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学排名顺序如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长江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358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A+ |
2 | 10486 | 武汉大学 | A+ |
3 | 10001 | 北京大学 | B |
4 | 10491 | 中国地质大学 | B- |
5 | 11414 | 中国石油大学 | B- |
6 | 10247 | 同济大学 | C+ |
7 | 10183 | 吉林大学 | C |
8 | 10489 | 长江大学 | C- |
9 | 10616 | 成都理工大学 | C- |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在天文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及其它边缘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包为民院士提议设立。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知识领域由空间物理、空间探测信息处理、行星科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大气科学等知识单元组成。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地球科学概论(108学时)、理论力学(54学时)、电动力学(54学时)、宇航技术基础 (36学时)、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基础(36学时)、量子力学(54学时)、数字信号处理(72学时)、空 间探测信息处理技术(54学时)。
示例二:地球科学概论(36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光学(54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 学时)、普通天文学(72学时)、信号与系统(54学时)、控制理论基础(72学时)、天体力学(54学 时)。
示例三:天文学(72学时)、天体力学(72学时)、空间环境导论(72学时)、光电检测技术(54 学时)、光信息技术(54学时)、光学图像处理(54学时)、光学遥感(54学时)、微波遥感(54学 时)。
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适应我国航天事业,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外语和计算机基础,系统掌握空间科学、空间环境和空间探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具备空间环境及探测技术,空间传感器技术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能够在航天工程、空间环境、空间探测、空间应用和空间资源开发以及其它相邻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如今,提高综合国力、参与全球化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信息的占有量与处理和利用能力。而占人类活动全部信息80%的空间信息如何更快、更好、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空间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电信业、金融业,政府决策机构的高度关注。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空间科学与技术人才将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