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每当提起唐代大诗人李白,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这些气吞山河的优美诗篇,内心也会为诗篇中那种豪迈奔放,畅快无比的美妙意境所陶醉。李白,这位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伟大诗人,是中国乃至世界诗坛上一颗璀璨的巨星,被世人冠以“诗仙”的美誉。
李白生活在公元八世纪,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家庭早年曾经在丝绸之路上经商,据说李白就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那时的碎叶城是丝绸古道上的一座重要城市,属于唐朝政府安西都护府最西边的城镇。五岁的时候,李白的父亲带他回到了署中,居住在今天的四川省江油市一带。唐朝的署中是个道教活跃的地方,因此李白不仅受过西域文化的洗礼,得到儒家的正统教育。他还读了很多道家的,纵横家的杂书,接触到了非常广泛的文化知识。他曾经说自己,“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自如”。
李白在年少时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常常喜欢与道士谈经论道,受到不少习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中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一方面要做超凡脱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和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李白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他构成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
李白的一生四处漫游,25岁时,他跋山涉水走出川蜀,漫游各地,广事结交,以培植声望,希望能为国建功立业,他的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华大地。他曾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咆哮万里的黄河,白浪如山的长江,”百步九折萦岩密”的蜀道,“回崖沓嶂凌苍苍”的庐山等等,在李白的'笔下,祖国的水水水水纷至沓来,它们无不形象雄伟,气势磅礴。
他笔下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行落九天”等等,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宽阔的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
然而,李白这种自由不羁的个性,与当时的政治格格不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因此,他一直未被重用,。于是他又书剑漂零,漫游在祖国如画的山河之中。
开元24年即公元736年,李白偕夫人及女儿,投奔他在任城县即济宁做官的六叔父,并且寄家在贺兰氏酒楼,就是现在的太白楼。
李白在任城县贺兰氏酒楼寄家时间,长达23年之久。在此期间,他饮酒赋诗,会朋别友。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与一代诗圣杜甫的会面。当时的李白已经45岁了,而杜甫只有36岁,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互以诗文相勉,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这一段时期也是李白诗歌创作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像《行路难》、《将进酒》、《梁父吟》、《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等,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均作于太白楼。
他那无比优美的诗篇,征服了好友杜甫,“诗圣”杜甫称赞他的诗为“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当时,另一位有名的诗人贺之章,看到他的《蜀道难》,看第一句马上就大为吃惊,并称赞李白说,你恐怕不是我们这个地上的人吧,你好像是摘仙人。从此以后“摘仙”这两个字,就跟着李白一生一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首《静夜思》,寥寥数句,却意味深长,传诵长久而不衰。客居他乡的人们每当思念家乡之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千古绝唱。
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多首,其中的很多诗篇,如今已经走出了国门,翻译成各种文字,受到不同国家读者的喜爱和传诵。
李白的名字也同他的诗歌一样,早已融化在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成为今天宝贵的文化财富与遗产。正如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说的那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一千三百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绵阳的江油诞生了,故乡的水水水水孕育了他的盖世才情,他以自然天成,飘逸豪迈,雄浑壮丽的诗篇,登上了浪漫主义诗坛无人企及的顶峰。这些诗篇如长江大河,激荡着炎黄后裔的灵魂,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在李白漂泊的一生中,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成为他魂牵梦绕的记忆。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一九六二年,李白故里的人们开始筹建李白纪念馆。一九八二年,这所融观光旅游、学术研究、陈列收藏、旅游服务为一体的名人博物馆正式开馆。
该馆位于风景秀丽的江油市昌明河畔,包括李白纪念馆、太白公园、太白诗书画院。占地四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四千多平方米。这里有宏伟的建筑群落,优美的园林风光,丰富的陈列收藏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江油李白纪念馆内,除了宋代在李白故居遗址修建的陇西院、太白祠之外,后人又建有李白衣冠墓、粉竹楼、李白胞妹李月圆墓。至今,江油市内有青莲故居、读书台、匡山书院、洗墨池、磨针溪等等三十多处李白遗迹,足可令人大发“思古之幽情”。
李白的出生地在江油市的青莲镇,青莲镇在唐代为“清廉乡”。据传李白自称“青莲居士”,即含有与家乡谐音的意思。到了宋代家乡人为了纪念李白,就把清廉乡,改为了“青莲乡”也就是现在的青莲镇。青莲镇有一处名为“漫坡渡”的景观,这里水清见底,相传是李白的母亲经常洗衣服之处。史料记载,李母洗衣时,有鱼跃入蓝内,烹食之,觉有孕,于是生下了李白。这则由来已久的民间传说,也使“漫坡渡”成为了青莲镇的代称。
陇西院是李白青少年时居住的地方,虽多次遭到战火的毁坏,但是历代都在重建。我们现在看到的陇西院大门,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门口有一幅对联是“弟妹墓犹存,莫谓仙人空浪迹。艺文志可考,由来此地是故居”。
“粉竹楼”据传是李白为其妹李月圆修造的闺楼。传说李月圆常将脂粉水泼向楼下竹丛,年深日久,故有“粉竹楼”之称。
粉竹楼后面约500米,有一个直径约1米,水呈墨绿色的水池,人们认为这里就是李白和他的妹妹洗涮笔砚之处,所以就有了“洗墨池”这个名字。
陇西院的后面有李月圆墓。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关于少年李白和一位老婆婆之间的故事。相传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就在陇西院前的小溪,人们称之为“磨针溪”,在溪边还建一个磨针亭。
隔溪不远是太白祠,祠内有陈列室和明碑。陈列室收藏有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唐代手抄本李白诗词,明清版本李白诗词注疏,以及李白遗墨、遗迹的照片和拓片。
李白一生都爱皎洁的明月,并留下了许多关于明月的诗篇,如《月下独酌》吟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重现了诗人当年把酒邀月,怀古思友的意蕴。
在距李白故居不远,有几处遗迹,如邀月亭、月爱寺、指月庵等,都是传说中李白赏月读书之处。
李白宛如一颗闪耀的巨星,他的光辉照耀了整个盛唐,照耀了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
不论是在李白的故乡,还是在全国各地,诗仙李白都将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