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热岛”效应给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特别是夏季高温时节,“热岛效应”会加剧升温作用,导致人们烦躁、中暑、精神紊乱,甚至会诱发心血管病等一系列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有没有办法来治理“城市热岛”现象,让城市“降温”呢?
首先应该从城市建筑的规划、结构、材料等方面着手,努力消除产生“城市热岛”现象的人为因素。在城市总体规划时,要科学合理地做好布局,给城市留出足够的“通风道”,以便于建筑群的热量快速传递和散发。要打造具有隔热和遮光结构功能的建筑物,可以给建筑物的外表面涂上一层吸热率低的浅色涂料,用来反射和遮蔽太阳光的辐射;也可以在房顶、外墙、道路上种植各种绿化植物,用来遮挡太阳光的辐射。城市道路、立交桥的路面可以使用具有反射阳光特性的.新型材料,来代替传统的沥青和水泥。据测试,有一种新型材料可让路面温度降低15℃;而另一种道路铺设材料既能“吃”水又能“留”水,由它铺成的“透水性道路”在盛夏季节能够把雨水存储在道路下面,使路面温度降低10℃左右。
有人还另辟蹊径地提出了一个城市“降温”方案,即在市中心或大型建筑群区域内构建地下专用管道冷却系统,把该区域内的热量全部带走。具体做法是,先将周边地区建筑物内的热量全部排到这个管道系统中,再利用已引入管道的河水或海水,通过其不断循环将热量带走。据称采用这种做法可使地面温度比其他地区低5~10℃。
此外,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工程,消除扬尘的裸地,营造一系列由公园、水景、湿地、公共绿地和林荫隔离带等组成的绿色生态环境,再辅以喷泉、喷雾、细水雾浇灌等人工水蒸发补给系统,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地表的比热容(即每升温1℃所需要的热量);有计划地控制空调等高热量排放设备的使用,加快“燃煤改燃气”、“燃油改电力”等提升耗能效率和减少污染排放措施的步伐。这些都是给城市“降温”行之有效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