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贫困》观后感学习体会篇一
脱贫攻坚“历久”“弥新”
今天我们走在铺满希望的康庄大道上,回望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小康梦,今朝一举梦圆。时间如惊鸿一瞥,短短8年的时间,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现行标准下的农村人口全部脱贫,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以坚定不移的勇气、奋发有为的斗志、苦干实干的姿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看到党中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庄重承诺,看到各级扶贫工作队员感人至深的帮扶场景,看到每一名共产党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绘就苍生大爱的盛世图景。“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在亿万人民成功打赢脱贫的背后,凸显的是每一名扶贫干部身上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夙夜在公,发扬钉钉子精神,想办法、找路子,因地制宜、量身定做是他们身体力行最多的事,他们用生命的灯火为“亲人”照亮摆脱贫困的天梯。**说过:“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的话始终鞭策和激励着每一名参与到这场大战中的人们,他们身上压着沉甸甸的责任,他们的每一分努力,每一次增收,都在为这人间奇迹贡献无穷的力量。
信心如虹,担子在身,书写无愧人民的扶贫华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为本就困难重重的如期实现整体脱贫目标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众多扶贫工作人员的磨砺与考验。如何破除这“拦路虎”,他们始终坚守在脱贫一线,以身许国,用热血诠释心中的信仰。四川凉山州扶贫干部蒋富安曾说:“我的快乐来源就是乡亲淳朴的问候和充满希望的眼神”,他将村民的事一件件地记,一件件地办,却忘记要顾及自己的身体健康;四川省古蔺县扶贫干部将自己和人民比喻成种子和土地,在群众中深根发芽,将生命定格在了那个为群众送电视机的扶贫路上;时代楷模黄文秀为走她心中的长征路,替百坭村申请道路硬化项目,新建蓄水池,转变传统砂糖橘产业模式,实现了百坭村的凤凰涅槃,却将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了那个大雨滂沱的晚上。正是因为他们的一往无前,无私奉献,才带领人民群众赢得了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
决心如铁,责任在心,勾勒乡村振兴的宏伟轮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接续奋斗的起点,我们既要不断巩固深化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更要以此为基,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奠基础、打底子、通路子,充分实现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注重村庄的高颜值和表子,还要注重村民的钱袋子和里子,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乡村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能不断为乡村振兴输入持久的动能。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1921年到2021年,党的脚步从未停歇,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GDP迈上了100万亿元大关,未来的我们更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创造出更加璀璨的华夏文明。
《摆脱贫困》观后感学习体会篇二
“小慢车”开往大梦想
近日,脱贫攻坚大型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上线,带动“我国仍保留着81对扶贫小慢车”的话题冲上互联网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小慢车”是指不仅能载人,也可以搭载活羊、活鸡、蔬菜等农产品的扶贫火车。几十年来,小慢车穿行在青山碧水间,载着山区群众,开往实现美好生活的大梦想。
“小慢车”是群山深处的希望,开往摆脱贫困的梦想。逢站必停、啥都能装、票价便宜是小慢车的主要特点,它是山区群众出行、求学、问医、贩货的生活希望,更是关乎着山区群众柴米油盐的生存重器。虽没有“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速度,但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独特温情:设置低廉的票价,让群众出行更加方便;抚平求学路上的坎坷,托起山区孩子的梦想;提供务工信息、在车上完成交易,拓宽了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如是种种,皆是“中国梦”的点滴缩影。摆脱贫困,不仅是山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梦想,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为寻求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双向奔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精准扶贫,铁路先行。在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小慢车”让更多群众跟上时代步伐,慢的是速度,快的是脱贫。
“小慢车”是党民情深的载体,承载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人民铁路为人民,念兹在兹,夙夜牵挂。铁路部门从实际出发,拆除部分列车上的座椅,是“保留乘坐功能”原则性和“可带家畜上车”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亦是时变之智的最好体现。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透过从群众需求出发的“小慢车”,看到的是不计成本的投入与维护,更是满载着鸡鸭鱼肉的真实生活,将党“为民之心”的温暖体现得淋漓尽致。有网友评论道:“祖国是一个愿意慢下来等她的人民的国家。”诚然,中国有“复兴号”的快捷高速,也保留了“小慢车”的民生需要。**曾强调:“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民生无小事,因地施策的利民“小慢车”为山区贫困群众改善了生活,让“寸步难行”的“心酸”变为“四通八达”的“温暖”。作为党员干部中的一员,我们也要以“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价值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脚踏实地为民办事,书写无愧于人民的“初心”答卷。
“小慢车”是凝聚合力的桥梁,连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生命线。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当下,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小慢车”凝聚党员干部与群众之合力,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繁荣沿线经济,架起脱贫的桥梁,点燃致富的梦想。如果说,“小慢车”的上一站是“全面脱贫”,则下一站必将是“乡村振兴”。“快时代”下,“小慢车”与“复兴号”同在,是党把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相结合,把历史和未来发展贯通起来的最好体现。国之小慢车,民之大平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路口,党员干部要牢记“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的奋斗目标,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深刻领悟“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真谛,始终站在人民立场,采取管用招数,千方百计解决困难和问题,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摆脱贫困》观后感学习体会篇三
一个贫困村的华丽蜕变
2018年初,湖北省恩施州委统战部干部科科长兼党外知识分子办公室主任皇甫鸿一行被组织派往鹤峰县容美镇七峰村开展扶贫工作。一年多以来,她扎实工作,心系群众,认真落实每项扶贫政策,用心扶贫、用情待人,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赞誉,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夸奖。
俯下身子扎根基层 脚踏实地为民解忧
初到村里,天气虽有些严寒,山上的积雪尚未融化。想的第一件事儿便是走访入户,了解实情。村里的环境相对于城里显得十分艰苦,村民会认为“城里来的人”受不了这种恶劣的环境,或者来农村“镀镀金”,搞不了多久就会调回去,为了升迁的。皇甫鸿在基层哭过,想想远在州府的家人,实在有些想念。但是想到组织的重托、百姓的苦难,她还是咬紧牙齿一心深入基层、踩实泥土。走访中,她积极访民情,了解到每户的致贫原因,看到皇甫鸿为乡亲们奔走,贫苦户哽咽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皇甫书记,让我们过上了好生活,也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炎炎夏日,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本该回城休息的皇甫鸿了解到要及时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后旧房拆除工作,主动放弃休息,继续在村里帮助村民拆除旧房,一个双休就这样度过了,她没有抱怨,继续帮助老百姓解决苦难,昔日的“小仙女”在夏日的摧残下变得越来越土气了,越来越接地气,曾经穿的高跟鞋换成了解放鞋;曾经穿裙子,现在都是宽松的服饰了。
“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烤白薯”,这是皇甫鸿始终牢牢记在心里的一句话。她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地处理村里的事,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一名贫困户说:“皇甫书记工作很认真,公平公正,我们打心里都服气,也时常帮助我们,让我们真正地得到了福利”。这是当事人对她的评价。
争取多方资源 为民办事暖人心
在村里工作一段时间中,皇甫鸿发现村里的办公设备根本无法正常办公,她积极与单位联系,得到领导的支持后,为奇峰村购置电脑、打印机、监控器等设备,为村日常办公解决了燃眉之急。村书记朱元平说到:“现在村里办公设备齐全,我们搞精准扶贫有了基本保障,相信在皇甫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村会越来越好。以前,村里几乎没现代化的办公设备,现在不仅有设备,而且在驻村工作队的结对帮扶下,我们也慢慢会使用了”。
“群众利益无小事”。村里的道路还未硬化,晴天老是灰尘漫天,雨天总是泥泞不堪。皇甫鸿决定解决群众的出行难题,积极与镇领导联系,多番努力,为村里申请下来上万元的道路硬化资金。为改变七峰村农户脏、乱、差的现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皇甫鸿积极争取杭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援助资金60万元,用于村民居住环境进行治理和改造。通过“三改”(改厨、改厕、改圈)工程改善村民人居生活环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农村厕所达标奖励2000元/户,农村厨房达标奖励1500元/户,农村猪圈达标的奖励3000元/户,助推乡风文明建设。“皇班长,感谢你们,让我们七峰村老百姓再也不用上厕所进猪圈;做饭全身被熏烟;吃饭,饭菜上蚊虫沾。这个“三改”好呀!连猪都享福,不住木板房住进砖瓦房了”,这是三组组长李华清对皇甫鸿说过的一句话。
村里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了,村民的房子也不再出现漏雨情况了。七峰村村民达到了“一有,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真正地在摆脱贫困村的帽子了。
破出产业发展瓶颈 因地制宜带民富
为了让自己尽快熟悉农村、融入农民,尽快带领大家伙脱贫致富,她绝不会放过任何可以致富的产业,她带领队员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找到了一种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野茶,为此,她积极联系企业,建立了合作战略关系,成立野茶合作社,村民的产业基地由此建立起来,不仅发展野茶产业,她还积极找到农业部门,种植中药材,实现因地制宜,不断创新。
现在的七峰村在她的一年以来的带领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有支柱产业,更有销售渠道。真正地让贫困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2018年以来,七峰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8个,总投资1000多万元,已基本实现了村级建设的“九有”,90%以上的农户入户路通了水泥路,100%安全饮水。46户易迁户全部搬入新居,公认拆旧复垦老大难工作已全部“四清零”,无任何遗留问题,24户新建和翻修危房接近尾声,全村“三改”工作全面启动。全村实施产业发展项目6个,总投资100多万元,形成了药材、土耳其金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引进和培育市场主体4家,培育大户30多户,初步建立了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
一点一滴,服务村民;一心一意,真心付出;一言一行,树立形象,皇甫鸿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和践行着一名扶贫干部的职责。她说:“既然我选择来到村里,那就要踏踏踏实实解民忧,为老百姓干实事,让老百姓感受到党的温暖,不枉费驻村时光”。七峰村自然条件恶劣,如今村子能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和“女子尖刀班”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付出密不可分。
她来了,路通了,还硬化了;民富了,有产业了。贫困村蜕变了。
她是共产党员,她叫皇甫鸿。
《摆脱贫困》观后感学习体会篇四
摆脱贫困“不打烊” 争做攻坚“长明灯”
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挺身而出,坚守在脱贫攻坚的“前哨”,勇敢扛起脱贫攻坚的“大旗”;为实现摆脱贫困,他们尽职尽责、竭尽全力、不胜不还。《摆脱贫困》一书中阐述了*同志在宁德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带头“四下基层”,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极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极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时至今日,这些思想理论和实践观点仍然是当下一线脱贫攻坚党员干部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摆脱贫困,要有“笨鸟先飞”意识,当立“鸿鹄志”。“前途虽有荆棘阻,笨鸟先飞亦超群。”贫困地区的贫困处境,往往是思想观念“贫困”所致。《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地方贫困,观念绝不能“贫困”,“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观念全应该在清除扫荡之列。扶贫需先扶志,凡事反求诸己,当立足于自力更生。“弱鸟可以先飞,致贫可能先富”。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努力转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等、靠、要”等传统思想观念,带领人民群众树立“鸿鹄志”,不断增强改革开放意识,要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从贫困之境中开拓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光明大道;只有树立“先飞”意识,才能实现“后来者居上”的美好愿景。
摆脱贫困,要有“滴水穿石”毅力,坚守“愚公魂”。“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想要“拔穷根”,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就需要驻守在扶贫一线的攻坚党员干部号召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发扬“滴水穿石”般的韧劲和默默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只有将“滴水穿石”的精神传承下去,守好“愚公魂”,才能够真正帮助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实现摆脱贫困,才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摆脱贫困,要有“四下基层”作风,常怀“枝叶情”。“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心之所向,应是民心之所系。为官一场,当造福一方。*同志在宁德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带头“四下基层”,提倡要练好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要常怀“枝叶情”,身上多带“泥土气息”。只有多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才能“察其疾苦”,才能瞄准脱贫攻坚中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摆脱贫困“不打烊”,争做攻坚“长明灯”。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越是在艰难险阻中,脱贫攻坚干部越要毫不避让、勇往直前、担当作为;越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作风,坚决杜绝“数字扶贫”“纸上扶贫”“作秀式扶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越要敢于不怕辛劳,充满拼劲、干劲和闯劲;越要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只有立好“鸿鹄志”、守好“愚公魂”、常怀“枝叶情”,才能够摆脱贫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摆脱贫困》观后感学习体会篇五
做“邱英杰”式的党员干部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它讲述的是浙商改革开放前后,突破传统、艰辛奋斗的故事。看完这部电视剧,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主角“陈江河”,而是初心不忘的“邱英杰”。北大毕业的他放弃了外面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怀揣满腔建设家乡的热情,克服重重困难,带领义乌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在他的身上,折射出了很多优秀党员干部的共性:为人正直、恪尽职守、情系百姓、心系发展。在现阶段,同样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学习。
从“突破常规解决猪饲料供给问题”,看一心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公仆情怀。邱英杰到养殖场考察,发现了猪饲料严重缺乏的现实问题,而此时陈江河正好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路子,想和政府做这笔生意,在当时那个大环境下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但就是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让他和邱英杰做成了。因为邱英杰想的只是快速帮群众解决饲料缺乏的问题,并没有考虑是否会引起同事和领导的“误会”,也没有考虑是否会因为此事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现实中,我们党员干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是要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就是要坚持把群众诉求放首位,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从“送货运站站长‘茶叶’”,看坚持正义,对原则问题零容忍的为官之道。陈江河的生意日见壮大,因为没有给货运站站长送礼,遭受站长百般刁难。邱英杰知道后,将陈江河本来准备送站长的茶叶换成了一双打满补丁的旧鞋,以此教育货运站长,并当场免其职,为商户讨回公道,并代表政府给商户们道了歉。现实中,依然存在部分党员干部“吃拿卡要”,在群众面前自觉“高人一等”,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这就是典型的“货运站长”心态,这是违法违纪的行为。我们要做“邱英杰”式干部,跟这些行为说“不”,主动与这些行为作斗争,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勇敢站出来消除影响,共同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从“烧掉假冒伪劣产品的一把火”,看坚持主见,敢于逆流而上的执政魄力。在错误的市场导向下,假货开始在义乌泛滥,面对这种现状,邱英杰下定决心整顿市场,让市场重新回归健康发展之路。他不惜背上骂名,牵头组织假货销毁,面对自己兄弟手中的假货也毫不手软。最终一把火烧醒了商户被蒙蔽的心,烧出了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美好未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总会碰到群众不理解、同事不支持的情形,在适当的时候要有敢于排除众议,坚持自我的魄力,全力推动惠民政策的落实,时间终究会给出公正的评判。
从“与陈江河的君子之交”,看坚持原则,坚守“亲、清”的政商交往之道。陈江河的成功固然有特定市场环境下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邱英杰的指导。从北上求学偶遇陈江河的“义乌之外有中国,中国之外有世界”,到后来陈江河生意有所起色之后的“商人眼里不能只有钱”,他一步步引导着陈江河由一个“商人”转变为“企业家”。但从始至终,他都保持着和陈江河的“君子之交”。现实生活中,有部分党员干部,禁不起诱惑,违规经商,甚至用权力来“入干股”,最终作茧自缚。**多次在讲话中提到,“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做官”。我们党员干部要争做“邱英杰”,在与商人交往时要“亲”更要“清”,要管住自己的“手和心”,坚持权力来自人民也只能用于为民造福,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困难,着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共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