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糖瓜粘
腊月二十三日是小年,我国很多地方有吃麻糖祭灶王爷的习俗。传说这一天灶王爷要返回天庭向玉帝禀报你家的情况,于是,家家户户都用麻糖来祭灶王爷,让他嘴里甜甜蜜蜜的,上了天庭说好话,希望来年越过越甜。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年节扫尘,寓意“除旧布新’’、 “辞旧迎新”、 “破旧立新”。把一切“穷运”、 “晦气’’统统扫出门去。包含着对新年对美好的愿望。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
民谚称: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 时至今日,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前“吃豆腐渣’’的风俗。究其原因是当地有一种传说,称“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 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 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同时也是人民勤俭节约美德的写照。
腊月二十六炖大肉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腊月二十六的传统民俗是¨炖大肉¨。在各地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烟、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件也不能少,年味已渐浓了起来。
腊月二十七宰公鸡
年谣称: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意思是说这天除了要宰杀自
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春节期间的“上店赶集”虽然也有与往日
集市贸易、购缺卖余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
春节的起源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如春节源于腊祭,春节源于巫术仪式说,春节源于鬼节说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
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