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步沙》观后感600字以上五篇

孙小飞

电影《八步沙》观后感600字【篇一】

电影《八步沙》是一曲时代楷模的艺术颂歌。影片主要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常年备受风沙之苦的八步沙“六老汉”按下手印,以承包的方式开发荒漠化土地。父辈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治沙,年轻一代却各有各的梦想。90年代黑风暴肆虐,林场面临更大的危机,高远下决心回乡治沙。三代人完成了八万亩治沙造林的绿色奇迹。

这部电影我一口气看完。电影没有脸谱化没有喊口号,只是不露声色地还原了那个年代。电影的拍摄手法有些悲壮,豪情,粗犷。六老汉光着膀子扛着铁锹唱着战士打靶把营归,夕阳西下,天地苍茫,大漠无垠,居然有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怀。

剧中高远和父亲的抗争彷徨矛盾的心情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当高远想再复读一年父亲却不答应,沙场缺乏人手,父亲高龄贤多么希望儿子能留下啊!当高远气急败坏一脚踢翻了水桶,父亲一顿狂揍,高远扒上火车远走高飞。高远到了兰州,没有出过远门的他对一切都好奇,甚至看见洗澡水哗哗地外流都有些心疼。

高远一心想着奔出个名堂。他倒卖衣服做生意精明能干,被供销社的主任看中。那个年代的供销社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啊。爱好摄影的高远后来又想承包照相馆,他开始给人照相,生意很好。在那个年代高远就有超前意识,如果高远一直按照自己的规划走下去,他一定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李艺科饰演的高远,还有刘培清饰演的高远的父亲高龄贤,把影片中人物的执拗坚韧不屈不挠表现得淋漓尽致。当高远因为贷款打井在银行门口三番五次缠着行长,终于说服了行长贷出十万元。那种坚持让人肃然起敬。当那白花花的水抽出的一刹那,人们欢呼雀跃,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把观众也感染了。

剧中还原了九零年的那场令武威人谈虎色变心有余悸的“黑风暴”,昏天黑地飞沙走石狂风肆虐。就在这场“黑风”中高远的父亲拉运麦草半路中翻车身亡。高远悲痛欲绝,决心接父亲的班留在八步沙林场。

影片中刻画了和高远一样的二代治沙人的形象。兰歌考上张掖师专没有去上,兰歌的父亲没有儿子,兰歌希望自己的恋人松鹤能留下来接父亲的班,为了爱情松鹤终于放弃学业留下了。还有和高远一样喜欢运输却最终放弃的发小,他们终于舍小家顾大家走到一起,接过了父辈的班,留在八步沙农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八步沙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环境恶劣,大量农田被沙漠吞噬,生态非常脆弱。1981年冬天,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和张润元六位老汉以联户承包方式造林封沙,治理沙害。此后六老汉的子辈和孙辈相继等三代人加入治沙队伍。经过不懈努力,八步沙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2019年3月,“六老汉”三代人治沙群体被授予中宣部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影片根据真实人物改变。影片中展现了自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的时代流变,风沙线上黑风暴、防风林、绿洲田园、河西走廊上武威特别是古浪的山川胜景和浓郁的民风民俗,逼真呈现,效果强烈。

我们七零后好多场景都很熟悉,像毛驴车拉水,剧中人物骂人的方言,人们脸上的红儿团,还有铁锹把麦草方格化压沙 ,做为家乡的武威人看着都是那么亲切,让人热泪盈眶。

每一个时代楷模,都是一面鲜艳的旗帜。“三代愚公志,黄沙变绿颜。”八步沙的今天,是“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一代接续一代用双手艰苦创造,以心血浇灌而成。他们坚守与奋斗的壮举,也是信念与意志的传奇,一个个平凡而又质朴的事迹感人至深。他们是一面旗帜,也是我辈学习的榜样。

电影《八步沙》观后感600字【篇二】

有这样一群人,死去的和活着的被一起树碑立传;有这样六位老汉,不但把自己"埋"进沙漠,还立下了父死子继的誓约;有这样的三代人,子承父志、世代相传,守得沙漠变绿洲。

上世纪八十年代,八步沙——腾格里沙漠南缘甘肃省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沙魔从这里以每年 7.5 米的速度吞噬农田村庄,"秋风吹秕田,春风吹死牛"。当地六位年龄加在一起近 300 岁的庄稼汉,在承包沙漠的合同书上按下手印,誓用白发换绿洲。

38 年过去,六老汉如今只剩两位在世。六老汉的后代们接过父辈的铁锹,带领群众封沙育林 37 万亩,植树 4000 万株,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形成了牢固的绿色防护带,拱卫着这里的铁路、国道、农田、扶贫____区。

这不仅仅是六个人的故事,也不仅仅是六个家庭的奋斗,更不仅仅是三代人的梦想,这分明是人类探寻生存之路过程中对大自然的敬礼!

"六兄弟"连续在治沙现场搭建的窝棚中度过了十多个春秋。早上披星出发巡护,夜里蜷进窝棚,每日步行 30 多公里,用坏的铁锹头堆满了整间房子。完成治沙造林 6.4 万亩,封沙育林 11.4 万亩,栽植各类沙生苗木 2000 多万株。从天空俯瞰下来,一条防风固沙绿色长廊像一位坚强的母亲,将黄花滩____区十多万亩农田紧紧抱在怀里。当地林业部门的干部说,在林场的保护和涵养下,周边农田亩均增产 10% 以上,人均增收 500 元以上。

党的______以来,以______同志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六兄弟"得以不断放飞梦想,治沙造林的步伐不断前进。

"范文参考网六兄弟"成立了一家公司,先后承包实施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项目、"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并承接了国家重点工程西油东送、干武铁路等植被恢复工程项目,带领八步沙周边农民共同参与治沙造林,在河西走廊沙漠沿线"传经送宝"。

1999 年,甘肃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____古浪县委、县____曾为"六老汉"和郭万刚及八步沙林场镌碑立传。今年 3 月份,"六老汉"三代人治沙群体又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个人敢做梦,时代能圆梦。郭万刚哥几个曾经印刷过一张名片,背后是一幅绿茵茵的生态家园图:山岳染绿,花木点点,雁阵轻翔。这正是他们不懈追求的美丽梦想。

电影《八步沙》观后感600字【篇三】

青春无悔,中年无怨,到老无憾。时代楷模你当之无愧,你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留在山川大地都是满满的爱。把毕生所学,奉献国家——黄大年

从1982年的“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到1992年“思想汇报范文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从剑桥康河到吉林地质宫,黄大年一直没有忘记祖国,没有忘记祖国养育了他更需要他。黄大年教授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推动的不仅祖国的科研事业,更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他的先进事迹令人动容,一份信念、一份担当,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如果每一个人都拿出自己的担当,在各自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祖国定会越来越强大,走在世界前列。人生有限,但品格的力量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

“国家在召唤,我应该回去!”黄大年在海外功成名就之时,毅然放弃优裕生活和优越工作回国效力,把全部精力献给国家深探事业。在黄大年的人生词典中,范文参考网没有“计较”“得失”等字眼,只有奋斗与奉献。为了赶超世界一流,他惜时如金、夜以继日,出差常订夜航班机,只为不耽误白天的工作;他身兼数职、手握资金上亿的项目,却从不考虑个人私利;面对荣誉头衔,他总是推辞——“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即便被人议论“不食人间烟火”,也依然淡泊名利、一心为公。“为了理想,我愿做先行者、牺牲者。”黄大年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把对祖国最深沉的爱融入了科研事业。

“这是真正的民族英雄”“铁肩担起兴邦任,归心不移故土情”……连日来,黄大年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带给人们深深的感动与深沉的思考。黄大年曾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始终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树人、化育英才。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帮助每一名学生设计成长路径,为他们修改每一篇论文;他爱生如子、倾注关爱,热心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关心学生们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识才、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在学生眼中,黄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范文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大年深情诠释了师者本色、学者风范,在人们心中刻下一个大写的“人”字。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来到世上总免不了有一天要走向死亡。有的人死了却没人会记得,也没人会在意,但有的人死了却留后后人无尽的精神财富,让人们用各种方式去怀念、去追忆、去学习。黄大年就是后者,黄大年的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全国上下都在以各种方式学习他的先进事迹。黄大年从事教研和科学工作,他完全只要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但是他却用平凡的身躯践行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忘我、什么是科研、什么是不懈奋斗,仅就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所有人点赞和引以为荣,所以尽管他的生命短暂,但他所留下来的精神却永垂不朽、永不磨灭。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时代需要黄大年这样“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燃烧自己、照亮未来”的榜样引领。也许我们很多人一辈子也无法达到他的高度,无法为国家科技进步作出巨大贡献,心得体会范文但我们可以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热爱祖国的情怀,学习他认准目标、不懈努力的拼劲,做好本职工作,履行党员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电影《八步沙》观后感600字【篇四】

防沙治沙,守护绿色家园。38年间,“六老汉”和他们的后代,带领群众封沙育林37万亩,植树4000万株,形成了牢固的绿色防护带。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几十年来,“六老汉”和他们的后人用坚守绘就了一幅绿色篇章,唱响了一曲令人动容的生态文明壮歌。

作为我省防沙治沙战线的前沿阵地,武威当地干部通过各种形式收看“时代楷模”节目。

“我们要做新时代的"愚公"。”作为受表彰集体的一份子,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的同事在北京受表彰,让八步沙林场副场长石银山兴奋不已。他说: “国家授予我们这样高的荣誉,我非常高兴和激动,我们要珍惜荣誉、鼓足干劲,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代表罗兴全表示:“作为这个集体的一员我很自豪,以后要坚持这种愚公精神,让更多沙漠变为绿洲。”

“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群体荣获"时代楷模"称号是我们的骄傲。”看完节目,武威市古浪县林草局干部马国荣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转发了八步沙“六老汉”治沙感人事迹。

“八步沙治沙精神,承载着几代人守护家园的绿色梦想。”武威市民勤县三雷镇中雷村第一书记王珍艳说:“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继承发扬老一辈治沙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让家乡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学习“六老汉”三代人先进事迹,坚定不移防沙治沙

“"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的事迹,是我省诸多治沙工作者的真实写照,充分诠释和展现了甘肃防沙治沙工作者锲而不舍的坚守、无私奉献的情怀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正是我省治理荒漠化和沙化的信心和决心。”省防沙治沙办公室副主任张三亮说,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既破坏了我省的生态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所在地区的贫困。广大治沙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防沙治沙第一线,用心血和汗水建造起的绿色长城,才逐步降服肆虐的茫茫黄沙,成就了今天的绿水青山。

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全省防沙治沙标兵,武威市凉州区长城镇红水村王银吉一家人收看了“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感人事迹。一组组防沙治沙的画面,一句“不治黄沙不死心”的誓言,让王银吉感同身受。

“看了他们的事迹,除了感动之外,更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同样作为治沙人,我一定要尽自己全力播绿沙漠,保护好这片家园。”过去的20年间,王银吉一家在凉州区的沙地种出近8000亩“绿洲”,现在他有一个全新的目标:在沙窝里再种10000亩林子。

王银吉激动地说:“只要我们矢志不渝,坚定不移走好防风固沙之路,就一定会留给后代一个绿色、幸福的美好家园!”

“平凡中孕育着伟大。”武威市林草局局长戴继春说,“六老汉”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我们将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一个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家乡。

学习“六老汉”三代人先进事迹,不惧艰难勇毅前行

“这些普通的治沙人,用他们的耐心、苦心和坚持心,创造出了绿色奇迹,让古浪县最大风沙口结出了生态文明的丰硕果实,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信念坚定、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务求必胜的时代品格,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传承。”省林草局草原管理处主任科员徐秀丽说,我们要以八步沙“六老汉”为榜样,更加专注更加敬业,加大草原资源保护力度,不断提升草原生态修复能力,用实际行动推动草原保护事业发展,共同守护祖国绿水青山,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六老汉"三代人的事,全社会都应该参与进来。”古浪县土门镇镇政府干部李玉娟说:“作为一名乡镇干部,我们更要敢于担当,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肩负的责任。”省林业和草原局造林绿化处处长王全德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以八步沙“六老汉”为榜样,向治沙造林“时代楷模”看齐,学习他们大无畏的愚公精神,认真履职尽责,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实施意见》,确保完成350万亩年度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进一步增强防沙治沙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我省荒漠化和沙化治理、努力建设西北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新的贡献。

电影《八步沙》观后感600字【篇五】

近日,央视报道了甘肃省古浪县“六老汉”植树造林,坚持38年来种树抵制风沙的事迹被广为传诵和学习。

八步沙林园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戈壁南缘的甘肃省古浪县。之前这里一起码被风沙狂虐,周围的农田和庄稼严重受到影响,这使得当地老百姓很难靠农作物养家糊口。为了保护这片土地不被风沙侵蚀,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六位村民自发组织,走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情势组建集团林场,承包管理7.5万亩流沙,他们是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38年来,以“六老夫”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推进治沙工程,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

这六位“老汉”堪称是新时代的愚公,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和“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长远眼光,以及“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是我们新时代的年轻的应该去学习的,也是我们全社会应该去弘扬的精神。无论我们身在何种岗位,我们都要懂得付出,要学会吃苦耐劳,要有自已的坚持和信仰,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脚踏实地地工作。这正是我们现如今当代人缺少的。现如今,绝大多数人把时间都用在了刷抖音,玩微信,关注所谓的网红,而忽略了社会中那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职业,忽略了那些默默无闻在一线努力工作,坚守自已岗位的时代楷模和时代英雄。

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古浪县。昔日这里风沙肆虐,侵蚀周围村庄和农田,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为保护家园,上世纪80年代初,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工作总结范文程海、张润元6位村民,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以联产承包形式组建集体林场,承包治理7.5万亩流沙。

38年来,以“六老汉”为代表的八步沙林场三代职工,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事业,至今完成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37.6万亩,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动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为生态环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