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刘莉莉

高中化学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化学方法篇一:归纳总结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1、学会交流。暑期这半个多月以来,我发现不论是准高一的学生还是已经历了一年高中学习生活的学生,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主动发问,不与人交流,就喜欢自己或和关系好的同学低头思考,这是初中的学习方式,在高中乃至以后都是致命的隐患!我在这儿希望看到这里的家长、教师们一定要鼓励孩子们多交流讨论,过于强调竞争而不重视合作,会让孩子们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地思考和处理事情。多交流,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更加开阔,也会发现原来身边的同学也很有才。

  2、重视课本知识,多思多问。许多学生对课本不屑一顾,说课本内容简单,喜欢狂买参考书,甚至也跟风似地买竞赛书、大学课本,实际我们课本中未明文指出但需要思考的问题就不少。 比如高一必修2,甲烷和氯气的取代反应,学生觉得简单,可是有几个学生会去想:溴、碘单质会不会与之发生取代反应呢?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再比如说,学生都知道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可有几个学生想过:这能不能叫置换反应?为什么用无水乙醇不用酒精?反应后还生成乙醇钠,它有什么性质(实际上不用酒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乙醇钠引起的)?乙醇和钠反应类似酸、水与钠的反应,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参加竞赛的学生应该去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乙醇电离,是广义的酸)?

  乙烯能使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褪色,那产物什么(这个明白了,也就知道为什么乙烯中混有乙烷只能用溴水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了)?乙烯的同系物与之反应产物也一样吗?为什么用酸性高锰酸钾,而不是中性、碱性?

  以下不再举例。希望学生学习由简单的知识点和问题能发散联想到不简单的甚至高深的(未必现在就能解答)方面。

  3、重视反应过程和实质。在此分为两点(但不是说二者相互独立): 一是反应过程,高中化学涉及到一些半定量的反应,比如铝离子与NaOH的反应,包括北大自主招生考的大苏打的相关反应,均是量变引起质变,量的关系可能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找出临界点就至关重要。

  再一个是反应实质,结构决定性质。在见到一个反应方程式时,不要急着去背诵,而是观察产物和反应物,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各元素原子结构、金属或非金属性、化合价、化学键等总是会的)去思考。我特别倾向于在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周期律及电化学时写出反应物,让学生自己应用已知概念、规律去推产物,不会不对不要紧,关键是自己要思考。

  4、重视基本的化学原理和规律。先说句题外话,物理、化学都是自然科学,它们一定是遵从自然规律的,而规律前人早已总结,比如道家学说。表象千变万化,但规律是一般性地、相对简单和易于掌握的。举个最典型的也是让高中学生最头痛的例子——化学平衡,平衡影响因素、平衡移动原理等方面的单一、综合考察是高中化学一大难点,再加上高二学化学反应原理,还有水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及计算等,几者综合起来,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实际上所有知识点、问题的关键因素就是老子的一句话“损有余而补不足”。如果不学着积极深入地思考,只能是舍本逐末,成为各种表象和海量题目的奴隶。

  5、重视自学和总结。到了高二,优秀学生往往能在知识层次甚至思维方式上超过老师,老师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经验性的引导。所以,学生自己要学会上网、到图书馆查资料,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通过题目主动记忆一些反应、现象、科普等,这比专门买本书背要简单得多。

  从应试层面来说,平时做题,一定要注重自己总结“母题”,把题目“模型化、公式化”,也即教师行话里的“培养学生的化学意识”。各科均适用,包括英语、语文,均有规律可循。

  就得原来听一位老教师说,高中数学其实就是不到二十个母题,把这若干个母题掌握了,剩下的只是灵活应对它们的变式与综合。

  6、注重实验。从原理到操作再到改进,要逐渐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不论明年新课改怎么考,这几年高考的主旨思想一定不会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你会背书我也会,思考创造才可贵!

  7、学会调整心态。给自己合理定位,切忌好高骛远和妄自菲薄。顶尖的学生都是在夯实基础之后拓展拔高的,而学习中上的学生往往心仪一题多解、难题、怪题和偏题,喜欢技巧性强的题目,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做难题来居高临下,弥补基础的不足,同时也能在考试中胜过顶尖的学生,结果总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总比人家差点儿。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有下述几方面的特点:

  ⒈概念抽象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入手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欠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而高中除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除形象思维侧重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和自觉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如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第二章摩尔概念一个接一个,学生一时不适应,这是学生进入高中所面临的挑战,给教与学带来一个十分尖锐的矛盾。

  ⒉进度快,反应方程式复杂

  初中进度相对高中较慢,要领定律学习巩固时间较长,在往后的学习中有较充裕的时间加以消化,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难度显著增加,进度加快,化学方程式增多,多数反应失去了初中掌握的反应规律,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难度,如果不及时消化,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相当被动,如高一 的实验室制法, 与水、碱的反应,NaCl与浓硫酸微热与强热制氯化氢反应的不同情况等,学生一时难以理解,深感难掌握、难记忆,不太适应。

  如摩尔使微观与宏观联系起来,渗透在高中教材的各个章节,对整个中学化学计算起着奠基的作用。再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整个中学化学的重点,学得好可促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综合,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能使学生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为理论指导,探索、研究后面的化学知识,培养分析推理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⒋抓典型,带一族

  初中化学只是具体介绍某一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了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而高一教材以氯、钠、硫、氮为重点,详细介绍它们的物质及重要化合物,通过分析同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研究它们在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运用归纳、对比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初中不同的一个特点。

  高中化学学法指导:

  1、坚持课前预习积极主动学习

  课前预习的方法:阅读新课、找出难点、温习基础

  (1)、阅读新课: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2)、找出难点:对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温习基础:作为学习新课的知识铺垫。

  2、讲究课内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课内学习的方法:认真听课;记好笔记。

  (1)、认真听课:注意力集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当老师引入新课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注意听听老师是怎样提出新问题的?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候,同学们应该跟着想想老师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当老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同学们应该认真看看老师是怎样进行操作的?当老师在对本节课进行小结的时候,同学们应该有意学学老师是怎样提炼教材要点的?

  (2)、记好笔记:详略得当,抓住要领来记。有的同学没有记笔记的习惯;有的同学记多少算多少;有的同学只顾记,不思考;这些都不好。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课内学习是搞好学习的关键。同学们在学校学习最主要的时间是课内。在这学习的最主要时间里,有些同学没有集中精力学习、有些同学学习方法不讲究,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习水平的发挥。

  3、落实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课后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需要。常有同学这样说:课内基本上听懂了,可是做起作业时总不能得心应手。原因在于对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真正或全部理解。这正是课后复习的意义所在。

  课后复习的方法如下:

  (1)再阅读:上完新课再次阅读教材,能够“学新悟旧”,自我提高。

  (2)“后”作业:阅读教材之后才做作业事半功倍。有些同学做作业之前没有阅读教材,于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题来做作业,事倍功半。

  (3)常回忆:常用回忆方式,让头脑再现教材的知识主线,发现遗忘的知识点,及时翻阅教材相关内容,针对性强,效果很好。

  (4)多质疑: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多问些为什么?能够引起再学习、再思考,不断提高对知识的认识水平。

  5)有计划:把每天的课外时间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学习的内容加以复习;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

  4、有心有意识记系统掌握知识

  有意识记的方法:深刻理解,自然识记;归纳口诀,有利识记;比较异同,简化识记;读写结合,加深识记。

  有意识记是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途径。有意识记的方法因人而异、不拘一格。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意识记方法,从而系统掌握科学知识。

  5、增加课外阅读适应信息时代

  课外阅读是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同学们应该增加课外阅读,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以适应当今的信息时代。

  课外阅读的方法:选择阅读;上网查找;注意摘录。

  6、科学归纳

  知识学习过程的完整分为三个阶段,即知识的获得、保持和再现。

  归纳方法之一是点线网络法。这个方法在总结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相互转换关系法最常使用。如“硫”的一章就以H S为统领。

  归纳方法之二是列表对比法.对比的方法常用于辨析相近的概念,对比的方法也最常用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通过对比,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共性与联系。

  归纳方法之三是键线递进法.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多,一些重要概念又是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分散在各个章节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及时集中整理相关概念,按照一定的理论体系,弄清基本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平行关系.在归纳整理中,可以牺牲一些具体细节,突出主要内容。 “勤”和“巧”是到达知识彼岸的一叶方舟。这个“巧”字就是善于总结。

  在高三总复习阶段,更需要学生作类似联想和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学习经典方法

  技巧一:形成网络,优化忆

  技巧二:突出关键,浓缩记忆

  技巧三:分析对比,理解记忆

  技巧四:形象比喻,增强记忆

  技巧五:口诀韵语,灵活记忆

  技巧六:前后联想,巩固记忆

  “化学是一门记忆加实验的科学”,这也许不太符合一些同学的思维习惯。特别是我们很多同学在初中化学学得还算可以的情况下,是觉着没有花多少时间去记忆的。其实不然,说句武断一点的话:化学学得好的同学主要是因为掌握了化学的记忆方法,高效而又轻松地记忆化学知识。

  作为高一化学,特别是高一的第一、三、五章,属于理论基础知识,这需要我们花很多的时间去记忆。但是记忆不是单纯地去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有些同学可能不理解了,什么叫理解记忆,这里我跟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高一化学离子反应这个概念,“凡是有离子参加或者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叫离子反应”,那么我们就要具体的来理解这个概念中的每个字词句的具体含义。首先是离子,中学化学中的离子指的是可自由移动的离子,进而联想到什么情况下才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呢?通过前面对电解质电离知识的学习知道,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离子化合物(包括盐和碱)在熔融状态下,一种是在水溶液中,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两种状态下才有可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对下面这个反应:2NH4Cl+Ca(OH)2=2NH3↑+CaCl2(s)+2H2O↑,虽然反应物中均含有离子,但是不是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生成物中也是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中学阶段对这样的反应不研究,也写不出它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来,只能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其次是“有离子参加或者离子生成”,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很明显反应物中有离子参加而没有要求生成物中一定要有离子生成,同样,生成物中有离子生成时也不一定非要反应物中有离子参加,比如以下两个反应:(1)Ca(OH)2+Ca(HCO3)2=2CaCO3↓+2H2O,(2)2Na+2H2O=2NaOH+H2↑;第二,在离子反应的概念中,其中一个“有”字,说明并非一定要所有的反应物都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来参加反应,至少有一种即可,当然也就并非生成物中也一定要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生成。在这样理解

  的基础上,我们不难用这样一句好理解的话来总结离子反应的概念,即“只要化学反应中包含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那么该反应就是离子反应”,而这句话是要大家在分析和理解后才得出的结论,这样记忆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了。我相信,只要大家经常持之以恒的做,大家的思维一定可以提高,思考和处理化学问题的能力一定大大加强。这个时候我们来谈记忆,我想不再是一件难事了吧!

  另外,除了理解记忆之外,还有其他的记忆方法,这里主要提及一下“特殊情况特别记忆”。比如,有些常用的,平常的,符合大家思维习惯的东西,大家就容易记住,而有些受前者的干扰常被大家混为一谈,这些就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我们应时时对之进行关注,以免关键时刻出现“粗心”情况。例如我们通常对氧化还原反应有这样简单的记忆“凡是有单质参加或者生成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殊不知,如“石墨→金刚石”,“O2→O3”,这些单质之间的转化由于没有化合价的升降,因而该类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由这个事实说明,我们要抓住判断一个事物的本质依据。

  除了以上的记忆方法以外,其实学习当中听课也是一个重要的中心环节,怎样上好课,这本事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谈不上什么方法问题,但是就是这个简单的环节,也并非尽人尽知。其实听课也要有一种好的习惯,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边我讲一讲听课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课前预习不可少。所谓预习,就是了解教材的大体内容和难易程度。预习时注意把握教材的总体思想:这节书主要讲些什么物质?各物质之间有何联系(如物理性质,化学反应)?重点物质是什么?这些都是预习之有要有一定印象的。预习时遇到疑难点,而自己又一时解决不了,应把它们集中起来用笔记本记录下来,以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另外,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参考学习书,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同时为预习了解更多的知识。

  (二)巧妙听课,主动思考。课堂上以听老师讲授为主,基本循着老师的思路去听。同时要动脑子主动思考,力争得到“接受—思考—理解”的最佳综合效益。抓住基本概念,领会主要精神。老师讲课有不同的“松紧度”,学生听讲也应有不同的“响应度”。在预习中以懂的东西就不必多话力气。而对疑难点则要仔细听,听课中可进行合理的“联想”和适度的停留。“联想”主要是课堂内容的相关知识,可以有“树木”联想到“森林” 。譬如,在听到AgI可用于人工降雨时,自然联想到初中是学过的干冰(CO2)也可以用于人工降雨。这虽然举的是一个简单的例子,但只要广泛联想,对于知识的掌握是大有裨益的。但却不能脱离课堂而无目的想入菲菲。所谓“停留”,是指听到课堂重要之处,可以稍微停下来思考,细味这个问题。也可以为听课带来一定兴趣。不过不要忘了还要留一点精神听老师后面的课,争取把课听活。还有,课堂笔记也很重要。有人说“过不动笔墨不看书” 。我们也应做到“不动笔墨不听课” 。记笔记,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一些概念,思路,疑难点等。那种课上抄笔记,课下读笔记,考前背笔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三)巩固课堂成果。每次下课是,并不要几急于使自己的思想一下子松开,而要用几分钟时间静静思考一下本堂课的基本内容:中心要旨。这虽是几分钟工夫,效果却是不可低估的。因为遗忘的过程总是先快后慢,记忆后的最初遗忘得最快。这样,课后一定要及时安排复习,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是知识化归自己所有,从而大大提高智力素质水平。总之,只要你掌握了听课,也就拥有了学习的大部分。剩下的工作,就要靠大家自己去开拓,去完善。

  同学们要树立信心,只要你花时间去学化学,我肯定你会提高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即兴趣。有些同学也许会说 ,“我知道学化学一定会提高,但是我就不感兴趣,不想去学。”那么我要劝你,同学,兴趣也是培养出来的,爱因斯坦也不是一生下来就对物理感兴趣的。同学,高考需要你学化学,所以你一定要学,你不得不学。但是,当你学了一段时间后,你会体验到成

  化学方法篇二:重要的化学思想方法

  化学思想方法是在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方法基础上形成的,化学思想对理解、掌握、运用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起到促进和深化的作用。从中学阶段来看,化学学科中要有结构与性质、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定性与定量等思想方法。

  1、结构与性质的思想方法。这是化学学科核心的思想方法。我们知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这一思想贯穿化学学习与研究过程的始终。根据这一思想,与之相关的思想方法还有“性质与用途”、“位置(周期表中的位置)与结构”、“位置与性质”以及“位置、结构与性质”等,在物质结构、性质与用途以及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等相互之间的推断中经常用到。

  2、量变与质变的思想方法。这是一种哲学的思想方法。量变和质变是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通过量的积累产生质的变化,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而质变又是量变的最终结构。这一思想在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得到最好的体现。在一些化学反应中也得到很好的体现。如过量问题(量对反应产物的影响),物质性质(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浓度的关系等。如硝酸浓度的改变,氧化性强弱发生变化,导致反应产物的变化;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而稀硫酸则不具有氧化性;浓盐酸有较强的还原性,稀盐酸则弱的多(通常不体现)等等。

  3、一般与特殊的思想方法。该方法是化学思想方法中的基本方法,也是哲学的一种思想方法。化学的研究,通常总是通过对某些特殊的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特殊方面的研究,得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的规律,并加以推广;同时事物在具有普遍性(一般性)的同时,由于不同事物存在某些独特的一面,因此有具有特殊性一面。换句话说,任何事物与同类事物之间有普遍性(共性)一面,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象同主族元素化学性质存在共性的一面,同时不同的元素又存在差异。

  4、定性与定量的思想方法。这是化学研究中通常用到的两种思想方法。这两种方法从不同的深度和角度对事物进行研究。定性的思想方法,主要从是否存在某种属性、存在程度的`深浅或大小等角度进行初步确定;而定量的思想方法,则在定性的基础上精确地对事物的属性进行深度的、量化的表达。如对某溶液酸碱性的描述和酸碱度的表达,又如物质溶解性的描述和溶解度的描述,都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对事物进行研究的。

  中学化学的学科思想

  分类思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系统化

  解决问题程序化思想——策略化

  在相似中找差别,在差别中找变化规律的思想 ——辩证化

  由定性到定量的思想——精细化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因果化

  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的思想——本质化

  化学结论来自化学实验的思想——重事实

  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思想——直观化

  化学方法篇三:初中化学方法

  初中化学总复习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按章节复习,目的在于夯实“双基”;

  第二阶段分块复习,即分为: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及科学实验探究五块进行复习,目的在于弥补化学知识掌握过程中的某些缺陷,增强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的程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第三阶段进行模拟训练,目的在于增强应试能力。由于时间短,内容多,为了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同学们在复习时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1.在前期复习中要注重基础,全面梳理知识点

  任何形式的考题总是以基础知识作为载体,复习时要以教材为根本,落实《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些新的要求,形成完整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将基础知识通过点线面连成网络;以C、O、Fe为中心形成元素化合物网络;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中心形成化学计算网络;以药品、仪器装配形成实验技能体系。这一阶段,还要重视课本的阅读,阅读有关概念和原理,加深理解,力求弄清本质;熟记一些特殊或难记的化学方程式和几种元素的化合价;牢记一些物质的俗称、重要的物理性质;阅读有关物质在生活、生产上的实际应用内容。“记忆”对第一轮复习亦显得尤为重要。原因有两点:(1)化学本身有着独特的“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工具,而其中大多数必须从现在就记准,以便在以后的练习中巩固、记牢。(2)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通过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

  这一阶段的复习具有基础性、层次性。要把握好这一原则,需要控制好复习的深度和广度、处理好化学用语的规范与知识的灵活应用,处理好定性理解与定量表述以及文字阅读、表达能力培养的关系。

  2.在中期复习中,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和理论具体化、习题化,有机地融入实验探究内容,提高各部分知识的综合

  发挥化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充分利用书本上的典型案例,如铁(铜)生锈条件、燃烧条件、灭火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以及有关物质发生反应后成分的判断等。要紧跟老师的复习进度,不要不听老师讲解,自己另搞一套。老师的讲解永远都是面向班里大多数同学的,而每一位同学又有自己不同的情况,怎么办?要紧跟老师的大计划,制定个人小计划。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复习,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你可能比较熟,就可以少用精力;而对于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及其相互反应较生疏,那就多花些精力,多看书,多找一些相关的题目做一做。

  这一阶段的复习,还要利用好近年安徽省中考真题,复习中,要勤于动脑。比如习题训练,往往要分几个层次来讨论:(1)怎样做?(2)为什么要这样做?(3)是怎样想到在这种情况下这样做的?(4)不这样做行不行,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如果有,那种方法更好?(5)这个题目还能怎样改动一下,变成新题?改动以后的题目,是变难了还是变容易了?

  复习中碰到疑难,不可知难而退,要深钻细研,或者与其他同学讨论解决,直到豁然开朗。对似是而非的问题,应深入思考,弄个水落石出。力求做到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联想到本质,从特殊联想到规律。

  3.在中后期复习中,要紧密联系实际,把握热点,关注社会,知识迁移

  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的热点,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安全常识及科学新发现、新技术等等;还有一些跟化学有关的重大事件,如河南曹操墓的发掘、60年国庆安徽彩车“江淮和畅”、09年醉酒驾驶、2010年上海世博会、西南5省面临的世纪大旱等。这类题目既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应用性,也考察了同学们关注社会、自然的情感和品质,同时也体现了当前中考的热点,在近年来的中考题中有增加的趋势。所以同学们必须密切关注这些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适当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做到应对自如,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