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贫困》观后感600字篇一
近年来,我国的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今年是脱贫攻坚总决战的最后一年,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我们的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艰难、扶贫项目停工、帮扶工作受到影响等。虽然我们剩余的贫困人口总量不多,但是越到最后,剩下的越是艰难,我们要继续坚守初心,大胆向前,吹响决战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角。
吹响决战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角,我们要有不达目的不放弃的坚定信心和必胜的勇气。一是要做好分类施策。根据脱贫户、未脱贫户、边缘户、监测户的情况,制定好持续巩固和帮助脱贫的措施,继续加大帮扶力度,采取各种方式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位,通过提升帮扶成效,不断提高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
二是加大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力度。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了贫困群众能够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务工收入是实现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要做好就业岗位的引导指导,做好务工人员的“点对点”输送,有组织的输送劳动力外出就业。
三是持续巩固做好脱贫成效。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双重压力下,我们要抓好脱贫攻坚的同时也要抓好防疫工作,切实做到“两不误”。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覆盖贫困户、复工复产等工作,持续巩固好已经取得的脱贫成效,继续做好脱贫攻坚的决战工作。
万众一心向前干,越是艰险越向前。“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加强对扶贫政策的理论学习,做好政策的宣传。在最后的紧要关头,发挥好敢于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向脱贫攻坚总决战吹响冲锋的号角。
《摆脱贫困》观后感600字篇二
“小慢车”开往大梦想
近日,脱贫攻坚大型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上线,带动“我国仍保留着81对扶贫小慢车”的话题冲上互联网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小慢车”是指不仅能载人,也可以搭载活羊、活鸡、蔬菜等农产品的扶贫火车。几十年来,小慢车穿行在青山碧水间,载着山区群众,开往实现美好生活的大梦想。
“小慢车”是群山深处的希望,开往摆脱贫困的梦想。逢站必停、啥都能装、票价便宜是小慢车的主要特点,它是山区群众出行、求学、问医、贩货的生活希望,更是关乎着山区群众柴米油盐的生存重器。虽没有“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速度,但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独特温情:设置低廉的票价,让群众出行更加方便;抚平求学路上的坎坷,托起山区孩子的梦想;提供务工信息、在车上完成交易,拓宽了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如是种种,皆是“中国梦”的点滴缩影。摆脱贫困,不仅是山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梦想,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为寻求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双向奔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精准扶贫,铁路先行。在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小慢车”让更多群众跟上时代步伐,慢的是速度,快的是脱贫。
“小慢车”是党民情深的载体,承载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人民铁路为人民,念兹在兹,夙夜牵挂。铁路部门从实际出发,拆除部分列车上的座椅,是“保留乘坐功能”原则性和“可带家畜上车”灵活性的有机结合,亦是时变之智的最好体现。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透过从群众需求出发的“小慢车”,看到的是不计成本的投入与维护,更是满载着鸡鸭鱼肉的真实生活,将党“为民之心”的温暖体现得淋漓尽致。有网友评论道:“祖国是一个愿意慢下来等她的人民的国家。”诚然,中国有“复兴号”的快捷高速,也保留了“小慢车”的民生需要。**曾强调:“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民生无小事,因地施策的利民“小慢车”为山区贫困群众改善了生活,让“寸步难行”的“心酸”变为“四通八达”的“温暖”。作为党员干部中的一员,我们也要以“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价值追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脚踏实地为民办事,书写无愧于人民的“初心”答卷。
“小慢车”是凝聚合力的桥梁,连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生命线。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当下,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小慢车”凝聚党员干部与群众之合力,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繁荣沿线经济,架起脱贫的桥梁,点燃致富的梦想。如果说,“小慢车”的上一站是“全面脱贫”,则下一站必将是“乡村振兴”。“快时代”下,“小慢车”与“复兴号”同在,是党把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相结合,把历史和未来发展贯通起来的最好体现。国之小慢车,民之大平台。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路口,党员干部要牢记“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的奋斗目标,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境界,深刻领悟“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真谛,始终站在人民立场,采取管用招数,千方百计解决困难和问题,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摆脱贫困》观后感600字篇三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在和贫困抗争。
然而,即使在历史上的“盛世”,人们也从未远离贫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始了向贫困宣战,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带领着中国人民在这块土地上,书写着最新最美的图画。短短的几十年间,七亿多农村贫困人口先后摆脱了贫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012年,民族复兴的接力棒传到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手中!此时,中国的贫困人口还有9899万,不仅规模庞大,而且都分散在交通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自然条件恶劣、高山大川阻隔的地方。
*:我们现在到2020年要建成全面小康,在奔小康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说,这是我们向人民立下的军令状,这也是我们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这,是一场战役。让9899万人摘掉贫困的帽子,这需要一个新的理论、一套新的系统、一种新的方式。
2013年11月3日,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
2014年,大规模的贫困人口识别工作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展开,在精准锁定扶贫对象后,2015年,*在贵阳召开的座谈会上,把精准扶贫的要点系统概括为“六个精准”,之后,给出了实现精准脱贫的五大路径。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对脱贫攻坚工作全面部署,随后,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人民发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6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全面展开。
2017年,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攻坚战打响,人、财、物,迅速向中国最穷的深度贫困地区聚集。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候,**主持召开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为脱贫攻坚战最后冲刺吹响了冲锋号。
2020年年底,中国历史性地彻底摆脱了绝对贫困,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兑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摆脱贫困》观后感600字篇四
摆脱贫困“不打烊” 争做攻坚“长明灯”
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挺身而出,坚守在脱贫攻坚的“前哨”,勇敢扛起脱贫攻坚的“大旗”;为实现摆脱贫困,他们尽职尽责、竭尽全力、不胜不还。《摆脱贫困》一书中阐述了*同志在宁德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带头“四下基层”,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极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极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时至今日,这些思想理论和实践观点仍然是当下一线脱贫攻坚党员干部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摆脱贫困,要有“笨鸟先飞”意识,当立“鸿鹄志”。“前途虽有荆棘阻,笨鸟先飞亦超群。”贫困地区的贫困处境,往往是思想观念“贫困”所致。《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地方贫困,观念绝不能“贫困”,“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怨天尤人等观念全应该在清除扫荡之列。扶贫需先扶志,凡事反求诸己,当立足于自力更生。“弱鸟可以先飞,致贫可能先富”。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努力转变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等、靠、要”等传统思想观念,带领人民群众树立“鸿鹄志”,不断增强改革开放意识,要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从贫困之境中开拓出一条脱贫致富的光明大道;只有树立“先飞”意识,才能实现“后来者居上”的美好愿景。
摆脱贫困,要有“滴水穿石”毅力,坚守“愚公魂”。“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想要“拔穷根”,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就需要驻守在扶贫一线的攻坚党员干部号召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发扬“滴水穿石”般的韧劲和默默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心血,是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只有将“滴水穿石”的精神传承下去,守好“愚公魂”,才能够真正帮助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实现摆脱贫困,才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摆脱贫困,要有“四下基层”作风,常怀“枝叶情”。“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心之所向,应是民心之所系。为官一场,当造福一方。*同志在宁德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带头“四下基层”,提倡要练好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坚守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党员干部,要常怀“枝叶情”,身上多带“泥土气息”。只有多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才能“察其疾苦”,才能瞄准脱贫攻坚中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摆脱贫困“不打烊”,争做攻坚“长明灯”。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越是在艰难险阻中,脱贫攻坚干部越要毫不避让、勇往直前、担当作为;越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作风,坚决杜绝“数字扶贫”“纸上扶贫”“作秀式扶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越要敢于不怕辛劳,充满拼劲、干劲和闯劲;越要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只有立好“鸿鹄志”、守好“愚公魂”、常怀“枝叶情”,才能够摆脱贫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摆脱贫困》观后感600字篇五
为庆祝我国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景呈现以*同志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恢弘历史进程,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了八集脱贫攻坚政论专题片《摆脱贫困》。
该片紧扣**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这一重要论述是中国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聚焦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使命担当,生动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贫困宣战,使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的伟大故事;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和极具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力和**制度的优越性。
《摆脱贫困》全片共分八集,分别为“庄严承诺”、“精准施策”、“使命在肩”、“合力攻坚”、“咬定青山”、“家国情怀”、“命运与共”和“再启新程”。八集节目从不同层面展现了在脱贫攻坚这场艰苦卓绝的伟大战役中,**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为整体打赢脱贫攻坚战擘画路线、指引方向;展现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基本要求与主要途径,诠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及其指引下的中国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展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层层压实责任,各尽其责;展现了全社会协同发力、合力攻坚,广大党员、干部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展现了中国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展现了中国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的消除贫困目标的辉煌成就;展现了中国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节目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维度解读中国脱贫攻坚,以历史观视角展现这一非凡壮举和人间奇迹;从全球减贫的世界维度全方位体现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透过中国整体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和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扶贫故事,总结提炼中国精准扶贫理论、扶贫模式、扶贫精神;以政论和纪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全面诠释“中国脱贫攻坚战是如何打赢的”这一主题。
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在迈向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际,该政论专题片的播出,必将进一步鼓舞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以*同志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