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

刘莉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2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4、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6、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7、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8、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9、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方法:

  实验研究法。

  知识与技能:

  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2)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实物风车,学生准备:图形卡片、做风车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风车。

  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生:图钉、小棒、纸

  生2:我来补充,要用正方形的纸。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 师:你们说得很对,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面了,是个老朋友了,请你回忆一下,上个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师: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生:长方形。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条边,而且很直。

  生:因为它们都有四个角。

  [以亲切的谈话帮助学生回顾了旧知识,很自然地引出了长方形,找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方便了下面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的教学。]

  2. 师:对,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生:两条长边,两条短边。

  师:好,那我们先来看看两条长边,你发现了什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4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2、3页,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②画一画。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①谈话启发方法。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3)放手认识圆。

  ①引导回顾方法。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集体交流。

  交流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交流图形: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揭示概念: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作什么呢?(圆)

  ④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

  (1)在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2)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体验深化

  (1)提问: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五、总结延伸: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你学得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获得可以根据已有知识、方法学习新内容的初步经验。

  3、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倾听,体会学习的成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3)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想怎样算?

  (4)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5)全班交流,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6)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3、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4、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看第3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直接写得数。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