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探索型主题课教案设计
实录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我常常对孩子们说这些话:“你真棒!”“真聪明!”“很好!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因为我相信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肯定和鼓励,能激励孩子开展进一步的探索,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性评价。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我在开展有关“桥”的主题活动时,对自己惯用的评价激励方式产生了疑惑:
杰杰一个人造出了一座“桥”,尽管看上去不太像桥,但却是他专心完成的一个作品,我对他说:“你真能干!”但却完全忘记了他是因为不愿与他人分享材料与工具,才不得不一个人造“桥”的,而且他完成的“桥”缺少了最主要的部分——引桥。
嘉嘉一组模仿别人,也用一次性杯子解决了桥墩有高低的问题,而且因为他们这座“桥”的结构比较简单,所以他们反而最先完成了一座平稳的'“桥”,我说:“你真棒,真会动脑筋!”但却忽略了那些正在用自己的方法努力使“桥”“站”起来的其他小组的孩子投来的羡慕目光,如果他们也成功了,我又该如何评价呢?
在设计“桥”的分类图时,小勖用了许多有趣的符号来表示“桥”的用途,比如:用波浪线来表示“水上的桥”,用一只闹钟来表示“速度很快”,很富有创造性,我夸奖他说:“你真会想办法!”虽然对于这些过于抽象的表达,其他孩子并不以为然,甚至不太理解,但我还是表扬了他。
思考
类似的例子还能举出不少,当幼儿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的话时,都无一例外地笑逐颜开,但教师的评价仅仅是为了增添幼儿所谓的成功的喜悦吗?其实,评价的目的远不止此,幼教之友《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性评价》。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教师评价的目的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评价是为了支持幼儿更深入探索的需要。思维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评价的目的就是在此过程中推动幼儿的思维进程,这是对幼儿自我发展需要的满足。只有能够激励幼儿进一步探究,推动其思维进程的评价,才是有价值的评价。
其次,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思维水平和行为能力,教师的评价应当如实地体现出这些差异。
·对于思维的有序性比较欠缺的,又缺乏一定知识经验的幼儿,教师首先要肯定他们的努力,使他们建立自信,然后再引导他们通过更多的观察与实践来积累经验,开展思考。
·对于那些善于观察与模仿,也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幼儿,教师的评价应引导他们进行“为什么”的思考,做到既然“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为开展进一步的探索做好准备。
·对于少数思维活跃、发散性强,但思维的深刻性较弱的幼儿。教师应当一方面以赞赏的态度来评价他们的创造性,同时又要对他们的思维提出质疑,迫使他们开展反思。
据此,评价并没有统一的格式,而是要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来灵活决定,惟一可以确定的是教师应当抱着谨慎的态度开展评价,同时还要预见到该评价所可能产生的结果。
评价还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最常用的无疑是以语言为载体的评价。但有的时候,评价还能以其他方式开展。如:幼儿用一张图画纸做桥面,建起了一座公路桥,为试验桥的牢固程度,教师可以采取故意“破坏”的方式开展评价——在桥上搁置重物。结果桥倒塌了,于是幼儿开始了更深入的探索——如何使桥面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