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法改变的隔辈亲现实。
许多老人对孙辈们的要求是有求必应,大包大揽地帮着孙辈做本该孙辈们力所能及的事。在他们眼里,子女都永远长不大,何况孙辈。如果父母当着老人的面教育孩子老人会非常的不高兴,孙辈在老人们的骄宠溺爱之下变得为所欲为。
2、容易过分溺爱和放纵。
老人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较多地采取顺从、满足需要的方式和态度,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的意识,孩子有了错误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的不合理的欲望就会无原则地得到满足,即使父母想方设法来改变,有老人那张保护伞的作用,孩子有恃无恐,稍有不合心意就会大哭大闹,以达到非分的要求。
3、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障碍。
老人在年龄上步入晚年,或多或少有不同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脾气急躁、不稳定,并伴有抑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倾向。如果孩子长期和这样性格的祖辈相处,容易受其影响产生人际交往恐惧等轻度心理障碍。如不及时疏导,正确矫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而且,多数老人由于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也不爱外出活动。孩子与祖父母朝夕相处,长期囿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模仿的都是老年人的言行,张口闭口说的是成人的话,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
4、容易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
溺爱是大部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通病,他们大多存在补偿心理,将自己年轻时无法满足子女的高质量的生活照顾,全数投射到孙辈身上,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妥当,总给予毫无节制的满足,不经意间就会对孩子的错误过分纵容,甚至替孩子掩饰及善后。另外,孩子有什么缺点,也因为心痛孩子,不能及时予以纠正,以致造成孩子自私、依赖性强的性格弱点。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孩子出现双重性格。
5、包办替代和保护。
祖辈包办代替的比率明显高于父辈,当孩子已经会走路了,爷爷奶奶非要抱着上下楼梯;孩子吃饭时,担心孩子吃不上,就一口一口地喂,或追着赶着喂,这种种做法,恰恰束缚了孩子的手脚,错过了“自己整理、物归原位、自己吃饭”的敏感期,导致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只会叫喊着等别人来帮忙,不会尝试、锻炼,只会哭闹和发脾气。
6、抱持老观念不放,妨碍孩子个性发展。
许多祖辈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对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可能限制孩子的各种探索活动,给他提出一些与他的年龄不相适应的要求,无形中给孩子一些捆绑,导致孩子缺乏开创精神。加上不少老人知识老化,思想相对比较僵化,看待事物比较死板,容易固守尘封,采取过于传统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种落后的教育模式会影响孩子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导致孩子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意识,妨碍孩子个性发展。
7、安全隐患较高。
祖辈们的年龄直接决定了他们身体状况以及灵敏程度,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较年轻人弱。现在的社会不安全因素太多,当危险来袭时,该如何保护?
8、造成孩子与父母的感情隔阂。
隔代教育容易导致亲子隔阂。儿童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孩子与父母培养感情的最佳时期。孩子若从小就被丢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亲子之间缺乏经常性的交流,彼此之间很容易形成隔膜,无法融洽相处,若关系长期冷淡,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长期与老人住在一起,就会习惯被老人袒护和迁就,因此当父母看到孩子的缺点或种种不足时,而对其提出严格的要求,希望其改正时,孩子心理上会很难接受,以致形成亲子之间的情绪对立和感情隔阂,使正常的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既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也容易导致家庭关系失和。
9、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
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的“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
10、不利于儿童的身体发育。
在隔代教育家庭中,由于祖辈的纵容,无限制地满足孩子们的零食偏好,而忽略主食,导致他们发育不正常。在农村家庭,爷爷奶奶很难给儿童提供全面的营养,有时由于农忙或者是劳动后的疲劳,而不能及时给儿童准备每一顿饭,特别是早餐,许多孩子早上总是饥肠辘辘地去上学。多数农村孩子喜好下课后买零食充饥,影响学习效率不说,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还有就是要把孩子包得严严实实,认为这样不容易感冒。在此提醒老年人,给孩子穿衣服,一定要科学合理,根据环境温度,天气冷就多穿点,天气热就少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