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总结(十五篇)

刘莉莉

语文教学总结1

  《长城与运河》是本册课文的第一课,主要写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京杭大运河的柔媚动人,两小节的诗歌结构相似,内容也形象易于理解。所以结合本册书前的习惯要求,在学习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对于本学期的预习要求,一般做到以下几点:

  一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二写,描红生字,组词,理解词意。

  三思,思考文章主要内容,分段,概括段意。

  四查,查阅相关资料,补充阅读。

  预习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培养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品质,在经过自主学习和自我思考以后,课堂上的学习就更游刃有余了。第一课时,在检查预习环节时,发现学生们大多掌握了生字词的读音,课文也读得很好,大部分的同学都已经背出了,这读的预习作业得非常出色。但是对于“思”和“查”这两样,就只有少数同学完成得好了。值得表扬的是顾施宇、朱璐瑶,他们能按要求认真完成每一项,因而课上回答问题时显得非常自信。

  在课上积极发言的同学比上学期有所增加,这是一个好现象,尤其是男同学,发言时比较积极,相比而言,女同学写的字比较认真,都各有长处,要互相学习。有这几个同学发言尤其积极:朱璐瑶、沈彦辰、朱泓承、吴陈宇、季钰程、张议文、陈锦扬。

  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对自己学习是大有裨益的,以后还会不断地检查和加强对预习的要求。

语文教学总结2

  《大学语文》是我院为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学期我担任09英语教育1、2、3、4班,09英语旅游专业,教育与教育技术系09音乐舞蹈专业学生的大学语文教学,一学期的教学任务结束,小结如下:

  一、尊重学生人格,注重民主化教学”。

  根据高职学生自主意识强,自尊心、好胜心更强的特点,高职语文教学必须遵循“民主化”教学的原则。(1)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情感渗透。教师积极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是“民主化”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完成这一任务呢?首先,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把自己的情感带进去,让学生能和作品的情感达到共鸣,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经常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文本,慢慢地体会,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们积极性提高了,语文能力也相应地提高了。其次,在课堂上建立师与生,生与生和谐友爱的关系,人人都能受到赞赏和鼓励,使学生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这样,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创造性自会得到激发。在师生互动教学中,学生虽然也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但往往并不一定正确合理,这时,教师不能横眉冷对,应把否定的批评变为和善的话语去激励,如“你的想法很独特,能够做到多方面的思考,如果你能换个角度去想,那会更精彩”等等,这样的语句能让学生感到个体行为得到了尊重,而且能鼓励他们更进一步去思维,逐步使学生敢于和勇于创造性的思考。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在教学形式上不同,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形式灵活。同时,它又是重感情的,在教学中需要师生用心体会,心口交流,让学生不断质疑、解疑,在共同讨论中析疑、解难,从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两位都强调了兴趣对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性。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首先是注重导入, 提高兴趣,激发潜力。除以名人名言导入外,我们还可以运用诗词、故事、问题、实验等导入,好的导入可以创造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

  境。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是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兴趣须从微观人手,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我在讲《论语》这一课中,要求学生在课前寻找自己喜欢的有关孔子的言论,上课时请学生起来充满感情地朗读这些简洁而充满哲理的句子,并设置诸如“你心目中的孔子是怎样的”等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发言,于是有关孔圣人的言行举止就像一幅幅逼真的图画展现在大家的眼前,教师根据学生对孔子言论及个人形象的描述,因势利导地补充有关《论语》的内涵及社会功用,学生便很自然地进入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关于“君子”的话题中。

  三、应用文精讲与多练、正面与反面相结合。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除了经典作品学习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应用文的学习。应用文的教学,我主要采用应用文精讲与多练、正面与反面相结合的方法。精讲并不等于少讲,而是精要地讲析,对教学内容有详有略,“多练”是应用文教学十分重要的一环,教师光讲而不指导学生多练,学生只听课而不多练习写作,是教不好和学不好应用文的。因此,必须把精讲和多练结合起来。其次,应用文教学教师只指导学生学习正面知识和例文,而没有向学生提示要注意什么问题,容易导致什么毛病等,就不会引起学生的警觉和举一反三,更谈不上加深学生对应用文的深层次认识,正反两方面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语文教学总结3

  为了顺利完成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根据学校计划安排和七年级新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语文教学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教材内容为主,加强学法指导。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为主,以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中心所编的《阅读》教材为辅。具体内容是:

  1、浓浓亲情,感人至深,指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体会丰富了学生多样的情感。

  2、青年生活文章,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给学生以学习和生活的启迪。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注重于默读,在默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了作者情感,提高了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深情的能力。

  3、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写景诗文。教学中,在让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揣摩和品味语言,把握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它们的表达效果,加强这一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

  4、本单元主要学习了一些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感悟,以及对美好人生的礼赞文章。教学时,采用默读的形式,圈点勾画关键语句,把握线索,把握内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5、本单元课文都与科学相关,通过阅读这些文章,丰富了学生知识、开阔了学生眼界,让学生体会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索的习惯。同时,通过学习本单元,使学生掌

  握了边默读、边摘录的阅读方法。

  6、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通过阅读这些文章主要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整体阅读,提高了阅读速度。

  二、教学措施及成效

  (一)注重课文的阅读训练,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利用阅读教材,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二是依靠学校图书室资料,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了学生阅读水平。

  (二)注重语文学习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这一点上主要做法是加强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基本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期测试语文成绩良好,比开学初有了大的提高。

  (三)注重书面表达和口语交际训练,提升语文素养。多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经验、感受,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一点上除了课本安排的内容外,结合教学实际,布置一些学生有体会有感悟的话题加以练习,为阅读教学形成补充。本学期指导学生作文十篇,其中教师批阅八篇,学生互阅两篇,同时,还做了每周两篇的读书笔记。

  (四)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质疑、提问、探究、解惑,为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总结4

  时光飞逝,一学期匆匆而过。这个学期里,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安排和指导下,我较好完成了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扬长避短,现在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个总结。

  本学期,我所教学的年级和班级是七年一、七年二两个班。本学期是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是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一个衔接点,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更是一个关键的学期。这个学期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以后的初中三年中学习语文的态度和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的效率。针对很多学生一时不能适应初中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科目较多的情况,结合新课标精神,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一下的几项措施:

  一、抓好生字词的积累和精美课文以及古文言文和古诗文的背诵。

  生字词是组成课文的基本要素,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七年级的语文教学也不应该忽视这生字词教学的环节。我一般会在教学新课文之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的生字,能正确地读,正确地写,并理解其意思,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课堂上再让学生读几遍生字,一是纠正读音,二是加深记忆,课后还要求学生抄写生字,要求学生字迹工整的抄写生字词。此外,为了更好的积累优美的字词句,我充分利用早晚读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背诵生字词、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和古诗文。对于古诗文的背诵,我要求两个星期背诵一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背诵。这样背得慢的学生也不会觉得困难了,对于背得快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提前背诵,多背诵。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坚持每周摘抄一篇美文。

  二、抓好讲读课文的示范作用。

  “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教。”这些话是语文教育的前辈对教学的精辟论述。利用讲读课文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自读课文中,让学生利用在讲读课中所学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点,课堂上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三、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

  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读书笔记(摘记)周周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作文教学缺乏有效地方法,作文课训练的量也不足,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再者,临近学期末为了赶教学进度,只能压缩自读课课时,这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一学期下来,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

  总之,我会始终用自己的心去教诲学生,用自己的情去培育学生。坚持以新课程的标准实施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倡合作学习精神,引导学生从生活源泉中不断吸取发展思维和语言的养料,在文字教材和生活教材的结合中,开辟了课程学习的广阔天地。今后我定会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努力使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语文教学总结5

  初一是语文学习的最佳时期,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就是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而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就是多读、多写、多想、多积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靠教师的督促、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让初一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十分重要,会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否则学生的学习是盲目的、被动的,甚至有时不明白该干些什么。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要养成广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能学到许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反复揣摩、品味冰心老人的九字真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读书有益处,这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眺望世界;要爱好读书,在浩如烟海的书中选取有用的书来读。”另外还要求学生必读书后的《名著引读》,并且在课余时间读完该册规定的名著,对于提前读的要给予肯定和指导。除了名著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其他有益的课外读物。

  二、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在阅读课文或写作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怎样办?那就向工具书请教。所以凡是学生问我某个字怎样读,某个词怎样讲,我一律不说,而是让他查字典自己解决。在写作时不会写的,我也不让他问别人,还是让他查工具书。时间一长,慢慢地同学们也就养成了查工具书的习惯。

  三、要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许多学生怕写作文,有人甚至拒绝写作。如果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在写作资料上加以指导,消除畏难情绪,定会让学生喜欢写作。因为日记的资料是广泛的:平常不好说的、不敢说的,都可写进日记里。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倾述在日记中;能够把对外界的观察写在日记中,比如观察老师同学的外貌特征,花、鸟、草、虫,也可写对人生的感悟;读了一篇文章之后,有感而发,写点心得体会也可。总之,世间万物均为我用但务必要求学生写出中心明确,文从字顺的东西,不要记流水帐。其次字数上要规定每篇务必在300字左右,要带有小标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由怕写而变为喜欢写作;由找不到写的资料而变为有话可写,每周我都要求学生写三篇日记,有一篇是写给老师的心里话,每周一我会收上来认真的阅读和批改,写出详细的评语。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开辟了一条师生沟通的渠道,同时还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学生有了说心里话的地方,感情也就有了归属。这样写作也得到了训练,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须会努力实践,坚持不懈,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所长进,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唯一。

  四、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资料。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能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好处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三峡》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取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选取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简单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能够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比如在教》一文我展示有关三峡的画面,播放有关“三峡”的歌曲,从视觉和听觉调动学生的情感;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比如教》一文之前,我让学生利用地理学科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潜力。

  在本学年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职责和潜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必须距离,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语文教学总结6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三语文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感觉到,兴趣和智力是嫡亲姐妹,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如果一个人对认识事物缺乏浓厚的兴趣,那他的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而培养兴趣是培养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学生和语文教学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时期,单纯热情但自制能力、意志能力较差,他们做事大多凭兴趣去做,对那些自己不感兴趣而又必须要学习的功课缺乏高中学生那样清醒的认识、理智的把握和持久的精神,

  一、以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语文教材大多数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更有不少抒情名篇,教师如果能够饱含激情进行课堂教学,那么,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都可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情感驱使下真正进入课文的意境,品尝学习语文的乐趣。

  情感教育首先要引发情感。精心设计导语,为课堂创设浓郁的感情氛围,是引发情感的重要艺术手段。好的导语可以导引和控制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顺向心理定势和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使学生迅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可以说是教学成功的基石。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情景交融的佳作,它们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悦、

  或悲愤,在开讲时,先适当导控一下学生的情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例如《沁园春·雪》,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全班赛读,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以带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最后教师进行范读,使学生情趣激昂,体验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英雄气概,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的学生就因此对我的课感兴趣,喜欢上了语文。

  以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情绪的感染上,还应该使学生从本质上深刻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文章的情与理相互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学习《孔乙己》的时候,学生们感到孔乙己既可笑、又可怜,值得同情。这样的认识显然还是停留在课文的表层。于是我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源,认识到封建科学制度和冷漠的旧社会的罪恶。

  二、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常听常新。

  好奇好胜是初中学生的特点之一,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究活动,因此初中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新。一个老师的教学如果形式程式化,老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反之,如果能不断更新和变化,就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新的控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我总是要求自己不断“求新”、“求异”,争取每节课都能给学生新的刺激。例如分析课文时,我摈弃了从头到尾分析讲解的模式,经常变换切入的角度,有时从开头切入(例《背景》),有时从结尾切入(例《看戏》),有时从标题讲起(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时从学生最喜欢的语段入手,有时从学生的疑点入手。在阅读课的设计上,我也经常变换花样,采取的形式有讨论型、竞赛型、摘记型、列提纲型、比较型、质疑型等等。读书的

  方法有淘汰朗读法、学生互相指定朗读法,分角色朗读法、竞赛朗读法、配乐朗读法等等。课堂教学小结有概括式、评仪式、归纳式、理序式、抒情式、承上启下式、检测式。由于经常变换各种方法,学生听课常听常新,从而有效地保持、巩固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教法的变化更主要的应该体现在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教学单元是由互相作用和依赖的几篇课文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单元教学应从单元整体出发。对处理课文所使用的力量、教法以及整个单元的节奏作统筹安排,经过累积、整合、提升、迁移的基本途径完成单元教学目标。我在安排单元教学方面,一般是这样处理的:讲读课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读、析为辅,准确地传授知识,自读课以学生读练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达到学生巩固新授知识、提高读说能力的目的;课外自读课,以学生读用为主,教师检查为辅,使学生能正确的迁移新授知识与能力。在节奏上通常是慢——快——慢。讲读课用慢板,让同学们反复朗读,细心品味,用尽可能多的教学手段讲透讲足。有了这个基础,在上自读课时学生很容易进入定向思维,理解比较到位,所以使放快节奏,抓住重点,展开比较、讨论。课外自读是完成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目标系统中的最高层级,所以我往往留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并对学生的迁移能力进行认真的检查,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纠正。这样,一个单元教下来,学生感既充实又轻松。

  三、作文下水,思路与学生同步,而且对作文踏实评改,拒绝形式,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好些教师自己教学生写作文,其实自己并不见得会写作文,教师

  不下水,那是隔靴搔痒,对学生的评批也不能对症下药。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对老师发还的作文本连看一眼也觉多余。为什么?排除一部分同学确实无心向学这一原因不考虑之后,我们发现,这种令我们老师深感伤心的现象,其实跟我们的作文批阅习惯有极大关系。

  以前,我也认为在作文本上写上“中心(不)突出、选材(不)准确、形象(不)鲜明、语言(不)流畅”之类的眉批、总批,是批阅作文的最好做法,但我现在必须承认,这种做法,恰是最不可取的办法,因为它已变成了一种形式。说得不好听,它只是写给学校领导检查教学工作时看的,不是写给学生看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具体意见,例如文章开头如何吸引读者,中间如何波澜起伏,结尾如何出人意表,心理描写怎样显示性格,环境描写怎样衬托心情,外貌描写怎样凸显个性,语言简练该是什么样,活学活用(指袭用别人的结构甚或句子)该如何学,等等??

  根据一年来的实践,我们以为作文的评、批要注意下面几点:

  (1)“评、批”少用或不用套话、空话,要明明白白地指出该文的优缺点。例如学生写“我的老师”之类的文章,运用了典型事例表现了一个老师的尽责、有爱心、渊博等优秀品质,我们评他写得好,就不必说“中心突出、选材恰当”等套话,我们应在文中每一个事例旁注明该事反映了老师的什么品质,并在文末写下这样的总评:“文中的老师很使我感动,我希望也能像他一样。”假如文中有个别事例是多余的,甚至是有碍中心的表达的,就要把它圈出来,在旁边注明“此处应删(改)”,并写出具体理由。

  (2)“评、批”用语尽量使用商量、谈话的语气。学生认认真真

  写下一篇文章,是学生的一项劳动成果,我们通过批改,目的是提高他的水平,不是如报刊编辑那样只需决定取舍。我们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也会因此而受感染,反过来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也就不会冷漠地对待我们的“评、批”。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我们的“评、批”采取了商谈的语气,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极大的尊重,必然会从心理上非常自觉地接受老师的指导。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评、批”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3)“评、批”的形式要灵活,要做到个别辅导与全面提高相结合。“评、批”不一定在作文簿上写,也可以在课堂上讲;不一定只有老师评,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不一定只有老师评学生的习作,也可以让同学评老师写的同题的文章。总之,不管哪一种形式,只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水平,我们都可以去尝试采用。

  (4)“评、批”重点在表扬优秀,评语的导向重在指导和鼓励,拒绝批评式说教。因为我们要让其他同学有一个学习的对象,前进的方向,而不是吓唬他们谁写得差。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见成效的方法

  我认为初中语文老师要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下大功夫培养和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培养起来了,一切事都迎刃而解。

  以上就是我对初三语文复习课的一点反思,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语文教学总结7

  本学期教学工作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一、教材教学:

  将七个单元的教材按照难易度和趣味性的不同重新整合,让学生的关注点合乎他们的兴趣心理,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有效率。比如,以描写和抒情见长的散文单元与较为难学的文言文交替进行;以具有童趣和哲理的童话跟较为枯燥但十分励志的传记结合;以情感饱满浓厚的现代诗和科学真实的说明文交替进行教学。松弛自如,避免高度紧张和过度放松。

  二、作文教学:

  打破传统,以片段练习和范文学习模仿为主,小块提高,大块整合,促进个人整体创作能力的提高。经常借助与网络或者自己的下水作文、个人创作与同学互勉共进,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三、名著学习多管齐下:

  除了人手一本的必读书籍以外,每周坚持四大名著连环画阅读,要求学生在周记里体现自己的阅读成果。

  四、精心准备励志讲座:

  结合“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试验课题,开了讲座“让读书成为生活,用文学滋养人生”,之后进行反馈,学生反应积极,不少东西已经浸润到他们的心灵,尤其是同学们觉得平时很少去想学好语文对今后的人生乃至于平凡人生有什么好处,通过讲座的教育,现在明白了。

  五、筛取宋词精华引领学生走进其美妙世界:

  唐诗的璀璨从启蒙教育开始就受到重视,宋词除了极个别词人的极少的作品外,很少有人问津。于是我从宋词库中挑选艺术美与思想美的篇目,自己变成简易读本,利用一些边角时间,一次一篇引领学生吟诵感悟,滋润心灵。学生乐诵、乐学、乐背,也许终生难忘。

  此外,本人利用自己喜欢唱歌的有利条件,经常与学生在作文课上探讨音乐歌曲的魅力,交流什么样的歌曲才是最有魅力的,才能成为经典传唱不衰。我发现我自己喜欢的不少经典老歌同学们也一样喜欢,我是音乐外行,虽然清唱难免走调,但看到欢喜刻在学生的脸上,我还是乐此不彼的。

语文教学总结8

  一、 理论学习

  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们三年级的全体语文教师都深深懂得: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不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很容易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迷失方向,在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手足无措。组内教师已把这种认识化作了自觉行动,自觉阅读理论专著、教学杂志、研读《新课程标准》、《给教师的建议》、《小学语文教师》《湖南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诗意语文讲座》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

  我们珍视每一次学习机会,即使再忙,也决不放弃每次学习的良机。无论省市级的赛课、区教育局调教还是自己校内的青年教师比武,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积极参与,认真听课,聆听讲座或评课,并做好详细记录,虚心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除此之外,我们还将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感悟、体验,以及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写成论文、随笔、案例分析等,在学校网站发布或在省市乃至全国获奖。

  二、常规教学

  常规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抓好常规教学是学校、教师、学生发展、创新的基础。本学期,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常规教学。

  1、进一步学习各项常规制度,领会精神,通过广泛的交流、讨论,提高广大教师对常规的认识。我组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广泛阅读各种与教学相关的书籍、论文。把教材研究触角延伸课外,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每一篇教学后记.

  2、强调作业批改的质量,特别是加强了大作文批改指导的个体化。做到了精批细改,及时反馈,有的放矢。为了做到这些,经常有老师中午不回家吃饭,晚上回去很晚,甚至在家里批阅作文、试卷等。作业及时、有效地批改,有利地推动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反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迁移,使课堂教学得以良性循环。

  3 、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加强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作业习惯、听课习惯。特别要重视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审题、阅读、写字、答卷等习惯的养成,采取了切实的措施经常抓,反复抓,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 、本期我们组特别重视辅优补差工作。每个班级的学生现状,如手指有“长短”。一些“学习困难生”,我们三年级组的老师不辞辛劳,时常和他们促膝谈心、循循善诱,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为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老师们利用中午或放学后的宝贵时间,给予“一对一”的辅导,不厌其烦,拉差补缺,本期16名后进学生在老师们的孜孜不息的牵引下,得到转化。我们多次进行质量调测,及时分析反馈调控。同时加强各类素质竞赛 , 如读书笔记赛、听写比赛、当堂习作赛、演讲比赛、诗文诵读比赛、故事会等,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总结9

  初一下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结束了,回忆过去的工作,在学校领导的正确引领下、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以及本人的努力下,无论在思想方面、工作方面、教学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一、工作方面

  在教学工作中,我能服从工作分配,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与人相处,能做到心胸广阔,注意和同事形成协调合作的关系。能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能本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时刻为学生着想,不计较个人得失,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自己所教学生的身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我能认真履行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的职责,不但注重上好语文课,传授给学生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也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责,熏陶和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多给学生讲道理,举实例,教导学生诚实、正直的做人。

  二、与时俱进的更新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一方面,我利用课余的闲暇,主动地学习一些有关语文教学改革的文章资料,做一些教学杂志的学习笔记,以吸取他人的先进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并在自己的脑袋中也经常想着怎样利用这些经验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力图使自己的教育思想跟随上素质教育新形势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潮流,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另一方面,我也注重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注意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时,也注意不搞过多的花架子,一切教学手段都遵循切实有效的原则,给学生以扎实的语文阅读与写作地训练。

  三、缺点与不足

  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一些同学的学习成绩总是难以提高,这需要我更进一步地对其进行辅导,引导其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补缺补漏。而一些同学的阅读能力虽有一定提高,但对问题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仍显不足,在阅读和作文这方面需要下苦工引导。而工作计划中定下的教学措施,效果不够明显,教学方法有待改善。

  我相信,只要给我以时间,我能把他们的语文成绩赶到较理想的水平上去。我决心今后更加刻苦勤奋地努力,教好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争取取得更优异的成绩,让学生自豪,让家长满意,让学校荣耀,更让自己对得住良心而活得踏实和不悔。

语文教学总结10

  我于20xx年2月15日至3月25日,在青州市高柳镇高柳初级中学初二年级实习了40天。本次实习目的是通过教育实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初步掌握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和技能。了解现今初中生和教育的现状。实习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包括备课、上课、修改作业、批阅试题。做一个语文教师所做的事情。在整个实习期间,我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每一件事情。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听课,虚心求教

  怎样上好语文课,这是实习的重点。头两个星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听课,认真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我的体会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在快乐中主动地学习。我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一位活泼,一位严谨,从效果来看,前者要好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分析,而这个学校学生的素质普遍比较差,对抽象分析较难理解继而引发对学语文缺乏兴趣。即使部分能力强、愿意学的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这些分析,也违背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对于这些十四岁左右的初二学生来说,最容易接受、最需要的是丰富的感性体验。正如指导老师对我说的,像《听潮》这样的抒情散文,只要老师读好了,把文中的感情读出来了,课就上好了一大半。心理暗示的作用很大,老师讲课有激情,学生不会不受感染。

  二、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

  1、备教材

  要做到在快乐中学习,不能孤立地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搞花架子,而应该从教学内容中找到学生的兴奋点。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有课时,我往往是凌晨五六点就起床备课,查资料,写教案,直到上课前还在考虑各种细节问题。例如我在讲授『安塞腰鼓』的时候,这课的主题是“认识和理解安塞腰鼓”,教学难度比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这堂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我觉得如果准备时间充裕的话,讲课时会发挥得更好。老师讲课时声音要洪亮,要有一股气势,要有较好的气质。我给自己定位为清刚之气:直率、真挚、刚强而不失温和。我认为男老师一定要有一点硬气,这样言传身教,有利于学生的性格发展。提问后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一点我做得不够,往往问题一说,就要学生举手回答,而且我的语速、教学的进程都比较快。我认为语速、教学进程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重要性和大多数学生的适应程度灵活掌握,该快则快,应慢则慢。

  2、备学生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授课采用较深的普通话教学,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我班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很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3、备教法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有的课用讲读方法比较好,有的课自读老师进行引导比较好,有的用电教手段比较直观形象等等,每节课都有比较适宜的方法,在备课时我都认真的进行研究。

  4、备课的体会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三、授课,启发兴趣,创新方法

  1、课堂教学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搞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散文单元,我上的是《白杨礼赞》第一课时,由于准备不充分,文章线索没有讲清楚,但是我注意到自己的朗读。学校有课文朗读的磁带,但我还是在课堂上自己读了一遍课文,虽然没有专业朗读人员读的好,但我尽了自己的全力。指导老师后来说,老师应该自己读,这样让学生感到亲切,不能自己不读,又说学生读的这不好那不好。

  在启发学生课堂兴趣时我采用如下方法:以良好的态势激发兴趣,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适用的身体语言,包括教师讲课中的态度、表情、姿态等;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辞不可不修,说不可不善”。闪耀着智慧光辉的语言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激发兴趣,诚然,中学生思想品德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但这不能和枯燥无味划等号;以形象幽默的漫画激发兴趣,漫画,她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2、课后辅导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3、作业批改

  批改作业,我纠正每个错误,在批语中强调订正的重要性,并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勉励之,开导之。对那些在我要求订正之后依然不订正的学生,我在其作业本上写明,为了不浪费时间、精力、感情,我不改这次作业。我的指导思想是要不断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要允许学生在改正错误,追求上进的过程中有反复,但不能“苦口婆心”,说来说去就那么几句,要根据学生的变化,相应地调整措施。改作文,我花的心血更多,我注重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性格、生活、爱好等各方面情况,评语不拘泥于文章形式。我认为表达的通顺与否、有无错字和内容的分量对初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他们最突出的问题。学生写作文并不怎么讲究章法,他们感兴趣的是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如果老师把写作文看成纯粹技术性的练习,不关心作文的内容,就会失去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绝好机会。作为教师,要时刻牢记教书是为了育人,不要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作为语文教师要确立“大语文”的指导思想。

  4、授课的体会

  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以上就是我在实习期间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语文教学总结11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是衡量办学水平和效益的主要标志,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社会的要求,家长的希望和学校教师的立足之本。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们九年级的全体语文教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1、本学期完成九年级上册及九年级下册中两个古文单元的学习,如期完成教学目标。

  2、我们组的教研活动积极有序,互助合作探究的教研氛围浓厚。我们统一进度,统一测试,统一练习,从资料的查找到课件的制作,组内老师有分工有合作,资源共享,团体作战,效果较好。

  3、全组老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善于学习,接受好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在教学中重视阅读和写作两个环节,注重方法、思路等方面的指导,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4、及时复习巩固,温故知新。前进行了四次考试:十月月考、期中考试、12月月考、期末考试。每次试卷都力求体现新中考的精神,并经过全组老师的集体探讨,使考试对后一段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有导向作用。考试之后及时总结,分析得失,调整教学思路,制定下阶段措施。

  5、加强与兄弟学校教研组交流,受益匪浅。

  6、组织学生参加了“我在和谐中成长的”的征文比赛等一系列的比赛。

  二、评说组内各位老师

  七位老教师工作态度认真,责任心强,给年轻老师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徐朝芳老师虽然第一次任教初三,但能积极研究教法,经常和一些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探讨。特别是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已经能完全胜任初三的语文教学。王丽君、杨秀峰老师在担任年级长班主任的情况下,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语文教学工作。兰杰、冯建菲老师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乐于奉献的精神。能在教学中思考,在思考中教学。

  三、成绩回顾

  1、期中成绩优秀率、平均分、及格率在全区为1、2、1。

  2、杨秀峰老师参加了唐山市语文公开课。

  四、存在的不足

  1、教学常规的落实不够到位。

  2、教研活动的开展不够制度化。

  五、今后努力方向

  下学期我们将迎来初中阶段最重要的考试——中考,这是工作重点。我们设想在开学后一个月之内完成九年级下册的学习,然后进入总复习。我们要加快教学进度,同时又要注意知识的落实巩固,力求快而有序,快而有质。总复习阶段要制定出复习的详细计划,一个阶段完成一个阶段的目标,复习力求系统完善。提优的同时,消灭或控制不及格以下的人数。

语文教学总结12

  在这精心奋战的一年里,我既有收获,也有教训,在这里,我把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一下:

  经验一: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系统地制定计划。

  初三复习阶段,我们除了要教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是非常关键的。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必须先做到“心中有数”。在几位有经验的老师带领下,我们经常集体备课,一起讨论每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细致到要列出周计划,详细安排作业的布置等。

  纵观近几年中考题型,一般由基础知识、古诗文积累、阅读与写作四大块组成,而语基又包括字词检测、修改病句、压缩信息等题型,阅读也可以分议论文、科技文、现代文几大板块等等。于是,在复习时,我们瞄准这些板块,以专题复习为主线,分门别类,拟好复习要点,分工出好复习备考资料,作好系统的布局,按部就班,这样,也让学生知道要复习什么,在复习当中做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经验二:夯实基础、注重积累。

  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利用各个小时间段来对学生形成习惯性检测模式,不图速度,仅要质量,只有基础打牢了,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这积累包括很多方面:

  词语积累。立足平时,在新课教学时就应要求扎实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到了复习阶段,再安排时间系统地检测。比如课前两分钟,每天听写几个,一段时间下来,积累就有效了。

  诗文积累。针对直接性默写、理解性默写和运用性默写三种常见题型,将必背诗文进行集中复习。前阶段逐篇过关,后阶段进行集中式的默写练习。这一部分,我们利用午读时间,以小测卷形势来检测。

  阅读积累。阅读是重头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要依靠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我们除了在阅读专题复习阶段会利用堂上时间训练学生之外,有时还会挤出周二的辅导课时间来做限时阅读训练,一段时间下来,效果也比较明显。

  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保证每星期有一次作文训练:分类型,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分专题,审题、立意、选材……每一次作文都有侧重点,让学生都有所收获。老师们都是争取在第一时间给学生打分、讲评,让学生在每一次期待中得到进步。另外,为了让学生们有话可写,我们还专门设立了一个积累本,定期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把相关的素材积累起来。

  教训一:不舍得“弃”。

  在复习的过程当中,大量的资料和试题会迎面扑来,光指导书就已经三本,还有很多前人留下的宝贵资料,网上下载的各区模拟题,让人眼花缭乱。这个时候,缺乏经验的我,就会无所适从。因为缺乏专业的判断眼光,不敢随意筛选取舍,总认为这个不能错过,那个不做就会吃亏,这样一来,给学生的作业负担就加重了。回头想想,其实做了一些重复的无用功,效果也不见得好,幸好还有集体备课这根指挥棒,没有走远。其实如果我能够大胆判断和取舍的话,后阶段的复习还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提升自己,争取做到把书读薄,压缩知识,简化头绪,抓住重中之重,解决主要矛盾,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教训二:分层教学时忽视了后进生。

  中考试卷的结构内容是按等级安排的,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这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体现。因此在前辈们的指引下,我在复习教学中把知识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对于优秀的学生要求全面发展,注重能力训练。对于后进生,只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比如:对于中考要求默写的50篇古诗文,要求优秀生全背全默,而后进生只要求背诵默写其中的重点句就行了。

  对优等生我采用竞争性评价,会经常关注,对他们提出要求,要达到某个分数段等等,后阶段的几次模考,他们的积极性也不断显现出来,有几个学生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对中等生我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其不足,又为其指明方向,找出竞争对手,这部分学生也比较自觉;但对后进生,我很想寻找、放大其闪光点,去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总觉得力不从心。比如小豪同学,我本想抓住他卷面整洁,作文条理清晰的优点去鼓励他,但由于缺乏长期的关注和足够的耐性,以致他最后还是没有得到质的突破,仍然徘徊在后进生行列。

  建议:重视月考讲评,加强解题方法的训练。

  到了初三后期,一次又一次的考试是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的最好机会。这个时侯,讲评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每一次改卷都喜欢做笔记,在该题的一旁记录下做错这题的学生学号,这样就能够清晰地知道学生的做题情况,有针对性地去进行弥补。错得多的,反复强调也值得,若该题错的同学比较多,那就再加强该专题的针对性训练。在讲评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总结自己犯错的原因,多给一些时间他们思考,胜过我们一味地灌输,同时,我们还可以将一些重点题型的错例展示出来让学生分析,这样,学生的印象深刻了,下次就不错了。关于解题技巧和方法,这个时候就可以努力渗透,让学生牢牢掌握。

  回顾这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我初步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训,但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和熟悉,因此还谈不上有什么有价值的心得体会。然而教学无止境,对于我来说,不断地学习业务,不断地进行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始终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愿意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尽力做好教学的每一项工作。

语文教学总结13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对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探讨高中语文在教学设计上的转变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是在“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方式下完成的。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型教学,不仅要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心态等素质。这对惯于应用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是要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另一方面,还要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而对教师来说,最难的部分当数在教学过程中要放弃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还要接受创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教师转变理念,才是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上关键的转变。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的基本技能又多了一项,即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多媒体应用到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这对教师来说,不仅方便教学,也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达到多种感官共同作用的效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增加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减轻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枯燥、乏味的现象。此外,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让学生不用在教师满堂灌的方式下被动地去接受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步骤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没有学生的参与,教师在整个课堂、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主导。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增加了一项小组讨论的步骤。这一步骤的增加,大大地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减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繁重教学任务,也进一步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应用创新型教学。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完成了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步骤三方面的转变,从而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使得教师教学更为轻松、愉快。

语文教学总结14

  这学期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是既忙碌又充实,有着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改革课堂教学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

  焕发课堂活力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为此,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当然,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逐渐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如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语文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在语文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等等。这些都是我今后必须努力改进的目标。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在将来的教学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语文教学总结15

  从教X年以来,X年我一直在农村中学教语文。对语文教学个人有以下几点理解,希望和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一、钻研教材,以环境为基础精心设计教案

  我们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必须课前钻研教材、查阅资料、回纳演绎,了解教学环境,尤其是教育对象。

  二、反思教学中的得失并写好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是教师在教完一课时后的心得体会,从教学后记可以观出我们在教学一课时的优点是什么?值得改良的地方在哪里?教师在明确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后,就会不自然的反思自己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什么?继承什么?摒弃什么?这样就不愁咱们教学水平提不高了。因为我们的教师在反思中得到了成长,在反思中得到提高。所以,写好教学后记是必要的,它对我们研究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三、时刻关注学生,以学定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副体。

  四、加强思想交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思想交流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与人之间的一切都源于交流,只有交流方可密切人际关系。教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是学生最信任的人;是学生最 为依赖的人。学生的思想发展方向大多取决于教师,如果教师能够给予学生良好的引导和帮助,学生的思想就可能会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入行良好的引导与帮助,那么学生的思想就有可能不会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观来我们教师只有时刻关注学生、懂得学生,不时与他们入行思想交流和心灵碰触,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才可能实现师生关系的真正和谐与平等。

  五、抓住课堂契机,培养创新能力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的责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往往就是在瞬间被发掘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时刻抓住契机,科学地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挞出创新思维能力的火花,使他们体验到创新的快乐和成功的快乐,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敢于创新、乐于创新、习惯创新。只有这样,我们培育的学生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才能立足于这个纷纷复杂的社会;才能适应各种激烈的社会竞争。

  综上所述,我们新时代的中学语文教师只有满足以上几个条件,才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自己的语文课堂,真正地实现新时代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