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是相对于石油农业提出的概念
,是一个原则性的模式而不是严格的标准。而绿色食品所具备的条件是有严格标准的,包括: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所以并不是生态农业产出的就是绿色食品。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
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
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20世纪70年代主要措施是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等;
80年代创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养鱼、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的模式。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均有了较大发展。建设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
前几天,我买了一条小金鱼,它真可爱。小金鱼全身是银灰色的,鼓鼓的两只眼睛像小电灯泡似的,最惹人喜爱的地方就是它还穿着一条喇叭裙。随着它的游动,这条“喇叭裙”就像盛开的一朵莲花,我真喜欢它。
每次放学回家,我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小金鱼喂食。当我把食物正要撒给它时,它好像知道我要喂它,就一摇一摆的向我游来,我把鱼食一点点撒在水面上,小金鱼就一口一口地吃起来,等它吃饱喝足后,就在水里自由的游来游去,这时,我脑袋里忽然闪出了一个问号,鱼为什么只能生活在水里呢?
我真想弄懂这个问题,于是我问妈妈,妈妈只告诉我鱼靠鳃呼吸。难道鱼靠鳃呼吸就能在水里生活吗?我决定上网一探究竟。
如今科技真是发达,不一会儿我就找到了答案。原来鱼的鳃只适应从水里吸收氧气,而对空气中的氧气不能吸收,还有就是鱼的形状更适应水中的生活。它的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能减少水的阻力,怪不得,每次用手捞起它时,觉得它滑滑的。还有就是它的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鱼除了借助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这些游泳“工具”之外,在它的体内还长长有鱼鳔,通过调整鳔内的空气容量,在水里就能自由自在地上浮下沉了。
我终于弄懂了鱼为什么只能在水里生活,同时也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从此以后,我更喜欢我的小金鱼了!每次看它自由自在地游泳时,我就会陷入无尽的遐想:如果有一天人也长了鳃,体内也有鳔,那样就能像小鱼一样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了。那该是件多么神奇的事情呀!
这个小长假虽然不长只有三天,我看了关于两本关于科技实验和科技谜题的两本书,这两本书使我懂得了不少知识!
一,保存泡泡这个实验很好玩,需要的材料是肥皂、吸管、盘子、冰箱!先把肥皂放进水里做一盆肥皂水,把冰箱冷冻室的温度调到最低度,用吸管对着盘子吹出几个大泡泡,迅速把盘子放进冰箱的冷冻室,过一会再把盘子从冰箱里取出来!哇!泡泡被冻成冻泡泡了!现在你的泡泡只要不熔化就可以永远保存了!
二,学螃蟹吐泡泡的材料,一瓶可乐、一只牙膏、一把牙刷,开始实验了,像我每天早晚刷牙一样,按照正常的步虚刷牙,刷完牙后,不要漱口,喝一口可乐,你会感觉到嘴里有很多小泡泡在跳舞,张开嘴像螃蟹一样把泡泡吐出来,这个实验可好玩了!
周六,我和爸爸去图书大厦买学习辅导材料。买完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拉着他去科技图书区域。对科学知识相当痴迷的我一眼就看到了《地球》,因为它封面图画非常精美。我翻看了其中几篇文章,就赶忙央求爸爸买给我,爸爸也就得不错,爽快的答应了。
这本书主要是说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它有精彩的内容:高山磅礴,湖泊多姿,峡谷幽深……超精彩的主题,近千个知识点,全新揭秘不为人知的地球奥秘。科学的主题式分类讲解,源于当今世界最权威的知识体系,并吸取国际最新研究发现成果。这本书还有精美丰富的图片:珍贵的航拍精品,使用的原理图片,清晰地场景照片……近千幅精美图片奉献一场视觉盛宴。这正是我和爸爸买这本书一起读的原因。
这本书每篇文章都写得非常精彩具体。其中的《大陆漂移》让我更多的了解了地球:大陆居然是漂浮着的,不停移动的'。首先,它告诉我们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大陆漂移假说的是德国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并清楚、详细地写出了魏格纳提出的观点,还解释了地壳运动、海陆分布及其演变规律,并在文字旁插了三幅原理图片。第一幅是2亿年前,大陆大部分都连在一起,第二幅大陆稍稍分开一些,那是大约1亿8000万年前的大陆,最后一幅是距今6500万年的。三幅图生动体现了地球大陆的漂移、演变。一旁还有用计算机把大陆拼接后的图片,这有力地支持了所有大陆原来曾是一个整体的观点。
还有《生命的演化》《气象奇景》《火山》……等文章,让我真是大开眼界、惊叹不已。
在读这本书时,许多篇文章我和爸爸的观点不一样,引起了许多的争论,其中的一次让我很是得意。
科技馆这周是“大型人体奥秘科普展”,今天上午我们三口一起来到了科技馆参观。
一进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画及各种标本,我们随着人流慢慢向前移动,睿拉着我的手说害怕,我和她爸爸鼓励她,但是看到人体各种器官时,还真觉得是那么神秘,尤其是看到正常人肺和吸烟人肺时,那鲜明的对比真的十分可怕。让睿最感兴趣的是胎儿的形成,从胚胎到7个月的胎儿怎么形成的,都展现在眼前。我们让睿了解了人体各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虽然有些地方听得似懂非懂,至少也学了点自我保护的常识,也知道要从小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如果你乘轮船,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轮船要靠岸的时候,总是要把船头顶着水流慢慢地向码头斜渡,然后平稳地靠岸。江水越急,这种现象越明显。在长江及其他河里顺流而下的船只,当它们到岸时却不立刻靠岸,而要绕一个大圈子,将船逆着水流行驶以后,才慢慢靠岸。
这是因为船逆水靠岸,可以利用水流对船身的阻力而起到一部分“刹车”的作用,小朋友,你以后乘轮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下这个有趣的现象!
我们在水边静静地注视着水面,就会发现:在没有风的时候,水面几乎平稳如镜;但在有风雨时,水面就会波浪迭起。
很明显,起浪的原因是风在作怪。浪实际上是由于能量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运动而形成的。风就是这样的能量。当风向水施放能量时,水面就会起波浪。
当人们看到波浪起浮时,会以为水在向前滚动。但是,如果你把木块扔在波浪上时,便会发现这木块并不随波浪向前滚,而是随着波浪一会儿升到浪尖上,一会儿又跌入浪谷里。如果木块向前移动,那也是风的作用或是水在流动。
飞机要迎风起飞,看来很奇怪,因为顶着风冲会降低飞机与地面的相对速度。
你有一点可能不清楚,实际上,飞机从地面起飞时,重要的不是飞机与地面的相对速度,而是与空气的相对速度。假定飞机速度达到150公里/小时,迎面风的速度为30公里/小时,则飞机与空气的相对速度为150+30=180公里/小时。如果顺风飞行,飞机与地面的相对地速度就会快一些,假定为165公里/小时,可是,这样一来,飞机与空气的相对速度则只有165-30=135公里/小时了。
你现在知道了吧,飞机通常要迎风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