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3.理解比例尺的书写特征。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呢?
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有多大,它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米。(长大约8米,宽大约6米。)如果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是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如果要画中国地图呢?于是,人们就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也把一些尺寸比例小的物体(如机器零件等)的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情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比例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比例尺的意义。
1.什么是比例尺(自学书上内容,学生交流汇报)
出示图例1
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介绍数值比例尺
让学生看图。
“我们经常在地图上看到的比例尺有这两种: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有时也可以写成:1/100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000000厘米。
3.介绍线段比例尺
还有一种是线段比例尺(看北京地图),表示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km的实际距离。”
4.介绍放大比例尺
出示图例2
“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下面就是一个弹簧零件的制作图纸。“
学生看图,“你知道比例‘2:1’表示什么意思吗?这也是一个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2:1
比较这个比例尺与上面的比例尺有什么相同点,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都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不同点:一种是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另一种是图上距离大于实际距离。
5.总结
比例尺书写特征。
(1)观察:比例尺1:100000000
比例尺1/5000000
比例尺2:1
(2)看一看,比例尺书写形式有什么特征。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6.比例尺的化简和转化
“我们再看一下北京地图上的这个线段比例尺,这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厘米:50千米,你会把这个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吗?”
说明:这两个数量的单位不同,所以先要把它们化成相同单位,再化简。
“是把厘米化作米,还是把米化作厘米?为什么?”(因为把米化作
“50千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把50千米改写成5000000厘米。
“现在单位统一了,是多少比多少,怎样化简?”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5000000
教师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地图给学生看,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最后教师指出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10厘米:10米,要把后项的米化成
③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过程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写出数值比例尺)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
2.完成课文练习八第1~3题。让学生完成第48页的“做一做”。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化成同级单位。集体订正时,要注意检查学生求出的比例尺的前项是不是“1”。
四、课堂小结
(本课要点:1.比例尺的意义;2.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互化;3.注意单位名称的改写,如把千米和厘米的换算就是扩大或缩小100000倍的关系。)
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小黑板、中国地图一张。
学具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张地图。
教法学法
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如果要给我们的教室画一张平面图,它应该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课前我们量过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
(生:长大约9米,宽大约6米。 )
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生画师巡视)
(以谈话的形式,从学生熟悉的教室入手,让学生先估计教室的长和宽,再尝试画出教室的平面图,这样既复习了上节课图形的放缩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大家画的图是长9米,宽6米吗?(不是)谁来说说是怎么画的?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长方形长9厘米,宽6厘米。
或者是长3厘米,宽2厘米。)
师:同样画的都是我们的教室,却不一样大,大家赞成谁的画法(故意)?为什么?
(观点一:都可以,因为这两个图的比都是3:2。
观点二:这两种画法一样,但画的大小不一样,一个面积是54平方厘米,一个是6平方厘米。)
师:是啊,这两个平面图,别人一看会知道我们教室的大概形状,但我们的教室不可能是长9厘米、宽6厘米,也不可能是长3厘米、宽2厘米,你能想个办法,让别人也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吗?
(生动脑想、动手写)
引导学生汇报:
(1)直接写上"教室面积大约50平方米。"
(2)在图上标出"长9米、宽6米。"
(3)标上"1厘米=1米"。
(4)1厘米怎么能等于1米呢?我认为可以写"1厘米相当于1米。"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去动脑、动手、动口,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让学生体会了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师:看来同学们很爱动脑筋,遇到问题会想办法。现在请拿出课前准备的地图,找一找看看上面有无类似的标注?通过汇报,让学生发现地图上有不同的标注。教师板书不同的标注。
(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寻找、发现和观察比例尺,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意义建构(认识比例尺)
1.介绍各种比例尺的名称。
师:在地图上这些都叫做比例尺。根据板书教师介绍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线段比例尺。
2.认识比例尺。
如:师问比例尺1:600000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图上1厘米的长度代表现实中的600000厘米。
师:比例尺1:230000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地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现实中的230000厘米的距离。
师:同学们讲得都对,那到底什么是比例尺?
引导得出:
1.比例尺就是一种可以把实际距离放大或缩小的计量单位。
2.我认为比例尺就是图上长度比上现实中长度。
3.图上画的长度与现实距离的比。
4.图上长度与实际距离的比。
师:(规范学生语言)对,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板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由上列公式并推导出:图上距离=比例尺x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充分描述什么是比例尺,教师再规范语言,这样,一促进了学生思考,二促进了思维外显,三促进了交流。)
三、实际应用(比例尺的应用)
1.出示小黑板(笑笑家平面图)
师:这是笑笑家的平面图。要求笑笑的卧室的实际面积是多少,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卧室实际的长和宽)怎么解决?
2.学习课本第30页内容。
(1)学生自己阅读。
(2)学生动手测量笑笑家的平面图的图上距离,计算出笑笑卧室的实际面积。先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
(3)独立算出笑笑家总面积,再全班交流。
(4)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
(5)先尝试解决,再全班交流。
3.谁帮老师算算小黑板上的图是按比例尺多少来画的?求出比例尺并标注。
4.师:刚才我们画的教室平面图,你现在有办法让别人知道我们教室有多大了吗?
指导学生在画的长是9厘米、宽是6厘米的图上加上了"比例尺1:100"。
在画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的图上加上"比例尺1:300"。
5.完成第31页"试一试"第1题、"练一练"第一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