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的工作总结-:享受支教的幸福

马振华

支教的工作总结-:享受支教的幸福

  xx年9月份因去河师大参加国培学习, 10月8日才到xx镇xx小学正式步入常规工作。时间在忙碌中转瞬即逝,回首一学期来的支教工作,繁忙中有充实,辛苦中有收获。

  一、读书学习丰底蕴

  今年决定上山支教,一来是为了完成必不可少的支教任务,二来上山住校,时间相对充足,多读些书给自己充充电。为夯实理论基础,身为济源市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自己坚持每周批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逐字逐句去推敲大师的语言,并联系对比自己的工作实际,苏翁带给自己的是一次次精神上的洗礼。《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期期必看,周彬的《叩问课堂》、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吴亚萍的《新基础教育数学指导纲要》、《深度备课》这几本书是我本学期的重点啃读内容,理论笔记记了一大本。

  有学习、有反思、会总结、会提升这才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写作使你的思路梳理更缜密,所以我要求自己一定把所思所想形成文字。本学期支教手记写了22篇,发表博文45篇。

  二、课堂教学求实效

  本学期在xx小学任教一年级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山里的孩子受生活环境影响,生活经验极度匮乏,视野非常狭窄。我统计一下,“现在家里有图书多少本?”全班35人,12人举手,家里最多3本书;“玩具呢?”也是少之甚少,多数孩子家里根本没有玩具;班里一半以上孩子从没到过济源城。这就是山里孩子的.生活空间,他们的见识与视野导致思维极其缺乏创新性。

  教学中,“认识图形”里就一个长方体,拿实物、画图认识了几天,变化一个方向许多孩子就不认识了。“分类”教学特别费劲,甚至有学生不知香皂是洗漱用品。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求异思维急需引导。基于此,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本学期我的做法有

  1、先让孩子“活”起来

  到校园中数数、到校外做小棒、找生活中的数学。课堂中我设计拍手操“上下前后左右”,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等。学校没有音乐老师,本学期我教孩子们唱“小燕子”、“找朋友”、 “采蘑菇的小姑娘”等歌曲。我尽力把教学的触角向课堂外多方位延伸,我想让孩子们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在快乐的游戏中、在欢快的歌声里活泼起来,敢于表现自我。孩子们都特别喜欢这些,每当有活动时甜甜的笑溢满了小脸,上课回答问题活跃多了,思考问题的角度有所创新。复习过程中有一道开放性的画图题,班里的答案有十几种,我心里松了口气,终于开窍了!

  2、多样教学具刺激感官

  我把学校的图书室、仪器室可以说翻了个遍,我住室的床底下全是教学具。有动植物图片的磁性小卡片三大包,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多种动植物,他们对常识了解的太少!彩色挂图20多张贴在教室,小计数器人手一个、切萝卜快、数玉米粒,为让学生“认识平面图形”我用彩色纸剪了两大包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平面图形,孩子们拿着快乐的说呀、比呀、分类呀…尽我所能,把能想到的教学具都呈现给学生,让孩子们多看、多摸,耳熏目染,用颜色、实物促其感官,激活其思维。这是自己对孩子们的美好期待,孩子们的进步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短期内甚至是微乎其微。但我坚信,自己的做法肯定有作用!

  3、夯实“口算工程”

  一年级是学习的起步阶段,特别是20以内的口算,是今后数学中计算学习的基础之基础,一定要让一年级学生过关。本学期,我把口算过关练习称之为“口算工程”,意为本学期教学重点。为夯实“口算工程”,我制作了厚厚的几大摞口算卡片,全学期共分为6个阶段,分别为“1-5的加减法” “6、7的加减法” “8、9的加减法” “10的加减法” “10以内的加减混合” “20以内进位加”。每天课前5分钟的口算、每天中午的人人过关,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的口算能力达标!

  三、参与活动受益多

  10月份,我给xx镇全体青年教师做了一节公开示范课,同时又呈现了自己的专业成长历程《绽放自己的美丽》,成为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榜样。10月份xx镇青年教师技能大赛,我全程参与担任评委,指导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xx年11月在济源市小学数学优质课中又担任评委,并与听课的全市教师交流听课心得。

  参与这几次活动,从面对学生到面对教师,是自己业务能力质的飞跃,同时也是对自己业务能力、理论能力的挑战。在与教师们的交流过程中,深感引领作用不凸显,教育视野、教育理论都缺乏内涵,学习应永不止步!

  在12月份的全镇教育大观摩活动中,自己主动承担xx小学的整体观摩规划,从参观路线、班级特色、解说词,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有老师说:“我校这还是第一次有这样的大规模活动。”在xx小学我从没把自己当做外人,学校的任何事我都积极其间。

  回首xx的支教生活,学校和谐的氛围、热情友好的同事,工作是充实的、快乐的! 发自内心的声音,我是真的喜欢这里!期待下学期的支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