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最新总结五篇

李盛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最新总结5篇1

  1、原核生物的种类

  蓝色细线织(支)毛衣

  即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2、微量元素

  铁猛碰新木桶

  FeMnBZnMoCu

  3、八种必需氨基酸

  方法一

  携一两本单色书来

  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

  方法二

  姓赖的好色(赖、色),笨笨的(苯、丙),头上光光的(亮、异亮),苏嫁刘(苏、甲硫),赊了(缬)。赖、色;苯丙;亮、异亮;苏、甲硫;缬。

  4、色素层析

  (从上到下)胡黄ab

  5、植物有丝分裂

  前中后末由人定

  (各期人为划定)

  仁消膜逝两体现

  (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纺锤体出现。)

  赤道板处点整齐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处)

  姐妹分离分极去

  (染色单体分开,移向两极。)

  膜仁重现两体失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

  6、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两反应,

  (光反应、暗反应)

  光暗交替同步行;

  (光反应为暗反应基础,同时进行)

  光暗各分两不走,

  (光反应、暗反应都包括两步)

  光为暗还供氢能;

  (光反应为暗反应还原C3化合物提供氢和能量)

  色素吸光两用途,

  (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

  解水释氧暗供氢;

  (分解水释放氧气,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氢)

  ADP变ATP,光变不稳化学能;

  (光能转变成ATP中不稳定的化学能)

  光完成行暗反应,后还原来先固定;

  (在光反应的基础上进行暗反应,先固定CO2再还原C3)

  二氧化碳由孔入,C5结合C3生;

  (CO2由气孔进入,与C5化合物结合生成C3化合物)

  C3多步被还原,需酶需能又需氢;

  (C3化合物的还原需要酶、能量、还原剂氢,经历多步反应)

  还原产生有机物,能量储存在其中;

  (C3化合物被还原生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C5离出再反应,循环往复不曾停。

  (C3化合物被还原,分离出C5化合物,继续固定CO2)

  7、减数分裂

  性原细胞做准备,初母细胞先联会;

  排板以后同源分,从此染色不成对;

  次母似与有丝同,排板接着点裂匆;

  姐妹道别分极去,再次质缢个西东;

  染色一复胞两裂,数目减半同源别;

  精质平分卵相异,其他在此暂不提。

  8、碱基互补配对

  DNA,四碱基,A对T,G对C,互补配对双链齐;

  RNA,没有T,转录只好U来替,AUGC传信息;

  核糖体,做机器,tRNA上三碱基,能与密码配对齐。

  9、遗传判定

  核、质基因,特点不同。

  父亲有,子女没有,母亲有子女才有,基因在细胞质;

  父亲有,子女也有,基因在细胞核;

  基因分显隐,判断要细心

  无中生有,此有必为隐;

  显性世代相传无间断;

  基因所在染色体,有常有X还有Y,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难逃,是X隐;

  父病女必病,是X显;

  传儿不传女,是伴Y;

  此外皆由常。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最新总结5篇2

  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

  2、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3、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5、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的NaCl。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7、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发射弧,反射弧通常会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9、兴奋的产生:静息时,由于钠钾泵主动运输吸收K+排出Na+,使得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状态下,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此时为协助扩散,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产生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10、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的

  1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12、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3、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1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5、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16、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17、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清除和监控。

  20、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最新总结5篇3

  植物的激素调节

  1、达尔文的实验

  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2、鲍森·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的实验

  实验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产生:植物体内??运输途径: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5、植物激素?作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实质:微量有机物

  [解惑](1)温特实验之前的实验结论中不能出现“生长素”,只能说“影响”。

  (2)证明“影响”是“化学物质”而非其他信号,并对该物质命名的科学家是温特;提取该物质的是郭葛,其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

  (3)上述实验中都设置了对照组,体现了单一变量原则。

  6、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合成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分布部位: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3)运输

  ?极性运输: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

  ?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

  7、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

  (1)实质: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浓度: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2)表现?器官:敏感程度:根>芽>茎

  ??发育程度:幼嫩>衰老

  (3)尝试对生长素的两重性作用曲线进行分析

  ?曲线中OH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

  ?曲线中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为g。

  ④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促进植物生长,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成为“高浓度”,所以C点表示促进生长的“阈值”。

  ⑤若植物幼苗出现向光性且测得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背光侧的浓度范围为大于m小于2m。

  ⑥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0小于m。

  8、顶端优势

  (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到抑制。

  (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到侧芽,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高,发育受到抑制。

  9、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α?萘乙酸、2,4?D等。

  生长素的作用机理:通过促进细胞纵向伸长来促进植物生长。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最新总结5篇4

  遗传和变异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_,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_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_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_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_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物高考必背知识点最新总结5篇5

  生命的物质基础

  考试占比6~8%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大量元素: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C(最基本)CHON(基本元素)CHONPSKCaMg(主要元素)]

  2、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但需要量很少的元素[Mo、Cu、B、Zn、Fe、Mn(牧童碰新铁门)]

  植物缺少硼(元素)时花药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花而不实)

  3、统一性: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4、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原生质

  细胞内的生命物质,主要成分蛋白质、脂类、核酸,分化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注:植物特有的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细胞壁不是原生质的成分)

  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物:

  ①水(约60-95%,一切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②无机盐(约1-1、5%)

  有机物:

  ③糖类

  ④核酸(共约1-1、5%)

  ⑤脂类(1-2%)

  ⑥蛋白质(约7-10%是一切活细胞有机物含量最多的,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

  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意义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