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和瘦子》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黄飞

  《胖子和瘦子》读后感1

  《胖子和瘦子》这个小说的情节很简单:一对小时候的朋友——胖子和瘦子在火车站偶遇,久别重逢,两人都很高兴。但当瘦子得知胖子的官职远远高于自己之后,瘦子条件反射地变得卑躬屈膝起来,于是一场朋友兴高采烈的相聚,以胖子“恶心”,瘦子“又惊又喜”收尾。

  契科夫用笔精炼,寥寥几句就刻画出了胖子和瘦子不同的地位和生活处境。胖子“两片油亮亮的嘴唇像熟透的樱桃,浑身散发着白葡萄酒和香橙花的气息”,显得雍容富贵;瘦子“肩背手提着几只箱子、大包小包和一些纸盒”,却是一副辛劳、窘迫之态,加之其身上所散发出的“火腿和咖啡渣”这种普通市民特有的气味,更表明他和胖子不处在同一阶层。

  这个小说最精彩之处在于对瘦子心理的刻画。在未得知胖子的官阶之前,瘦子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绘声绘色,胖子几乎插不进嘴;但之后,瘦子的话就变得干瘪、结巴起来,甚至还有点紧张,将之前说过两遍的话又说了一遍——“大人,这是我的儿子纳发纳伊尔……妻子露意丝,算是路德派教徒”。瘦子说到儿子和妻子,前两遍反映了他的激动和欣喜,最后那一遍,则表明他除了对胖子说奉承话,别的方面已经语尽词穷了。告别的时候,胖子和瘦子握手,瘦子只握了握胖子的三根手指,再一次形象地表现了瘦子自觉低人一等的心理。瘦子心理前后截然不同的变化,使得这个小说极具戏剧性。

  19世纪的俄国等级制度森严,等级观念深入每一个公民的骨髓。就是这样一种观念,支配着人们在比自己阶层高的人面前弯下腰来。小说中,不仅仅是瘦子,他的妻子和儿子,也都对胖子(或者说他的官阶)有一种本能的恭敬和谄媚心态。也就是说,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存在一种因社会制度所造成的畸形心理。《胖子和瘦子》这个小说,可以说是当时大多数俄罗斯公民心态的一个缩影,尽管情节充满喜剧色彩,读来却让人感到心酸和沉重。

  《胖子和瘦子》读后感2

  幽默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一开头写的是自幼相好的朋友在车站相遇,他们拥抱、接吻,热泪盈眶,这无疑是人之常情。然而,当那个“做了两年八等文官”的瘦子得知胖子已是“有两个星章”的“三等文官”时,他“忽然脸色发白”,“耸起肩膀,弯下腰,缩成一团”,而当胖子向他伸手道别时,他竟只敢“伸出三个指头……全身伛下来鞠躬”。

  胖子与瘦子是契诃夫的一篇幽默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契诃夫以其惯有的冷峻犀利的文笔对奴性心理进行了批判。

  文章中瘦子的形象真实可感,令人影响深刻。这篇小说一开头写两个童年时就交好的朋友偶然相遇于火车站,由于惊讶和欣喜二人相拥相吻、热泪盈眶,场景温馨感动。此时,作者笔锋急转,当“做了两年八等文官”的瘦子得知胖子已是“有两枚星章”的三品文官时,他突然脸色发白,耸肩弯腰,缩成一团,而当胖子同他握别时,他竟然只握了握胖子的三个手指头并且深深鞠躬。契诃夫全文只作了简单的场景式描写,并未方便任何评论,然而其感情倾向显而易见,对瘦子奴性的批判溢于言表。

  文中的瘦子做了两年的八品文官,还得过斯坦尼斯勋章,但仍然薪金不多,平时还作木头烟盒来获得经济收入。瘦子的妻子教音乐课。按照文中的描述,瘦子一家属于普普通通的小市民家庭,经济状况并不是十分诘据水平一般。对于努力为生计奔波生活却没有较大改观的瘦子来说,胖子的官职和其优越的生活条件是让自己极为羡慕的,过许出于对胖子的敬佩,过许是平时对富人谄媚的惯性使然,瘦子对儿时密友表现出了一系列让对方都难以接受的奴性行为。

  作家就是通过这两副气氛不同,基调不同,色彩不同的画面,给人们勾勒出一副惟妙惟肖的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社会的世俗图,酣畅淋漓,入木三分地写出了特定环境下特定人物的丑恶灵魂和卑秽心理。

  《胖子和瘦子》读后感3

  契诃夫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是一篇具有浓厚讽刺意义的小说,可以称作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短小而精悍,描写细腻,对比鲜明是这篇文章的亮点。

  在文章中,显现在我门面前的有两幅画面。

  一幅画面是:瘦子带着他的家人在火车站遇到了多年间不见的老朋友胖子。两人热情拥抱,彼此亲吻,重温往事,不亦乐乎。整个画面中气氛亲切,切烈而又和谐,基条明朗,清丽而迷人。

  另一幅画面与前一幅就大有不同了。当胖子说自己位高权重的时候,这使刚当上科长的瘦子大吃一惊,马上对胖子持着一种敬畏的态度。“哈巴狗”的丑态在瘦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胖子最后在瘦子及其家人毕恭毕敬的目送下离去。这气氛无疑是紧张的,拘泥的和冷索的,让人感到沉闷,阴晦和浑浊。

  我不得不说金钱和权力在人们心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在某些人眼里,权贵比亲情,个人尊严更重要。为了升官发财,对上司毕恭毕敬。卑躬屈膝,是成功的捷径。这时“拜金”“拜官”们那种趋炎附势,巴结迎奉的世俗心理。

  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仅七个字便点出了金钱的重要性和它那独特的神奇魅力。用钱买车,买房,买官,甚至买命都可以,人们对金钱的'欲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愈演愈烈。奢侈是金钱的象征,而金钱则是地位的象征。有钱者得天下,要想达到这种境界阿谀奉承无疑是一出“方便实用”的“上乘”之计。

  为了社会的健康发展去除阿谀奉承的现象,加大执法力度,对腐败者实施严厉的制裁固然是个不错的方法,但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发就是社会中每个成员自己的心理净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唯有坚守自己的信念,才能不受外界的干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首先要战胜你自己。若每个人都能做到这点,真正的大同社会就在不远的将来!

  契诃夫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通过批判,鞭垯瘦子身上的那种奴气来反映十九世纪末期沙皇专制下整个俄国的社会现实,评级那种世俗,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他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他时刻警醒我们不要成为瘦子那样的阿谀奉承的小人。

  《胖子和瘦子》读后感4

  胖子、瘦子,一对好友,有着一个原本快乐的意外重逢,亲密无间。可当瘦子知道胖子是三品文官时,一切都改变了,瘦子的人格瞬间低矮了许多,变成了一个阿谀谄媚之人。

  难道一个人的人格真得这样低贱吗?难道一个人的人格、尊严在权贵面前如此不堪一击吗?不,不应该这样!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带给我太多的震惊与感叹,吃惊之余,冷静下来,发现这类人生活中并不少。

  古往今来,那些个寒酸相,大家都已熟悉,其实我们周围也有这样的人。对于班委,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个别同学到哪也会让着一点,每天让一点,时间一长,便让了很多,还觉得高兴,感觉是好朋友,可笑!在这些人眼里,谁敢担保,十年,二十年之后,不会出现“瘦子”和“胖子”?人格在他们的内心算什么,他们出卖了人格,巴结权贵,最终又得到了什么!

  在感叹的同时,也有一丝气愤,因为契诃夫在描写瘦子时,用了“中国人”来形容他的贱相。“中国人”在外国人眼里真得如此猥琐与懦弱?也许你要说这篇文章是形容原先的国人,但是目前的中国真得值得所有外国人改变看法?我不敢乱说,因为,我的阅历有限。但如果中国人不能够自己站起来,在他人眼里,还会继续懦弱下去。

  做最好的自己,这是每一个人应该做的;做真实的自己,这是每一个人必须做的,拥有正直的人格与灵魂,则更是我们生命永恒的象征。

  《胖子和瘦子》读后感5

  今天,我读了契柯夫的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读后不禁陷入了沉思。瘦子卑躬屈膝的可笑嘴脸,让我想到了当今社会一些丑恶现象。如今的官场何尝不是这样呢?

  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偶然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站台上相遇,由于两人是儿时的朋友,所以一见面就非常亲近,聊起了家常,当胖子说自己已是三品文官的时候,瘦子惊讶不已,马上换了一副低三下四的模样,胖子很讨厌这一套,就想和他告别,临分别时,瘦子还牵着胖子的三根手指,低声下气地向胖子道别。

  读完这篇小说,我问自己: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能是这样吗?下属对待上司就得低三下四吗?清廉的人对此十分讨厌,我也如此。

  《胖子和瘦子》读后感6

  今天,我读了契柯夫的短篇小说《胖子和瘦子》,读后不禁陷入了沉思。瘦子卑躬屈膝的可笑嘴脸,让我想到了当今社会一些丑恶现象。如今的官场何尝不是这样呢?

  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偶然邂逅在尼古拉铁路的一个站台上。由于两人是儿时的朋友,所以一见面就非常亲近,聊起了家常。当胖子说自己已是三品文官的时候,瘦子惊讶不已,马上换了一副低三下四的模样,胖子很讨厌这一套,就想和他告别。临分别时,瘦子还牵着胖子的三根手指,低声下气地向胖子道别。

  读完这篇小说,我问自己: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能是这样吗?下属对待上司就得低三下四阿谀献媚吗?清廉的人对此十分讨厌,我也如此。然而这种丑恶现象自古至今都存在,屡见不鲜。

  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某地做官。一天,他到观里去拜仙,和观里道人聊天。由于苏轼当时没有穿官服,所以道士以为他只是一个小市民,便随便地说:坐。又对小道童说:茶。聊着聊着,道士觉得他不是凡夫俗子,于是说:请坐,敬茶。当苏轼说出自己的身份,道士大吃一惊,马上说:请上坐,敬香茶。苏轼走时,给他留了一副颇具讽刺意味的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道士羞的满脸通红。

  《胖子和瘦子》就是这样一篇具有这样讽刺意义的小说,可以称作当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胖子和瘦子》读后感7

  今天课上,老师给我们欣赏了一篇契诃夫写的《胖子和瘦子》。一听到这个题目,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篇体现“小人物善变性”的短篇小说。

  文章中,细节描写很多,如“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矮了半截”等,这些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更突出了文章中心。但本文也大量使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瘦子一前一后动作和神态的区别,揭露出小人物的奴性心理和特征。契诃夫通过描写瘦子趋炎附势的小科员形象和神态的区别,影射了沙俄官僚制度对人性的扭曲。

  但文章中最令我感触的一句还是:“瘦子握握他的三的手指头,一鞠到地,像中国人那样嘿嘿地笑着。”契诃夫不写其他国家的人,而写像中国人一样,这有力证明中国人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

  或许,我们不是那么阿谀诌媚,低三下四,但不少中国的职场官员都是像契诃夫所写的那样,没知道对方身份时,好得要命,什么礼节都没有;一旦知道对方的身份,如果官位比自己低,就会立马变得不和谐,对对方不尊敬,而如果官位比自己高,就会立马转变态度,变得卑躬屈膝,即使是以前亲密的好友也一样。外国人和他们接触多了,自然也会有契诃夫那种感觉。

  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个人作风的问题,这还损坏了我们国家形象,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我希望今后,人们可以用最好的态度对待别人,争取让其他国家的人们对我们另眼相看。

  《胖子和瘦子》读后感8

  《胖子和瘦子》以在火车站老朋友的巧遇展开了故事,多年分别后的相遇让两人均是激动不已,情绪激昂地怀念当年同窗的岁月,瘦子率先问起对方的近况,边问边洋洋得意地介绍自己的家人以及八品文官的职务,但在他得知胖子已经当上了三品文官之后,态度转了个大弯,甚至用恭恭敬敬的语气阿谀谄媚的嘴脸再度介绍自己的家人。就连他中学三年级的儿子也一改之前犹豫是否要脱帽行礼变为主动挺直腰杆示意尊敬。

  瘦子能够不顾礼节欢愉地与胖子畅谈之时,并不知道胖子现在的身份。但是在胖子看来,瘦子的不尊敬正是体现了他们之间真正的友谊。在瘦子后来尊崇敬畏、阿谀谄媚、低首下心地对待他之后,他反而觉得恶心,失去了继续与老朋友交谈下去的兴趣,敷衍着走开了。想来作为三品文官,这样子卑躬屈膝的戏码平日里也看得多了,早就对这些事情感到厌烦了,好不容易遇着个天真时期无牵无挂的老同学,却也对他来这一套,胖子的心里一定溢满了失望。

  而瘦子的儿子,小小年纪就已经用不同的礼仪来对待在他看来地位不同的人,不知道是在他父母那里觐见过了多少的达官贵人。

  最近学的课文《生命本来没有名字》与这篇文章的主题有着些许异曲同工之处。随着人的长大,目光视角的转变,一个人就不再是单纯的一个人,他还背负了职位,财富,名声等等一系列身外之物的附加。与人交往相处也不再是简单的合得来就成,而是带上了不少利益的色彩。

  人看人的眼光应该平等,人与人交往关系应该很纯真。后天努力所得来的“财富”固然宝贵,但不能划分先天的平等。抛弃所谓的功利色彩,把交心看得比利益重,真希望有那么一天,再也没有“胖子”因为类似这样的事情感到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