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一部历时三年精心打造,讲述理想与青春的励志电影,以纪实手法拍摄,还原了一个最真实的清华园。电影《大学》观后感心得体会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电影《大学》观后感心得体会,欢迎查阅!
电影《大学》观后感心得体会1
原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中有的虽考了令人羡慕的高分却还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有的因没有考上自己热衷的专业而感到不满足,有的愿意放弃舒适优越的城市生活回到农村为百姓服务,有的回到祖国用尽心血弥补国家的科技短板,有的即使高龄也坚守岗位不停奉献……他们有着自己的理想,有着远大的追求,他们的心里存的不只是自己,更是我们的祖国!
当看到严韫洲出考场时的自信微笑,看到他说想要冲满分的坚定双眼,他有实力,有“野心”,有精神,正是青年该有的模样!他的拼搏向上不断刺激着我的心,为什么别人可以有这样高的天赋,可以有这样高的追求,而我过去却从不敢想,甚至不敢给自己确定一个高目标。人与人之前的最大差距可能就在于是否敢想,敢做,敢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放手一搏,就算最后会有遗憾,但奋斗的青春总是最美的,当我们拥有青春时,就应当肆意挥洒。
迎面一辆电动三轮车缓缓驶来,开车的是一位身穿白色短袖的年轻小伙,脸上灿烂的笑容随车靠近越来越清晰,大概很少人能看出这竟然是一位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宋云天是从农村走出去的,本来他可以在清华留校任教,然后拿到北京户口,不用再回家乡吃苦,但他心里所想是祖国的发展,所以就算面对家人的反对、陌生人的不解和指点,他依旧毅然决然地选择回乡。他也曾纠结过,也曾怀疑过自己的想法,他也认真了解过农村工作的复杂艰难,但是他最终坚定自己所想,相信自己所选,勇敢奔向自己“造福一方百姓”的追求,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果要想领先的话,还是要有自己的技术,中国绝对得有人做,不然你永远是花钱买别人的数据吗?”于是,蔡峥拿到了一张回国的单程票,开始潜心研究建造中国的第一台地基望远镜。在这个过程中,他体会到了做一件事有多么不容易,但他还是选择要坚定地做下去。他想的只是要发展中国的技术,即使很难成功,他还是会去做。有人评价他说:喜欢看星星的人是真的浪漫。是的,他把浪漫献给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我们应追求的偶像。
一头华发梳得整齐,一袭素衣低调谦逊,她是著名的环境工程专家清华第一位女院士钱易教授。她说:做老师,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她的确也把教师这份职业做到了极致,虽然已经高龄,每天依然坚持站着上课,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只要还能为国家做事,她就不会停止。正值青春的我们,更应该有活力、有理想、有担当、能做事,行动起来,而不是舒适躺平、无所事事,只有贡献,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大学》记录了清华四个人的追求和选择,虽各不相同,但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奉献的精神!相信像他们这样奋斗的人,中国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因为有他们,中国才能日益强大。他们的追求和行动促进了祖国的发展。往后,中国的发展还得要我们去持续,我们应担当、应自强、应勇敢,去追求、去拼搏、去进取,一路播种,一路开花!
电影《大学》观后感心得体会2
儒学经典《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大,不在于规模或人数,而在于求学之深与广。7月9日上映的清华大学电影《大学》的英文翻译为The Great Learning,我觉得正是表达了这个意思。
原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中有的虽考了令人羡慕的高分却还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有的因没有考上自己热衷的专业而感到不满足,有的愿意放弃舒适优越的城市生活回到农村为百姓服务,有的回到祖国用尽心血弥补国家的科技短板,有的即使高龄也坚守岗位不停奉献……他们有着自己的理想,有着远大的追求,他们的心里存的不只是自己,更是我们的祖国!
当看到严韫洲出考场时的自信微笑,看到他说想要冲满分的坚定双眼,他有实力,有“野心”,有精神,正是青年该有的模样!他的拼搏向上不断刺激着我的心,为什么别人可以有这样高的天赋,可以有这样高的追求,而我过去却从不敢想,甚至不敢给自己确定一个高目标。人与人之前的最大差距可能就在于是否敢想,敢做,敢追。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放手一搏,就算最后会有遗憾,但奋斗的青春总是最美的,当我们拥有青春时,就应当肆意挥洒。
迎面一辆电动三轮车缓缓驶来,开车的是一位身穿白色短袖的年轻小伙,脸上灿烂的笑容随车靠近越来越清晰,大概很少人能看出这竟然是一位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宋云天是从农村走出去的,本来他可以在清华留校任教,然后拿到北京户口,不用再回家乡吃苦,但他心里所想是祖国的发展,所以就算面对家人的反对、陌生人的不解和指点,他依旧毅然决然地选择回乡。他也曾纠结过,也曾怀疑过自己的想法,他也认真了解过农村工作的复杂艰难,但是他最终坚定自己所想,相信自己所选,勇敢奔向自己“造福一方百姓”的追求,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如果要想领先的话,还是要有自己的技术,中国绝对得有人做,不然你永远是花钱买别人的数据吗?”于是,蔡峥拿到了一张回国的单程票,开始潜心研究建造中国的第一台地基望远镜。在这个过程中,他体会到了做一件事有多么不容易,但他还是选择要坚定地做下去。他想的只是要发展中国的技术,即使很难成功,他还是会去做。有人评价他说:喜欢看星星的人是真的浪漫。是的,他把浪漫献给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我们应追求的偶像。
一头华发梳得整齐,一袭素衣低调谦逊,她是著名的环境工程专家清华第一位女院士钱易教授。她说:做老师,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她的确也把教师这份职业做到了极致,虽然已经高龄,每天依然坚持站着上课,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只要还能为国家做事,她就不会停止。正值青春的我们,更应该有活力、有理想、有担当、能做事,行动起来,而不是舒适躺平、无所事事,只有贡献,才是有价值的人生。
《大学》记录了清华四个人的追求和选择,虽各不相同,但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奉献的精神!相信像他们这样奋斗的人,中国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因为有他们,中国才能日益强大。他们的追求和行动促进了祖国的发展。往后,中国的发展还得要我们去持续,我们应担当、应自强、应勇敢,去追求、去拼搏、去进取,一路播种,一路开花!
电影《大学》观后感心得体会3
7月9日,由清华团队创作的记录电影《大学》开始在全国上映。这对于曾经的“红色工程师摇篮”而言无疑是一件大事,而对于我这个在“红色工程师摇篮”中慢慢一点点体会大学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诱惑。于是,我走进了久违多年的影院。不到半小时,我后悔了,我失望了!当终于能够走出影院呼吸一点新鲜空气的时候,我实在忍不住了,我想说:不,这不是大学,更不是清华!
《大学》是一部纪录电影。这里我想先抄袭一段来自网络上的关于这部电影的介绍:在清华园里,有四个人正站在自己人生的路口。他们之中,有刚历经高考、一波三折地考入心仪学府的第一代00后大学生,有即将离开象牙塔、面临艰难抉择的博士毕业生,有旅美归来入职清华、满怀“观天”理想却挑战重重的青年教师,有耄耋之年、荣休后依然坚持站立三尺讲台的老院士。影片以三年的悠悠光景,诉说了四个清华人一生的理想以及在他们身后属于这所大学的永恒青春。
很美的语言。必须承认的是,电影所呈现的画面比这些语言更美。
电影《大学》观后感心得体会4
电影记录了00后学子走进大学,博士毕业生告别大学,青年教师入职大学,荣休院士坚守大学四段人生经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博士毕业生宋云天决定下基层,造福一方百姓的故事。
宋云天家在农村,家人希望他留在北京,不想他再去更穷的地方——他的奶奶抹着眼泪说,她经历过基层建设的辛苦,不希望她的孙子再经历一次。女朋友因为这件事哭了很多次,身边有人说他这样做是为了将来的“政治背景”……可是最终,他还是去了,选择了他的理想,踏上了布满荆棘的征途。
在我看来,宋云天是一个很值得尊敬的人。他有别人眼中光明的前途,可他最后选择了自己眼中闪闪发光的道路,尽管那条路艰难又崎岖。同时我也懂得了——当我们身边的人决定去走一条无比艰难的路时,我们应该做的是相信和鼓励。毕竟啊,他收到的否定已经够多了。我衷心地希望所有心怀理想,决意奔赴的朋友,都不必在热爱与家人朋友之间为难。他所想的,就是他将做的。
大学往往和理想联系在一起。所谓理想,就是一生的追求与热爱。而大学,则是梦真正开始的地方。《大学》不只是想要向大家介绍几位清华人,还希望大家真正懂得The Great Learning的担当与厚度——希望你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成就有意义的人生。
莘莘学子来远方,入大学,明大德,立大志,奔赴热爱。
电影《大学》观后感心得体会5
“理想”,这是纪录电影《大学》留给我的印象。无论是刚刚考入清华大学的严洲,还是博士毕业生宋云天,无论是旅美青年教师蔡峥,还是荣院士钱易,他们的眼睛里,都喑藏了对理想的坚持,他们的身上,都闪耀着理想的光茫。
梦想可以天花乱坠,她是纯粹的狂妄的浪漫主义者。理想则不然,她是更加理性的,是摆脱不了现实又放不下梦想的人,是八岁的少年最常见的模样,纵然如此,理想亦是难以实现的哪怕是为此作出尝试,也需要莫大的勇气。这一点,在宋云天和蔡峥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想去基层政府,服务造福一方姓。”这是宋云天的理想。父母,老师,女朋友的建议,奶奶的心疼与劝告,留校面试的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纠结,一次又一次的犹豫,即使影片的内容有限,我们仍能从中见这个选择背后的艰难。“和大多数人的选择不一样,可能会不被理解,甚至会被误解,但依然要坚持自己的路。”这是宋云天的答案。
“想要领先就要有自己的设备和技术,中国一定要有人做。”这是蔡峥的理想,“有可能最后我们没有做成功,但是我还是要坚定地做下去。”这是蔡峥的勇气与信念,也是他加入清华大学天文系的动力。
宋云天热爱人民,蔡峥热爱祖国,他们选择了自己的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这份热爱,是因为他们同样热爱着自己的理想。拥有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即使旁人只能看到过团火燃烧时的烟尘,我们也无法舍弃这团火带给我们的温暖明壳。
影片结尾,四人的身份发生了改变,代表着他们对理想的坚持。那我们呢?电影监制、清华大学尹鸿教授曾说:“这是一部清华题材的纪录电影,但又远不只是与清华有关的电影。正如其名《大学》,它是写给大学的一封情书,也是大学写给观众的一封情书。”对我们来说,大学是近在咫尺的第一个路口,它通往理想,又或许是别的什么地方,这全凭我们自己选择。我们应该“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成就有意义的人生”,哪怕做不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也应当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