题。每年都是稳中有变,不断有新创意的试题出现,如果仔细研究历年中考题便能发现其变化的脉络,可以预测动向,从而考生可以强化重点地去复习。
掌握答题的一般方法更有助于提高分数,题目类型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要仔细审题,通过审题,明确三个方面:回答内容、限制条件、回答依据和方式。
注意要按问作答。避免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如“请列举近代法国侵略中国,给中国文化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的最突出事例”,本来只要答出“焚毁圆明园”就行了,但有的学生答“八国联军焚毁圆明园”,结果因史实性错误而不能得分。要想把历史学好,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是考生形成能力的基础,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考生复习时一定要依据《中考说明》中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点,根据教材的单元进行梳理、掌握,要熟记基础知识,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要理解基础知识,不停留在简单的背诵上,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知识体系,加强理解记忆,尝试进行回忆,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二、抓住重点,适度拓展
考生要在复习重点知识上狠下功夫,要着重掌握好中外近现代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线索、历史特征等,借助老师的帮助,学会把分散的历史史实、概念、阶段特征等纳入完整的知识体系,变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主干知识网络。专题复习可把握以下几点:一个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两个关键──关键词、切入点。三个模式──小切口、深分析;大跨度、高概括;多层次、多视角。四个思考──历史问题现实的思考;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外问题对比的思考;热点问题的综合思考。
进行纵横联系,融会贯通。可采用多种方法,如横向比较法,即把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历史,特别是中外史放在一起进行复习,找出异同点;采用纵向比较法,即把发生在不同时期的相关历史放在一起复习。
同时还可适度拓展,细致把握,利用课文的插图、小字、表格等已学过的知识对课文的隐性知识进行挖掘,来弥补教材,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三、强化训练,重视反思
考生应每天进行适度的强化训练,通过做一定题量的练习来检查复习效果,巩固已复习的知识,及时查漏补缺,并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审题能力,总结出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做题中要强化:①认真审题。首先审中心词——要求回答什么;其次审限定词——时间、空间、国家或地区;第三审分值——量体裁衣,据此确定答案要点。②规范答题:(1)要点要序号化(2)答案要顺序化(3)内容要重点化(4)学科语言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