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
变“备教材”为“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
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新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教学改革要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提高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习兴趣,要我学”我要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了。例如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我设计了“游公园”的游戏。上课开始,老师说:“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游公园吗?”孩子都兴奋地说:“喜欢!“好!”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公园可爱的动物,有的动物熊猫还是我们的国宝呢!”接着投影出示公园的各种动物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问:“你们都看到些什么?”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熊猫的数量是“6”,也就是一个“6”,然后学生很快就能写出算式.通过这样教学,儿童不仅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了,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训练与培养。
二、自主合作探究,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自主合作探究,权威教学”共同探讨”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在学生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后,根据学生回答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错了,应该是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他们都有四条边。等他刚一说完,”另外一个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应该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条线段都叫做边。”“他们还都有四个角,而且都是直角。”……我一直在一旁微笑的听着,最后说:“嗯,这几位同学说得很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把自己知道的和与我们学习有关的说出来,大家互相促进。”那一段时间这几位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而其他的学生受其影响,上课发言也非常积极。当然,不是说乱成一团才为妙,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的学。三、创新型教学,变“单一媒体”为“多种媒体”创新型教学,单一媒体”多种媒体”当今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采用故事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先前分得的还少呢?’大家听了都笑了,而八戒却还是莫名其妙。”(同学们都笑了)这时教师停止故事的播放,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在这些日子的培训学习中,我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专题报告,我的感受很深,使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意识到新课改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对于我今后在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说此次培训收获颇丰、受益非浅。现在将我这段时间的学习作如下总结:
一、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通过这次培训学习,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其次要明确自己今后所要研究追求的目标。如果教学理念不改革,教学方法不创新,个人素养不提高,这是难以胜任的。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提高,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总是用陈旧的知识和老化的观念去教育现在的学生,那其结果必然是被社会无情的淘汰。知识媒体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快速传播,学生可说也是见多识广,知识量也在飞速增长。学生除课堂学到的知识外,在广阔的课外天地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在接触,他们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许许多多“稀奇古怪”、“异想天开”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老师也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才可以应对。由此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应同时具备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教师为“育人”而学习。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我们最终的追求是育好人,为“育人”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应当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继续学习,使之达到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应当不断学习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滋润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
二、改变工作方式,谋求共同发展新课程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个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人生没有捷径,教学亦如此。虽然我的作业不是优秀,但是让我看清楚了其中的差距,鞭策我不断的努力。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做得到。
三、展望未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继续虚心地利用网络学习,利用网络成长;兢兢业业的奉献,踏踏实实的工作;理论结合实际,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想。培训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我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让它长久地给我知识和力量。总之,通过这次的学习,我除了对新课标的熟悉之外,更重要的是体会了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强化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学习合作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不断去摸索和创新。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坚定新课程的理念,坚持实施新课标,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得我的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