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域辽阔,南方、北方气候差异很大,人们生产、生活的情况也不同,各地寒潮的标准难以统一。一般来说,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10℃以上,或48小时降温12℃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4℃;南方采用的寒潮标准是:24小时降温8℃以上,或48小时降温10℃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低于5℃。
寒潮的威力到了南方会有所减弱,而南方生物的耐寒能力也不如北方,从这两点来看,寒潮的标准,降温幅度南方比北方减小2℃是合理的。
要求最低温度低于5℃才算寒潮,正好排除了夏季的强降温。在夏季风控制的时期,极地的冷空气是很难入侵的,不会发生寒潮。但是,夏季雷雨云团的突然侵袭,有时也能造成8℃至10℃的温度变化,而这时的最低气温常在20℃左右,再低也不会低于10℃。把这样的降温从寒潮里排除,是有道理的。
伴随寒潮降温发生的天气,首先是大风,尤其是在北方,狂风呼啸,是寒潮到来的一个特点。陆上风力可达8级,海上风力可达10级,甚至引起风暴潮。
伴随寒潮发生的另一类天气是大雪和各种特殊的降水现象,包括雨凇和冻雨,古代叫“雨木冰”“木冰”。此外,寒潮过后会出现低温和霜冻。
寒潮和它伴随的`这些天气,在春天会使南方的越冬作物遭到冻害,使稻田发生烂秧;在秋天,则会形成“寒露风”,危害庄稼。
寒潮活动的时间长达秋、冬、春三季,活动的地区包括了世界人口最多、最广泛的区域,这些都表明了寒潮冷空气的强大。因此,它必须有辽阔的冰原作为积累冷空气的源地,在一路上,必须能够不断增加其能量,在适当大气环流条件下爆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