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目的
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堂等有效形式,在全校广泛宣传和普及网络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知识,强化全校师生对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经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对网络安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怎样利用网络,怎样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特别是个别沉迷手机
网络游戏的学生,知道了沉迷网络的危害,一再表示要摆脱手机和网络依赖,健康上网,安全上网。广大教师、少年儿童掌握了基本网络安全知识,为健康上网、文明上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主要内容
(一)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危害
1.对正常学习的严重影响
浪费时间,不能保证学习的时间。如今的文化课学习,任务很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是难以提高学习成绩的。精力不济,沉湎网游后,第二天根本没有精神上课,老师讲课时精神游离,上课效果无法保证,学习没有劲头。注意力分散,沉湎网游后,游戏的场面刺激而惊险,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即使身在课堂,心也就飞到了游戏中间。
2.意志毅力的消磨和自控能力的下降
网络的过度使用,使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冒险刺激、网络交友中的轻松自如、网络不健康内容中的新鲜诱惑等,使青少年逐渐产生“网络成瘾症”,而对自己的主体生活--学习,却失去兴趣,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下降,学业荒废。
3.“网络性格”的形成和身体素质的下降
网络性格最大的特征是"孤独、紧张、恐惧、冷漠和非社会化"。
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恋,人机对话和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容易使人的性格脱离现实社会而产生异化,同时青少年又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长时间呆在电脑前的幅射和高度紧张,会损害各种人体机能,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4.对周围人事的不信任和紧张的人际关系
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人都以虚假的身份出现,尽管很多时候,你可以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无所顾忌地说你想说的话,但在虚假的身份之下,网络人际关系很少有真实可言,时时充斥着不信任感,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对于“性格内向”的青少年,网络为其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但也使他们在"网下"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闭锁。
5.价值观念的模糊和道德观念的淡化.
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极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信息混杂,包罗万象:新奇、叛逆、而又有趣味性,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极易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模糊不清。网络虚拟世界里人际关系的随心所欲,无须承担责任和免遭惩罚的特点,养成了自我中心的习惯,特别是网上暴力、_情、欺诈等,使得迷恋网络的青少年道德素质下降、道德观念淡化。
6.网络安全隐患和网络犯罪现象
网络引发了青少年的安全焦虑。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均不成熟、识别是非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极易造成网上隐私失密、网上欺诈等现象,一旦遇到,往往惶恐不安,无所适从。
(二)防范病毒或木马的攻击的方法
1.为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扫描系统、查杀病毒;
2.及时更新病毒库、更新系统补丁;
3.下载软件时尽量到官方网站或大型软件下载网站,在安装或打开来历不明的软件或文件前先杀毒;
4.不随意打开不明网页链接,尤其是不良网站的链接,陌生人通过QQ给自己传链接时,尽量不要打开;
5.使用网络通信工具时不随便接收陌生人的文件,若接收可取消“隐藏已知文件类型扩展名“功能来查看文件类型;
6.对公共磁盘空间加强权限管理,定期查杀病毒;
7.打开移动存储器前先用杀毒软件进行检查,可在移动存储器中建立名为autorun.inf的文件夹(可防U盘病毒启动);
8.需要从互联网等公共网络上下载资料转入内网计算机时,用刻录光盘的方式实现转存;
9.对计算机系统的各个账号要设置口令,及时删除或禁用过期账号;
10.定期备份,当遭到病毒严重破坏后能迅速修复。
(三)预防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账号被盗的方法
1.账户和密码尽量不要相同,定期修改密码,增加密码的复杂度,不要直接用生日、电话号码、证件号码等有关个人信息的数字作为密码;
2.密码尽量由大小写字母、数字和其他字符混合组成,适当增加密码的长度并经常更换;
3.不同用途的网络应用,应该设置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
4.在网吧使用电脑前重启机器,警惕输入账号密码时被人偷看;为防账号被侦听,可先输入部分账号名、部分密码,然后再输入剩下的账号名名、密码;
5.涉及网络交易时,要注意通过电话与交易对象本人确认。
(四)安全使用电子邮件注意事项
1.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邮件中的链接、图片和文件;
2.使用邮箱地址作为网站注册的用户名时,应设置与原邮箱登录密码不相同的网站密码;
3.如果有初始密码,应修改密码;
4.适当设置找回密码的提示问题;
5.当收到与个人信息和金钱相关(如中奖、集资等)的邮件时要提高警惕。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计算机、网络与中学生获取信息的关系;
2、情感目标:正确对待网络,不沉溺其中,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
3、行为目标:展示新时代中学生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与实践成果。
二、活动内容:
1、展示学生网络成果:借助网络支持和大屏幕演示,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与实践成果。
2、提出诸多负面事件,通过讨论网络的负面影响,充分认识网络,为下一步正确认识、正确使用网络的讨论奠定基础。
3、树立正确网络观:在充分演示、讨论的基础之上,客观公正地认识网络。
4、讨论网络秩序的维护:确立“维护网络秩序,人人有责”的观念,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三、课前准备:
1、搜集、整理班级电子图文信息,建立班级相册、ppt演示文稿展示、电子学习助手等等。
2、搜集计算机、网络负面影响的报道,并进行资料分类整理。
3、技术支持:多媒体演示教室一间,黑板一块,观众座位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网络并不远,就在你我身边——网聚魅力展示
1、记录精彩每一刻——班级电子相册展示
由通过扫描或数码照相存入的相片集结成册,内容包括:
( 1)每位同学最满意的个人照片及一句话格言,每位教师的照片及寄语;
(2)重大集体活动,如军训、运动会、春游等具有纪念意义的相关照片。
2、一人有“难”(“难题”的“难”),八方支援——电子学习助手
从德智体各个方面概括介绍班级的情况。以 word文档、ppt演示文稿的形式,总结各学科知识的重难点。
3、知识的海洋任我游——现场网络资源搜索
由观众提出有待查询的知识点,现场搜索。
(二)虚拟的世界中,我不辨南北西东——认清网络的负面性
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是我不想走,实在是欲罢不能——对沉迷网络游戏的讨论。
2、还我明亮的眼睛,还我健康的体魄——对损害身体健康的讨论。
3、虚拟世界中,我是谁,你又是谁?——对网恋,网上散布谣言,网络购物骗买骗卖现象的讨论,实质是对网络道德、责任的讨论。
在观众讨论的同时,用多媒体将观众搜集的视听信息播放在大屏幕上。所有讨论内容由主持人进行分类整理,并将之概括在演示黑板
(三)谁之过,网络还是我?——网络的利弊讨论
主持人:网络到底带来了些什么?为什么有人凭借着它走向成功、走向辉煌,也有人因之而走向堕落、走向毁灭?由此引发对网络本质的讨论。由主持人对讨论走向进行把握,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由一位计算机录入速度较快的同学,将讨论结果录入机器,并用大屏幕展示出来。
讨论结果集中为:
1、网络本善良:网络是一种媒介、一种手段、一种工具、是为我们架起的一座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本身无所谓对错。
2、虚拟的世界中,我们仍旧是现实的:网络虽然是一个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虚拟世界,但仍离不开现实的道德与规范。
3、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网络为每个人提供了相等的资源,从中获益还是受害,全靠自己把握。
(四)将网络规则进行到底——维护网络秩序讨论
网络秩序,从我做起;网络秩序,人人有责。面对网络,应该做到:
1、提高自身素质,抵制网络诱惑;
2、发现不良信息,通知朋友共同抵制,并报告有关部门。
五、班主任讲话
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反映,看来网络值得关注问题还真不少网络已深入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它到底会成为汩汩长流的智慧泉源,抑或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潘多拉盒子”,却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同学们要正确认识网络,自觉抵御诱惑。而且我们学校也规定在校生周一至周五严禁上网,请同学们自觉遵守。
六、活动结束
一、导致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
1、自控能力欠缺。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时期,他们对于外界的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相对传统媒介而言,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目光。他们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抱着试一试、看一看的心理接触网络。但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行为上的变动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尚未定型,与成年人相比,其自制性和自律性较为逊色,因而他们一旦上网便难于抵制网络的诱惑,往往可能被网上光怪陆离且层出不穷的新游戏、新技术和新信息网住。
2、认知能力有限。中国青少年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在涉及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他们辨别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是很强的'。但是虚拟网络毕竟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和虚假资讯,对于身处社会边缘、分辨能力有限的中学生来说,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
3、自我意识强烈。中学时期是人生中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烈的时期,中学生急于摆脱学校、教师、家庭的管制,丢开书本,追求独立个性和成人化倾向,确立自我价值,网络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青少年创造了“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
二、导致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
1、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在实践中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富有互动娱乐性的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室对中学生有着强大诱惑,促使他们将网吧当做乐土。
2、我国中学生多属独生子女,且城镇居民以楼房式独门独户的家居结构为主,这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身为独生子女的中学生与同龄伙伴交流。在工作生活压力较大的今天,他们的父母极有可能因忙于工作和生计而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缺少情感交流的中学生,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3、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但缺乏老师和家长有效引导的中学生则更多地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当学生学习上经常遭受挫折,又得不到家人、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为宣泄心中的苦闷、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的压抑情绪。
三、戒除青少年“网瘾”的对策思考
1、正确认识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交流、学习、资讯和消遣的平台,孩子在网络上正常交友、学习和游戏,对于收集信息、促进成长和宣泄情绪都是有帮助的。要正确区分“使用网络”和“网络成瘾”的不同,孩子上网,只要是在正常的范围内,不影响学习和生活,都可以视作是正常的需要,没有必要进行干涉。只有过度使用网络,影响了学习和生活,才构成“网络成瘾”。
2、调整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结构,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1)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如前所述,网络成瘾不是单独的网络问题或心理问题,成瘾行为只是一个行为表象,隐藏在后面的是复杂交错的社会、家庭、教育等问题,因此,教育者应该客观认识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理解网络成瘾者行为背后的愿望,学习和把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做一个无条件接纳的倾听者和交流者。对有不良上网习惯的孩子更不要无端地指责,不要与孩子形成情绪上的对立。
(2)改变单一的教育评价模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全面实施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素质教育,学校要引导学生分清虚拟世界与真实社会的不同,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现实中存在的困难,尽可能多地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鼓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接触和交往,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网络信息安全,让学生了解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一般措施。
2、掌握网络存在哪些信息安全威胁,会带来怎么样的后果,应如何有效保护自己的信息。
3、培养学生安全地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解威胁信息的常见因素。
学会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
教学难点:
1、学会病毒防护和信息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
2、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安全使用。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初识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造成的严重后果。
播放计算机病毒、黑客进行破坏、犯罪的相关新闻视频资料。
使得学生认识道病毒的破坏作用,意识到信息技术安全问题的严峻性。
2、引出课题《信息安全》
师生共同讨论并解释课题:(信息安全:指的是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可控性等得以保证);
3、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指点:
通过刚才的演示,大家想想下面几个问题:
当你打开电脑,忽然发现,存储的文件丢失了,或系统突然崩溃了,你知道计算机中发生了什么吗?
当你看到垃圾邮件充塞了电子信箱或在你打开某一封邮件时,防病毒软件提示计算机已感染病毒,这时应做什么?
某天,朋友在他的机器上看到你计算机中的一些文件夹,这说明了什么?
某天,朋友告诉你,他知道你的上网帐号和密码,你信吗?
你在网络上收到信息,说只要你邮寄多少钱到某一账户,就可得到大奖,你如何看待?
某天,当你用QQ聊天时,某个陌生人给你发来一个网址,你会打开吗?
因特网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对于这里的所有信息,所有的“网中人”,你都会相信吗?
网上的“泄密门”你知道有几个?根据你掌握的知识,能说说这些秘密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吗?
结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日常应用,讨论后,学生对病毒、黑客、垃圾邮件、网络共享、计算机犯罪有了初步认识。每一个学生都强化了一种意识,信息安全问题关系到的我们每个人。
4、掌握威胁信息安全的“最大元凶”计算机病毒(小组讨论方式)
(1)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特性:具有潜伏性、传染性、隐蔽性和破坏性。
(3)传播途径:有很多种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网络和磁盘进行传播。
5、做好信息安全的防护工作教师对于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进行归纳:
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不定期对其升级,对系统全面查杀病毒;
对计算机系统打补丁,对重要数据不定期的进行备份;
不登陆不健康的网站,不接收来路不明的网址,不要从网上随意下载来历不明的程序和数据资料;
不制造、使用和传播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软件;
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做违法的事。
6、将学生分为7个小组,每组6人,对于以上的学习讲讲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谈谈对于自己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文明行为。
7、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网络存在的信息安全的威胁的几种类型,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提高自己的信息安全意识,正确的使用网络给我们提供的便利的同时,时刻注意信息安全的重要。
8、课后作业:
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查询安全上网的方法。