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量无数劫,解之即一念,知念亦无念,如是见世间。《华严经》卷四十九,普贤行品
2、一切诸法悉皆寂静。不识自心现妄想,故妄想生,若识,则灭。《楞伽经》卷四
3、凡所见色,即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唐)道一禅师《古尊宿语录》卷一
4、佛日:"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每个人都渴 望过得快乐,然而却总因为一些琐事郁郁寡欢。快乐是一种 能力,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情需要智 慧。多一些付出,少一些计较和要求,放下憎恨,避免忧 虑,简简单单地生活,快乐自然会与你形影不离。
5、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意思是说,即使是千劫中通过布施和供奉诸佛等获得的善业福报,只要你生气发怒一次,就会将全部福善功德抵消干净。
6、改过宜勇,迁善宜速 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功可造。我们修行,就是要去习气毛病,去 肮脏的思想,现出本有的光明,本来之智慧。
7、对他人友爱,才能收获爱。
8、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证严法师
9、"南无阿弥陀佛"是弥陀发给十方众生的信息,我们听到、口称,即是收到了弥陀的信息,并回应了弥陀的呼唤。愚痴的众生收到慈父的信息,茫然不知所以,下意识原样返回一条信息,阿弥陀佛收到是如何地惊喜呀!
10、问:"慈悲和善的关系如何?"师言:"光有慈悲而缺少智慧,有时也会生出毛病来的。最浅近的例子,像当前社会上常发生善心人被骗的事,如此,慈悲不仅未能达到善的理想,反而助长了骗徒的罪行。我们要在智慧中发挥慈悲,才是真正的善。"——证严法师
11、有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恼苦,得真如法,所谓四念处。《杂阿含经》卷十九,第535经
12、罪从心生,还从心灭。善恶一切,皆由自心。
13、布施何物?布施却二性。所谓善恶性,有无性,爱憎性,空不空性,定不定性,净不净性,一切悉皆施却。
14、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问题主要是情绪问题,家长内心的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只有孩子内心平静,才能吸收、沉淀、理性思考。作为父母,请记住,保证自己情绪的平与,就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15、在社会普遍不讲规则的时候,谁讲规则谁倒霉。"
16、本来可以是一棵树,最悲哀的是还没成材的时侯被人拔出来成了棍棒。"
17、西方国家是一种社会矛盾分散化,中国社会是一种两极化。
18、历史是历史的审判者,时代是时代的超越者,命运是名运的创造者,苦难是苦难的终结者。"
19、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
20、虽即心即佛,唯证者方知。然有证有知,则慧日沉没于有地;若无照无悟,则昏云掩蔽于空门。
21、无住心似何物?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
22、须知观照虽亦是念,乃顺体起用之念,便可顺此用以入体。
23、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
24、您用粉笔谱写一篇篇乐章,用汗水浇灌我们成长,用知识填充我们的本领,用智慧教会我们社会人生。
25、小时候不懂,埋怨你的严格,讨厌你的指责,不喜你的对比,长大后才知你的用心良苦。快乐幸福!
26、如果你曾经深信不疑的一切在现实中让你头破血流,大多时候你要反省自己之前想的是不是太绝对了,不必因此转而不相信美好。
27、说到底,靠到最后靠自己,处到最后要真诚。
28、对学生要恰当地把握宽与严。在宽方面,给予学生一个提高的过程;在严方面,做到言必信,令必行。
29、倾听孩子要用同理心,什么是同理心?就是痛苦着孩子的痛苦,快乐着孩子的快乐,感受着孩子的感受。
30、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没有两个孩子是一样的,是人就有优点和缺点。如果我们的孩子具备了所有孩子的优点,他就不是人了。
31、用我的.真诚、执着与爱心,点击学生智慧的键盘,启迪学生美好的心灵。 用心关注孩子,用心接纳孩子,用心体会孩子。做本真教师,教本色语文,育世纪人才。 教育的技巧在于教师如何释放对孩子的爱。
32、和蔼可亲的态度,永远是教师良好教态的注脚。语言作为工作对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对于骑士的重要;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在于作为骑士的教师驾驭骏马的能力高低。谷穗越饱满就越低垂,学识越渊博就越谦逊。
33、是,是!你别生气,腿上痛得厉害,是不是?真叫人心疼。
34、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尊重总会收到回报,而一次小的疏忽,无论多么微不足道,某一天都会被记起来。
35、家长要善于细心地观察孩子,从孩子的一举一动和支言片语中去发现孩子的求知欲。――木村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