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特别是自己周围的事。在茫茫宇宙中,太阳系是地球的家,因而,有关太阳系的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兴趣所在。那么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呢?到现在为止,对这个问题有几种说法,是值得研究参考的.。
灾变学说:早在1672年,法国生物学家布封就提出一颗彗星撞击太阳,使一些物质从太阳中分离出来形成了行星。这是灾变学说的思想源头。这个学说的主要观点是:太阳是一个先就存在的天体,在某种偶然情况下,被另一天体(恒星或彗星)撞出或被引力吸引出部分物质,这些物质后来就形成了绕日运动的行星。这种学说认为太阳系形成的动力原因在于偶然的灾变。然而银河系中的行星是普遍存在的,用偶然性的灾变来解释太阳系的成因似乎不太妥当。
星云学说:这是康德在1233年出版的书《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提出的。他认真地把万有引力作用考虑进了太阳系的宏观形成过程中。他认为,大小不等的微粒所构成的弥漫物质通过万有引力作用逐渐互相吸引,像滚雪球一样由小变大,这样最后这个弥漫的物质团的中心就形成了太阳,其余部分就形成了行星和其他天体。这种学说解释了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问题,认为在引力作用下,星云不断收缩,外围物质则由于离心力作用而绕中心运动,而各自又由于引力作用,星云核心物质收缩为太阳,其他边缘物质收缩形成了行星。
俘获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太阳像一个猎手,当有其他物质经过它的周围时,它就依靠自己的引力捕获它,并且这些物质在它的引力作用下开始加速运动,天长日久,就逐渐形成了行星,太阳系的家庭也就逐步建立起来了。
当然目前没有足够的资料来证明哪一种假说更符合太阳系的成长过程,然而通过人类的不断努力,定会不断地解决这些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