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几月几日

马振华

  2021年大寒时间:

  2021年01月20日星期三

  公历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度时为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四节气。大寒,顾名思义是天气寒冷到极点。《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

  “初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而鹰集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最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觅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抗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坚强、最厚。另外,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一带)”。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一团。”此时,像小寒一样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融,呈现出冰天雪地的严寒景色。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虽然依然寒冷,但由于是冬季即将结束之时。因此不会像大雪到冬至期间那样酷寒,隐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

  大寒气候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同小寒一样,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近代气象观测记录虽然表明,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数地方,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所以,应继续做好农作物防寒,特别应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时段。常年大寒节气,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雨量仅较前期略有增加,华南大部分地区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华南冬干,越冬作的这段时间耗水量较小,农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不过“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麦作物生长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大寒不冷倒春寒

  正常年份从立冬到早春,气温应逐渐回升,只是三九、四九较冷。但有的年份冬天和早春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到晚春气候突然变冷,气温低到。℃,产生霜冻,人们称为倒春寒。正如谚语所描绘的:“五九四十五,人们街头舞;不要舞,还有春寒四十五”。

  我们知道,春季是冬季风过渡到夏季风的季节,处于冷季转换到暖季的过渡阶段。这时,南方的暖湿空气虽然天天北上,但北方的寒冷空气势力仍然较强,每隔3~4天或5~6天就分裂成小股冷空气连续南侵,南北两股气流汇合,出现阴雨天气,使回暖的天气重又变得寒冷,出现”小寒不冷大寒冷,大寒不冷倒春寒“的现象。

  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同,倒春寒出现的时间也不一样。内蒙古地区常把出现在4~5月份的低温称为倒春寒,华北地区把出现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低温哄做倒春寒;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则把2月下旬到3月底期间的低温称为倒春寒。早春正是小麦返青期,一些早春农作物和蔬菜幼苗正处于生长萌发期,体内水分逐渐增加,对寒冷气温非常敏感,如果气温突然变冷,农作物不能适应,就容易被冻伤或冻死。

  大寒节气养生要点

  早睡晚起

  大寒时节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早睡晚起。早睡有助于保养身体的阳气,晚起有助于养阴。除了防寒外,还须防风。在中医理论中,把导致人体疾病的外因归结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其中风邪排在“六淫”之首,在横帝内经》中记载有“风为百病之长”的说法。

  忌吃黏腻生冷食物

  大寒节气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冬季以食用一些滋阴潜阳且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切忌钻腻、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阴,易使脾胃之阳受损。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

  睡前洗脚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所以,应坚持每晚人睡前用热水洗脚“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用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着很大的益处。

  保持心情舒畅

  俗话说:“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这句话的意思是,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所以,在大寒时节,应注重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使体内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日出后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着很为特殊的意义。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太极拳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的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以太早,以在日出后为好,这样可以保护好阳气的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