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知道春天到了,知道草绿了。
2、想象春天小草绿了的美景,喜欢春天。
3、乐意参与散文诗表演,体验表演的乐趣。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1、挂图19号;《小朋友的书??春天来了》;磁带及录音机。
2、自备打雷的音乐,自制小草、春雨、春风和太阳的头饰。
活动过程:
1、播放打雷的音乐,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打雷)。
(2)轰隆隆,轰隆隆。雷声可能会把谁吵醒呢?
2、教师边朗诵散文诗边插问,引导幼儿思考。
(1)小草醒来。教师朗诵散文诗从开始至“醒来了”
提问:轰隆隆的雷声惊醒了谁的梦?
小草醒来时,做了什么动作?请幼儿一起来学动作(伸伸懒腰,踢踢腿,揉揉眼睛)(重点学习,为表演铺垫)(2)小草问好。
欣赏散文诗从“春雨轻轻打在小草身上”到“小草说:你好,太阳”。
提问:都有谁向小草问好?它们是怎么样问好的?(教师与幼儿扮演春雨、春风和太阳,相互问好)。
你猜,小草睁大了眼睛,会看到什么呢?
(3)小草绿了。教师继续将散文诗朗诵完。
3、教师结合挂图,完整朗诵散文诗,并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春天除了小草醒了,变绿了,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
总结:春天到了,小草变绿了,小花都开了,柳树也发芽了。
4、请幼儿听诗歌录音,感受春天小草绿了的美景。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在原教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幼儿表演散文诗的环节,我认为这首散文诗里有角色、有意境和动作表演的需求,最主要对话非常简单,“XX,你好!”的句式对小班孩子来说很容易掌握,也有能力表演,所以在感知小草醒来做了什么动作环节,我作为重点学习的内容,为后面的表演作铺垫,最后让幼儿想象春雨、春风和太阳分别可以用什么动作表演,为最后的整体表演做准备,幼儿对本次散文诗的表演兴趣非常浓厚,不过第一批幼儿上来比较拘束,表演时候放不开,后来多表演几次后,孩子逐渐掌握了动作,才逐渐表演得好起来。
活动设计背景
新的一年又到了,孩子们又长大一岁了。利用新的一年来引出我长大了,让小朋友们知道新的一年到来,自己成长了,懂事了,听话了。让幼儿向妈妈询问自己小时候地趣事,并收集自己小时候的物品、玩具、照片,会发现自己与过去的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可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
活动目标
1.观察自己的变化,激发对自身的认识,增进对父母的亲情。
2.举更多的例子来充分表明,让幼儿明了自己一天天的长大。
3.学念儿歌“我长大了”进一步激发幼儿成长的喜悦。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的重点:让幼儿清楚的明了自己在一天天慢慢的长大。
2.学习的难点:幼儿两两相对比身高,说出来我比谁高,我比谁矮。
活动准备
1.儿歌“我长大了”
2.准备字宝宝“长大”身高“
3.幼儿小时候的照片与现在的照片对比
活动过程
1.幼儿先向老师说说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并收集自己小时候的物品、玩具、照片。
2.让幼儿感知了与发现了自己现在与小时候相比有了什么变化,如外貌、身高、并提问幼儿自己现在学会了哪些本领。
3.跟幼儿洽谈一年年的过去了,自己一天天的长大,告诉幼儿我现在长大了,要学会更多的知识,学会自己穿衣,自己洗脸,自己吃饭。
4.教会幼儿,哪些是婴儿时候的食品和用品,哪些是自己现在的食品和用品,让他们清楚的区分,对比。知道自己真的成长了。
5.长大的过程必须量身高、称体重、比高矮,这样才能启发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方法量一量身高。叫幼儿与自己的同伴比一比,尝试从高到矮、矮到高排队,这样既可以使幼儿学到排序这方面的知识,又能认知自己长大了。
6.学念儿歌“我长大了”更一步的加深自己长大的记忆。
7.告诉幼儿,这就是成长的过程。
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内容紧紧围绕了我长大了这个环节来上,幼儿也能认知了自己在成长的过程。
2.能以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在成长的环节,两两相对比,这样既能让幼儿学会高矮的意思,又能知道自己长高了,长大了。
3.运用了对比的方式,拿婴儿用品来与现在自己用的东西对比,更一步说明了幼儿的成长。
4.这节课遗憾的是,幼儿没有能玩游戏,如果加上一个游戏的话,更能表明长大这个环节,也能激发幼儿对这节课的兴趣,使这节课更活泼,更生动化。
活动设计背景
新年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在新年即将到来时候让幼儿去了解体会新年新气象。对孩子来说新年是孩子最喜欢的节日,比如:放鞭炮、挂灯笼、贴春联、穿新衣等等;这次活动就由此而来。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和儿歌,让幼儿更好的了解新年的各种习俗。
2、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对新年的认识,体验新年给人们所带来的快乐。
3、通过学习,让幼儿学习制作新年礼物,布置教室。
4、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5、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更好的去了解新年、认识新年。
难点:幼儿的年龄有限对于新年的由来可能还不能理解。
活动准备
1、关于新年的图片和儿歌、歌曲。
2、一件新衣服,一串鞭炮。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衣服和鞭炮,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宝贝们,你们知道在什么时候穿新衣、放鞭炮?
2、幼儿了解过年常见习俗,体会节日中人们的快乐,理解儿歌歌曲的内容。
(1)教师:宝贝们,你们知道再过段时间是什么节日要到了?过年时,我们爸爸妈妈们都会准备哪些吃的?哪些玩的?你们都会收到什么礼物?
(2)教师:大人们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礼物呢?你们开心吗?
3、幼儿观看新年图片并学习儿歌和歌曲。
(1)教师:出示图片并让幼儿知道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图片里面有什么?
(2)幼儿带着问题再一次去观看图片。
教师: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儿:有汤圆、有贴在门上的、还有人在吃饭
(3)让幼儿知道并了解过年时,家人们都要全部围坐一起吃团圆饭。
4、学习儿歌。
(1)教师:首先先听老师轻声朗诵一首儿歌,幼儿认真听儿歌并知道儿歌里的内容。
(2)教师:你们听到在儿歌里是怎么说过年的?儿歌的名字是什么?儿歌里有谁呀?
(3)幼儿带着问题听第二遍儿歌。
教师:谁要买花?谁要买炮?奶奶做什么?爷爷又做什么了?
(3)教师朗诵后,幼儿回答问题,并逐句学念儿歌。
(4)幼儿自由边看教师所给出的图片学习念儿歌。
(5)在进行学习歌曲练习。
5、幼儿触摸、感知衣服和鞭炮,体验节日的快乐,同时进行制作礼物。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上完后自我感觉还有点欠缺还要在这方面加强一些,还有很多不足。这节课我自觉得上的不是很好,还要多学习学习。我觉得在上这节课时我有点操之过急了,应在刚开始上课时应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入主题。让幼儿知道“年”是怎么来的。本来我准备了两幅鞭炮的图片给孩子观察的,但刚我取出图片时,孩子对平时见到的鞭炮认识,但对卡通的鞭炮不认识。但我要在延伸活动中,我应在区角活动处准备一些制作鞭炮的材料,让幼儿自由操作。
教学目标:
1.意识到自己升中班了,长大了,是小班小朋友的哥哥姐姐。
2.主动与小班的弟弟妹妹交往,学习尝试照顾弟弟妹妹。
3.萌发自豪感和骄傲感。
4.逐步养成垃圾分类处理和珍惜、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愿意为弟弟妹妹做榜样活动难点:能大胆主动的与小朋友之间相互交流。
活动准备:
故事《成成当哥哥》
活动环节:
1.组织幼儿讨论:小班小朋友是怎样上幼儿园的?你是怎样上幼儿园的?弟弟和妹妹和你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比较,让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是小班小朋友的哥哥姐姐了,要有一种新的姿态,新的表现,为弟弟妹妹做榜样。
2.小朋友现在是小哥哥和小姐姐了,你想为弟弟妹妹做点什么事呢?(怎样做弟弟妹妹的榜样,怎样关心小弟弟和妹妹。)3.教师引导幼儿以"我们升中班了,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我们应该怎么做。"为题,拓展话题。
(1)教师组织幼儿观看中班幼儿的学习、游戏的照片。
使幼儿明确中班幼儿应该在爱劳动、守纪律、有礼貌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现。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上中班了,我们应该怎么做?(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在吃饭、睡觉、游戏等方面应该怎样做。)4.有个小朋友,也上中班了,他很想做哥哥,他能做一个真正的哥哥吗?请小朋友听故事《成成当哥哥》
提问:谁是成成的妹妹?妹妹让成成帮她干什么?成成会吗?他怎么么样帮助妹妹的?妹妹高兴吗?成成怎样学会系鞋带的?
通过听故事,进一步激发幼儿当哥哥姐姐的自豪感5.小朋友要想当哥哥姐姐帮助弟弟妹妹,就要比弟弟妹妹学的知识多,本领大,要不怎么帮助他们呢?
活动延伸:
绘画《我是大哥哥(或大姐姐)》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根据图片说出自己和小班孩子的不同,而且还感受自己是一个中班小朋友,为自己变能干而高兴。孩子的回答五花八门,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评价,看得出他们自豪,自信!想到这,我的心里无比高兴!孩子们在相互交流的时候,小部分幼儿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活动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让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人物高兴、生气、悲伤、滑稽等不同的面部表情,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学习用恰当的颜色表现不同的表情,体验不同颜色所表达的情感。
3、能够大胆地将自己所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事物绘画出来。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准备:
对不同的表情有一些了解。活动脸谱。幼儿用书,油画棒,小镜子。
活动过程:
1、歌曲“表情歌”引出主题。
小朋友在“表情歌”里唱到高兴、生气、忧伤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呢?请小朋友每人拿一面镜子,边唱边学表演各种表演。
幼儿讨论:表演“表情歌”时,你的五官有哪些变化?是什么样子的?
请表演能力强的幼儿来表演各种表情,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表演。
2、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表情时五官形态的变化。
教师出示活动脸谱,在幼儿讨论和表演的基础上,一边提问,一边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脸谱上摆出高兴、生气、忧伤、滑稽等不同表情。引导幼儿着重分析脸部五官形象的变化和各种不同表情的.关系。
3、交待要求,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观察幼儿用书上小朋友的表情,想一想,各种表情可以用什么颜色来表现。
幼儿画表情,教师巡回指导。如果幼儿遇到困难,可以提醒幼儿观察活动脸谱或对镜子表演一下,让幼儿学会在观察的基础上作画。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集体面前表演,感知体验绘画创作以及表演表情的快乐。
开始环节,我引导幼儿开展变脸游戏,让幼儿感知脸部丰富的表情特征,引发幼儿的兴趣。
在活动开始环节,我让孩子玩贴五官的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五官的具体位置和特征。
在平常活动中,引导幼儿使用剪刀,剪五官拼贴在纸盘上,制作纸盘娃娃脸,展示在墙面上,供大家交流,观察。
活动反思:
这节课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和我配合得也很默契,这节课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观察,了解人物高兴、生气、悲伤、滑稽等不同的面部表情,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开始我通过让幼儿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各种表情,完成了第一个目标,通过讨论,孩子们幼儿对脸部五官形象的变化和各种不同表情有了进一步了认识。幼儿作画时,我巡回指导。帮助遇到困难的幼儿,提醒观察活动脸谱或对镜子表演一下,让幼儿学会在观察的基础上作画。最后孩子们画得有声有色,我让孩子们一一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鼓励孩子们讲出图画的内容,不足之处是在讲几种比较难画的表情时我应讲解并作示范,这样能力比较差的孩子们就不会画起来很吃力!以后我会注意这一点。
活动目标:
知道自己在长大,体验升入中班的自豪感。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绘画材料、其他用于布置的材料。
2.环境创设:布置中班班级环境。
活动过程:
(一)认识自己班级的位置,感知班级环境的变化。
1.师:新学期开始小朋友们都上中班了,我们的教师是这么的美,现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我们中班的教室,跟小班的教室比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观察)
2.师:班级位置变了吗?班级标志有什么变化?(个别幼儿回答)
3.师:小朋友说现在的班级变成了3楼,班级标志变成了月亮一班。那班级内的桌椅有没有变化?
4.师:那班级里面的环境还有什么变化?班级里面的小朋友有什么变化?
5.师小结:小朋友回答的很好,我们现在是月亮一班,班级在3楼,班级里来了位新朋友。班级里挂了许多漂亮的"蔬菜"。
(二)讨论、比较自己的变化。
1.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刚上幼儿园时的情景。
(1)师:现在小朋友想想你刚上幼儿园时,你心情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哭?(个别幼儿回答)
(2)师:刚上幼儿园时有的小朋友说会很想妈妈,会哭。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与小班幼儿外在的不同。
(1)师:小朋友现在看一看自己,跟自己原来在小班的时候有什么不同?(个别幼儿回答)。
(2)师:小朋友的手和脚变大了,个子长高了。
3.引导幼儿讨论自己与小班时相比,在本领、能力上有什么变化。
师:小朋友想一想自己,跟原来自己在小班的时候有什么不同?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4.教师小结:我们升中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不仅长高了、长壮了,而且比小班时有了更多的本领!现在我们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
(三)讨论上中班后该怎么做。
1.师:小朋友们都上中班了自己的事情应该怎么做?哪些事情应该自己做?(个别幼儿回答)
2.师:小朋友说的真好,小朋友现在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忙做。
(四)绘画《我是中班小朋友》。
1.师:我们升中班了,大家都长大了,不仅长高了、长壮了,还会做很多事情,等一下请小朋友画一张《我是中班小朋友》。
2.幼儿绘画。
3.师:小朋友都画了《我是中班小朋友》,都学会了很多本领。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活动设计背景
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在纸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是他们表达情感的结果。因此,绘画便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新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遍地飘香的瓜果、金灿沉甸的稻谷、玉米……把秋天装扮得多么丰盈和美丽,更让辛勤耕耘了一年的农民叔叔、阿姨们乐开怀、喜欢欣。在这硕果累累的美丽秋天里,引领孩子们去感知秋天的美丽和富饶,去如同身受地感受、体会农村小朋友家丰收的无比喜悦心情,激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去表现这美好的景象非常的有意义。不仅让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而且能很好激发孩子们心中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向往和热爱情感。为此,我们中班组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品,选择秋天丰收果实里的典型性硕果——南瓜为表现内容,以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情感,在愉悦、积极的感知、体验后能拿起画笔大胆、自信的表现出丰收的各种南瓜形态及其表达出丰收的快乐情景为目的设计了这一绘画活动。将以孩子们喜爱的游戏形式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引领孩子们快乐、主动地体验和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椭圆形和弧线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
2、尝试用线条添加出南瓜的五官和四肢,将南瓜拟人化成“快乐的南瓜娃娃”。
3、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能用椭圆形和弧线条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
难点:尝试用线条表现出不同姿态的“快乐南瓜娃娃
活动准备
1、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出的圆形南瓜形图一张(不图色)
2、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一套。
3、不同可爱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图。
4、形象可爱、表情愉悦的女孩人物卡片(“丫丫”)、《丰收舞曲》、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并操纵可爱的女孩人物卡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活动的欲望:“小朋友们好!我是农村的小朋友,名字叫丫丫。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农村小朋友家里每天都要丰收许多的瓜果和粮食,今天我家又要大丰收了,我真开心啊,谁想知道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吗?是什么样的吗?”“想知道就帮我一起去丰收吧”,带幼儿来到布置好的“瓜园”。
(二)师生互动部分
1、以“丫丫”口吻引导幼儿感受丰收的氛围。(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快乐,诱发美好的情感)
(1)“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啊?哇,丰收这么多的南瓜,可以用来做好多好吃的南瓜食品我们大家一起吃了,我好开心啊!你们呢?”
(2)指大屏幕上:“瞧,农民叔叔阿姨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笑的那么开心?我们同他们一起来跳丰收舞表达表达丰收的快乐心情吧”。(带领幼儿围着南瓜随《丰收舞曲》的旋律开心地舞动身体)
2、引导幼儿感知获取南瓜的有关信息。(了解、认识南瓜的外形特征,为绘画南瓜作铺垫)。
(1)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抱一抱、闻一闻,你发现了南瓜的什么秘密?”(让幼儿自由感知南瓜的特征)
(2)引导性提问:“南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身体上有些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头上有什么?(帮助幼儿梳理清对南瓜外形特征的认识)
3、学习画南瓜的方法(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过程中掌握画南瓜的基本方法,为幼儿能富有个性地表现南瓜的外型特征和姿态奠定基础)
(1)出示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成的圆形南瓜图,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我给什么形状的南瓜画的像?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和几条什么线条组成的?这个图形象什么?这些线条是什么线?表现的是南瓜的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组成圆形南瓜图的基本元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猜猜我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才会把南瓜画得这么形象?”(训练幼儿的分析能力)
(2)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引领幼儿学习画南瓜的方法。(通过熟练的演示和利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帮助幼儿清楚了解、记忆画南瓜的方法和步骤)
“丫丫是这样画圆形状的南瓜的”,边念儿歌边演示画南瓜的基本步骤:“小丫丫画南瓜,先画一个鸡蛋蛋,再加两半鸡蛋蛋,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哎呀呀!南瓜不够大,再来加两半,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哈哈!大南瓜画好了,添个瓜柄拎回家”。
(3)给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正确排序。(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加深对圆形南瓜绘画步骤的掌握)
出示顺序打乱的画圆形南瓜步骤图,让幼儿根据“丫丫”念出的儿歌找出相应的步骤图依次排列,然后并边念儿歌边用右手食指进行空画练习。
(4)引导幼儿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习椭圆形南瓜的画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将已学到的知识迁移和变通)
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小朋友们,我好想也给椭圆形的南瓜也画张漂亮的像,可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画,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愿意来当我的小老师教教我呀?”
鼓励幼儿大胆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画椭圆形南瓜的方法,然后,老师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大家讨论:“画的象吗?”若画得形象,方法得当,便引领大家学习他的方法,若方法不恰当,画不形象,便加以引导:“画得怎样?哪里不象,应该怎样画?”
4、幼儿在画纸上画南瓜。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孩子们学习合理布局画面,鼓励大胆、自信地下笔,重点激发那些怕下笔的孩子的自信心,并给予适宜的帮助,让他们完成作品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5、尝试用线条添画五官和四肢,将南瓜画像变成“可爱的南瓜娃娃”。(给予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分别请幼儿做出不同的快乐表情和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大家观察、讨论:“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恰当?怎样画?”
幼儿在自己的南瓜图上添画自己喜欢的五官和姿态,并为那些绘画表现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不同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画像给予他们启发和指引。重点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性地表现,不要与别人的相同。
6、“给南瓜娃娃”穿漂亮衣服。(练习渐变色的搭配和涂色方法)
提问:南瓜有那些颜色?用什么涂色的方法能会把南瓜娃娃打扮得更美?可用那些颜色渐变来给南瓜涂色?”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渐变颜色搭配装扮自己画的南瓜娃娃。
7、同“南瓜娃娃”一起开“丰收舞会”。(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随着欢快的《丰收舞曲》旋律快乐地向大家展示并有节奏舞动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执教教师不仅创遍了直观、有趣的儿歌来帮助孩子们记忆作画步骤,而且还绘制了步骤图引导孩子们通过听儿歌排列步骤图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记忆画南瓜的方法。注重引导孩子们在探索、发现、练习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可减少念儿歌反复画和空手练习画的次数。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应再富有感召力些,课堂气愤会更好。决定在此基础上全面优化目标、方法、策略与过程后再开展一次较为优质、有效的活动。就这样,全体教师吸纳了前三次活动中的优点完善了方案后又开展了第四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将丰收的氛围和喜悦的渲染了出来,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