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活动总结范文

刘莉莉

  节约粮食活动总结1

  一、做好师生的宣传教育动员

  利用教师会,以《倡导节约光荣,建设节约型学校》为主题,首先让每个教师从自己的生活和教学开始,节约水电,节约粮食,节俭使用办公用品,用言传身教为学生做榜样。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为契机,对学生进行《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品质教育。红领巾广播站时常为全校师生播送精选出的古今中外勤俭节约经典故事。在学校LED显示屏上播出“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宣传标语……让节约意识在全校师生中入心入脑,并自觉践行在行动中。

  二、抓好午餐管理见成效

  学校统一安排,每天每班都有一名老师到班级与学生一起用餐,负责该班午餐管理。老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地排队自己盛饭菜,要求学生保持安静用餐,不浪费粮食,力争人人做到“光盘”。餐后,教师除了要敦促学生按照分工把餐具送回食堂,做好餐后卫生打扫外,还要对学生用餐纪律和是否剩饭菜等情况进行了总结。现在,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明显减少。

  三、精心准备开好主题班会

  各班级按照学校的布置,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引入主题,引经据典,开展节约与浪费大讨论。从世界上还有许多吃不上饭的人们在苦苦挣扎;周恩来总理一贯反对铺张浪费,他吃米饭时,一粒米也不肯浪费,偶尔洒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捡起来放到嘴里等;以及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人口越来越多的现实……,阐释了人类必须节约粮食的道理。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校师生的灵魂里,烙印下了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浪费一度电、一滴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珍惜粮食就是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节约水电,就是在拯救人类自己。节约是美德,节约是品质,节约是责任。“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盛多少,“光盘行动”!这一切必将促进“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之花在xx学校的校园里开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节约粮食活动总结2

  近日,五马小学启动了“光盘行动”,积极倡导师生“浪费粮食可耻,节约粮食光荣”,学校大队部多举措开展“从我做起,每天不剩饭”的活动。

  一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广泛利用课堂、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多种宣传平台开展节约食品反对浪费宣传活动;食堂张贴节约食品宣传图片和标语,营造良好的节约氛围。同时,学校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课等途径让广大师生深刻认识到厉行节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大家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和节约责任意识,反对舌尖上的浪费。

  二是加强就餐管理。学生在校就餐时,根据自己食量确定饭菜数量,做到适度适量,吃饱为好。学校对用餐人数进行分析和预估,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按用餐人数做餐、配餐;细化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制度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浪费。设立“光盘行动”监督员,由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和值周学生担任监督员,每天在食堂供餐时段对全校师生实行监督,并做好记录。

  三是提倡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家用餐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挑食不偏食,不扔剩饭剩菜;外出吃饭点菜时,不比阔气,不讲排场,确有剩菜,尽量打包;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合理安排膳食,不攀比浪费。

  自“光盘行动”以来,学生们食堂就餐时都个个基本“光盘”,剩菜剩饭少了。“光盘行动”也得到了全体家长的肯定和支持。家长们都说,这段时间以来,孩子在家中浪费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节约粮食活动总结3

  一、加强对节约粮食的宣传。主要就我国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压力大等现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讨论,树立节约意识。

  二、教育学生用实际行动参与到节约粮食行动中来,用实际行动争做“勤俭节约”的好学生,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在校园内蔚然成风,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建设文明、和谐的学校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加强对此项活动的督促,制定了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目标。团员们切实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做好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工作,对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批评,限期整改。通过我们自身实践活动,引起他们对粮食问题的关注,让我们了解粮食安全的意义和粮食浪费的危害,初步养成节约粮食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同学们,我们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春天,自强自立,奋勇向前是我们前进的方向。但在我们的校园里,在我们的身边却滋生出一种阻碍我们前进的不良现象,这种浪费现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学们的身上,甚至整个社会浪费粮食的现象都很严重。看到这被遗弃的盘中餐,我们要同心协力,拿出实际行动,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粮食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行为度决。

  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在愉悦的氛围中,真正体会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了“爱惜粮食”的意义,更学会了如何去节约粮食。相信我们每位同学都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最后,送给大家两句话:田中五谷,以养人民,爱惜五谷,即时善心。修善者存,不善者亡,惜谷获福,殄谷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