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历中有二十四节气。许多人把中国的农历说成阴历,因而也认为二十四节气是属于阴历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历,二十四节气是其中的阳历成分。
从中国西汉时期开始,人们把一回归年按时间平均分成24等份,设置了二十四节气。到了唐朝,人们已经发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速度不均匀,便把黄道从春分点开始等分为24份,每份15°。太阳在黄道上自西向东每运行15°,作为一个节气。
这种划分二十四节气的方法更加科学和合理,一直沿用至今。由于二十四节气与阳历的一年都反映了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一周,所以二十四节气与公历的日期有严格的对应性。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的独特创造,人们可以依据节气来安排各项农事活动。二十四节气中又分出12个“中气”,从春分开始,每隔一个节气就是一个中气。
二十四节气还可以用来置闰。早在中国西汉时期,已经规定没有中气的月份为上一个月的闰月。那么,有些月份为什么会没有中气呢?
须知农历的月份,不是29天就是30天,而两个中气之间的间隔有时长于30天。例如农历某年的五月三十是谷雨,隔月的初一才是小满,那么这年五月后面的这一个月里就只有立夏这个节气,却没有中气。于是这个“不正常的”月份就不叫六月,而成了闰五月。再后面的一个月才是六月,由此往后每个月份又都既有节气又有中气了。这种“正常的”状态可以持续两年多,直到再一次置闰。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
二十四节气歌
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
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二十四节气诗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谚语
1)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2)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後,海水浪潮渐大。)
3)五月蝶,讨无食。(五月花季已过。)
4)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5)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6)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7)乌云飞上山,棕簑提来披。(满山乌云,定有雨,出门带雨具。)
8)乌云飞落海,棕簑盖狗屎。(满天乌云飞向海边,表示转晴,不须雨具。)
9)早落早好天,慢落遘半暝。(晨下雨,午後阴转晴。午後下雨,就会到半夜。)
10)霜降,出无齐,牵牛犁。(霜降时,稻穗长不齐,收获不好。要重新拖牛耕地。)
11)田蠳若结堆,戴笠穿棕簑。(田蠳群聚群飞乃雨兆。)
12)四月芒种雨,五月无焦土。六月火烧埔。(芒种日下雨,五月多雨,六月久旱。)
13)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星光闪烁,夜虽晴,有大风。)
14)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15)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16)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东南边有乌云)
17)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须防清明时节会下绵绵雨)
18)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19)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春天刮南风,夏天刮北风,可能大旱。)
20)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三月寒著播田夫。(一二三月的天气都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