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心得感悟【篇一】
“读史使人明智。”读《红星照耀中国》后,作为中学生,我思潮翻滚,感慨万千!不仅让我们重温抗日战争那段非凡的历史,领略真实鲜活的红色中国,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建设的根本原因。
首先,让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这五个字在“建设”时的艰巨。起初,中国共产党只能在“地下活动”,并不能公开中共党员的身份,他们被国民党诬蔑性地称为“__”“__”。这种诬蔑足以说明中共党员是在怎样艰难与危机中渡过的。更甚者,_曾被当做“__”的第一号人物被通缉。今天的我们很明确的知道_领导我们走的道路是一条光明大道。但在当时的中共难以被人认可,甚至是被人诬蔑的“匪贼”。可想而知,_是在怎样的逆境中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在当今社会,我们能感受到党引领给我们的幸福,但唯一不能体会的是建设中国共产党和带领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时的艰辛路程。故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
其次,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决策上的精明与谨慎。书中还多次提到中共在面对困难时所作出的决策,最著名的就是中共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走的“长征”之路。斯诺同_、周恩来等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一手资料。此外,他还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
中国红军长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敌人严密的封锁线,接下来就是巧夺大渡河。在这期间,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吸引了一部分人参加红军。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与感召力。万里长征中红军牺牲无数,也是中共革命军经历的最严酷、最壮烈的“生命之征”。长征所折射出的“长征精神”是我们世代人都应该去学习和发扬的。斯诺也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我要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而努力奋斗!
红星照耀中国心得感悟【篇二】
当我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浓浓的硝烟味扑面而来:纷争不断的会议,烽火连天的战争,奋勇冲锋的战士,这些事物在我眼前依次浮现,放幻灯片一般。那茅屋砖墙内,毛泽东正动情地讲述着他年轻时的传奇,以及坚韧顽强的红军们在长征路上洒下的一滴滴血汗,汇成河,汇成海……我被震撼了,是谁如此详细地记录着这一切?是谁如此动情地记录着这一切?是他,红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红旗下的他,值得我们铭记。
埃德加·斯诺,一位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一个用生命探寻真相的记者,一个把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中国的战士。他用他的钢笔,他的镜头,无声地记录着中国的变迁,并控诉着一切黑暗。透过他的眼睛,我仿佛来到半世纪前满目疮痍的旧中国,蒋介石的顽固执着,周恩来等人的爱国心切,在我眼前一一呈现。是斯诺,让我倾听到了这段在废墟下痛苦呻吟的历史,让我望见了可爱的中国红闪耀在东方一角,让我在心中埋下了将来能好好报效祖国的种子。透过他的眼睛,我看到了太多,太多……
拨开重重浓雾,我看到一个又一个伟大的领导人——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他们怀揣着一份爱国的梦,不管出身多么卑微,而将一颗颗中国梦的种子,洒在每一个红军战士心里,洒在祖国大地上,也洒在今日我们的心中。他们那炽热柔软的心,融化着老百姓心中的苦与累。是什么让他们作为领导,却愿与同志同甘共苦?是什么让他们作为官员,却住着简陋瓦房,粗茶淡饭,从不抱怨?
而最让我为之动容的,还是斯诺笔下的长征。
漫漫长征路,哪一块土地,不浸染着战士们的鲜血?又有哪一块石砖,不镌刻着红军的忠魂?
我想到书中所写:“……红军战士们来到长江边……”那时的红军,无桥亦无船,前有天堑,后有敌军,在绝境重围中的战士们仍热血奋战,只为捍卫心中的理想!看到这里,我心潮澎湃。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照耀中国!正是因为有这些如红星般闪耀的战士们,才有中国今天的独立,才有中国今天的尊严,才有中国今天的辉煌!
当红军们来到泸定桥时,凶狠狡诈的敌人竟丧心病狂地将桥板给拆了。但“红军不怕远征难”,勇敢的红军选择了爬铁索,渡怒涛。下有无底悬崖,上有敌军轰炸,不时有战士们受伤或牺牲,在惊涛怒吼的河谷里安详永眠。无所畏惧的红军战士又一次克服了困难,成功过桥。这时,我的心中,也有一颗红星在冉冉升起。
在今天,我阅读着历史,敬佩着斯诺;而明天,我也要向我最敬爱的红军战士们致敬,我也要成为一颗最鲜艳的红星,骄傲地挂在祖国的天空,照亮祖国的未来!
红星照耀中国心得感悟【篇三】
在我刚拿到这本书时,我脑瓜子是嗡嗡疼。更让我想不到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斯诺。我心里一直在想,一位美国人写中国的历史,太不科学了。
我大脑的第一印象就是放弃,但是在我们美丽博学深厚的语文老师强烈的要求下,我迟疑了,我迟疑地打开这本书,瞄了好几眼,产生了深深的睡意。在我们语文老师的第三次的要求下,我让妈妈帮助我阅读。在妈妈温声细语中,我渐渐对这本书产生了好感。不过最终,我还是进入了甜蜜的梦想。
最后,我再一次尝试用批注的方法来读这本书。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但我发现自己已经走进这本书时,已然读到了“长征”这一篇。
这六年的历史惊心动魄,让人的心起伏不断。红军的战略,让我隐隐约约想到我正在读的《孙子兵法》的战略。或许,很多人认为红军这次长征成功的几率为0。1%。但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突破记录,创造奇迹。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息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乐观的情绪,像把烈火贯穿一切,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段话出自《红星照耀中国》,是我认为最经典的一段话。这段话让我强烈地感受到红军在生死面前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不论年龄,不论是贫穷,还是富贵。
他们不能放松步伐,不能灰心,不能疲倦。因为胜利就是生命,失败就必死无疑。他们流了不知多少汗、泪、血,但这些凝结在了一起,形成了比神还强大的精神与信仰。而这背后永远离不开一位强大的指挥者,他就是毛爷爷——毛泽东。他能把一盘散沙聚集在一起,变成一座刀枪不入的沙墙。
就在毛爷爷和其他领导人的指挥下,红军的势力不断扩大,一步一步走上了成功的台阶,拿到了最终的胜利。整个过程中,他们为了胜利,都甘于送命。书中四川的军阀军队常常这样嘀咕道:“他们是人,还疯子,还是神?”他们已然出神入化,他们不是疯子,也不是神,而是活生生的人,人是血肉之躯,怕苦,怕疼,怕死。
而红军战士们,他们无比高尚的精神与信仰高到比世界万物还高,大到比银河、宇宙还要大。这种思维不是一种洗脑,而是到达了一定的高度,而这种高度无人能比,他们已然把生死看淡,他们就相当于一个人,力量无比强大,直至与天地相融。
这种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我。
红星照耀中国心得感悟【篇四】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却那段屈辱的历史,都对那段被活体实验被肆意滥杀的历史而愤慨!那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有一本书记录了这段历史,明明白白,原原本本。这本书就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出自美国人斯诺之手,跨越世纪,经久不衰。一本书能够写的这么令人热血沸腾,这么为之震撼,这么真实,这么接地气,可见作者斯诺用心良苦。
暑假看过《红星照耀中国》以后,我特别崇拜作者斯诺这个人。他能把这个和他毫不相干的中国的故事记录下来,并让我们看到这个故事,我们都应该感谢他。他让我重新认识了对抗日战争时期的理解。
斯诺作为一个外国人,本身能够冒着生命危险穿梭与国民党前线和共产党权限已经很不容易,而民团的那些人就像对待别的人那样,为了外国人身上的钱财,不许把名声丢到外面去,要不是机警的少先队员及时发现。斯诺,这个外国人的生命就可能集集可危,后来斯诺安全进入苏岩共和国以后,一个少先队员要凉水,称呼出了问题,因此斯诺对中国新一代接班人的高度自尊,而深深佩服。
当我看到就中国人民生活那样艰辛,又在战争面前,那样无奈的时候,我又被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深深地折服,因为没有他的带领,哪来现在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安居乐业?
当我看到国民党军对共产党军队以及党员无情绞杀的时候,暗暗佩服起红军战士,他们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在国民党军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取得最终的胜利呀!
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怎么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努力奋斗,举好前人的旗帜,为美好中国注入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我看到坐在斯诺对面的老者说“杀的还不够”时,我看到了旧中国人民的铮铮铁骨;当我看到学生游行,不怕受伤,不怕砍头的时候,我又看到了那些爱国学生“拒绝内战,一致抗日”的义愤填膺;当我看到斯诺遇到的农民向他解释为什么人们对于红军的看法不同时,我又看到了农民对红军那发自内心的爱戴;当我看到红军条幅上写着“同我们一起打回老家去”的豪言壮语时,我又看到红军对于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心……
当我看到杨虎城花5万元修建的巨石宅、邵力子的府邸、张学良私人飞机的时候,再反观被国民党军层层封锁线包围的红军,除了抢一些国民党军的空头投,以及村子里的一些农民主动送粮食以外,他们一无所有!住窑洞,穿草鞋,啃树皮……
再看看现在的我们,不愁吃,不愁穿,吹着空调,拿着手机,无忧无虑的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而这一切若不是那些红军耐着严寒,受着饥苦,怎么会有这么舒服的生活?
那个年代,有多少人渴求上学,因为家里穷,因为没学校,又是那样的无奈。如今,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却还不好好读书,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说什么我们都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红星照耀中国心得感悟【篇五】
好的文学作品除了带给人一场知识的盛宴,还会带给人无尽的思考,就像斯诺笔下的《红星照耀中国》。没有太过华丽的语句和动人的诗篇,但却让人看完内心久久难以平静!
书中主要写了外国记者斯诺,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用采访的形式为大家讲述了真实的中国共产党以及他们从事的事业,全文有朴实无华的环境勾画、鲜明的人物形象描写、个性化的语言表述,最重要的是斯诺竟然用平实的手法将记实性的访谈录写得有声有色,让人身临其境,宛如置身于热血奋战的年代,时而义愤填膺,时而心情飞扬,每一个画面都让人记忆深刻。
“文情并茂,笔头生花”,整本书刻画了无数个人物形象,有伟人也有普通士兵,但每一笔刻画都真实而动情。有大家熟知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志丹、林彪、徐海东、贺龙、张学良等等。其中在写毛泽东的形象时,有一句话“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从语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出毛泽东骨子里的不屈服,已经让第一次见面时的斯诺心生崇拜,甚至直接将毛泽东与美国总统林肯相提并论。从头发很长可以想象出,为了革命废寝忘食的毛泽东,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形象,他的心里装满了人民大众,唯独漏了自己。
“一杯清茶一本书”,文中的第二大特色是单色调的环境描写。没有让人陶醉其中的美景,但作者笔下的每一幅画面都能唤起读者的沉思。那时候的革命者们,通俗点讲叫作啥都没有,但艰苦的环境并没有让闪闪发光的红心退缩,乐观主义代替了一切,因为他们的心中永远怀抱希望,就像全书的题目一样"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家里的天花板和墙壁都是从岩石中凿出来的,一张没有上漆的方桌,铺了一块干净的红毡,蜡烛在上面毕剥着火花,很难想象在三面不通气的窑洞里,毛泽东是怎样组织会议、指挥着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战斗。更难想象一个外国的记者,竟然能这么细致入微地将毛泽东家的“华丽”布置呈现得如此清晰,让读者除了回味,还能远距离想象伟人的坚强与无限耐力!
“笔酣墨饱,不蔓不支”,全书的第三个亮点是用简洁的语言将一连串的历史性事件进行了“大串烧”,时间跨度很大!从蒋介石的五次围剿到共产党的被迫大转移,从渡长江到挑战大渡河,再到历时漫长的爬雪山,过草地……成百上千的战士在漫漫征途中倒下去就没有再站起来。特别是在写飞夺泸定桥时,估计不止一个人像我一样边读边抹着眼泪:“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迎着吃人的子弹,终于有红军冒着舔人的火焰爬上了桥板”,多么惊心动魄啊!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转折。“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隔着空气,我们都能感受到枪林弹雨的冲击,我们为他们点一万个赞都不奢侈!
回头看看现在,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从来没有体会过缺衣少食的滋味,除了有宽敞干净的教室还有最棒的老师,这一切的和平与美好,都是那些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但是不得不说,一批又一批的年青人,原本应该是继承前辈们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的发展奉献青春,但是一个潜在的敌人“手机”正在悄无声息地吞噬着年青人的灵魂。走在路上随眼一看,左边一辆快速驶过的电动车上,一个坐在后座上的小女孩正争分夺秒地用手机刷着抖音,估计她连抖音具体是什么玩意都没弄清楚就己经变成了“奴隶”,宁可冒着被甩飞的危险也要分秒必争刷手机,何等的可笑啊!再看看右边那个拥挤的果汁店,几个留着长头发的男生正在有说有笑地用手机打着异常激烈的游戏,不曾想他们的父母们为了他们的学习费尽了多少心思,但眼前的他们好像完全忘记了学习是怎么回事,忘我地沉浸在手机的花花世界里。如此不知天高地厚地沉迷,还会有美好的前途等待他们吗?真的是让人辛酸不己!据统计,现如今因为手机而造成的灾难成千上万,每天都有各形各色的“手机杀手”上演着各种家庭悲剧。
怎样唤醒这些沉睡在手机世界里的青年人?历史性的难题已经摆在了眼前,该深思,该彻底反醒了!
强烈呼吁每一个年青人多读几遍这本《红星照耀中国》,真正从内心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并化动力到实际的行动中,为了祖国的繁荣而贡献青春,战胜手机这个无形的敌人,从挫折中健康成长!踏着红色的道路继续前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